体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教练员水平及训练问题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26 共2487字
论文摘要

  中长跑是田径运动中800~10000m的运动项目活动,耐力性和周期性为主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成立田径项目800m、1500m以来,中长跑就成为奥运会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并被载入了田径比赛运动史。在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过程里,中长跑在比赛项目、训练方法、技术特点等方面都演变很大。高校中长跑运动作为中长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人才储备逐渐获得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高校中长跑运动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参考与中长跑有关的大量资料,对有关专家对中长跑运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搜集,并进行综合归类、分析和比较研究,旨在为高校中长跑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和素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吉林省高校优秀中长跑运动员22人(男14人,女8人),其中健将级以上运动员1人,一级运动员11人,二级运动员10人,年龄为(19.21±2.43),平均训练年限(4.95±2.5)年;吉林省中长跑教练员1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基于吉林大学图书馆、逸夫图书馆、体育学院图书资料室以及互联网搜集和查阅国内、外高校中长跑运动与中长跑研究相关的图书和资料,查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作为理论基础,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数据支撑。

  1.2.2 专家访谈法利用座谈会及书信形式与省内十几位专家、学者探讨交流有关高校中长跑运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交换意见,以期获得专家对提高高校中长跑运动水平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1.2.3 数理统计法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2.4 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高校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追踪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以获得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训练前后一些问题看法的第一手资料。

  (1)问卷发放与回收。本人选择了吉林省5所高校优秀中长跑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份给教练员,回收了10份,回收率为100%;发放问卷22份给运动员,回收了22份,回收率为100%.

  (2)问卷的信度检验。为了检验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对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一个月后进行第2次测试,计算出94.8%(P<0.01)为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说明该问卷的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具有显着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 . 1 高校中长跑运动员水平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一级运动员7人,占男子运动员总数的50.0%,二级运动员7人,占男子运动员总数的50.0%;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一级及以上运动员5人,占女子运动员总数的62.5%,二级运动员3人,占女子运动员总数的38.5%.

  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吉林省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反映出了中长跑运动员水平发展不平衡,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等级比例高于男子运动员的比例,这也反映出了我国中长跑运动发展的现状,女子中长跑运动水平整体高于男子水平。高校中长跑的大部分项目呈现出发展滞后并且与世界水平差距逐渐增大,特别男子中长跑项目,差距增大的态势比较明显,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中长跑运动发展相对不均衡。【表1】
论文摘要

  2 . 2 高校中长跑教练员水平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40~50岁之间是教练员是执教的黄金时期,根据数据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高校中长跑教练员的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正属于上升阶段,其业务水平与执教经验还能提高。根据表2得知,参与调查的教练员中40%是运动员出身,在高校任教的还有其他渠道,在参与调查的教练员里80%都是本科及以下学历,相对于学历低,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较低,还在传统的经验基础上停留着,很难灵活的在训练中运用各种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指导训练。在教练员的现状中,对高校中长跑运动规律的把握程度,对外的交流与提高是影响高校中长跑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表2】
论文摘要

  2 . 3 高校中长跑训练存在的不足
  2.3.1 训练计划实施困难
  高校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计划是根据国家中长跑运动整体规划严格实施的,是对运动员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它根据中长跑运动特点及运动训练过程规律,在运动员基本水平和目标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训练条件、科研指导力量、医务监督等预先制定的理论设计,是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训练计划周期较长,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不能根据具体变化作出相应调整,所以高校中长跑训练计划实施困难。

  2.3.2 科学训练意识与创新意识不足
  “三从一大”是一条训练原则,项目不同运用的方式也不同.现代训练特点,不但要求训练的定性化,还要求训练的定量化.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现在世界田径运动的训练更趋向于运用高科技理论于手段进行运动员训练,这就要教练员能高水平的够运用综合知识,客观的指导与控制训练。由于高校中很多教练员依靠经验训练从而忽视科学训练的重要性,盲目遵从经验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使运动员产生疲倦感和枯燥感,运动损伤和周期性损伤不断出现。许多研究认为,高校中长跑训练靠教练员主观意识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高校中长跑运动队伍训练中,采用生化指标、生理指标等来科学指导训练负荷的队伍寥寥无几,因此加强科学训练的是高校中长跑训练努力的方向。

  3 结论
  
  (1)高校中长跑项目呈现出发展滞后相对不均衡,并且与世界水平差距逐渐增大,后备人才储备不足。

  (2)高校中长跑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理论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3)高校中长跑训练计划周期较长、资金严重不足等因素造成训练计划实施困难。

  (4)高校中长跑训练主观意识较强,科学训练意识与创新意识不足。

  4 建议
  
  (1)重视高校中长跑项目,加大资金和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选材范围,发展后备力量。

  (2)教练员必须学习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提高文化知识,大力培养新型、全面型教练员。

  (3)严格执行训练计划,因材施教,针对运动员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训练计划进行时时调整。

  (4)加强义务监督,做好对外交流与合作,确保训练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曹子毅。中长跑训练方法及其演变规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87-88.
  [2] 贾昌志。中长跑大强度训练的科学性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4):31-34.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鲁国斌。中国男子中长跑竞技水平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院学报,2004(5)。
  [5] 钟秉枢。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