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

在信息化视角下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

来源:才智 作者:谢红光
发布于:2018-10-16 共2281字

  摘要:体育理论教学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如果能够把握住信息化的特点,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将提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 高校; 体育理论; 教学改革;

  体育理论教学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一般都围绕着运动与健康、运动与心理、运动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普及大学生体育常识、提高体育欣赏能力和培养体育参与兴趣有积极的作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 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 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 (每学期约4学时) , 扩大体育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
 

体育理论
 

  一、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

  1. 对体育理论课认识不足。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运动实践为主,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身体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大学生, 对于体育理论课学习目的和作用的认识都不够充分。相比“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理论指导实践”等这些隐性的成果, “身体素质的提髙, 技术进步”这些显性成果更为大家所重视[2]。

  2. 体育理论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指导纲要》只强调了在体育教学中要安排理论教学, 没有指定教材和教学内容, 这就给了各高校很大的自由选择范围。许多学校的教材更新较快, 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却多年不变, 不能及时将最新的体育理论、体育理念介绍给学生, 对于体育人文知识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涉及更少, 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很难掌握系统的、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

  3. 教学方法简单。

  在高校的体育理论教学中, 由于学时较少, 许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身心特点, 不重视改进教学教法, 习惯采用填鸭式教学, 导致体育理论课教学枯燥乏味,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 体育理论课学时不足。

  根据崔永梅的调查:有52.63%的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学期课时在4学时以下[3], 没有达到教育部的要求。理论课教学时数不足, 导致了大学生仅仅停留在体育技术学习的阶段,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难以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信息化技术给体育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变化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教育信息化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也为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1. 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传播速度。

  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 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信息化的这种发展方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途径, 借助完善的网络系统, 体育教学内容不仅仅在课堂上讲授, 还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方式,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快速地传播, 增加了传播的范围和传播的时效性。

  2. 扩大了教学信息的储备量。

  信息时代, 知识传播呈现出数字化的特性, 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文件都可以数字化, 极大的提高了教学信息的存储量。美国学者H.H弗莱德里克推算过, 在今后70年内, 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数字化的教学信息, 增加了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让学生更加方便的获取和传递体育教学资源,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提高了学习效果。

  3. 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使网络环境更加丰富和多样。借助于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和发达的网络通讯技术, 数字化信息的交流越来越便捷和高效, 电子邮件、微信、QQ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育理论教学, 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 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交流与互动变得更加轻松与方便,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多对多的网状交流结构。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1. 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环境中成长起来当代大学生, 对电子产品和各类应用软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因此, 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高校中兴起, 并逐渐为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这些新的教学模式, 充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出体育理论教学的特色, 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之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2. 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

  智能手机具有方便快捷、交互功能强大、应用软件丰富的特点。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持有率高, 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查阅信息和交友娱乐的主要渠道。同时,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借助智能手机的功能, 学生可以快速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 实现相互交流的目的。如果能够结合体育理论课的特点, 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 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将成为可能, 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理论学习的兴趣。

  3. 借力新媒体的功能。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它由信息发布者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 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产品向受众提供信息与服务。

  新媒体传播即时和信息量大的特点, 与信息化给体育理论教学带来的变化一致。因此, 新媒体可以作为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一个新的辅助平台, 将理论教育内容以音视频、文字、图片和动漫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可读性, 也增加了教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的稳步发展, 为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改革思路和技术支持。如果能够把握住信息化的特点,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将使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体艺司[2002]13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李正洪.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 2016 (2) :153-154.
  [3]崔永梅.普通高校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反思[J].体育世界, 2016 (4) :105-106.

原文出处:谢红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8(03):15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