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版本的比较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3-07 共3382字
论文摘要

  1 前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1]。2014 年 7 月 18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2014 版标准》) 。与 2007 年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2007 版标准》) 相比,《2014 版标准》在测试项目、权重系数、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它的实施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2007 版标准》和《2014 版标准》) 的对比研究,探讨《2014 版标准》在测试项目、权重系数、成绩评定等方面的合理性与不足,以期为以后更好地实施《2014 版标准》提供理论支持。

  2 《2007 版标准》与《2014 版标准》的对比

  2. 1 测试分组的对比

  《2007 版标准》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 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初、高中每年级各为一组,大学为一组。《2014 版标准》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 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 6组、初中为3 组、高中为3 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可以看出,2014 年的测试分组更为细致、合理,特别是把大学四个年级分为两组。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要求,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如此一来,大学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学生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测试结果可提供体育必修课与选修课对学生体质的不同影响,更具理论及实践意义。

  2. 2 测试项目与权重系数的对比

  2. 2. 1 测试项目的对比由于小学阶段的测试项目随年级升高逐渐增多,到初中才稳定下来。因此,笔者选择测试项目更为稳定的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测试项目为统计与分析对象。

  通过对表1 的分析,笔者认为,《2014 版标准》在测试指标上表现出了更大合理性。第一,《2014 版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按照《2007 版标准》规定: “选测项目每年由地( 市) 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两个月确定并公布,选测项目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2]。但实际上,具有选择权的行政部门及普通高校基于便于操作和易于管理方面的考虑,普遍存在选择台阶试验、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为每年的选测项目。这样的选测项目有名无实,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必测与选测之分。

  基于以上问题,《2014 版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在身体素质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弹跳素质方面直接指定必测项目。【1】

论文摘要

  
  第二,《2014 版标准》在身体素质测试方面,耐力素质项目上,取消了台阶试验,男子 1000 米、女子 800 米成为体现耐力素质指标的唯一和必测项目。台阶试验虽然具有高效、便利、安全的优势,但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陈良业认为学生上下台阶的节奏、及动作的规范性对成绩影响很大,而且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又很难监管学生按照既定的节奏和规范的动作进行[3]。王健、邓树勋认为: 台阶试验指数评价心血管功能具有“高误差和低相关”的现象; 与耐力性跑成绩的相关性普遍较低且有较大范围的差异等[4]。《2014 版标准》将其取消实为众望所归。力量素质指标上,取消了掷实心球、握力体重指数,把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作为反映力量素质指标的唯一和必测项目。掷实心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力量只是决定其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把掷实心球作为反映学生力量素质的一个指标本身无可厚非,但不能将其视作唯一指标。柔韧素质项目上,将《2007 版标准》中唯一反映柔韧素质的座位体前屈改为必测项目。坐位体前屈是小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学生柔韧素质的必测项目,具有唯一性,故不宜删去,《2014 版标准》将其从选测项目调整为必测项目。速度弹跳类项目上; 《2007 版标准》规定在 50 米跑、立定跳远、跳绳中任选一项,《2014 版标准》将50 米跑和立定跳远作为必测的两个项目。最后,《2014 版标准》把代表运动能力的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取消,可以看出,随着学生体质的连年下降,有关部门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了第一位,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2. 2. 2 权重系数的对比【2】

论文摘要

  
  如表2 所示: 《2014 版标准》对测试项目的权重系数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首先,提高身体形态的权重系数而相应地降低身体机能的权重系数。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经过初、高中阶段的身体发育后,其身体形态指标变化不大,而肺活量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所提高[5]。因此,笔者认为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权重系数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身体形态指标变化不大的大学生中应降低身体形态的权重系数,初高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可塑性很大,只要坚持锻炼可以达到健康的标准,故应加大身体形态指标在中小学的权重系数,以更符合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宗旨。

  此外,在《2014 版标准》中,适当降低了耐力类项目的权重系数,加大了速度弹跳类项目的权重系数,力量、柔韧类的权重系数保持不变。权重系数的调整和测试项目的改变直接相关。

  虽然耐力类项目的权重系数降低了,但因为台阶试验的取消,男子1000 米、女子800 米成为耐力类项目的必测内容,显而易见,对学生而言,耐力类项目的难度加大,说明相关部门依然重视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而且是更加重视。跑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能力之一,也是最能反映身体素质的项目,《2014 版标准》占权重系数最大的两个测试指标是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对应测试项目分别是长跑和短跑,这符合《2014 版标准》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目的。

  2. 3 成绩评定的对比【3】

论文摘要

  
  由表3 可见,《2014 版标准》把成绩评定学年总分提高为120 分。其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标准满分为100 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 100 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 20 分; 小学的加分指标为 1 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 分; 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 米跑,女生1 分钟仰卧起坐和 800 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 分[1]。研究表明,体质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那些轻易就可获得高分数的学生而言,20 分的附加分将促使其继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故《2014 版标准》在成绩评定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体质的个体差异,着重强化了其教育激励、引导锻炼的功能。

  成绩评定等级中“良好”等级的起评分由《2007 版标准》的75 分调整为80.0 分。《2007 版标准》和《2014 版标准》都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这一规定看似没有变化,但实际上对评优、评先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智”,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一个因素。

  《2014 版标准》提高了“良好”的评分标准,并将其与评优评先联系在一起,必然会引起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的重视,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创建了一个积极的环境和氛围。

  3 结论

  1.《2014 版标准》选择按年级分组,使分组方式更细致、合理,提高了其教育监测能力。2.《2014 版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使测试内容固定,解决了《2007 版标准》选测项目名存实亡的问题,提高了其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2014 版标准》提高了身体形态类项目的权重,相应降低了身体机能类项目的权重,笔者认为未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议不要一概而论,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权重系数可区别对待。

  4.《2014 版标准》在成绩评定上增加了 20 分的附加分,并将“良好”等级的起评分由75 提高到80,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向广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 年修订) 》的通知[Z]. 北京: 教体艺[2014]5 号.
  [2]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 北京: 教体艺[2007]8 号.
  [3] 陈良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7( 7) .
  [4] 王 健,邓树勋. 台阶试验质疑[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 2) .
  [5] 宋 勇. 大学生体质检测部分指标的追踪观察[J]. 海南大学学报,1999,17( 2) .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体育与健康论文
返回:体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