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嬉运动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并没有形成声势,和历史上广为盛行的蹴鞠、龙舟等相比,显得有点黯然失色,如果对古代体育文化较为陌生的话,对冰嬉运动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冰嬉运动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得到了帝王高度的重视,在清初乾隆年间,备受乾隆皇帝喜欢。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被提升到了国家层面,并且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冰嬉庆典”。清朝时期的统治者为满族,由于历史传承和文化特点,满族人较为喜欢体育运动,并且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冰嬉就是十分着名的一个。
一、“冰嬉”的由来
如果对清史稍有涉猎的话,当提到宁古塔这个地方时,就会有种莫名的震颤和悲凉。宁古塔位于现在的吉林省宁安县,远在清初之时,那是一个极为严寒、非常荒芜的蛮夷之地。当地居民多以打鱼、捕猎为生。按照清朝的历史传统,八旗制度规定“:以旗统军、以旗统民。”旗人的生活就是国家征战时要披甲上阵,平时农耕狩猎。
这些就被称之为披甲人,并且他们大多都是守在边疆,以御外敌。清朝制度中,一些王公贵族犯罪被抄家后,会受到流放、发配,很多时候都会被发配到宁古塔来,来到这个严寒荒芜的地方,并且是作为披甲人的奴隶,终身任凭披甲人使唤。宁古塔在清朝时就是家败人亡的象征,当提到宁古塔时,就意味着生活将会变得暗淡无光。
由于满族人就是在这样的边疆生活,严寒的气候和漫长的冰期使他们逐渐适应林海雪原的生活,因此,滑冰就成为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技能,不论打猎、游戏,都离不开这项运动,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项体育运动,反映着当地的地理风俗和文化背景。在清朝没有入关前“,冰嬉”就已经十分盛行了,入关后,在国势安宁时,就又被皇帝重视,成为全国重要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素质,一方面犹如狩猎一样,为军事演练提供训练准备。在清朝,人们把冰上运动称之为“冰嬉”,也被形象地称之为“跑冰鞋”。能够形成这样的习俗,主要是和当地长年的冰期有关。在当地只有掌握熟练的滑冰技术,才能在冬春之时,在外面活动,否则行动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冬春之际,冰雪载地,凡薪米器用,皆用冰床载用,犬数十,负之而行,驱以长鞭,弛数百里,遇冬日坚冰.足蹈木板溜冰而射,其妇女尤善伏孥捕貂[1]118。”这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特定的生活条件给“冰嬉”运动提供了条件。
二、冰嬉运动的兴盛———“冰嬉庆典”
在清初时期,由于刚刚建国,满族的统治地位还没有稳固,并且民间的反清运动不断,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威胁。经过康熙几十年的打拼,渐渐呈现出了繁荣、安定,玉宇呈祥之势也显露了出来,这时,冰嬉运动才有了发展。在乾隆年间,冰嬉运动最为兴盛,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冰嬉庆典”,更是使冰嬉运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清代,滑冰运动刚开始时,人们只是将兽骨绑在脚下来滑,随着慢慢发展,最后有了简单设计的冰鞋,也就是把特定的一根直铁,经过设计把它嵌在鞋底上。清朝八旗兵士经常进行冰嬉运动,并且还经常举行表演和比赛。八旗兵士常用的冰鞋为单条冰鞋和双条冰鞋。单条冰鞋类似于现在的“单刀”轮滑鞋,就是一根铁棍嵌在鞋底,这种鞋滑行速度较快。正可谓是“作势一奔,速如飞羽”。另一种双条冰鞋主要是为初学者设计的,比较稳,不容易摔倒。在举行比赛时,一般都用的是单条冰鞋,尤其是国家举行的宫廷比赛,他们用的是冰刀,把冰刀嵌在鞋底,与我们今天的冰鞋十分接近。在《燕京岁时记》中这样记载“:冰鞋以铁为之,中有单条缚于鞋上,身起则行,不能暂止,如蜻蜒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之。”
[2]109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滑冰技术已经非常高超。
三、丰富的冰嬉运动内容
冰嬉运动作为当时宫廷的娱乐项目,在不断的表演实践中,其内容也不断的丰富。在刚开始的宫廷比赛中,只是为了取悦皇上,得到皇上的例行赏赐,此外就是锻炼军队的战斗力。随着国家的重视,冰嬉运动已经不是简单的速度滑冰,出现了美观的花样滑冰。从乾隆时期的《冰嬉图》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滑冰一角。在《冰嬉图》中描绘了盛装出席冰嬉运动的场景,并且展现了冰嬉运动丰富的内容。像多人沿着同一条轨迹滑行,并且保持者彼此之间的距离;有的滑行会作出各种动作,来丰富滑冰的内容,如“燕子戏水”“、张果老骑驴”等;还有各式各样的杂技式的动作,如金鸡独立、千斤坠等,这些花式姿势丰富了冰嬉运动,使冰嬉运动更加多彩。
乾隆在《瀛台小宴御前藩王大臣》诗中,描述了当时“冰嬉庆典”的盛大场面和千人竞相速滑的壮观景象。在宫廷冰嬉的影响和朝廷政策的号召下,在民间也开始盛行滑冰,在北方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当时还有了对溜冰的解释,在《帝京岁时纪胜·冰床·滑擦》中描述“:冰上滑擦者所着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
[3]70据史料记载,每当冬季,北海都会结厚冰,这时人们就会在冰面上滑冰,其中有技术高超的,其行动犹如蜻蜓点水,也似紫燕穿波;也有技术生疏的初学者,动作生硬、不敢走动,稍微移动,就可能出现摔倒的情况。冰嬉不仅是宫廷运动,也不仅局限在军事演练,开始向民间流传,并且得到了百姓的喜爱。
四、形式多样的冰嬉运动
当时冰嬉运动最主要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抢等、抢球、转龙射球。抢等也就是我们进行所谓的速度滑冰,也就是看谁先达到预定的地点,也就是争夺第一名。得第一名的会受到皇帝的赏赐。在《清野史大观》中就对当时的滑冰比赛有着详细的记载,如:“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旗,众兵成列。架既冰床鸣一炮,树矗处亦鸣一炮应之。于是终兵弛而上之。”[4]
当时皇帝亲自观看,可见皇帝对滑冰的重视,同时也作为娱乐项目来疏散身心。并且在观看比赛时,也会考虑到自身的安全,有一定的护卫把守。比赛形式跟现在的也比较接近,以炮声为号,然后开始追逐竞争。抢球比赛是一种集体性的比赛,和我们现在的冰球类似。也有可能是受蹴鞠的影响而形成的冰上蹴鞠。主要比赛情况是参赛人员分为两队,各穿不同颜色的队服,排成两排。裁判把球踢到场地中间,然后,两对开始抢球,在比赛中对抗性比较强,争抢十分激烈。转龙射球是当时冰嬉运动的主要表演项目,也深受皇帝的喜爱,在“冰嬉庆典”中都会有表演。表演人员都是精挑细选、由出色的八旗劲旅组成。由于多是八旗之间的竞争,因此,他们的服装分明,也很正规,分别代表自己的形象。具体的规则如下:参赛者按照规定的阵型进入场地,在场地某端会设置一球门,球门上方悬挂一球,称之为天球,下方悬挂一球,谓之地球。比赛时,三人为一组,分别在行进中拉弓射箭,能够射中天球和地球,就算成功。在高速滑动中,想要射中目标十分困难,这需要很高的水平。这也可以看出当时八旗兵将的骑射能力,同时也在体育比赛中得以锻炼。冰嬉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军事训练。
除了这三种冰嬉运动,当时还创造了冰上蹴鞠。冰上蹴鞠主要是根据蹴鞠演化而来的,目的是作为军事训练,锻炼军队的战斗能力。所谓的冰上蹴鞠就是在冰上进行蹴鞠的比赛,参赛者分为两队,每队各十人。裁判会把球抛到空中,在球下落时,各队开始争抢,得到球的一方就是胜利方。由于在冰上很难设立球门,不可能像蹴鞠那样,并且在冰上滑行危险度较大,因此这种冰上蹴鞠只是作为宫廷中习武的项目运动,在民间没有流传开来。当时较为有影响力的冰嬉运动,还有冰上杂戏。就是把杂戏转移到冰上表演,像舞狮、彩船等。表演者穿着冰鞋来回跑动,需要很高的滑冰技术,当时很受百姓的欢迎。在东北地区,还有一项特有的运动就是“滑挞”,即现在的高坡滑雪,由于东北地区天气极寒,人们在冬月时分,会在户外用水浇筑高达三四丈的冰山,冰山看上去晶莹剔透、无比光滑。为了增加滑雪者的润滑度,滑雪者会带一些动物的皮革,然后从冰上顶站立着滑下来,能够不摔倒的,成功滑下来的为胜者。由于这项运动十分刺激,也很危险,因此参赛者被誉为勇敢者的象征。
五、冰嬉运动兴盛的原因
皇帝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所以比较重视冰嬉运动,尤其是清朝初期,清朝刚刚入关,建立的清王朝不得民心,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所以需要强大的军队保障。并且冰嬉也是满族人的习俗,所以深得皇帝的喜爱,在乾隆时期,规定每年都会举行“冰嬉庆典”,乾隆帝还会亲临现场检阅,甚是隆重。冰嬉能够发展兴盛的另一个原因是深受百姓的喜爱,在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民间冬季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冰嬉运动作为清朝的体育项目代表,在清朝有了广泛的发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间,更是出现了兴盛,对以后滑冰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到了清代中后期,由于国力衰弱,八旗制度也名存实亡,八旗兵士在长期的安逸生活中逐渐腐化,清朝的军事训练也开始衰落,因此冰嬉运动也深受影响,开始走向没落。但冰嬉运动作为一项大众化的体育运动,对于民众健身和滑冰运动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现今的冰、雪体育项目能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齐震《.冰嬉图》中满族体育文化意蕴解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
[2]胡祖荣.清朝满族冰嬉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发展[J].兰台世界.2012(12).
[3]费薇娜.清朝乾隆时期的冰嬉运动[J].兰台世界.2013(1).
[4]张雅晶.清代冰嬉的盛与衰[J].北京观察.2013(2).
文化是人创造的,新时代文化根植于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中,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于新时代“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