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优势项目发展的历史规律及内在逻辑,首先要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它的历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次是按照事物发展的特定规律,总结分析优势项目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阶段特征,科学的划分历史阶段;再次是努力寻找这一现象及不同历史阶段特点的根本原因,重点对特定历史阶段优势项目群发展的共性规律和特点进行提炼,找出相关事物间的发展联系,为后续的研究构建基础。
我国优势项目是竞技体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以国家需要为背景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催生的项目群。通过对优势项目历史发展过程和制胜运行轨迹的梳理,透过现象,挖掘统一性,探求项目发展制胜的规律和内在逻辑。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进。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以"优势项目"为关键词,搜集1949-2014年中国期刊网,得到相关记录30599条,从中归类整理,获得研究需要的素材。此外,在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以及项目中心网站中有关竞争优势、优势项目、制胜规律、备战策略和项目发展计划、总结、报告以及体育类书籍、体育年鉴、博士论文、专着和文献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1.2.2历史研究法历史的研究方法就是对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进行追踪描述,从中解释某种规律的一种方法。本研究查阅了从1949-2014年中国期刊网、中国体育年鉴和报纸、杂志、书籍中关于优势项目历史发展的文献、报告、自传、回忆录等资料,访谈了优势项目教练、学者,梳理了优势项目的发展历程。
1.2.3调查方法优势项目形成与演进的研究就是关于优势项目发展的事实、特征的系统表述。为对论文的研究假设进行专家的咨询和论证。研究对从2012年11月在参加全国精英教练员培训班的教练员、领队和科研人员。设计相关问卷,发放问卷52份,回收48份。回收率82.30%.其中有46份有效问卷,2份无效问卷,问卷可使用率为95.65%,对问卷进行分析,对获取理论认识和验证研究假设提供依据。
2结果与讨论
2.1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语义描述理论来源于实践,根据奥运备战的需要,前人对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从不同层面给对优势项目下定义,有代表性的有如下观点:
对于优势项目还有不同的说法,如"奥运会优势项目应该是有实力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项目""优势项目应该是有实力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大项目中的那些小项"等等,诸如此类。综合以上认识,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应该具有如下内涵:
第1,具有并将继续保持世界前沿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的项目;第2,优势项目是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形成,竞技优势可以发生转移;第3,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和能力以及相应的技术、理论积累;第4,划分的依据包括:运动成绩、项目发展传统与基础、现役运动员年龄结构与竞技状态、梯队建设状况、后备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状况,专项理论体系,教练员群体知识结构与执教能力、组织管理水平与运行机制、训练组织与科研和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与文化建设等综合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定义为:"在国际竞技体育竞争中占据世界发展前沿并具有竞争优势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群。"优势项目的发展始终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的争取获得优势或者保持优势,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在项目实力与项目水平关系的演变中构建项目的发展状态和轨迹,最终沉淀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图1中处于第一象限的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具备发展实力,在竞争中成绩突出,表现较高的竞技水平,即高水平、高实力;第二象限缺乏发展实力,潜力有限,竞技水平高,我国的潜优势项目具备这样的特征;以此类推;第三象限反映了我国的基础大项的发展状态;第四象限表征的是落后项目。
2.2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划界
研究跨度应该从建国初的1949年至今这一历史阶段,将1965年界定为第一个历史研究的分水岭,这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各项目从无到有,从零开始,项目引进,各项目自然发展,酝酿,积累项目发展优势。
1966年之前新中国体育百废待兴,重新发展,并小有成就,之后进入了10年浩劫,体育事业发展停滞。第2个分水岭为1979年,中国奥委会恢复合合法席位,各单项组织也恢复合法地位,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重新回到世界竞技舞台。之前文革后的复苏与发展,之后的政策投入,战略调整。第3个分水岭界为2000年,进入21世纪后,经过几次世界大赛的历练,我国的优势项目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竞争优势,集团优势基本形成。
优势项目的发展过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产生一发展一高潮一退出,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根据对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发展历程的考察,其演进过程应由项目的酝酿选择、探索发展和创新和传播为特征的成熟阶段,最后是转换和退出的过程,不断有项目进入优势项目群也有原优势项目退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综合以上认识,本研究按照事物演变的规律和发展态势,以重要事件和运动成绩的明显改善为划分依据,将优势项目的历史演进分为4个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图2)。
2.3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演变的历史分期。
2.3.1引进酝酿阶段(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竞技体育项目的引进时期,并得到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主要表现在各个竞技项目基本从零开始,通过聘请外教和派教练员和运动员到国外学习、训练,从而掌握和引进国外先进的训练理论、运动技术和方法,参加国际竞赛交流,迅速接受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20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进了困境,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家体委关于1961年体育工作意见》针对竞技体育提出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方针。经过整顿,全国继续以田径、体操、足球、排球、乒乓球、射击、举重、速度滑冰等10个运动项目为重点。
调整优秀运动队伍,集中优势兵力攻尖端,明确了竞技体育"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发展方针,确定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三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进一步完善了运动队管理制度,在训练上提出以"三从一大"为核心的训练原则和"三不怕""五过硬"的训练作风。
这一阶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竞技体育从零开始,中央和体育相关部门领导,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引进了竞技体育世界先进国家的训练方法和理论、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举重、体操、羽毛球项目得到的迅速发展。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方针,采取措施保障包括乒乓球、羽毛球在内的10个重点运动项目的发展。"全国一盘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重点项目的发展。采取积极的发展措施,逐渐建立了运动员选拔制度、竞赛体系和优胜奖励制度,设置了专业队培养运动员模式,拓展了对外体育交流,加强了重点项目的科学研究和教材、训练大纲的撰写等。因为起点低,干劲大,中国的体操、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等重点项目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提高,向世界先进水平逼近,具备了向巅峰冲击的实力。为优势项目后续的训练打下了理论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2.3.2停滞复苏阶段(1966-1978年)"文革"爆发后,体育领域包括竞技体育受到冲击,体育管理体制被废除,训练和竞赛体系崩溃,各项目专业队被迫解散,体育工作者遭到迫害,训练场地关闭,杂草丛生,荒芜凄凉,整个竞技体育的训练工作完全处于瘫痪、停滞状态。
直到1971年后,中央逐渐恢复各项工作,竞技体育领域也出现复苏的迹象。以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为契机,体育界开始恢复和重建各个项目优秀运动队伍。
1972年全国训练工作会议后,开始恢复系统的正规训练和业余体校的训练以及国内外的竞赛,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恢复与提高。举行篮、排、足、乒乓、羽毛球五项球类运动会。此后,单项全国运动会接二连三的召开,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恢复和提高。
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记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173年,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古代奥运会经历了从起源、发展、鼎盛到衰落几个阶段。本文主要分析古代奥运会的衰落原因,以期在其中找到一些规律,给当代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要了解优势项目发展的历史规律及内在逻辑,首先要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它的历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次是按照事物发展的特定规律,总结分析优势项目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阶段特征,科学的划分历史阶段;再次是努力寻找这一现象及不同历史阶...
打擂活动是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民间颇具影响。许多史书和小说中都有关于古代打擂活动的描写,如《梦梁录》记载临安城中护国寺南的高峰露台是天下英雄相竞争交的地方,当时泰安东岳庙会的打擂活动更是远近闻名。古代打擂活...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迪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随之,与禁欲主义信仰背道而驰的古希腊竞技体育伴随着奥林匹克竞技会的暮鼓销声匿迹了。欧洲开始了漫长的中世纪,从公元4世纪末至14世纪,欧洲体育一直处于最衰落的状态。除必要的军事体育训练和少数统治阶...
武术何去何从?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就国际体育发展来看:跆拳道已经把踢技发挥得淋漓尽致,拳击早已成为打坛霸主,拿的伤害事故率又难以控制,我们只能在摔上做文章。虽然国际式摔跤及柔道都是摔的集中体现,但因缺乏观赏性一直是运动会的冷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