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方法
1.1 文献史料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中国古代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冷兵器枪”、“枪”等关键词,对史料中有关枪的文献进行整理规划,分析整合,充分为写下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逻辑分析法
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对枪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通过逻辑分析得到结论。从史料中归纳总结出了枪的历史发展功能,以各朝各代枪的发展不同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为枪在现代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2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疏通枪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历史功能价值,以及枪这一冷兵器在现代发展的价值,促进全民健身和进入奥运会,实现体育强国梦的目的。
3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冷兵器中的枪,主要研究枪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能价值的变化。
4 文献综述
本文从近年来期刊、学报发表的文章中上搜索“冷兵器枪”、“枪”等关键词,发现主要介绍枪的文章极少,多数是介绍现代军事所用的枪。对于枪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能作用讨论较少,对于枪的文化作用等文章有所涉及,其中所涉及枪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周伟良在《梨花枪与杨家枪史记考略--兼论明代杨家枪的技术特点》一文中主要研究了梨花枪的历史产生,如何发展成为杨家枪,对杨家枪的技术特点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引古代作品对其论证,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史的理论的成果。
冉宏伟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枪与枪文化新探》中主要从枪的文化功能着手,讨论了枪在兵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枪在儒家文化、法家思想、佛教思想中的表现。还包含了枪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等,反应了枪具有的文化价值。
薛立强在《论中国古代枪的历史由来与演变进程》中提到枪是由殳、戈、戟、矛发展而来,并以此展开历朝历代中枪的发展以及功能价值。从军事发展和民间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枪的盛行与衰弱,到近代枪作为“武术枪”套路演练的价值等。
本文在近年来期刊、学报发表的文章中上搜索“冷兵器”、“枪”等关键词,其中主要介绍冷兵器在军事领域以及在民间发展的背景、功能以及演化。本文主要遵循这样一种思维,也是从军事发展和民间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展开枪在古代的价值和功效,并分析了枪在当代的价值功能,为枪进军奥运以及枪的娱乐、健身功能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建议。
5 军事发展
从先秦战国时代到汉代,由于秦王朝统一中国的需要,以及汉匈战争,戟作为一种兵器,被广泛应用在战争中,究其原因,是戟作为一种长兵器与战车、战马配合具有攻击距离远、伤害力大等优点。
三国时期,矛取代了戟在战争兵器中的位置,被广泛使用。在《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中记载,“使张飞将二十骑据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进者,故遂得免”.由此可见,在三国时期矛的出现代替了戟作为一种战争兵器,在战场上更能够体现出杀伐果断,伤害巨大的优势。
隋唐时期武举制的建立,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其中相对规范化的制度,以及入仕为官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习武热情。在这一时期枪在军事中已经作为了主要的兵器,配合战阵发展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时期,武举制的考试内容就包括马枪。马枪,顾名思义就是在马上测试用枪的能力,在唐代杜佑在《通典·选举三·历代制下》中记载,马枪的考试主要为:“断木为人,戴方版於顶。凡四偶人,互列埒上,驰马入埒,运枪左右触,必版落而人不踣”.由此可见,枪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已经基本成型,为枪在宋代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枪在军事中的发展也很重要。《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有9种名目: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鸦颈枪、锥枪、梭枪、槌枪、大宁笔枪。称之为“枪九色”.这些枪作为战争兵器,骑兵用的主要是符合马上作战的特点,在枪上装有倒钩,有利于作战时在马上对敌军的战马以及对付敌军。步兵使用的多是素木枪、鸦颈枪等。在宋代,“十八般武艺”的提出无疑促进了兵器的发展及火药的出现。冷热兵器的交替,使得冷兵器枪在军事上的作用日趋下降。
明代由于倭寇的侵犯,使得既是军队领导者又是武术高手的人比比皆是。其中吴殳所着的《手臂录》中记载,明代枪法最出名的是“石、沙、杨、马、少林、冲斗六家枪法”.明代何良臣在《阵纪》中提到,“能杀人之二十步之外者,六合枪法也。复有马家长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之名……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也”.包括民族英雄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也收录了“杨家六和八母枪法”,认为杨氏梨花枪是枪传承的开始,其他各家都是像杨氏梨花枪学习而来。综上所述,在倭寇侵犯我中华时,中国人民在保家卫国的过程中习武抵御。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枪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以及在军事军阵中枪作为远距离攻击,杀伤效果大,也被广泛的利用。枪在这一时期才真正达到鼎盛。
清朝由于火器的使用,枪在这一时期的军事中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一方面,取而代之的是由于清入关带来的种族、阶级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组织,如“白莲教”、“天地会”等;另一方面,社会中各拳种流派的发展也到达鼎盛时期。由于这两种原因,这一时期枪在淡出军事舞台后,在民间发展依旧旺盛。同时,在清朝末,清政府于公元1901年废除武举制,至此也代表着武术退出了中国古代军事舞台,由此武术只在中国民间传播。
民国时期由于“土洋体育”之争,武术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枪也在这一时期受到波及发展缓慢。其中在中国古代时期,在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下,为了巩固朝廷的统治,一些朝代实行了禁武的政策,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同时也限制了枪的发展。
6 民间发展
武术的发展从来都是沿袭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兼容并包。门派的林立,各种技法的传播与创造,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其中枪作为一种长兵器也是延续这样的一种发展轨迹,如南宋杨妙真的“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所描述的梨花枪,发展为杨家枪,最终在宋朝发扬光大。
民间枪的发展多是以门派、家族传播。像《手臂录》中记载的那样,“石、沙、杨、马、少林、冲斗六家枪法”等多是一家族传播,同时,值得肯定的是在清朝早期镖局的兴起也为枪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缘。
7 枪的现代社会的功能价值
7.1 枪的文化功能
7.1.1 枪文化的社会功能从枪的发展史来看,枪的产生与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枪是由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以及农业工具发展而来,是人类认识社会,开始通过自身的劳动来提高生产力,一方面通过工具的制造和改造,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通过这种方法,让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人的社会化。同时,枪通过军事战争的传播发展,经过朝代的更迭,使人们对于民族、国家产生归属感。这种归属感转化为爱国主义,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1.2 枪文化对人的作用
7.1.2.1 枪文化对于个人的思想品质的影响由于在新中国成立,武术套路竞赛的发展,在国家体委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的情况下,枪的发展也是遵循着这样一种方法在武术比赛中呈现。俗语说“月棍、年刀、久练的枪”.从此可以看出,想要把枪练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枪的拦、拿、扎等技术特点的练习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要求扎枪平直,力透枪尖,体现出“枪扎一条线”,以此可以说明练枪的难度,也从侧面反映出练枪能够锻炼人的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人的发展。同时,枪的练习也有利于人的壮内强外的作用,增加肌肉力量,增大关节活动幅度,增强柔韧性。枪的武术套路对人的反应速度等素质也有较好的提高。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未习武先习德”等俗语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性,“任、义、礼、信、勇”一直是古代武德的要求点,枪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员,也遵循着这种方法,对人、对事练习者都应该从武德从发严格要求自己。
7.1.2.2 枪文化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兵器的使用也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例如在《水浒传》第九回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武术历史研究】/葛振存:功能价值的历史演化--枪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嚓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从此可以看出,林冲小心谨慎却又不失干净利落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林冲也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奉公守法的性格。《三国演义》第四十回中这样介绍赵云:“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将那将一枪刺倒”除了体现赵云的武艺高强,也反应出了赵云忠心护主、光明磊落、富有正义感的人物性格特点。
同时通过枪技术特点,能够反映出枪要求练习者所具备的性格。要求扎枪要直出直入,反映出练习者需具备干净利落、处事光明磊落的人物性格;须平正灵活,迅速,腰腱劲直透枪尖,势如潜龙出入,反映出练习者需具备侠肝义胆、富有正义感的人物性格;稳而不死,活而不滑,反映出了练习者思想灵活的性格特点。
7.2 枪的观赏价值、技击功能
枪在当代发展主要是以武术表演以及在运动会中呈现。枪的观赏价值是由竞赛套路中表现出来,对于身体的控制,扎枪的威猛,枪走一条线等技能特点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美的享受。广大群众在观赏比赛的同时度过愉快的时光,欣赏高、难、美、新的动作让人有一种轻松感,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枪既然作为一种兵器,其技击功能不言而喻。
7.3 枪对于全民健身的影响
从枪的历史发展来看,枪在宋代就有杨家枪保家卫国、明代戚继光发扬枪在军阵中的作用,抗击倭寇。保家卫国、抗击倭寇,使枪具有了民族气节,增强了民族自尊心,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在现代社会,练习者通过练习枪,依然能够保持这一份自豪感,提高积极性,从而有效的促进枪对练习者身体素质的提升,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枪的练习虽然需要场地较大,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长兵器,为使其继续传承扩大影响。一方面,在全民健身领域中也可以增设枪的武术套路练习,让枪成为促进我国民众身体素质的兵器;另一方面,应积极努力推进枪进入奥运会,既有利与枪这一传统兵器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我国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升,以更好的实现体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杜佑。北宋版通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周伟良。梨花枪与杨家枪史记考略--兼论明代杨家枪的技术特点[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何良臣。阵记:卷2[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4]戚继光。长兵短用说篇[M]//纪效新书。北京:新华书局,1996.
[5]吴殳。手臂录附卷上[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薛立强。论中国古代枪的历史由来与演变进程[J].搏击·武术科学,2014,4.
[7]李通国,刘树军。试论从兵器枪到武术器械枪的演变历程[J].搏击·武术科学,2005,11:14-17.
[8]崔爱军,周文来。战争兵器的革新与武术器械的演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