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精心编辑10篇之第四篇: 分析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改革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大批复杂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容易出现薄弱层破坏,因此结构抗震设计意义重大。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将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损失降到最低。文章将以多年的结构设计工作经验为基础,以国家规范和结构设计人员研究文献为重要参考文献,深入地分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并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结构抗震设计; 改革;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对建筑结构形式的需求不断变化,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形式的建筑物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建设数量及建设规模都在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国近些年来地震发生频率较高,受地震作用而发生破坏的房屋数量较多,地震作用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给我国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促使建筑物能够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需要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抗震设计进行充分的考虑,需要综合借鉴国外抗震设计的经典案例对本项目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概念设计等工作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全面提升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水平。
1 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意义分析
1.1 概念
我国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三水准为"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一般类型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是在"小震作用"下(弹性状态)整体建模分析结构物的抗震性能,并依据计算结构进行配筋设计,然后再使用构造措施同时提升建筑物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性能;对于特殊类型的建筑物(如超高层建筑、平面或立面不规则型建筑)可在"小震作用"下进行构件配筋计算,然后使用构造措施确保其在"中震作用"下的稳定性,最后保障建筑物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设计要求,以确保在"大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稳定性。无论是何种类型建筑,无论何种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均是基于设计理念和使用设计方法来提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实现"以柔克刚"的抗震效果。此外,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存在薄弱层,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提升结构薄弱层的抗震性能,来实现有效消耗地震能量及拖延地震灾害的效果。
1.2 意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开展抗震设计可以在低烈度地震作用下促使建筑物的结构整体保持稳定性,可以发挥出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可以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不发生严重的整体倒塌或严重损坏,可以保障建筑物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先依据该项目所在区域确定地震烈度等级,然后依据规范对建筑类型、建筑高度等要求确定抗震等级,进而确定该项目的抗震设计方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质量与设计人员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实际工程实践经验和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关系紧密,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注重概念设计思路,对结构设计软件所出具的计算数据进行自主分析,不得盲目信从结构设计软件。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改革要点分析
2.1 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开展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之前应对建筑场地进行合理化的选择,应尽量将建筑场地选在地质结构较为稳定、地势开阔、地下土质的承载力强、地基处理难度低的地区,以确保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工作的难度较低且地下土体能够对建筑物起到较强的嵌固作用。并且,建筑施工区域也不宜设置在地震断裂带、河道边缘或采空区等区域。如果经过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到地下土体较为复杂,应为避免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而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工作,设计人员应对地下土地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结合上部结构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帮助施工单位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
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要点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重视地基基础设计可以保证建筑地基基础的安全,进而提升建筑物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在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设计时,结构设计人员需要从地质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资料确定地基承载力,然后对地基承载力与建筑工程对基础埋置深度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地基埋置深度,以提升地基对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作用。结构设计人员应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规范书籍对设计工作进行优化调整:(1)依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建筑地基基础的底面积、基础埋深、桩的数量、设缝宽度等重要参数;(2)使用正常状态下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对地基结构设计参数进行计算;(3)计算建筑地基基础的变形,并在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条件下使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准永久组合计算;(4)如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使用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法基础或其他类型的基础[3],那么采用最大组合内力计算基础设计参数是不合理的,应在设计阶段予以重视。
2.3 对建筑结构形式进行合理化的选择
现阶段应用于我国高层建筑中的结构形式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的整体性、延性和经济性。但是,在持续性地震作用下该类型结构的刚度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容易出现裂缝而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速度较快,其施工工艺较为简单但在变形控制及强度方面依旧存在问题。钢结构具备足够的延性与强度,但其工程造价较高,经济性不足。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该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筑结构的形式,不限于单一结构形式,可以对多种结构形式进行整合,但应注意对不同结构形式组合的过程中相互连接措施予以重视,不得破坏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3 结束语
开展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后可以正常使用,而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建筑物整体倒塌现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以国家标准规范为设计依据,以保证整个设计工作的合理性。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对一些超限结构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9):25-26+29.
[2]陈少鹏。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有效对策探讨[J].居舍,2019(28):107.
0引言我国目前很多工程上都使用了膨胀混凝土,通过多个项目的实践证明了膨胀混凝土在施工质量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在膨胀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给予较好的控制,并对施工的技术水平不断创新与提高的话,就能够实现对于浇筑部位混...
文章首先简要的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然后就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几点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建筑物结构性能一直是建筑物设计的重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不当,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建筑物的抗震效能也无法保证。本文在分析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基础上探讨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方法。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遵循的原则。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
0引言地震灾害调查发现,在极震区明显体现出震害的集中性,因此,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界对近断层地震高度重视。自从1933年在美国LongBench地震中获得第一条强震加速度记录以来,地震工程领域学者一直试图建立强震动记录和震中区震害集中性的联系,但由...
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阐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一个方面是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中的钢筋工程;第二个方面是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中的模板施工;第三个方面是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中的混凝土工程。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介绍,可以很清晰的描述出...
目前,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有效将抗震设计应用到房屋结构建筑上面。我国房屋建筑的设计也逐渐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延性设计在房屋结构抗震设计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能够在地震的作用下,有效地避免受到地震灾害损失,同时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
随着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应用同样也面临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相对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利用混凝土构件进行施工处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整体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更为安全可靠。...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是惊人的,地震席卷之地通常都是房屋坍塌、交通通信瘫痪,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世界范围内,每天都有地震发生,而我国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地,但地震具有不可预知性,在地震不知何...
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中,各种施工技术及设计对整体建筑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工程的结构以及施工技术都决定着最后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筑材料的好坏,材料的强度、抗压力、抗腐蚀等也都会对建筑物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模板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在施工技术设计和实施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创新,并由早期凌乱分散的木质模板演变成为了现代新型的钢制模板施工技术,由传统繁琐的安装施工过程演变称为现代半自动化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