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论文题目:探讨传统建筑风水理论与现代景观设计学说的映照
摘要:当代爆发的环境危机提醒人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学说, 吸收传统建筑风水理论的精华从而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学说的发展, 要探讨两者的相互映照就要对比两者起源的时代思潮及其理论成果, 并思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博弈。
关键词:景观设计; 风水; 可持续发展;
引言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目的是为某些使用目的构造最合适的环境, 在诸多“人与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今天迅速发展。风水作为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协调关系的传统学问, 在当代被很多人看作迷信和糟粕, 因而长期未受重视。然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了解,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农业时代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 (即风水) 、不同尺度上的建筑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 都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遗产, 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说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1]要研究传统建筑风水理论对与现代景观设计学说的补充与发展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就要探讨两者的时代思潮以及理论成果的映照, 思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博弈。
一、“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伦理型的、和谐统一的文化, “和”的思想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先秦儒家倡导美、善合一, 强调艺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重视个体与整体、个人对社会的对应和谐关系, 这是对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的。[2]当代中国急于展示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建造了诸如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上海中心大厦等很多大型现代建筑, 尽管这些号称“与世界接轨”的建筑够大、够新、够奇, 但我们却发现它们似乎屏蔽了传统文脉的内在价值。城市中庞大的建筑群让人感到精神压抑, 同时超大的建筑容量无利于外部交通的通畅。曾参加国家大剧院竞标的意大利设计师Vittorio Giegotti说:“中国现在是一个急于摆脱过去, 不愿意提起过去的时代。他们急于要让世界和国人看到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3]可见建造者因为过于重视建筑的表象作用而忽视了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 并由此产生了对于当代建筑要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吁。
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基础, 其中包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着名命题,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引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4]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垃圾地过度排放使得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人与自然在破坏与惩罚中对立起来而非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和谐相处。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自然环境,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正确辨别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目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这与儒家思想中“和谐美满”的理性目标和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不谋而合。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欧会议于10月26日发表了《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 说明了全球如期实现目标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认识到社会和谐包括人与自然和谐, 并认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的思想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渗透在中国文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 成为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内容。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超前的造物思想, 我们希望从这些思想中提炼出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东西出来。
二、“风水形势”与“人机工程学”
以“天人合一”思想为背景, “风水形势”理论是传统建筑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研究人与环境交互关系的“人机工程学”在建筑、景观、环境规划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风水形势”理论围绕“形”与“势”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研究改善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 使环境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且让人感受审美愉悦。现代人机工程学建立在实验科学的方法之上, 通过生理学、心理学、工程学、美学等相关学科, 运用其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进行设计, 以优化人与环境系统的工效和人的健康幸福之间的关系。[5]通过“表1”的对比可以发现, 两种理论有着及其相近的目标, 即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性价值。“风水形势”理论的内涵丰富深刻, 取其中一例运用现代人机工程学有关理论与其对照诠释, 以体现传统风水理论与现代景观设计学说的映照。
作为建筑外部空间构成的尺度衡量基准, 风水形势理论给出了“千尺为势, 百尺为形”的定量。百尺约为23~35米, 是形势说规定的基本尺度。在百尺内能够看清人的面部表情和细节动作并能保证人耳听到的声音与眼看到的口型同步, 即风水形势理论所说的“近以认形”。依据百尺构筑的建筑单体在百尺距离观赏角为45°左右, 这正是经过人机工程学研究认为倾向于观看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一个限制视角, 也是让人心理感受富于“人情味”的合宜尺度。千尺约为230~350米, 一般用于限定群体性的大范围环境围合及远观视距, 人在这个距离内步行不会感到疲劳, 并且这个距离可以通过轮廓和动作区分行人, 这是一个景观空间设计中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科学尺度规定。此外, 通过当代理论分析, “百尺为形”的景观形体在千尺之远观看时视角为6°。当视角小于6°时, 空间的景观效果将明显消失, 景观趋于空旷并产生疏远感, 因此6°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一个极限视角。实际上也会存在景观空间的围合尺度超出千尺的情况, 风水形势说强调“积形成势”, “聚巧形而展势”, 只要适当加大单体景观构成尺度仍保持大于6°既可。当远景超出千尺之限时, 风水形势说注重“驻远势以环形”, “形乘势来”, “形以势得”的艺术处理, 即在远景上, 使一些个体性的“百尺之形”借山势地形或大尺度的建筑空间组合作为背景得到衬垫烘托, 从而获得远观上宜人得体的景观效果。[6]风水形势理论的尺度规定是古代哲匠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了有关人的行为及知觉心理规律的基础上, 极其准确凝练地给出了建筑“外部空间模数”, 符合现代景观设计学说的相关技术理论的同时还兼顾了建筑的美学原理。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
现代科技产生在西方, 那是一个历史的结果, 是由其特殊的综合的因素所致, 就像唐诗宋词、中医中药产生在中国一样, 是自然而然的。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讲:“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现代科技为什么不在中国产生的问题, 有如《本草纲目》为什么不是李白杜甫写出来一样, 毫无意义。若以此来否定传统文化, 是站不住脚的。今天产生于西方的自然科学一统天下, 其他文明应对自然的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被冷落。[7]为追求“与世界接轨”的城市风貌与环境, 我国当代的景观设计学说引入了西方景观设计学的理论思辨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中建筑风水理论的冷落, 使得多数城市失去了传统的城市风貌与文化特色。在20世纪中期以后, 由于西方社会工业的迅速发展, 城市的日益扩大, 城市问题成为人与自然对立的焦点, 相伴而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竞相出现, 人与自然的对峙和分裂日益加剧, 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 人们对大自然的羡慕和向往之心油然而生, 崇尚自然、重返自然,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成为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8]因此, 追求自然情怀、提倡“人之居处, 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要求人类居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中国风水文化引起西方学界的兴趣, 他们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风水加以重新审视, 给它以很高的评价。
人们或许为追求功利而不断增加城市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体积与数量, 忽视了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当“可持续发展”被广泛呼吁的时候, 城市人居环境的恶化已经对居民的精神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们承认西方自然科学在认识、改造自然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如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上海中心大厦等诸多建筑奇迹, 但同时也使正在快速城市化的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精神危机, 因此在当前“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风水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蕴的文化事象,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 曾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现今遍布全国各地的古村落, 无论在村落选址、宅院布局, 还是园林构景、居室设置等方面, 无一处不讲究风水形局、环境宜忌, 因此有人认为风水相当于我国古代的景观设计学, 它所探求的是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有人戏言:“道家的‘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这一命题, 按现代物理学角度看, 不正是氢生氦, 氦生锂, 然后恒星通过氢, 氦和锂, 开始制造其他元素吗,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朴素的世界观和现代科学的一次不谋而合。”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化生成的, 不同的文化模式中会诞生不同的科学形态, 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诞生不出西方意义的科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却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养料。通过传统建筑风水理论与现代科学的举例对比, 从某些角度看这同今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诉求不谋而合。
结语
无论景观设计学说如何发展, 它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 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 (天地) 、人文的关怀 (人) 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 (神) 。[9]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到现代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都是延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美好憧憬。21世纪的竞争将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对建筑来说是非常确切的。所以, 中国建筑设计要赢得竞争, 就应熟悉本土文化、拥有这个优势。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在现代科学探索中发挥和即将发挥的重要价值, 对于祖先留下宝贵遗产,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现代科技学说分析传统建筑风水理论, 将其与现代景观设计学说进行映照, 思辨其中的内在联系, 可以发掘更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9:52
[2]王岩峻:《庄子》,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7:41
[3]萧默:《“关于中国建筑的反思”》, 艺术科学通讯, 2007.3:36~37
[4]杨天予:《礼记译注》, 上海, 上海占籍出版社, 2006.6:36
[5]赵江洪:《人机工程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9
[6]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 第二版,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8:143~149
[7]单之蔷:《“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中国国家地理, 2006.1:14
[8]周耀明:《“传统风水文化的民俗学分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5:123~125
[9]俞孔坚, 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9:52
注释
()[1]俞孔坚, 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9:52
()[2]王岩峻:《庄子》,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7:4
()[3]萧默:《“关于中国建筑的反思”》, 艺术科学通讯, 2007.3:36~37
()[4]杨天予:《礼记译注》, 上海, 上海占籍出版社, 2006.6:36
()[5]赵江洪:《人机工程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9
()[6]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 第二版,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8:143~149
()[7]单之蔷:《“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中国国家地理, 2006.1:14
()[8]周耀明:《“传统风水文化的民俗学分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5:123~125
()[9]俞孔坚, 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9:52
点击查看更多:建筑风水学论文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日益膨胀,城镇形态产生了明显变化.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地域和城镇特色渐渐被削弱甚至消失。如美国旧金山1958到1983年城市立体轮廓的变化,从曾经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地表肌理,被新建的公路划分得四分五裂,被高楼大...
1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设计1.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所谓可持续指的是能够将事物的某种状态或模式在时间中得以延续,是人类对认识发展深化的重要标志。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中,人们最先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讨论。1980年...
针对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创造者可以针对当地居民的不同需求、当地城市的地域性特点、民俗风情进行搜集并分析,让设计者能够对当地城市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能够掌控当地不同阶层和年龄段的人群对生活空间的需求和要求,进而又针对性的...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当中,视觉元素的应用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步骤,通过以上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过程当中视觉元素的具体作用和应用分析,进一步加强了视觉元素应用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提高了景观当中层次的吸引力,也带动了整个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是在园林景观的视觉...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建筑风水学,它是随着建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我国几千年来的建筑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皇宫的建设还是普通建筑、民用建筑的建设,都充分体现了风水学。随着我国建筑风水学的不断发展,它也逐渐传入到西方各个国家当中...
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应该分析它的科学性,合理地利用建筑风水学中的相关理论,使建筑与环境更为协调以及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我们的居住环境,尽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今天的我们,要善待和灵活运用这门古老的文化瑰宝。风水学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加彰显出其在现代建筑领域的地位。...
我们需要将建筑风水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设计与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彻底贯彻绿色、健康的概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风水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