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的“毕尔巴鄂效应”
在人类历史与建筑的历史中,一个地区出现的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如新的建筑形式、新的建筑技术常常会被其他地区引进、效仿,今天这一现象因一个西班牙小城的变化再度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还是一座靠海的工业小市镇,随着钢铁、造船业的衰退而没落。1997年,这幅破败的景象随着一座美术馆的进驻而改观。由美国建筑师盖里设计,造价9 000万美元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吸引着欧洲庞大的艺术爱好者群体。
1997年底,美术馆开幕,一年之内就吸引130万参观者;到第三年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5亿美元、共吸引400多万游客,仅仅6年,启动项目的资金便全数收回,为该地区带来1亿5千万欧元的收入并创造了4万5千个就业机会。城市活力随之复苏。在一座几乎被人忘却的中等城市中引进一个域外的创新性建筑,就彻底完成了城市复兴的这一模式,打动了各地区的各级政府。如今,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给地方经济带来的效益已成为众多城市的研究课题。毕尔巴鄂也因此在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荣获世界最佳城建规划奖。
弗兰克·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成功被称为“毕尔巴鄂效应”(The Bilbao Effect)并被欧洲、中国等其它城市争相效仿。“对很多地方来说,这就是个简单的公式。”拉策·莫伊克斯说,“规划一座文化中心,找个明星建筑师,然后万事大吉。”但现实的窘境在于,许多城市在引入了明星建筑师的创新性设计作品之后,其所预期的神奇效应并没有出现,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争议与债务、浪费与负担。抛开经济、社会、管理等因素,单就建筑理论研究而言,其中缘由值得进一步探研。
二、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的风险
对于社会总的趋势而言,技术具有流动性。在常态上,技术传播往往存在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即由技术先进地区向技术落后地区的扩散过程;落后地区可以得到新技术的溢出效应。建筑设计创新如技术一样也存在一个传播过程。在建筑史中,古印度窣堵坡的庙门“陶然”(Tora-nas),曾经对中国的牌楼和日本的鸟居产生过重要影响;意大利建筑师帕拉第奥除了在威尼斯的两座教堂外,其设计的建筑物都只在意大利维琴察附 近,但 借 助 其 论 着 《我 的 建 筑 艺 术 观》(IQuotto Libri dell'Architecture)一书的传播,对18世纪的英格兰、美洲、前苏联建筑师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引进比之于技术的引进有时更加复杂,并时常伴随着失败的风险。人们经常看到:
(1)由于不同地区的技术及社会环境不同,建筑设计创新在一个地方可能产生的社会及经济高效率,在另一些地方可能就产生不了。
(2)由于不同地区人的建筑效用需求不同,在某些地方被认为是先进的新建筑,在另一些地方可能用处并不大。
如果把建筑设计创新的引进看做建筑技术从先进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的部分转移,就会发现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也有相似的例子:16~18世纪其他欧洲国家对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引进是这样的:意大利建筑师破除陈规所形成的文艺复兴建筑一过阿尔卑斯山就变样了,因为意大利以外的人大都不了解古典法规,更不知道破除什么陈规,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模式、结构缓慢地渗透,先是法国,随后遍及欧洲。它们有时被采用,但常常是被简单地照搬,很不协调地被附加在那些基本上仍是哥特风格的建筑上。
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的风险主要涉及: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中的主导权问题、匹配性问题、效率损失问题、选择性引进等问题。
三、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中的问题
1.建筑设计创新引进过程中的主导权
在现今社会中,人们经常认为社会政府由于其生存、发展的需要,或由于其民主的执政方式会比私人部门更好地为全体民众着想。在许多城市建设计划中,政府被看作是能够确定社会中个人效用偏好加总的机构。但经济学家穆勒却认为:“在所有的较为发达的社会中,如果政府加以干预,绝大部分事情将会比听任这些事情自由,让对这件事情感兴趣的个人来做要差”。
在“毕尔巴鄂效应”中,人们常常关注政府部门的决定与投资,但忽略了“古根海姆基金会”这一私人的、专业的机构所起的巨大作用。
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的主导者需要面对两个高难度的问题:权衡当下的投入代价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平衡当下人们的实际愿望与未来的未知愿望。在这些问题面前,建筑设计创新的引进实际上非常可能事与愿违、产生偏差。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效仿“毕尔巴鄂效应”的失败者的出现,如西班牙海港城市阿维莱斯的奥斯卡·尼迈耶文化中心项目、加利西亚区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由建筑师彼得·艾森曼设计的“文化城”等。
2.建筑设计创新引进过程中的匹配性
如果将某地的一个建筑设计创新引进应用到另一个地区,可能面临匹配性的问题。
(1)社会环境的匹配。熊彼特强调:“技术进步的大敌不是缺乏有用的新思想,而是那些出于种种原因力图保持现状的社会势力”。这些势力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出现———经济、资源、文化传统等。一个建筑设计创新在某个地方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其资源利用是适合的,但到了另一个地方很可能就不是。
(2)利益的匹配。建筑设计创新的引进是一场社会总收益超过总损失的正和游戏,但有赢家也有输家。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的社会成本可能因地而异,且差异甚大。建筑设计创新在一个地区的引进、应用,需要这一地区相关行业的整体支持与配合,其收益由设计者、使用者、投资者等获取,而成本往往由另外一些人承担(同业竞争,新材料、新方法、新的施工技术改变的成本等)。
3.建筑设计创新引进过程中的效率损失
在建筑设计创新的引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与效率损失的风险。
①一个社会对于“引进”的热衷可能同时压抑本地创新者的创新热情及效率。
②学习、引进、消化一个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也意味着一定的投入和风险。
③学习者本身可能产生的理解偏差和不成熟的改变影响引进的效率。
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设计师的来去并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渗透到欧洲各地的唯一途径。有些思想表现在当时意大利大量生产的书籍和图册上。由于大多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建筑师,从未见过古典遗址,也没看到过这些遗址在文艺复兴时的派生物,他们特别要依靠这些书籍,并且往往由于没有理解古典复兴的真谛,而将这些书籍当做‘万灵药’,信手拈来其中的一些想法乱用一气(偶尔也有优秀之作)09”。
4.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与模仿
建筑设计创新的引进不可避免的涉及模仿这一问题。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曾被广泛模仿:吉布斯设计的英国牛津拉德克利夫照相馆、霍克斯莫尔在英国约克郡霍华德城堡设计的陵墓以及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华盛顿国会大厦等。
20世纪西方建筑理论,对建筑中的模仿行为持一种严厉的批评态度。瓦格纳说:“决不要去做那种从其他范式中拷贝、模仿的事情”。但是,只要建筑设计创新引进存在,这些批评也仍减少或消除不了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模仿现象。
在人类漫长的建筑历史中,模仿在绝大多数时间和地点都是合理性的行为,至少应该承认其在效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模仿不可能产生创新,如果要在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中,通过模仿产生建筑设计创新,一般可能有以下5种情形:①大幅度跨越时代的模仿(如历史上的各种复兴类风格)。②延续改变性模仿(如新现代主义建筑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模仿和延续)。③与一定社会审美趣味冲突性的模仿(如后现代主义建筑对历史的模仿)。④混杂性模仿(将不同风格混杂在一起)。⑤同化性模仿(引进的创新与本地域的风格相融合)。
5.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与信号作用
“毕尔巴鄂效应”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选择一个具有鲜明创新特征的“明星建筑师”。在现实中,这种选择需要依靠对建筑设计创新者的信息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信息可以分为外生的与内生的两类。外生的信息是指人为附加的信息即“信号”,而内生信息则是指真实的信息。
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中的信号作用与市场中的信号显示具有相似性。经济学家斯彭斯考斯认为由于人们常常难以在购买前获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内生信息。厂商会通过宣传广告等强调一些与商品真实信息没有必然关系,但能够较为明显地显示厂商好坏或能力的“信号”来吸引消费者。这样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可能会扭曲真实的内生信息。
人们针对某一建筑项目选择建筑师时,常常也是依靠某些外在信号来作出判定,如学历、单位、声誉、甚至是国别等。像弗兰克·盖里以及在世界各地设计“标志性”建筑的建筑师们,其世界性的声誉至少部分是由于它们那一个个可以识别的作品及宣传,可以被对当代建筑感兴趣的人认出来,这是一种信号显示。另一方面,一座城市确实可以通过汇聚这类建筑而获得声誉,因为这些建筑作为信号,表明该城市在国际性的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在“毕尔巴鄂效应”中,这种信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对建筑师的信息不能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信号选择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这一方法并不总是能够真实地反应具体建筑师的能力,也不意味着最终设计成果的高效用。
(2)这一方法会使信号强者占有相对有利的竞争态势,压制信号较弱者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建筑师的外在信号一般都存在一个从默默无闻到渐渐有名的逐渐增强的过程,只依靠一时的信号选择的方法会对建筑设计创新产生迟滞作用。
(3)依靠外在信号选择建筑师,可能会损害建筑设计领域的正常发展,使得建筑师更关注于加强自身的外在信号而不是提高其自身实力。
(4)依靠信号来选择建筑师,会进一步放大建筑师的自身外在信号,在强烈的信号作用之下,信号强的建筑师有可能利用自身与建筑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客户,灌输不恰当的理念导向。
四、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见,理想的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状况,应该具有以下条件。
(1)就一个地区而言,对于区外建筑设计创新的引进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专业人士、民间的力量必须有机协作、交流互动。
(2)在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兼顾本地区社会组织、民众的人文环境、物质条件以及经济利益,慎重、磨合、妥协地解决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中的匹配性问题。
(3)在针对建筑设计创新引进进行充分的项目风险评估的同时,提出有效的方法保证和提振本地区建筑设计人员的创新热情。
(4)建立本地区高效的设计机制,使之有能力理解、消化、改进引进的建筑设计创新,在一定程度的学习、模仿基础上,发展本地的建筑设计创新。
(5)在对“明星建筑师”相关真实信息的充分了解基础上,强化对其的激励与监管机制。
(6)理想的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状态,不是单向度的引进,而是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正如16世纪南美洲与西班牙、葡萄牙的接触,融合而成南美巴洛克风格,同时印第安文化渗入欧洲产生了西班牙“镀 金 风 格”(Plateresque)、“科 瑞 古 拉 风 格”(Churrigueresque)。
(7)理想的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不同地区的相互影响,提高本地建筑设计创新水平的主要途径不是如何引进其他地区建筑设计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自身设计水平以达到能够与其他地区交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英)帕瑞克·纽斯金.世界建筑艺术史[M].顾孟潮,张百平,译.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DANIEL K,AMOS T.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1979,47(2):263-292.
[3](美)乔尔·莫基尔.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M].陈小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336.
[4](英)大卫·史密斯·卡彭.建筑理论:下册[M].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2.
[5]MICHAEL S.Job Market Signal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87(3):355-374.
数字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产生后较短时间内就被广泛运用于众多领域。建筑工程设计和建设具有总量大、时间长的特点,将数字技术有效运用于建筑工程设计中,对建筑设计师、建筑设计行业乃至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实际也证明了这一点。下面对数字...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工程数量日益增多,因此,也将一定的要求抛向了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安全性、稳定性。其中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应该将应急电源有效的应用到其中,所以,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值得引起关注。1相关原理阐述EPS是一种全新的应急电源,...
众所周知,高层民用建筑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民用建筑类型,并且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其高度也正在不断增加,这必然也会给具体的施工过程造成较大的施工难度,这一点对于民用高层建筑中的电气系统施工环节来说也不例外,并且相对于民...
现代居住办公环境大多建立在一种奢侈的消费基础上: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与大量的人工照明系统蚕食着自然界有限的资源,也让人们被迫习惯于这种毫无生气的、隔绝于自然界之外的、无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室内环境。...
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主要特征1.1柔性设计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灵活性,所以柔性被做为来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特性。除此之外,柔性设计还要经过不断地改良,通过不停的更新来保证其具有的使用周期达到理想值,同时还要求其环保性和节约性。建筑材料就比较符...
1异形柱设计的必要性异形柱(speciallyshapedcolumn)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柱子,要求既能够达到结构刚度的要求和架构承载力的要求,还要以建筑使用的功能为依据,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的布置要求来选择形状不同、截面不同的柱[1].随着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在我...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设计转换层,可以将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进行很好的连接,可以将建筑物的空间划分变得更为灵活,满足楼层间不同的空间需求。...
随着对生态理念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设计,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1引言建筑抗震设计的内容包括了各方各面的知识,比如说地震基础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知识。设计者对存在民用建筑中的相关理论以及方法等要进行重点把握,对如何进行减震进行学习。在工作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地震在我国...
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主要功能为5A级写字楼,地上部分建筑面积约为9.5万m2,单层建筑面积约为2000m2。项目地上43层,结构高度181.1m(室外地坪至主楼主要屋面板顶),标准层层高4.1m,设备层层高5.0m,主要功能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