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与日俱增,地下室成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 地下室施工因其工期长、投入大、用料多、地下情况复杂多变、施工组织难度大等,因此工程质量问题不断涌现出来。 尤其是地下室底板的防水抗渗问题,成为困扰整个建筑界的疑难杂症。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项目位于一水库旁边。 地下水资源丰富,在未降水情况下,底板标高在常年地下水位线以下,工程防水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多次遇到关于地下室结构防水抗渗的问题。
由于该工程底板防水施工,主要集中在桩头防水和底板主体防水两个部分,因此,这里结合该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研讨。
2 桩头部分的防水处理
该工程的桩基大部分为直径 400~500 mm 的预应力管桩。 设计时为保证防水,加入了桩头防水抗渗的施工内容。 桩头防水抗渗主要有:桩芯顶部2.5 m 高度内,浇筑补偿收缩抗渗混凝土;桩顶表面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桩芯钢筋头根部绑扎遇水膨胀止水条。 三道防水施工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 桩芯混凝土的浮浆和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未浇筑混凝土时就已膨胀失效。
2.1 桩芯抗渗混凝土浮浆问题
刚开始浇筑一区地下室桩芯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桩芯混凝土稍加振捣就出现大量浮浆,形成一层灰色泥皮。 首先,对桩芯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分析,发现桩芯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入量达到混凝土30%左右,虽然整体掺入量符合 35%的限定标准,但粉煤灰颗粒在浮浆中集中出现。 这些颗粒无黏结力,是单纯的堆积层,干后成薄壳,强度低且易裂易碎,必须去除该层才能进行下一步作业。 直接在浮浆层上浇筑上一层混凝土,上下层混凝土将不能黏结,而恰恰需要在桩芯混凝土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将其与承台混凝土浇筑成整体。
此次使用的磨细粉煤灰,粉煤灰颗粒中含有较多的多孔轻质颗粒,即使在高频振动条件下,也不可能在水泥浆中下沉而随浮浆上浮,且集中聚集在表面,形成表面粉煤灰泥皮。 由于桩芯混凝土浇筑空间小,振捣时振波无法很快释放,造成混凝土浆体的严重离析。 两个原因叠加,造成桩芯表面出现严重的浮浆结皮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在接下来的桩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①不使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桩芯混凝土,改用普通人工浇筑混凝土;②降低混凝土坍落度,降低粉煤灰掺入量至10%;③使用人工浇筑、人工和机械振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浇筑振捣,并控制振捣时长,减少混凝土的离析和浮浆的产生;④对产生的少量浮浆,及时进行驱除。 采取上述措施,现场的桩芯混凝土浮浆问题再无出现,较好地保证桩芯抗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混凝结构的抗渗性能和连接传力性能有效发挥。
2.2 遇水膨胀止水条过早膨胀失效
通过对遇水膨胀止水条产品特性研究和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分析,了解到橡胶膨胀止水条,是通过遇水浸泡后产生 2~3 倍的膨胀变形的,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 遇水膨胀止水条每 24 h 浸泡膨胀率达到 100%,它的最大膨胀率在 300%左右。
当遇水膨胀止水条膨胀率超过最大膨胀率的一半,该遇水膨胀止水条即告失效。 也就是说,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水中的浸泡时间超过48 h,就可能超过最大膨胀率的一半而失效。 我们第一次承台底板施工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后, 还进行承台和底板底的结构外防水涂料施工,到绑扎完底板钢筋、准备浇筑底板混凝土时,突然下起了雨,部分承台积水,所以遇水膨胀止水条经过长时间浸泡而膨胀失效。 个别的还因体积膨胀发生了移位。 通过原因分析,我们调整了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①在底板大面积防水涂料作业完成后,再用钢丝绑扎固定桩头遇水膨胀止水条;②投入人力尽量加快钢筋绑扎进度;③对已施工完成的钢筋表面, 用薄膜或塑料纸覆盖防雨;④在施工期间,派专人使用潜水泵,抽除施工中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承台积水。 采取以上四条措施后,遇水膨胀止水条过早膨胀失效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加上对失效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及时更换,较好地保证了止水条的整体施工质量,从而为地下室抗渗增加了一层保护措施。
3 底板主体部分的防水处理
3.1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材料问题
1)工程采用的防水涂料本身缺陷。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适应范围广,抗酸性与抗变形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一般基础梁、承台垂直面、与底板交接的部位和底板垫层表面粗糙部位,是最集中出现涂料厚度不足的多发部位。 针对防水涂料厚度不均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增加水平面与垂直面交接部位的玻璃纤维加强胎的面积;②在高分子防水涂料施工前,对垫层混凝土表面进行 2 次抹光修面,使表面粗糙度降低,达到涂料施工的平整度要求;③增加垂直面的材料涂抹次数。 一般平面只要通过 3 次的涂刷就可达到设计厚度要求,垂直面应增加到 6 次。
2)对于涂层起泡问题的分析。 防水涂料施工后起泡原因:该工程地下水资源丰富,部分底板施工时间在雨水丰富的春夏季节,垫层施工后不能拖延太长时间,就必须进行防水涂料施工,所以高分子防水涂料施工后的起泡问题显得越发严重。 针对病因采取的对策:①通过调整垫层混凝土的配合比,适量使用外加剂,在保证坍落度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水的用量,加快混凝土的凝固成型过程;②涂料施工前,进行基层含水率检查,检查是否有水珠凝结。 若有水珠则说明, 含水率偏高不宜在该部位施工,对该区域进行标注暂缓施工;③对个别涂层产生气泡的区域,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割除,使用电吹风烘干,重新涂刷。
3.2 底板抗渗混凝土开裂渗漏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开裂渗漏的问题,在施工中针对该工程的特点,从施工组织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每次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派一名质检员前往搅拌站,监督骨料水泥等基材的质量,全程监控商品混凝土的投料生产情况,尤其注意粉煤灰及抗裂防水外加剂的用量;②对每辆到达现场的搅拌车,均进行坍落度检查,适中的坍落度既保证了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又保证了混凝土不至于出现离析的情况。 通过上述措施有效保证了防水混凝土的自身质量,从而为底板混凝土浇捣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底板渗漏隐患采取的措施:①对底板钢筋全面使用标准预制垫块,保证底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避免由于保护层厚度问题造成底板开裂;②对于底板钢筋锈蚀可能带来的混凝土开裂问题,在钢筋进场时就采取垫高、搭设防雨棚的措施,防止钢筋锈蚀影响混凝土的化学和物理性能;③对于地下室底板的预埋件,全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焊接钢制止水环,并对每个预制构件的质量和止水环焊缝,进行细致检查,坚决杜绝因为预埋件质量问题造成底板渗漏;④在底板混凝土面在浇筑后硬化前,使用木搓板进行搓毛处理,以增加表面密实度,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出现。
4 结语
底板防水施工质量,由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质量和防水材料防水施工质量两个方面决定,直接影响着底板的整体防水性能。 施工中应切实针对每个工程的特点, 依据设计防水材料的不同性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对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充分了解材料性能、工程实际情况的前堤下,反复试验,找寻问题的症结,才能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彻底解决地下室底板防水抗渗问题,确保地下室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所占比重比较大,在安全、可靠性以及耐久性等方面,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混凝土的质量。1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对于混凝土来说,其性质主要涉及和易性、强度、变形、耐久性,其具体的技术性质为:1....
1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问题1.1堵管方面的问题给排水管道在实际安装的过程,因为相关的施工人员不能遵循具体的规范以及相关的防护策略进行施工,就会致使一部分不良物质流进管道,其受到水流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会将三通部位,以及弯头部位堵塞,为...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切块的质量要求是比较严格的,由于砌块是由废渣、废料以及混凝土混合而成的一种建筑使用材料,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对切块加工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砌块的质量不过关,将不能够保障施工中建筑的质量安全。作为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不封,...
在土建施工中施工企业应该结合现场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应用桩基础技术,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察、机械配置等准备工作,以此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数不少的房建工程在竣工后不久就出现了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较常见的是外墙面渗漏、屋面渗漏和厨房、卫生间渗漏,严重影响了室内外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降低了建...
建筑工程的防水是工程项目的一项重要功能,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防水施工建设,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防水质量至关重要。防水工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材料、施工管理以及维护保养各个方面。本文就以...
近年来,随着施工企业竞争日异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基础工作,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整体质量,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的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力量,但由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的发展更为广泛。当前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十分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混凝土技术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裂缝、麻面、漏筋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完整体系,这样就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因在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生活...
为了满足人们对房子的需求,许多人开始在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在占用最小土地面积的同时,修建更多的房屋,供人们居住,而且这项研究已经小有成就,并付诸于实践。近年来,许多二三十层的楼房拔地而起,为我国减轻了许多土地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