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病残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心理月刊 作者:于文兵;高丽丽
发布于:2020-03-25 共4217字

  摘    要: 目的 为了解病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问题干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方晓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病残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展开对比研究。结果 病残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相比,在总体适应性、人际关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上都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P<0.01);而学习适应、校园适应及择业适应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学校教育在关注病残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病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关键词: 病残大学生; 大学生适应; 特殊群体;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the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problem intervention research. Methods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the disabled and the healthy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daptation Scale(CCSAS) compiled by Fang Xiaoyi. 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llege stud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ral adaptability,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motional adaptation, self adaptation and satisfaction(P<0.01), 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daptation, campus adaptation and job selection adaptation(P>0.05).Conclusion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disabled students, but als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

  Keyword: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adjustment; special group;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1],进一步放宽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学生(下简称病残学生)的录取限制,使得越来越多的病残学生得以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深造。病残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是困扰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突出问题,也是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塑造学生强健体魄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笔者自2006年起从事病残大学生体育健康促进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从事病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工作和研究中发现,除了自身体质健康的问题外,病残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3]。个别学生甚至因心理问题或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出现厌学、网瘾甚至自杀等过激行为[4]。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也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扰。仅仅提高病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不够的,只有从健康内涵的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入手,才能有效地提升病残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国内不少学者开展了病残大学生的体育健康促进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病残大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和体育锻炼对其生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两个方面[5,6],少数研究开展了体育锻炼对病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3,4,5,6,7],目前尚无针对病残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社会适应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生理、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本研究以病残大学生研究对象,对其社会适应能力情况展开调查研究,以期为随后开展的基于心理学原理设计的体育拓展训练模式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病残大学生概念界定为:身患残疾或患有慢性疾病长期(1年以上)不能治愈的大学生。以中国海洋大学选修体育保健课中符合条件的98名病残大学生为病残组研究对象。因选修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均为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不适宜采取全国常模数据作为对比参照,故从选修公共体育课的低年级健康大学生(大一、大二)中随机抽取16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病残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方晓义教授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研究对象的社会适应性进行测量。该量表由65个题目构成,其中5个为基本信息内容题,其余60个题目分为7个维度:分别是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值达到0.93[8],整个量表的效度达到非常显着的水平(P<0.01),总分的高与低代表适应能力的好与差。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网络调查,所有选项数据及得分数据由问卷星网站直接生成,避免了人工统计可能出现的错误,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为克服网络调查对象不认真填写的弊端,根据网站提供的调查对象完成问卷所用时间,确定完成问卷耗时180 s以上(含180 s)为有效问卷,完成问卷耗时低于180 s者认定为未认真填写问卷。

  按照《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的维度要求,对各个题目进行计分统计,反向题目进行反向计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研究对象一共为258名,收集到符合要求的问卷228份,其中病残组90份,对照组138名。各组具体情况参见表1。

  2.2 、病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结果

  按照《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计分规则,对总分及7个维度的总分进行计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参见表2,低年级病残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相比,在总体适应性、人际关系、情绪、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上都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P<0.01);而学习适应、校园适应和择业适应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

  表1 病残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表[n(%)]
表1 病残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表[n(%)]

  表2 病残大学生的CCSAS量表结果及比较[n,±s]
表2 病残大学生的CCSAS量表结果及比较[n,±s]

  注:**表示P<0.01,存在极其显着性差异。

  3、 讨论

  适应是指个体在与其周围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良好心理的过程,也是指个体同环境之间的一种协调、相宜、和谐、相适的状态,这是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9]。认知心理学大师皮亚杰也认为适应就是主体通过同化与顺应方式达到与环境新的平衡的过程,适应环境与否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10]。大学阶段在大学生一生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大学生从青年期向成人期过渡和准备的时期,是从学习生活到工作生活的过渡期和准备期。病残大学生对大学生活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其就业后的生活和工作[11]。

  学习适应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及学习方法掌握情况;择业适应反映了大学生是否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目标有了清晰的规划;校园适应反映了大学生对校园环境、校园条件的适应情况[12]。从表2可以看出,病残大学生在上述3个方面与健康大学生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说明病残大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不存在显着的问题,也能适应大学生校园的环境和条件。病残大学生和健康大学生择业适应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低年级学生有关,低年级学生对将来就业的目标都存在不太明确与清晰的问题(均值均低于33分)。

  人际关系适应反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朋友多少、朋友质量和人际交往技巧掌握等情况;情绪适应反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情绪控制情况;自我适应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感觉、自我肯定及自信心的情况;满意度反映了大学生对自我学习和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总分反映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方方面面的适应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病残大学生在总体适应、人际关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及满意度均显着低于健康大学生,提示病残大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适应问题,需要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标准差是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病残大学生在总分及7个维度数据的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大学生,说明病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个方面个体差异较大。提示:部分学生并未因残疾或疾病而出现适应能力下降的问题,而部分病残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此部分学生尤其应该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残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在总体适应性、人际关系、情绪、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上都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P<0.01);病残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在学习适应、校园适应及择业适应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

  研究不足之处:因大三大四等高年级学生不再选修体育保健课程,研究结果仅反映低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病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心理存在问题之间内在相关关系将在后续研究中开展,以期为后期开展的基于心理学原理的体育拓展训练干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http://moe.gov.cn/srcsite/AIS/moe._776/s3258/200303/t20030303_7988.html,2003-03-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
  [3] 于文兵,吴连海.普通高校病残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32(5):132-133.
  [4] 郭黎岩,王冰,王洋,等.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64-267.
  [5] 于文兵,杨韵.普通高校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推进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4):31-35.
  [6] 雷慧,谭薪莉,李伟峰,等.残疾、体弱大学生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0,17(6):51-54.
  [7] 张梅.体育锻炼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88-94.
  [8]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9] 毕泽丽.特殊教育学校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0] 赵耸婷.生命态度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情绪的中介作用[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8:1197-1198.
  [11] 张强峰.病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可行性研究——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885.
  [12] 陈华.生命关怀视野下安徽省高校病残学生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2):128-130+134.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原文出处:于文兵,高丽丽.病残特殊群体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06):19-2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