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从教法、手语等方面创新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05 共1599字
论文摘要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特殊教育学校( 以下简称“特校”) 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对于失聪的学生而言,眼睛成为他们接收外界信息、了解认识新生事物的最主要器官。作为一名特校的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并全方位地运用到课堂内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富有新意地有机结合起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从教法、手语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创新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师只有创设平等、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保护、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学生思维才会活跃,才会敢想、敢说、敢问和敢于发表意见,学生才能创新。在学习《南辕北辙》一文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创设了“那个去楚国的人”和“朋友”进行对话的场景,让 4 位学生分别扮演“那个去楚国的人”、“那个人的朋友”、“车夫”和“马”,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情绪高涨,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大胆、夸张的表演过程中,去理解、体会这个成语的含义。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一起体验创新乐趣
  
  失聪生由于生理特殊更善于察言观色,作为特校教师,更要热爱学生,课堂上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能大胆地问、大胆地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而且要敢于让学生实践。爱因斯坦说过: “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激发学生的热情,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尝试创新的乐趣。例如: 在学习《彩虹》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彩虹的美丽及形成过程,笔者把学生从教室带到阳光里,让学生端着水,自己去制造美丽的彩虹。同学们看到他们自己在校园里制造出的一道道美丽的彩虹,高兴地蹦啊、跳啊,无比兴奋和骄傲。在此过程中,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掌握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三、合理创新手语,丰富手语内涵

  在《中国手语》中,兼代现象是聋人手语特有的现象,就是将意思比较接近的词语,用同一个手势来表达,即一个手势可以代表一个或几个词语。由于手语表达不精准,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手语进行适当的创新。例如: 《小足球赛》一文,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 4 个词语: 注视、望着、盯着、看。这 4 个词语在用手语表达时,都用一个“看”的手势来表达,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词语的意思,学生很难准确的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在教学中,讲解“注视”一词时教师可以在运用手势时,把“看”的手势放在眼睛下部并向正前方缓缓移动,同时眼神里要流露出注意力集中的神态; “盯着”的手势,则把“看”的手势放在眼睛下部,静止不动,同时眼神里要流露出比注视更认真的神情,近似于瞪的样子,表示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望着”一词在教学时,教师把“看”的手势放在眼睛右侧,然后再向前上方缓缓伸出,同时,头部微微上仰,眼神也随手向远处望,表示看着远处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改动这 3 个词汇的手势动作,使学生不仅较好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此外,低年级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名词兼代动词的现象,例如: 乒乓球———打乒乓球,笤帚———扫地,篮球———打篮球等等,这样的词语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宾词组,但是这些词语的手势都是一样的。

  因此,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适当添加合理的辅助手势,使学生在视觉感官上能够轻松地分辨出两个词语的不同之处,理解这些词语的差异,更好地促进聋儿口语和书面语的发展,避免出现两个词语混用的现象。

  总之,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并在运用中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显得更加灵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会充满热情,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龚乐进. 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M].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4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