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保健学论文 >

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及预后影响

来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作者:高林;张田生;孙婷婷
发布于:2020-04-20 共4439字

运动康复论文最新范文10篇之第五篇: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及预后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56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6月-2019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7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添加康复运动)。结果 (1)治疗前,两组LVEF、LVEDd、A/E、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予不同治疗方式后,研究组LVEF、LVEDd、A/E、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康复运动疗法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以及预后质量。

  关键词:康复运动;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运动耐量; 预后; 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156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receipt time: June 2015 to June 2019),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 = 78)。 And the study group of 78 patients(additional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based on drug treatment)。 Results(1)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VEF, LVEDd, A/E, and 6-min walking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study group LVEF, LVEDd, A/E, and 6-min walk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istance and other indicator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was different(P < 0.05)。(2)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exercise tolerance and prognosis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wor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 exercise tolerance; the prognosis; impact;

运动康复

  心肌梗死作为心内科林场的多发疾病与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后需要及时接受有效的救治,否则病情进展后治疗难度大,而且还会发生心力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是心脏疾病发展到末期表现,患者发病后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减退,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预后较差[1].传统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结合卧床休息,然而这种治疗方式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现在医学发展,相关研究发现适当的康复运动对疗效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预后质量,加快患者恢复[2].现本文选取我院收治156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研究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及预后的影响,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78例、研究组78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44例、34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54.4±3.1)岁。研究组中,男、女分别为47例、31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51岁,平均年龄(56.4±3.0)岁。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经确诊后均符合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参与患者均属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同时患有严重家族遗传疾病、传染疾病以及其他重大疾病。所有患者基础资料经过医护人员调查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利尿、强心等对症感染治疗方法。同时,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39;规格:20 mg×48片)口服,1次20 mg,1天2次;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7粒)口服,1次80 mg,1天1次。

  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添加康复运动:(1)心理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归转、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并告知康复运动对疾病积极作用,要求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康复运动疗程。(2)康复运动内容:(1)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遵循床边-坐-站顺序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包括肩、肘、膝、髋关节等各个部位,1个部位1次活动10 min,1天2次。同时,鼓励患者进行自主运动,通过起床、曲肘、举手,曲膝、移动下肢等加强肢体功能训练,运动量循序渐进,以身体耐受为宜。(2)消除室内安全隐患,鼓励患者在室内漫步行走,1次15 min,1天2次。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步行时间、距离。经过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后,适当增加训练难度,鼓励患者上下楼梯,1次15 min,1天2次。(3)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告知各种注意事项,叮嘱家人监督患者坚持康复运动,定时电话或者上门回访运动情况。

  1.3 效果评价

  (1)分析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晚期比舒张早期峰值流速(A/E)、6 min步行距离。(2)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预后越好,反之则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LVEF、LVEDd、A/E、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4 1、P=0.701 4)、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1 9、P=0.966 6)、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 1、P=0.817 5)、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9 4、P=0.873 5);给予不同治疗方式后,研究组LVEF优于对照组(t=9.498 8、P=0.000 0)、LVEDd优于对照组(t=4.224 0、P=0.000 0)、A/E优于对照组(t=11.267 6、P=0.000 0)、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t=12.827 0、P=0.000 0),详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5.9±2.4)分、(36.5±2.3)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594)。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49.7±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1.7±2.4)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9.968)。

  3 讨论

  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传统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卧床治疗方式。随着心脏病康复研究不断深入,康复运动因其产生积极作用被广泛运用到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美国心脏病协会、欧洲心脏病协会等世界心脏病协会权威机构在心衰治疗指南中均指出:若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稳定的,都可以考虑通过参加康复运动促进疾病恢复[5,6,7].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添加康复运动疗法,患者自我效能得到提升,有利于延缓病程发展,提高患者慢性心衰的活动耐量,促进机体恢复[8].患者在康复运动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增加脉血流、心肌对缺氧的耐受,缓解心肌肥厚症状以及心脏负荷压力,降低体内血小板聚集、外周血管张力以及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9].另一方面可促使体内循环血量得到提高,改善左室舒缩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的[10,11].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康复运动益处多,但还需充分考虑症状、运动量以及年龄等因素,严格排除禁忌证,确保康复运动训练安全、有效进行,必须遵守循序渐进原则,避免适得其反,依据每一位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方案,确保康复运动针对性以及有效性[12,13].此外,康复运动中心理指导也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心理疏导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患者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康复治疗,这种主动运动所产生的效能明显高于被动运动,有利于康复运动顺利开展[14].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LVEDd、A/E、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突破那估计学意义(P>0.05)。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后,研究组LVEF、LVEDd、A/E、6 min步行距离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康复运动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极高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d、A/E、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对比

  综合上述,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康复运动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功能状态,提高身体耐受量以及生活质量,促进机体恢复。该治疗方法值得患者的信赖。

  参考文献
  [1]朱雪梅。分析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及预后的影响[J].名医,2018,34(10):777-779.
  [2]王彩姬,靳春荣,牛涛,等。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5):1857-1859.
  [3] 兰枝东,蒙恩绩,韦华清,等。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24(23):656-658.
  [4]杨玉平,刘勉。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1(10):171-174.
  [5]官春梅,艾宏亮,施翔,等。最佳运动耐量训练对慢性心衰病人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6):2022-2025.
  [6] 肖培育。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36(10):720-723.
  [7]向阳。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6):26-27.
  [8] 于瑞英,王吉英,姜红岩,等。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4(4):130-133.
  [9] 李欣,李秀川,胡佳雨,等。早期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8,56(6):567-569.
  [10]高莎,张培影。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1):1520-1522.
  [11]但慧敏。分析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9):106.
  [12] 黄兆琦,黄淑玲,袁慧萍,等。个性化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7(13):110-113.
  [13]王玲玲。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心力衰竭舒适护理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5):124-126.
  [14] 蒙恩绩,兰枝东,韦华清,等。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7,18(33):478-480.

点击查看>>运动康复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原文出处:高林,张田生,孙婷婷.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5):59-6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保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