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效益
结构效益是指由结构的合理化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村职业教育的结构,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来考察。宏邓结构主要是指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程度结构、地区结构等。合理的宏观结构产生宏观结构效益。否则,产生负效益。宏观结构效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方向性强,二是作用范围大。方向性强是指宏观结构效益决定微观结构效益,宏观结构`旦决策失误,微观层次效率越高,损失越大,效益越差。作用范围大,是指它取得的效益或负效益都是在宏观领域中显示出来的,往往表现为全国、全地区性的。因此宏观结构效益带有根本性、全局性,不可忽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合理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应该是与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经济社会功能,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教育结构。但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出现过宏观结构的失衡,其主要表现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快,出现盲目浪求亮中段职业学校人数与普通高中人数的高比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目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其层次结构程度偏高,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形式的初等职业教育则未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宏观结构的失衡,造成了自1988年以来的全国范围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汤滑坡”、“低谷”阶段。现在,各地正在探寻从改善、调整宏观结构入手走出“低谷”的各种措施,有的已开始见到成效。
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约有1.2亿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有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如何使他们顺利地进入劳动岗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有序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合理的农村职业教育宏观结构,有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讨。例如,在专业结构上,要解决重复交叉、专业转换频繁、热门过热等问题。在目前,尤其需要解决好如何把农业类专业放在突出位置.黄正上,得到切实加强,成为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重心。在层次结构上,要改变追求高学历、高层次的倾向,切实把重心移到初等职业教育上来。至于一个县应该如何规划职业教育结构等,也是宏观结构研究应该回答的间题。
微观结构主要是指农村职业教育内部的人力结构、物力结构和财力分配结构。微观结构问题主要是一个管理和效率的间题。要提高微观结构效益,就要改善和加强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使教育资源的分配结构、人力配备结构和物力使用结柑脉量做到合理,提高其利用效率。目前学校中的种种浪费,从微观结构角度看,都是由于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是解决微观结构合理化的关键。
二、成本效益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办教育是不计成本的,因而也不讲求经济效益。其理论依据是,教育是一种纯消费的事业,投入到教育上的费用不是投资,所以不需要计算投入的经济效益,也就不必计算成本。因此,长期以来,教育成本的概念对办教育的人来说是十分陌生的,成本,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它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者的劳动量,这种劳动量是由凝结在产品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部分组成的,其现象形态上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教育成本是教育领域客观存在的一个范畴。因为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一定的人才都要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消耗一定的教育资源,国家社会和个人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为了培养人才的所“得”而必需的所“费”,就是教育成本。计算教育成本,进行成本核算,对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也必须讲求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
考察农村职业教育成本可以把它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社会直接成本和社会间接成本,个人或家庭直接成本和个人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国家、地方政府直接承担的教育费用,包括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社会间接成本是指为发展教育事业而间接支出的成本,即由于发展教育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失去的收入及社会由此免除的或失去的税收。个人(或家庭)直接成本是指由学生和家庭直接支出的费用。个人间接成本即个人机会成本,是指由个人求学而放弃的就业收入。
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增强成本观念,实行成本核算,努力节约劳动耗费,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其使用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在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经济规律的重要体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办教育不讲求经济效益,不计成本,成本观念淡薄,造成教育上的浪费十分惊人。据1989年对吉林省某县的调查,全县8所职业学校,仅县城1所生源充足,其余农村7所,有2所空壳校,有教师,有校舍,有设备,但无学生,有2所学校有教师10余人,但只有两三名学生。可见其办学效益。
目前,在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增强成本效益观念方面,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立成本核算体制,改善对教育资源的管理。无论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要进行教育单位学生成本和各单项成本的核算,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改变传统的不计成本的作法。(2)把教育成本的计量引入农村职业教育评估体系。教育成本是衡量培养人才消耗的唯一尺度。因此,在对一个地区、一所学校进行评估时,要把对教育成本的考核和计量列为重要内容。用其所费(教育成本)与其所得(培养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考核其教育效益的大小,(3)建立教育资源最佳配置结构,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目前,我国农村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条件较差的普通学校改办的,设备简陋,办学条件差。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职教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就更需要精打细算,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降低教育成本。
三、综合效益
综合效益是指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发挥整体的功能而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教育论教育”之所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传统教育观点,就是因为它把教育看成为一种封闭的教育体系,这不仅不能使自身得到较快地发展,也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因而不可能实现其综合效益。
(一)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密切而直接联系的教育体系,需要改变封闭办学的教育观,实行开放办学,使其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体系存在于社会大体系之中,有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联系,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获得综合效益的重要条件。从外部联系看,应在下述几方面搞好协调,以实现其最大的效益。
第一,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上,要把职业教育、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三者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力争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真正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尤其是要在当前促进农业发展的“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的实施中,使职业教育与其密切配合,联为一体,将试验项目、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协调起来。
第二,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申,要打破教育部门独家办学的局面。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部门、农业科技部门的协同工作,有的专业甚至还要以农业部门或科技部门办学为主,才能解决在办学中的师资、设备、资金等间题。就一个县来看,各业务部门既有支援职业教育发展的贵任,也有各种有利的条件。改变教育部门单独办学的局面,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而这样做的结果,则是农村职业教育综合效益的提高。
第三,使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普通教育、成人科技教育、文化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起来。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沟通和衔接的目标是要提高两者的质量,沟通和衔接的内容则涉及到学制、教学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效益的重要内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也有许多可以协调处理的方面。例如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来看,农民的科技教育还只能以经过短期培训就能掌握的实用技术为主。
因此,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师资、基地等方面都可以统筹解决和管理,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使用效能.
第四,发挥城市职教对农村职教的辐射功能一般来看,城市职业学校在多数专业方面的师资、设施要优于农村职业学校。为发挥其优势,一方面,可以面向农村招生,直接培养农村所需人才;另一方面为农村职业学校解决在师资、实习场地、教材、管理等方面的困难。
(二)就职教内部来看,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可做。
第一,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在造就一支社会主义农村劳动技术大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变化,改善农村就业条件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影响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不断更新,促进农村社会道德风尚的完善,培养一代既掌握职业技术和农业劳动本领,又能适应并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功能的发挥,前者表现为经济效益,后者表现为非经济效益即社会效益。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不可截然分开,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其综合效益。
第二,在处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要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防止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而不顾效果和质量。
第三,在微观管理层次上,要处理好人和物的关系,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不仅要看到物的节约,更要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以较小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多的成果,花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提高资源使用率。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效益。
职业学校基地、设备的使用,要以育人为目的,离开育人,不能真正实现综合效益。
第四,要重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多种功能,提高综合效益。农村职业教育首砚功能是培养人才,同时还具有生产经营、科研示范、咨询服务等多项功能。只有发挥它的各项功能,才能获得农村职业教育的最大效益。
第五,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潜效益。潜效益是相对显效益而言的,是指在不增加教育投入的情况下获得的效益。也就是不是直接由于投资而获得的效益。例如师资、设备、校舍、基地的挖潜,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发挥家庭庭园作为实习基地的作用,某些社会师资作用的发挥等。
四、规模效益
办学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十分密切。现在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效益上的一个突出间题是办学分散化、“小而全”、布点多、规模小,造成投资浪费,形不成规模效益。其重要原因是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县、乡两级管理,县主要管一两所重点校,其余由乡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对于调动县、乡两级办学的积极性,解决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困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还不能在较大范围内统一使用专业师资、设备、基地等资源,缺乏在更大范围内的统筹规划和协调,造成宏观失控,影响规模效益的发挥。有些专业门类的设置,不仅在一个乡,就是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往往因为需要而不得不设置齐全,但需要数量又很有限,这就使得县与县甚至乡与乡相互重复.因此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作为目前管理体制的必要补充。这就要突破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受较小地区范围的局限,而实行区域联合办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办学规模效益。在探讨这个间题中,有两种设想,一是以县为基础,加强县的宏观控制和统筹协调作用。其主要理由是县作为一级政府,在县的行政区划内,在“行政权限,经济形式、产业结构、社会分工等,基本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所依附的完备的典型外部环境,”①便于在对县的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作出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对办学规模、结构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至投资效益进行有效的调控。另一种设想是由省、地(市)统筹规划学校和专业的合理布局,使乡与乡、县与县、甚至地(市)与地(市)之间实行联合,从而改变分散办学、各自为政、“小而全”的局面,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就职业技术教育由地(市)统筹管理间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认为“地(市)一级拥有党、政、群、经、科、教的综合管理权,是区域经济的典型体现,最能形成职业教育的综合管理实体。如果能够构建起一种地市一级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职教的规模经营和整体效益,而且还可能由下而上地推动省级和中央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中央和省级宏观指导,地(市)级统筹管理,县级具体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
①见《职业技术教育》1989年第12期第4页。
②参见《职业技术教育》1,90年第3期第3页。
人口重负是掣制和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膨胀引发的人口、资源与生产力之间的恶性循环,不仅加剧了贫困,而且给贫困地区的开发和脱贫工作增加了难度。本文试图从微观经济角度对贫困地区农村超计划生育行为的经济动因作初步探索。一、人口膨胀的经济...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深化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一定要以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为前提。我国的企业改革是从放权让利开始的。这对改变传统计划体制下企业只是单纯生产单位的状况起了一定作用。但以放权让...
经济发展推动了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的资金、资产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标志着国内社会正在积极步入小康社会。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居民财产的增加,相应的财产保险也成为了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