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然后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基础工作、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等,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建议;
在中华文化宝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推动下,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传承和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一个民族记忆的重要代表和浓缩,也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全球化不断发展过程中,诸多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坏现象比较演严重,所以加强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提上日程,充分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分析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差异性显着,这在不同的载体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主要包括非物质和精神层次等。其活态性和可传承性得到了较高的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智慧结晶的重要代表和象征,也凝聚了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同时,在民族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价值传递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民族价值,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将人类文化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对民族团结予以维护,并将民族的文化保护思想进行培养,将民族“文化自觉”思想提升上来,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民族文明,从而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社会大众的重视程度不足,缺少正确的思想认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第三产业文化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资源开发的难度性,缺少强有力的后劲。在地区中,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比较根深蒂固,不利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融入先进的创新思维,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不利于发挥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地区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始终停滞不前。
(二)人员机构较不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一些大众存在着认为这是政府部门的思想误区。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欠缺良好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立体保护体系的构建,其层次性尚未充分体现出来,多方保护传承合力并没有得以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进行分析,其文化程度并不高,缺少高端人才,再加上由于地处偏僻,加剧了人才流失现象。此外,一些地区尚未对非遗工作机构进行设置,就算设置机构,但是在人员数量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有待落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大艺术形态,其活态性显着,在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其传承与人际间的交流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所以在保护结合传承非遗项目过程中,要加强传承人的培养。目前,非书面传承,在非遗传承形式中比较常见,尤其对于家庭式传承等,在这一方面,大都按照口口相传的形式来完成,照搬照抄现象比较明显,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影响着技术创新。同时,口传身授,也极容易导致非遗出现“消失”现象。
(四)宣传和投入力度不足
国家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应用的高度重视,并基于中央财政视角,将扶持力度提升上来,但是在实际上,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缺失,市级财政的投入力度也严重不足。现阶段,一些地区并没有在其他非遗项目中,对充足的传承保护资金进行积极投入。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一)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基础工作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在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涵盖在其中,将非遗地方立法提上日程。在市、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要将非遗保护涵盖进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考核管理制度的构建,对传承人的履职进行明确化,结合考核结果,对传承人进行差异化的发放补助。
其次,不断提高保护体系的完善程度,将级及以上非遗项目申报认定工作落实到位,并对市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进行认定,并对非遗项目财政预算进行增设,不断提高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善程度,使非遗产业保护传承能力提升上来。
最后,对保护和发展关系予以协调。在规划布局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保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针对古老的非遗项目,要及时予以抢救,并对受到破损的非遗项目进行保护。但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要防止商业化炒作现象的出现。
(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
首先,要积极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在高校,要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相关单位联合在一起,借助定向招录等形式,将后备队伍拓展开来,给予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强有力的保证。其次,要将非遗传承培训班落实下去,保证人才对民族有着较高热爱,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等,定期通过专家讲座,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予以有效指导。再次,要严格管理传承人,加强责任意识的有效渗透,统计好非物文化质遗产的民间传承人,发挥出重点保护的作用。最后,针对非遗传承人,还要加强培养机制的完善程度,加强以老带新原则的应用,积极融入新生力量。其中,在全市中小学课程教育中,还要加强非遗项目的引用,使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能够顺利形成。
(三)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要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彰显出来,将传播渠道拓展开来,使群众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交互式传播方式中,主要体现在反馈式交互和体验式交互等方面。其中,在反馈式中,主要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借助网络,传递给受众群体的非遗信息,受众群体在接收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的顺利反馈。基于此,可以促进非遗保护和继承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体验式交互来说,可以有效传播工艺类非遗,观众可以亲自操作程序,加深对非遗的理解和认知。比如LEGO官方研发了全新的软件,用户在电脑上,可以借助小元素,对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拼凑,在了解所需零件和数量以后,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购买。所以,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增强观者的非遗制作乐趣,将非遗宣传力度提升上来,并树立高度的保护意识。
(四)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传承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承载者和传递者角色突出。因此,要加强经费扶助政策的制定,加大资金扶助力度,并将其在具体项目和传承人中落实到位,并借助非遗成果展示,发挥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宣传力度方面,要注重公众参与意识的提升,在保护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如展览和论坛等,加强各种媒体的应用,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报道深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使大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提升上来。同时,还要加强媒体文化的应用,借助纪录片的形式,如《舌尖上的中国》,将大众的非遗流失的危机意识提升上来,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加强非遗公开课等形式的应用,使公众化在传统技艺中体现出来,进一步传承技艺,从而更好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四、结语
总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发挥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实现经久弥新,必须要加强保护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刘喜山.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历程、困境及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63-68.
[2] 赵中华.数字化交互技术对徽州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0):81-82.
[3] 郑琳喆.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0):147.
[4] 王飞,徐静宇.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现状及传承保护路径探究——以沈阳市H学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117-119.
[5] 杨润桂,陈刚,许娜.新时代背景下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46-47.
[6] 蒙顾文,梁靓.地方艺术院校在本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J].戏剧之家,2019(27):176-17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形势己经十分严峻。那些依靠ii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如民歌、民俗等。北大考占博学院教授孙华先生说:一个地方想发展,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就应该保持...
利用具有地域特色传统节庆假日的庙会,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探索非遗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玉为载体, 反映了国人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艺术审美, 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 迄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
1导论1.1研究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出现起源于UNESCO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探索,期间一直贯穿着国际社会、政府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对话,最终这个话题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权利诉求。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大众文化空间的国际咨询...
跳花作为苗族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自从2005年12月被纳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六盘水苗族跳花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在社会经济大潮和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六盘水苗族跳花节在传承生态、传承主体和传承对象方面均遭...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UNESCO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提出,使非遗保护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如何保护非遗,非遗保护的各个相关主体如何分配责任,以及享受何种权利,如何协调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等,...
目前我国30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有28个,黑龙江省有7个,达斡尔族是其中之一。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拥载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其中,口耳相传的口传文化乌春是其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中华各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探讨黑龙...
根据党的第十八大精神,我国制定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文化传承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
仫佬族传统文化由于广受汉文化、壮族文化等他族文化的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对他族文化的容纳与选择,以及对本族文化的反思与超越。正是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为仫佬族开拓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也使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只有找到...
一、研究背景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羌族的哈尼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总人口数现约为140余万,98.9%散居在云南的红河、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其中大部分聚居在哀牢山、无量山等海拔800-2500米的半山区。在几千年的民族发展历程中,哈尼人把自己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