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航海文化论文独家整理6篇之第四篇:航海文化与航运产业发展的关系探讨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是新时期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宝贵财富。航海强国战略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而航海强国建设离不开优秀的航海文化。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发展作为工作重点, 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 以航海文化推进航海强国战略的实施, 有助于国家文化政策的贯彻。
关键词:航海文化; 航运产业; 航运人才; 行为层; 精神层; 发展对策;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世界航运业持续低迷, 其间虽然几经反复, 却仍然没能扭转普遍萧条的现状。单纯在实体运输上寻求出路, 依赖扩大需求的方式已不能完全奏效。因此, 从文化角度寻找创新点以求突破航运产业的瓶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典型的航海文化资源
我国航海事业历史悠久, 积淀了丰富灿烂的航海文化。每种航海文化都蕴藏着特有的价值观和航海精神, 这些文化财富经过合理的研发和利用, 可以成为促进航运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航海文化按照横向种类划分, 可以分为航海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和政治文化。最典型的航海民俗文化就是祈福, 如宋代莆田泉州地区民间祈风习俗由来已久, 由于先人对海洋的未知而产生敬畏, 将航路的顺风和安全寄托于海神的保护。商业文化是航海文化的重要方面, 大型航运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 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艰苦创业、爱国奉献, 求新、求变、求发展"和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诚信四海、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航海政治文化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当前国策和战略方向, 我国历史上航海政治文化比较多变, 这与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有关。
综观古今较为重要的航海文化--郑和下西洋, 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从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设立为"中国航海日", 设立航海日对于增强全民的航海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意义重大。此外, 我国历史上诸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巡海、东晋法显、唐代鉴真渡海弘扬佛法等航海实践所蕴含的航海文化精神, 无不彰显着我国航海文明的辉煌历史和中国人特有的航海价值观。
二、航海文化与航运产业发展的关系
1. 物质文化与产业的关系
物质文化包括所有涉及航海事业的有形物质载体, 如航海船舶、导航、助航设备及港口码头, 同属于航海文化的研究范围。航海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航运产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如在导航助航设备方面, 由过去的浮标、灯船等传统航标, 发展为信息精度更高的无线电航标、数字航标, 直接促进了航运业的发展。将航海文化元素设计于邮票、钱币、磁卡、明信片、挂历, 以及海景画、船画等室内外装饰品中, 不仅渲染浓厚的航海文化氛围, 还丰富了文化产品, 促进航运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加, 催生许多新兴的航运文化企业。小说、影视、船头雕像、船眼睛等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有形载体, 向世界宣传着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航海文化, 增强了我国航海文化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而提升了我国航海事业在世界航运界的地位。
2. 行为层文化的作用
(1) 航海民俗文化促进航运产业链的增加。航海民俗文化多表现为民间祈福仪式、海神祭奠习俗、海神庙、各种民间庆典, 以及沿海地区当地居民的行为习惯, 促进了与航海文化有关的观光旅游业的兴起, 带动了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产业链的增长。
(2) 航运企业员工的优秀行为有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航运企业是航运产业的基本单位, 企业员工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航海文化的载体。航海人同舟共济、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对航运企业对外品牌和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 从而有利于航运企业的市场开拓。企业员工团结一致、主动进取的精神和行为必然增进企业绩效, 使得整个航运产业都呈现积极向上的行业气氛和发展态势。
3. 文化制度层与产业的关系
国家政府对于航海活动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反映了一国关于航海文化和航海事业的价值取向, 是规范化、文字化的航海文化, 相对于文化的"弱"价值体系, 制度是决定实力的"强"价值体系, 使得航海文化对航运产业的推动作用更有保障。将航海事业的价值准则、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向用规章制度明确表述, 并赋予权威, 能够规范航运企业及其它航运组织的行为规范, 将宏观航海强国战略贯彻落实, 对航运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4. 精神层航海文化的力量
(1) 宏观航海价值观。精神层航海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建设航海文化所秉持的理念、所倡导的精神、所推崇的价值观。航海价值观是精神层文化的核心, 指对航海活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给一个国家居统治地位的利益群体带来的某种价值利益认知。它规范了航海活动的各种微观行为, 决定了一国航海事业的兴衰和发展方向。在古今历代统治者价值诉求的牵引下, 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海上争霸以求维护封建统治版图, 巡海示威以求确立皇权神授的统治地位, 镇压反抗以求压制民间航海贸易势力, 再到近代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厚往薄来以求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和平阶段。随着统治利益群体价值观的不同, 航海事业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新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秉承科学发展理念, 以和平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开放、合作发展的价值观引导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方向, 并将实现航海大国向航海强国的战略转型作为目标, 必将使我国航运产业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2) 微观企业文化价值观。航运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成员内化的精神契约, 对员工行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被员工广泛认同的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凝聚力量, 充分发挥出文化软实力对绩效的促进作用。但凡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都具有优秀的组织文化, 并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创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一家拥有40多年光辉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 始终秉承"艰苦创业、爱国奉献, 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文化价值观, 使其自企业初创到金融危机的40多年中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企业规模和绩效。在当前世界航运市场普遍萧条的现状下,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依然积极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变革, 以期提升文化软实力, 度过危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97年, 其核心价值观"诚信四海、追求卓越"是该公司始终保持绩效增长、规模壮大的内在支撑, 成就了其在我国航运产业乃至世界航运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一些处于初创阶段、规模较小的航运企业还专注于单纯的实体运输、货源增长和运力提升等短期行为, 没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化建设, 在企业初建时期或许不会明显显示出对绩效的制约, 但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 必将影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航运业一些中小企业无法成长壮大发展成为中远、中海这样的组织规模的主要原因。
三、以航海文化促进航运产业发展的对策
1. 以航海文化教育提升航运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 各行各业都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航运产业的复兴同样离不开人文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样过硬的航运人才。当前的普遍现状是海事院校和航运企业过多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而对航海文化的教育重视不够。优秀的航运人才, 应拥有丰厚的航海文化底蕴。航运人员长期生活在信息闭塞、缺少陆地支持和家庭亲情的环境中, 心理上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这是关乎航运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应从学校教育开始, 帮助航运人员从航海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形成热爱航海事业的价值观。航运院校应首先在校园建设中烘托出一种航海文化氛围, 如建设具有航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建筑物, 陈列船用设备和船只模型, 在教学楼、寝室楼内张贴航海名人名言, 在校园内建造航海名人雕像。进行有计划的航海文化教育, 一方面要将航海文化设置在正式的课程体系中, 另一方面应通过许多途径举办航海文化活动, 如举办航海艺术节、航模制作比赛、航海文化论坛和组织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将航海文化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 还应定期邀请业内著名专家学者、船长、轮机长举办航海人文讲座, 用其丰富的实践经历调动学生的热情。这样多方面地抓好航海文化教育, 才能为航运产业提供扎实、合格的人才基础, 航运业的发展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以重塑航运企业文化来摆脱行业困境
鉴于航运企业文化在行为层和精神层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 为改善金融危机以来, 航运业受国际航运市场普遍低迷的消极影响, 航运企业可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变革寻求突破口。以文化促绩效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通过文化革新从组织内部寻求绩效推动力。首先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依据当前战略和行业背景提炼核心价值观, 将"同舟共济、勇于攻坚、战胜危机"的精神融入价值观, 并争得广泛认同。其次, 提炼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 并通过写入组织手册、张贴标示标语、设计于公司网站等方式, 将企业精神的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在企业精神的指导下建立科学严谨的企业规范, 辅之以硬性约束来保障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在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培养先进典型, 选取代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开展特色活动为载体,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如以"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为主题开展文化晚会;还应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2) 以文化打造品牌、塑造形象, 进而更好地开拓市场。航运业低迷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与运力过剩之间的矛盾, 因此市场开拓是缓解困难的直接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风貌, 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本身就是非常有效的宣传方式, 增强企业在航运界的名誉, 必然会促进企业市场营销和市场开拓的顺利进行。
3. 以深度挖掘航海文化资源促进航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航海文化资源内容丰富, 资源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航海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开发形式是供参观的航海遗迹、航海博物馆、航海家纪念馆等, 还有一些以航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内容显然过于单一, 制约了航海文化资源价值的发挥。航海事业不应仅局限于海运业, 我国深厚的航海文化资源完全可以支撑航海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在航海文化旅游、航海文化产品研发与推广方面还有很多的创新空间和潜在的增长点。
4. 让航海文化成为航运系统内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纽带
航海事业的兴衰成败不仅取决于航运企业的绩效和海上船员的行为, 航运系统中每个主体对航运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航运主体包括航运业政府组织、航运企业、海事大学、航海研究机构4个部分。当前产业的普遍现状就是政、产、学、研之间的联系和协同不够充分, 甚至相互脱节, 利用文化的精神力量和无形约束可以促进主体间的沟通和协作。首先, 有关政府部门在深入调查航运业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制定出符合微观主体共同诉求的文化政策及贯彻落实的措施。航运企业直接决定产业发展, 应以企业为中心, 根据政策环境和发展战略重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体系, 主动与航运院校建立联系, 将企业文化融入对口高校的文化建设中, 可在高校定期开展文化讲座及其他文化宣传活动, 如设计与航运企业文化相关的标志性景观、张贴彰显企业奋斗历史的标语和图片等;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企业, 切身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甚至可在对口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设置航运企业文化的相关课程, 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奋斗史和文化发展史。总之, 以航运企业为中心, 引领航运院校的文化建设, 使航运人才在校园内就开始企业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航运业的产学互动和协同创新。航海科研机构应以行业政策为导向, 以相互合作的航运企业为中心, 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 对科研工作者进行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航海文化教育, 使工作人员认同合作企业的文化, 不仅在科研项目上紧随企业发展, 在内在价值观上也与企业保持一致, 这样才能使员工保持较高的科研创新积极性, 企业与科研机构拥有共同的努力方向能够保证航海科研的市场导向及成果转化的高效率。以航海文化的精神力量作为维系航运产业各主体的纽带, 有助于提高航运业内协同创新的效率, 促使各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查看>>广州航海文化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硬件和配套设施方面的建设是基础, 航海文化体系等软环境的建设是关键。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广州航海文化资源的整理, 意在通过探究广州航海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现状, 并提出相关建议, 意在对文化软环境建设有所启示。...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位居东亚大陆、濒临西太平洋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有着1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和7000多个岛屿。从地理条件来看, 中国应该是一个大陆性与海洋性兼而有之的国家。...
帆船运动文化是帆船运动发展的灵魂, 同时又是我国航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航海文化历史悠久, 因我国独特的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我国传统航海文化特征。...
航海文化与航海院校的历史是有密切联系的。一般来说, 历史久远的航海院校其航海文化底蕴较为丰厚, 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越具有优势。通过研究, 笔者发现, 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