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

图书馆对特色文献的收藏与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9-25 共3302字
论文摘要

  特色文献作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图书馆而言,在信息发达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特色文献因其无可取代的资源性、独特性、不可再生性成为各馆馆藏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丰富了馆藏,突出了特色,又为读者提供了参考与研究资料,因此图书馆应重视和加强特色文献的建设,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行列中。

  一、特色文献入藏和馆藏建设的涵义

  馆藏建设又称图书馆藏书建设,是图书馆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过程。它的目标是经过精心选择与组织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藏书建设的实质是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有重点有特色的藏书体系,以适应本馆的任务和本馆读者的基本需求,并能满足本馆以外的社会专门需求,馆藏建设是当今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巨大,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全面收藏,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针对自己的实际,对某一学科的文献想方设法搜集齐全,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且能用先进的服务手段,尽快、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拥有更多更丰富更具品牌的文献资源服务读者。

  如我图书馆设立了教职工论著专架,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科研的积极性,还有我馆的古籍书库,收藏了古籍书751种17298册,在版本方面,大多数为清刻本,少数为明刻和影印宋、元、明刻本,其中有些是善本、珍本,除木刻本外,还有铜、木活字本,有铅印、石印、影印、复印本,在装帧形式和墨色套印方面,有些书还各有特色。为读者提供考订文字、诠释名物、考辨疑义、研究前人评论、注释、校勘、辑佚之用,对于教学与科研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目前,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不足,目前对馆藏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馆藏是由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组成,另一种就是认为馆藏是由现实馆藏与特色馆藏组成。所说的现实馆藏主要是指本馆购入的公开发行和出版的图书及文献资源,而所说的虚拟馆藏是指图书馆将信息网络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序整合下载供读者直接使用,使用本馆虚拟馆藏的读者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等享受本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它具有广泛的共享性和动态随机性,也就是说虚拟馆藏随时都在更新和变化。大力开发虚拟馆藏的实用价值,最终形成虚拟与实体资源并重的馆藏模式,重视虚拟资源的吸纳与推广,事实上,实体与虚拟还有着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特色文献是指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其他图书馆不能取代的收藏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献资源建设中特色文献入藏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标志,也将会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回归的物质基础。

  二、特色文献与遗产保护

  特色文献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记忆的历史见证,是在长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信息资源,最能体现一个图书馆的文化价值。1995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建立的《蒙文书目机读目录数据库》,填补了我国蒙文书目数据库方面的空白,甘肃省图书馆馆藏“西北地方文献”,收集齐全,成为海内外研究西北史地,西北少数民族中西文通、丝绸之路、敦煌学等的文献基地。

  所以特色文献与普通文献的区别是,特色文献具有特定的区域性、民族性和文物性。

  各馆因地域不同产生的地域文化或本土文化差异很大,所以各馆应有自己的特色对象。因我院地处阴山脚下,我馆根据本校所处城市位置的特点,以阴山文化为基础,承担起了保护和发扬阴山文化的重任,立足阴山文化的研究。阴山文化研究已列入我院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项目,而我院的学报就命名为《阴山学刊》,充分体现了对阴山文化的重视,阴山文化是阴山地区地理生态、历史、民俗的综合反映,我馆通过对阴山文化圈的深入了解,对阴山文化文献的调研、搜索、整理等的研究,建立起了阴山文化数据库,承担起了储存和拯救民族地方文化的职责,做好阴山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以建设阴山文献数据库为契机,开展了有特色的馆藏服务。

  图书馆担负着“保存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它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根基,它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的文化成果,是各族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小时候听的儿歌、神话故事、谚语以及参加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活动,都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它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社群生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第一条指出:我国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从2006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因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不能再生的宝贵资源,我国的生态发生着很大变化,人类的文化遗产遭受着严重威胁。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紧迫。对图书馆来说,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和传播文献信息的枢纽,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和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加强民族地方文献建设,挖掘并利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对促进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著名作家冯骥才谈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说过,剪纸、中国结以及传统服装,这些看似简单的不起眼的东西,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是民族的载体、民族的特征和民族的标志,它们蕴含着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的审美,丢弃了它们,我们民族也将不复存在。

  图书馆要积极投身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列中去,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特色文献作为本馆保存的特有资源服务读者,图书馆还要大力宣传本馆的特色馆藏,如讲座、印发宣传册、展览等让广大读者了解本馆的馆藏情况,发动师生搜集和整理,促成良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唤醒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图书馆应该“提高(民众的)文化遗产意识、文化鉴赏意识、科学成果和创新意识”,图书馆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

  三、图书馆目前面临的工作

  (一)注意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本区域许多传统的新民俗不断取代旧民俗,并随着老一代人的离去而失传,所以图书馆要及时调查和记录下来,避免为后人及我国民族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次对新民俗要进行归纳和整理,从中挖掘它的发展规律,在科学的指导下移风易俗,为人们创造幸福的生活。

  (二)广泛收集民间传统文化

  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征集和征订阴山文化教育方面的书籍,利用馆际互动等功能,搜集与之相关的年鉴、报刊等文献中的信息,此外应向社会各界人士及民间传统的文化传承人搜集民间零散的信息资料,深入群众“探海取珠”,经过对其加工和整理,细心拭去尘埃,使其重新焕发光彩,有利于对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

  (三)队伍建设

  要培养一支图书情报专业和文史兼通的队伍,他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辱使命,承担起整理和建设特色文献数据库的重任,同时也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

  四、结束语

  特色文献资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图书馆不仅是文化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还应是民族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者,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保存机构,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展,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保存与交流中心,理所当然担负着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任,它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造福于中国也将造福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刘勤.特色馆藏建设浅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06).
  [2]张邡.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3]杨远新.文献入藏的相关理念[J].现代情报,2004(12).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N].中国文物报,2006(1).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