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当代文学性观念的内涵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1849字
摘要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坛百花齐放,文学流派层出不穷,当代文学充满了活力。当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新时期、80年代、90年代及新世纪文学阶段,四个阶段中所产生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引领了文学性的变换。本文对中国式当代文学性观念进行了分析,旨在深入认识当代文学。

  一、文学性的阐释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可以反映社会、自然,文学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文学性的构建,针对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特殊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文学性,即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及符号性。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制约着文学理论发展动向,在形象性的制约下,文学形象便成为了认识世界、了解文学领域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情感性是文学艺术的灵魂,同样是文学创作者对客观事物流露或表现出的主体情感,情感性决定了文学属于观念形态领域范畴。

  审美性是文学性的重要视点,在美学理论确立后,文学创作便与相对成熟的美学理论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领域存在多个交叉重叠的范围,审美性与文学性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文学的艺术性[2].符号性指的是组成文学的语言具有类似于符号的象征作用,语言层面的逻辑符号可以代表一类文学的自身特质,避免文学沦为语言游戏。
  
  二、中国式当代文学性观念分析

  (一)将文学性引向消费化、娱乐化

  中国式当代文学中所体现的文学性已经逐渐向现实展示一种特有的文学视野,且在消费化与娱乐化的引领下与当代生活方式实现统一,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消费文学、网络文学等具有更强的消费性与娱乐性。消费文学与网络文学不但是一种新型文学形式,也可以为人们带来新式文化体验。

  消费化与娱乐化的文学性体现了文学对于当代生活中新感觉、新品味的追求,同时也适应了现代人构建标新立异式生活的需求,从而使现实生活变得具有艺术化。另一方面,文学性的消费化不仅是生产形式、生产结果,同样也反映了文化的符号性。消费文化出现后,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文学发生深度连接的桥梁。此外,当代人在理解文学性时,也会受到现实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消费化与娱乐化的生活体验中,对文学性的理解也更倾向于消费化、娱乐化[3].

  在这样的文学性观念影响下,文学性将可能会逐渐失去统一性、自足性的立场,但同时也使文学性在现实中的研究领域实现了扩大化,审美体验、文学体验不仅仅局限于符号性与情感性,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这就为当代文学性观念的重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多样化

  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在体验文学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媒介,互动性体验、多向交流体验或双向交流体验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再加上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也使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非经典化、大众化及个体化,因此文学性可以得到多种体验。在当代文学中,网络文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学逐渐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文学而言,网络文学体验逐渐拉近了文学性与阅读性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解开了文学性神秘的面纱,使文学性逐渐成为文学艺术自由精神的一种体现及文学艺术生命活力的象征。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与文学市场的不断延伸也逐渐将文学性的东西转变为一种享受性明显的载体,这就可能造成传统式文学性中的精英意识、经典意识被逐渐削弱。当精英意识与经典意识被削弱时,就会对文学性知识的重构带来许多难题[4].为了避免传统观念中的文学性意识被不断弱化,则需要高度警惕当代中国文学中娱乐性文学观念不断蔓延的趋势,以避免因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而造成文学性变为娱乐性,并由此阻止文学彻底沦为一种社会需要的商品,保证文学具有一定的审美性、情感性及符号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性是文学艺术得以存活与发展的根基,深入探讨当代文学所具有的文学性有助于建立起批评及褒奖当代文学艺术的准绳。如中国式当代文学缺乏一定的问题性与批判性,则可能难以产生具有启示性或独创性的文学艺术作品,也难以保证当代文学可以在世界文学中独占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江.另一种"新文学"的诞生--工农兵文学对苏区文学和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2)。
  [2]李丹梦.文学"乡土"的苦难话语与地方意志--以"文学豫军"1990年代以来的创作为中心[J].学习与探索,2013(11)。
  [3]陈光陆.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的互映--故乡情结文学繁荣的诠释兼及敦化作家群的崛起现象解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1)。
  [4]王向远.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三种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研究的立场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