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海德格尔哲学对现代人心理疾病的疏导有很大的帮助,了解海德格尔哲学产生的根源,他的哲学观点主要集中在“存在”,目的是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学生心理进行启示和引导,最后总结出理解海德格尔的观点对我们正确认识自我、掌控自己人生的益处。
关键词: 海德格尔哲学; 存在; 向死而生; 心理启示;
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一个叫梅斯基尔希的小山村里。1918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着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2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着作,他因此而声名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海德格尔无疑是迄今为止最难被理解的德国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的文章充满了复杂的复合的德语词汇,如“seinsvergessenheit”“boden-standigkeit”和“wesensverfassung”。然而,在这些术语背后,海德格尔告诉了我们一些简单的,有时甚至是朴素的关于人生的意义,我们时代的病态和通向自由之路的真理,我们需要花时间好好来了解他。
一、海德格尔哲学产生的原因
海德格尔哲学在哲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是对以前的哲学进行的大洗牌。它的产生不但包含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深入时代的思考,也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分不开。当尼采等人开始对现代性,以及整个西方文化的根本问题有所体会,西方社会还沉浸在快乐之中时,海德格尔已经深刻察觉到了当时的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暴力的方式将这些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在人们的眼前,思想与文化的精英,尤其是德国人,开始对现代性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刻反思。在德国存在主义首先流行起来,主要哲学家有海德格尔和雅斯柏斯。随即传入法国,经过萨特尔、马塞尔、加缪等人的宣传推广,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蔓延开来,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风靡一时,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哲学流派之一。海德格尔学说融合了19世纪前半期丹麦神秘主义者克尔凯郭尔的学说。
二、海德格尔哲学观点——“存在”的内涵
《存在与时间》第一节的标题是“明确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在当时已经久被遗忘,虽然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存在问题和形而上学,但是近代一直被人们忽视。尤其随着黑格尔的去世,以及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流行,“形而上学”几乎被人遗忘在角落,狄尔泰甚至断言: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不可能存在的。在西方形而上学哲学史上的主要问题是存在问题,假如形而上学问题不被看重,那么存在问题也就被遗忘了。
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不是一种状态,它是动态的,是使“存在着”成为“有”。他指出,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而是存在强加给我们的,并且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人的存在只是一种存在者的现象。外部物质世界的存在被海德格尔称之为“在者”。他认为,“个体”人既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还能意识到万物的存在,被称为“亲在”,即存在的看护者。但是人的存在并不是人的本质规定。人的本质规定有两个幅度,一个是深层的、内在的本质存在,“亲在”自由返回到这里才能获得自由;另一个是阻碍返回内在的规定人的存在。在这两个幅度中,前者被称为“此在”,后者被称为“共在”。
三、海德格尔哲学对学生心理的启示
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对“向死而生”的见解,尤其对当代青年一代、学生群体具有特别的启发力量。在物质条件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也追求快节奏、快消费的生活状态,却往往迷茫生存的意义和目的。心理跟不上身体的步伐,不能解释目前的生活状态,总是被抛在生活里,被抛在未知的工作里,因此会有不安的感觉,对未来的恐惧感,导致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疾病。抑郁症和自闭症等心理疾病在逐渐年龄下移。
海德格尔谈到“人”的时候,就把人描述为是被抛入世界、是一个能力有限、并且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以及内心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并且对于这个受造之物而言,他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又是时常有烦恼。所以说当学生自己处于众学生中,偶尔会孤独的一人生活,甚至失去自我,等待良心的召唤的时候,也是由此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本身的存在。理解海德格尔对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帮助理解学生青春期的无奈与苦恼,被生活“沉落”的状态,那就是被抛弃的状态,不能一味责怪自己。从哲学的层面看,这是人天生所带的命运的不可逆的人性,柏拉图的“洞喻”和培根族类的假象都在说明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哲学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学生自身的心理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汝信,叶秀山,傅乐安,等.欧洲哲学史上的先验论和人性论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存在概念一直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终极概念。黑格尔(Hegel)认为,只有当巴门尼德(Parmenides)提出being概念时,西方哲学史才真正开始。其实在巴门尼德提出存在(being)概念之前的古希腊哲学中就已经有了很多基础性的存在思想,海德格尔(Heidegger)早年也...
《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重要着作,然而,这却是一部难懂的书。该书的论点概括地讲,就是追问什么是存在。由此展开的问题是,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提出关于它的问题很重要?此在是什么以及它与存在的问题有怎样的联系?此在是如何又为何存在的?时...
在康德伦理学中,“神圣存在者”是一个重要概念,但或许因为人们过于关注“意志自律”,而让这一概念受到了轻视,有关它的研究相对少见。...
生产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据核心位置,马克思把人们基本的实践活动理解为生产,我们可以说整个马克思学说就是一种广义的生产理论。随着当今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状态较马克思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候,就有人对马克思哲学(包括他的生产理...
海德格尔在其着作《存在与时间》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通过回归到现实日常生活当中“去生活”来领会“存在”的意义这种方式,表达出了一种对哲学的探究其实亦是对我们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的反思这样一种思想。...
欧洲哲学自古代希腊以来的传统,存在论与知识论经常是统一在一起的,存在为知识的对象,知识是对于存在的知识。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不是很单纯的,而是矛盾-对立的,古代的辩证法由此而凸现出来,从而有经过巴门尼德存在论到柏拉图理念论,又进而为亚里...
元存在论作为基础存在论极端化之后的必然结果,翻转了基础存在论的思路,让作为形而上学另一维度的存在者整体现象映入眼帘,从而一方面引导海德格尔认识到其早期思想的缺陷和模糊之处,促使他对自己的思想环节作了决定性的改造,另一方面让海德格尔全面深刻...
通过对上述“他人即地狱”人际观研究成果的综述可得知, 在他人观研究中, 现有研究成果多能证实“他人”在“地狱”中对“自我”的镜像作用, 认为他人与我之间的矛盾是产生冲突的最大动因;另外仍有部分学者认为, “他人即地狱”这一命题的成立前提是自我禁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