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医学化学教学中记忆法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7 共3379字

  化学是一门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但又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繁多的公式、抽象的概念、错综复杂的理论,常使人望而生畏。如何使学生在教学时间里基本掌握这门课程,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

  掌握一门科学不但要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内容还要记忆。人的智力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所构成。人类没有记忆这个智力活动的“仓库”,思维和想象乃至创造就失去了基础[1].学生戏称化学是“枯燥的第二种外语”.我在医学化学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掌握适用的有效的记忆方法,偶有所获,提出与同行探讨。

  1 口诀记忆

  把化学知识编成押韵的口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如在学习周期表的结构时,编成这样的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全,七主七副一零八。三长--“三个长周期”,三短--“三个短周期”,一不全--“一个不全周期”,七主--“七个主族”,七副--“七个副族”,一零八--“一个零族和八族”.酸碱质子理论中共轭酸碱对的关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内容,比较难学。在学习过程中先向学生讲解共轭关系:酸中有碱,碱可变酸,酸碱互变,质子相关,失质子变碱,得质子变酸。再讲授给出质子的是共轭酸,接受质子的是共轭碱,共轭酸碱对组成上只差一个质子,学生就完全掌握了这一内容。

  2 比喻记忆

  生动贴切的比喻能启发人们联想和思索,将识记材料变为浅显易懂的记忆。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原子体积的大小,就在讲课中用原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比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这样使大家对原子体积的大小一目了然。又如在讲述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时,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列规律,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较多,反之较远,把地球比作原子核,纸飞机飞离地球的距离较近,飞机飞离地球的距离较远,宇宙飞船飞离地球的距离更远,是因为纸飞机、飞机、宇宙飞船有不同的能量[2].洪德规则:“电子在简并轨道填充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相同”比喻成:“当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时,将尽可能找到空位坐下。”一个形象的比喻既说明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 会意记忆

  会意记忆法就是对一些抽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便于记忆[2].如乙醇蒸馏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凝水。”由此,可会意为“冷凝水早出晚归,电热套迟到早退”.

  4 启发记忆

  戴安邦教授在解放前曾做过一次写反应式的测验[3].在实验课里,金属 Cu 置蒸发皿内,用浓硝酸溶解,溶完后,蒸发干,要求写反应式。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大多数学生都来问教师。

  教师将学生分两类,一类把反应式写好,让他抄上:Cu+4HNO3=Cu(NO3)2+2NO2?+2H2O另一类不是让他直接抄,而是告诉他,反应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记录化学反应事实的,要写反应式须先知事实,也就是须先知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反应物是铜和浓硝酸,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他自己写下来:Cu+HNO3,产生(为一箭头?)生成物,生成物是什么,很多学生知道一些或完全不知道。教师不直接告诉他,而问他,“反应时你看到什么的”.这时多数学生能说出,红色气体是二氧化氮,蓝绿色溶液是硝酸铜,然后让他写出生成物:NO2+Cu(NO3)2.最后叫他自已去配平反应式。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选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须注清,冒气生沉淀,箭号来表明[1].隔了一个星期,对这两类学生进行 10 分钟的测验,请他们写 Cu 与浓硝酸的反应式。

  结果是照抄现成结论的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是写对的,有的连生成物是什么,也写不出来。另一方面,经启发而由自己动脑筋写的十几个学生都答出来了,基本上全对。由此可见,对于化学知识,经过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才能学到,才记得劳。

  5 情感记忆

  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的参与过程[4].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经过长期的进化已经拥有了产生情感的物质基础,即神经结构和生理功能。过去的生活学习经验获得的记忆模块贮存在大脑中,外界输入大脑的信息一旦激活这些记忆模块,大脑中就会产生像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传递介质。乙酰胆碱有助于神经细胞间的电流传递,提高大脑对刺激和输入新信息的反应能力;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大脑兴奋,提高脑的血流量,刺激整个大脑的活动,激活长时记忆。重庆南开中学化学老师郑新亭的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而且与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学生又怎么忘得了他讲醋酸铅具有甜味的性质时所举的例子:“在家乡小孩摘吃没有熟而酸涩的梅、杏时,往往偷来母亲、姐姐的铅粉抹在梅、杏上,梅、杏就由酸变甜了[5].”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了学习动机,形成长时记忆。

  6 兴趣记忆

  在讲溶液的组成标度时,先讲“温柔地杀死我”的故事:美国争论是否废除死刑,争论死刑执行时是否人道,探讨执行死刑的方式,从枪决、绞刑、电椅、毒气室到注射死刑,从“三针致命”到“一针致命”,形容为“温柔地杀死我”.受救死扶伤的职业伦理限制,医生一般不能执行死刑。因此,执行注射死刑者多是狱警或监狱内其他工作人员。这些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是配错了剂量,配针剂需溶液的组成标度知识,或是不会找血管,或是把针头扎入肌肉,经常把犯人折腾得死去活来。2009 年 9 月15 日,俄州的罗梅尔×布鲁姆成为全美第一个接受“一针致命”执行方式的死囚。执行注射死刑从下午 14 时开始,令人意外的是,行刑者花了将近一个小时,都没能找到布鲁姆的静脉血管,布鲁姆只好主动配合寻找。他滑动紧扎在左手臂上的橡皮管,不断抬起和放下手臂,同时弯曲手臂,伸张手指,努力尝试各种能露出血管的方式。行刑人员最终找到一条静脉血管,正要准备注射药物时,血管又变平了。此后行刑者从手臂到腿部不断反复尝试均失败了。2 小时后行刑人员和挨了 18 针的布鲁姆都累得半死,只好暂缓执行。2009 年 12 月 8 日,布鲁姆再次迈入行刑室。这次执行十分顺利,布鲁姆最终成为首个死于“一针致死”执行方式的囚犯。俄州政府也松了口气,避免了再次失败后受到不人道的指控。通过讲故事来刺激学生记忆欲望,意识到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增进、巩固记忆溶液的各种组成标度。

  7 浓缩记忆

  浓缩记忆就是将化学知识或规律要点浓缩成几个字或词进行强化记忆。如容量分析中用容量瓶配溶液操作浓缩为 12 个字帮助学生记忆:“一称二溶三转四洗五定六摇”.“一称”用分析天平称取溶质;“二溶”用小烧杯溶解溶质;“三转”全溶后引流入容量瓶;“四洗”洗涤小烧杯并将洗涤液引流入容量瓶;“五定”加蒸馏水至离标线 1~2 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六摇”将溶液摇匀[6].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中“失氧还”.“失”是失去电子;“氧”是被氧化;“还”是作还原剂。这样简明扼要的记忆法,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8 循环记忆

  新知识非常容易遗忘,有时似乎记住了,但过一会儿又会忘记,这就需要反复地复习。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反映了人脑对新知识遗忘的规律。遗忘是先快后慢,学习的知识在1~3 天内遗忘量最大,以后逐渐减少,科学安排重复的间歇率,有利于巩固记忆。集中重复效果不佳。例如集中重复一个词 15分钟,就不如先用 3 分钟、然后几小时后、一天后、两天后、一星期后重复 3 分钟。总共也是用 15 分钟,但是摊开来重复,巩固率较高。这就是所谓“一日七不如七日一”.Pimsleur(1967)提出一个记忆方案见表 1[7].使用此法,在两周内就能突击学会辨认2000 多个单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要认识和改造世界,不可能有单一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在学习记忆上也同样只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还应有意识地帮助和教会他们记忆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教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记忆这种很重要的素质,这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崔明稳。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J].衡水师专学报,2002,4(1):70-71. 
  [2]王联君。中学化学中的趣味学习[J].成才之路,2011(22):84.
  [3]戴安郊。关于无机化学的教学[J].南京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1):44-48.
  [4]沈理明,尹福军。化学物质的学习策略[J].化学教学,2004(6):13-16.
  [5] 傅 国 涌 . 呼 唤 人 的 教 育[EB/OL] .2015-01-06/2007-03-30.
  [6]左丽。医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72-73.
  [7]桂诗春。英语词汇学习面面观-答客问[J].外语世界,2006(1):57-6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