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

微媒体时代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推广传播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08 共4240字
摘要

  “微时代”概念从提出到现在逐渐走向成熟。微信的广泛运用是微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微时代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变化,影响传播的形式和方式。而民族民间舞蹈与微时代的交叉研究还没有受到关注,这应该引起理论界和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在探析微时代的特点基础上,提出微时代视域下民族民间舞蹈传播路径。

  一、微时代的关键特征。

  微时代作为泛概念,不同的人不同的专业对于微时代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如“微时代”是以微信息、微媒体、微社区为主要形态的新网络空间,它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现代电子设备为依托,在网络系统中塑造“微支付”、“微创造”、“微阅读”等个人生活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微时代”是以大众普遍使用的微信微博作为主要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的文字文章作为社会传播特征。这两种认识突出微时代的形式特征和实质特征。微应用带来传播形式的改变。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应用不断更新,微博、微信、微视频、微支付涌现并逐渐流行。微时代的特点也从短小精炼趋向复杂,走向完善。笔者认为微时代有三大关键特征需要重视。

  ( 一) 微时代的移动化。

  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导的微时代突出特点就是移动性,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载体进行阅读和发布信息。以微信为例,现在微信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无论是出行、聚会还是在床头休息时的快阅读,都看微信,看朋友圈。如果有演出,用微信发状态,上传微视频,无时无刻,随时随地进行。这种移动性正在改变大众生活习惯,也为民族民间舞蹈传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二) 微时代的碎片化。

  碎片化是指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微时代人人都成为创造者,我们真正进入大众传媒时代。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不管是专业的传播机构,还是突然兴起的个人传播,都会拿起手机拍一拍,通过微信、移动 QQ、微博、微视频,甚至微电影等进行传播。以朋友圈为例,不断更新的状态出现海量信息,而特定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信息成为众多信息的一点,很容易被阅读者错过甚至忽视。当然这种碎片化还体现在,只言片语,闲言碎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文字的限制与微视频短短的播放时间都造成信息的碎片化。

  ( 三) 微时代的失真化。

  微时代海量信息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谣言。基于个人主观情绪主宰,认知水平有限,个人或集团利益目的等原因,谣言在微时代大行其道。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真实信息的表达和传播。谎言传播千遍也就成为真理。民粹主义也对微时代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播带来冲击。技术的进步让微时代的民粹主义更加彻底、更加直接,任何人均可以进行自由表达并可能获得无数人的回应。为吸引眼球很容易出现极端暴力和偏激的言论。为迎合大众的非理性的批判性传播看似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实质上是一种伤害。这些失真信息的存在为微时代的传播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微时代视域下民族民间舞蹈传播的优势。

  微应用颠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我们正式进入大众传媒时代。借助微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也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提供新的优势。

  ( 一) 民族民间舞蹈更容易进入公众视野,引发社会关注。

  微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可以方便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更容易进入公众视野,各类与舞蹈相关的公众号孕育而生。利用公众号定期发布关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字和图片,还通过微视频上传与之相关的舞蹈影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熟悉民间舞蹈,并能及时了解到有关民间舞蹈的前沿信息。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微时代民族民间舞蹈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引发社会关切,从而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 二) 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出现的新的载体,传播更加方便。

  技术的进步使得微时代的传播比大众传媒时代和数字化时代更加方便和快捷。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经历三重质变: 一是传统社会依托以文字、图像、雕刻与舞谱的记录方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刻板,不能生动形象的记录民族民间舞蹈,也让学习者不能全方位的理解,学习和模仿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进入多媒体传媒时代,虽然电视舞蹈、数字化技术等多媒体为记录民族民间舞蹈提供图文影像全方面的记录,便于传播和理解,但毕竟掌握多媒体制作的是少部分人。受众也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读取,还是存在诸多不便。三是进入微时代,民族民间舞蹈传播迎来惊人一跳。快捷的微应用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民族民间舞蹈传播的主角,既是推动者,也是受众。这使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更加方便,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利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保护。

  三、微时代视域下民族民间舞蹈传播的挑战。

  微时代虽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但由于微时代的广泛性和彻底性,也形成些负面的影响。网络谣言、民粹主义和网络操纵都给正常的传播带来破坏。民族民间舞蹈在微时代传播遇到的挑战需要引起重视。

  ( 一) 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容易被忽视。

  微时代深刻改变大众的阅读习惯,受众面对海量信息容易忽视。以朋友圈为例,现在人人都热衷使用朋友圈,每天无时无刻不断更新的朋友圈状态让人应接不暇,许多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甚至因为信息的不时推送而产生厌烦进行屏蔽,这样就容易让信息被忽视。这种“去中心化”的存在,使得民族民间舞蹈传播看似借助快捷的微应用,但不能产生真实的传播效果。每天大量的信息自动发送到受众终端也极易使看者形成审美疲劳和阅读疲劳。

  ( 二) 碎片化使得民族民间舞蹈传播不够完整。

  受制于技术的限制,许多关于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传播的文字、影视都很短,甚至高度精练,不能让受众进行全方位的理解。舞蹈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自成一家又依托一定的载体存在。例如: 傩舞是依托“仪式”而存在的舞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间传统仪式的消逝,祭祀舞蹈遭遇危机,不少傩舞就此消失。碎片化的传播使得这些和民族民间舞蹈密切相关的信息无法被受众全面掌握。

  ( 三) 微时代消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品质。

  笔者曾分析过大众传媒对民族民间舞蹈传播的影响,认为大众传播可能消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品质。当人们通过大众传媒看到民间舞蹈文化的各类信息,对这个貌似浅显实则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更多的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与浅尝辄止的体验,而不是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进行体味与欣赏。微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加剧了这种消解,这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十分不利。谣言的存在甚至会将公众带入歧途。而民粹主义为迎合公众需求,可能功利性的,有选择性的,故意设置公众感兴趣的民族民间舞蹈话题,误导公众认知,也可能降低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品质。这使得民族民间舞蹈由艺术变为娱乐。这些都给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四、微时代视域下民族民间舞蹈传播路径探析。

  微传播既是传统传播方式的延伸,也是一种新的变革性传播。微时代对生活无时无刻的影响,要求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要适应微时代,扬长避短,积极借助微时代的优势顺势而为。对微传播出现的弊端遏制和应对,促进民族民间舞蹈又好又快发展。

  ( 一) 提高民族民间舞蹈微传播认识。

  微时代已经真正到来,而且趋势不可逆转。做好微时代的传播是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基础。虽然传统传播和非微多媒体传播都能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但为了在微时代吸引更多的受众,因此要顺势而为。我们既要推动微时代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微传播,还要树立正确的传播意识。尤其是需要应对微时代的谣言和民粹主义。要树立权威,增加微时代民族民间舞蹈传播的话语权,对抗非专业非理性的传播。有条件的单位和组织应为微传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 二) 系统规划民族民间舞蹈微传播。

  微时代深刻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也深刻改变传播方式。在微时代我们应当系统规划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首先,我们要系统制定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内容,制定相应的目录。比如各地区民间舞蹈的特色分析,包括文字、视频等。还比如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人介绍等。其次,进行上“微”活动,搭建微传播平台。将已经规划的传播内容逐渐通过微应用进行传播。可以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每天都进行内容的传播。第三是树立微传播的权威,占据话语权高地。学术权威要积极参与民族民间舞蹈的微传播。既对热点新兴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播进行正面引导,又对各类谣言和民粹主义进行应对。作为舞蹈表演者和舞蹈教育者,笔者建议小范围的进行微传播。可以专门建立微信账号,加舞蹈爱好者和学习者,通过朋友圈状态和微视频进行不间断的传播。

  ( 三) 借鉴精准营销理念实现定向传播。

  微时代的海量信息容易使得重要信息被受众忽视,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可借鉴精准营销的理念,实现定向传播。有条件的组织和单位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受众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热爱程度,然后对热衷民族民间的受众进行定向传播。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积极向定向受众发送图文并茂的民族民间舞蹈推介,满足受众涉猎新奇和继续学习等多种需求。作为舞蹈教育者,可以定向向学生以及幼儿家长进行定向传播。

  ( 四) 将快阅读和深度阅读有机结合。

  受制于微应用的技术,许多时候并不能完整地通过文字、图像和影视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全方位的介绍。这时候就要考虑快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合理运用。对于引起大家兴趣的,纯推介性质的,可以采用通过微视频和只言片语的文字进行推介。对于有意向引起公众思考的,可以通过长微博或者微信链接等进行完整的叙述,以期实现读者的共鸣。有许多比较好的舞蹈网站,比如中国舞蹈网、中舞网,可以通过微应用的实现分享,以引导深度阅读。

  ( 五) 提升民族民间舞蹈微传播的文化品质。

  尽管技术进步为微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还存在些限制。打造适合民族民间舞蹈微传播的精品舞蹈紧迫而重要。适合微传播的精品舞蹈能形成品牌效应,并能掌握话语权。对此笔者认为要创作适合微时代传播的浓缩型舞蹈,善于运用微视频、微电影。使观众在舞蹈中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亲切感,满足人们对原生态文化与风土人情的体验与好奇。

  五、结语。

  通过对微时代特征的分析,揭示出微时代视域下民族民间舞蹈传播存在的优势和挑战,提出引导民族民间舞蹈在微时代的传播路径,对推动民族民间舞蹈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瑰宝的一部分,保护传承的重任犹在,学术界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 思想教育研究,2014( 1) .

  [2]李滨,张民。“微时代”对传播方式和接受习惯的影响[J]. 新湘评论,2015( 11) .

  [3]陈尧。 网络民粹主义的躁动: 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J]. 学术月刊,2011( 6) .

  [4]吴红叶。 试论大众传媒语境下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 8)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民间艺术论文
返回:舞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