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物理论文 > 声学论文 >

基于超声回波衰减信息的超声液位检测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1 共3656字

  目前,广州地区有不少电缆终端为充油瓷套型,即在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上套装应力锥、瓷套,密封后充满硅油或其他绝缘介质[1 -2].瓷套内填充的硅油作为绝缘和冷却介质,与其他绝缘件等构成电缆终端的绝缘系统。充油电缆终端接头一般没有外置油压补偿装置,漏油是困扰电缆运行安全的问题之一。终端内油量减少会导致电场分布改变,严重时导致接头击穿[3].虽然现在干式终端接头正在投入使用,但充油终端的大量存在使得终端渗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渗漏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如果能够在巡检时对油面高度进行检测,就可判定该瓷套是否存在渗漏现象,以及所剩油量是否在安全高度范围内。现行电缆终端内部油面高度的检测方法需要将电缆终端瓷套打开来检测油面高度,这是一种离线检测方法,因此无法在巡检时带电检测油位。红外法[4]虽可带电观测套管内油位,但受环境温度和周围红外射线干扰等外界因素影响,检测结果易出现偏差,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有必要寻求一种不打开电缆终端就能检测其油面高度的有效方法,以确保电缆终端正常工作。

  本文基于对超声波在陶瓷/硅油界面、陶瓷/空气界面的反射、透射及衰减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回波衰减信息的超声液位检测方法,模拟瓷套和实体瓷套实验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1 终端油位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

  超声传播中遇到两种不同声阻抗物质构成的交界面( 即异质界面) 将发生反射、折射、透射及波型转换多种现象。同时由于声波散射、吸收、声束扩散等原因,声波能量会衰减[5 -8].瓷套内某位置无油,则构成陶瓷/空气( 简称固/气) 界面,否则构成陶瓷/绝缘油( 简称固/液) 界面。超声波在不同异质界面下的声压、声强反射率和透射率差异取决于两种介质声阻抗[9 -10].

  检测时,按照图 1 所示,将换能器耦合在瓷套管外壁某个位置,换能器发出超声波,声波在管壁中传播,在管壁与内部介质构成的界面处发生发射和透射,一部分声能反射回来,形成界面回波,另一部分声能透射到管内介质中去。通过管壁在对超声反射回波特性的分析可区分该位置是固/气或固/液界面,进而确定绝缘油位置即液面位置。

  对瓷套内的固 / 气和固 / 液界面,由声波垂直入射到异质界面的声压反射率 r 可由式( 1) 计算【1】

  
  考虑到电工陶瓷固体的声阻抗 Z1近似为 2. 6 ×107kg / m2s,空气声阻抗 Z2= 4. 3 × 102kg / m2s,绝缘油液体声阻抗 Z2= 2. 4 × 106kg / m2s[9].计算可知,超声波在固/气界面的声压反射率r 约为 100% ,而在固 / 液界面的声压反射率为83% ; 固 / 气界面声能透射率为 0. 006 6% ,而在固/液界面声能透射率为 30%.理论上利用这种差异可区分固/液、固/气界面。

  2 超声检测瓷套终端油位试验

  为研究超声方法确定高压电缆终端瓷套内硅油液面高度的可行性,本文在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油位超声检测试验,为方便寻找规律和对比,分别选用了两种实验样品,一种为仿圆柱曲面的陶瓷套管( 以柱形陶瓷杯代替) ,另一种样品为来自变电站现场的瓷套。

  2. 1 试验装置

  试验所用仪器有: 超声信号发生与接收器、数字示波器和超声直探头( 型号: 5PΦ10Z) .超声信号发生与接收器产生高频电脉冲信号,激励超声探头,探头中的压电晶片将该电信号转换成超声信号,声信号经蜂蜜耦合进入被检样品内并在样品内传播,遇到异质界面发生反射,反射波被超声换能器接收并接入数字示波器观察回波信号。

  2. 2 结果及讨论分析

  2. 2. 1 固 / 气、固 / 液界面回波高度变化 为便于绝缘油的灌入,同时保证耦合状态的一致性,选用壁厚均匀且厚度为 2. 5 mm 的柱形陶瓷杯代替瓷套管,蜂蜜作为耦合剂将超声探头耦合于圆柱外表面。相同检测及灵敏度条件下,测定在瓷杯同一位置处未加油( 固/气界面) 与加油后( 固/液界面) 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差异。考虑到瓷杯壁厚小,多次回波干涉破坏了回波幅度变化的单调性,因而主要考虑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的变化。

  实验发现,未加油时,调整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为满刻度的 60%,慢慢注入绝缘油,探头位置、耦合及仪器状态保持,当油位高出探头所在水平高度后,读取此时第一次界面高度位置,约为满刻度的 48%.可见,同一位置处固/气、固/液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发生变化,且固/液界面的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较固/气界面下降,下降比例为20% ,用分贝表示的这种下降数为【2】

  
  其中,h1为固 / 液界面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h2为固 / 气界面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

  实验表明,在良好稳定耦合条件下,固/气界面与固/液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存在差异,绝缘油的加入,使界面回波高度下降。本次实验测得固/液界面较固/气界面第一次界面回波高度下降约20% ,前面理论计算固 / 气、固 / 液界面声压发射率分别为 100% 和 83%,差异为 17%,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程明等[4]在壁厚20 mm、直径0. 3m 的圆柱陶瓷罐体上的实验也表明,管内有变压器油和没有变压器油相比,不仅回波信号高度下降,而且回波信号在频域也有大幅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回波高度对耦合状态敏感,尤其对曲面结构,耦合状态稳定性不易保证,回波幅度 1 -2dB 的微小差异很容易被耦合不良引起的幅度差异所淹没。可见,基于超声界面第一次回波高度的变化确定液位的方法从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非常有效,从而使其应用受限。

  2. 2. 2 固 / 气、固 / 液界面多次回波衰减特征 为研究超声法在瓷套式终端油位检测的有效性,取来自现场的一瓷套管,高 1 350mm,上端外径180mm,壁厚 22mm,下端外径 270mm,管内注入硅油高度约 50cm,见图 2.在瓷套管的上端( 位置 1,固/气界面) 和下端( 位置 2,固/液界面) 分别进行检测。

  当探头置于图 2 所示位置 1 时,固/气界面产生多次界面回波,B1,B2,B3,…分别表示第 1 次,当探头置于图 2 所示位置 2,即固/液界面时,回波次数较固/气界面明显减少,从第 2 次反射回波就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其高度下降显着,第三次界面回波能量由于透射衰减几乎消失( 见图4) .这一点其实从陶瓷 / 绝缘硅油这一固 / 液界面的声能透射率的计算也可理解,每次声波入射到该固液界面一次,约 30% 的能量透射到绝缘油中去,仅经 3 次,能量就会衰减殆尽。与陶瓷/空气这一固/气界面声能透射率 0. 006 6% 相比,衰减速度非常之快。保证耦合状态良好,更换不同规格的超声探头,在以上两个位置进行多次试验,所得规律基本一致。若将两种情况下的多次回波峰值点连接成曲线,可得固/液、固/气界面回波幅度下降曲线,如图 4 所示,两条曲线斜率差异显着,固/液界面衰减迅速。可见,陶瓷/硅油与陶瓷/空气两种界面上产生的界面回波次数和回波幅度高低有明显的差异,且由多次界面回波峰构成的曲线斜率差异更是明显。因而根据回波次数和回波峰构成的曲线斜率参数可作为不同界面评判的依据。

  3 结 语

  由圆柱瓷杯试验以及现场瓷套式终端试验表明,在保持探头与界面耦合良好的前提下,界面超声回波衰减特性可以作为陶瓷/空气界面与陶瓷/硅油界面区分的标志。由于瓷套式终端外形结构复杂,要将该方法用于实际运行中瓷套式终端油位的检测,还需要对如下问题进行深入试验研究:

  1) 试验中超声探头所放置的两个位置是瓷套的伞群起始与终了区域,外观平整,探头安放易于实现,耦合状态也可得到保证; 但在中部两伞群之间区域,空间位置不仅狭小且是三维曲面,探头难以与瓷套壁保持稳定、良好的耦合,所以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超声探头与被检瓷套的耦合问题。

  2) 在役瓷套管壁沿管轴方向,厚度和外径都不同,因曲率不同造成的耦合状态变化和管壁厚度不同从而又会造成的声程衰减变化等都会引起衰减规律扰动。所以需要对超声检测时整个瓷套范围内由耦合、壁厚差异造成的误差进行理论估算,通过给不同部位回波信号进行适当修正,以保证整个瓷套范围评价的一致性。

  3) 在瓷套各部位开展更加细致、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建立超声在陶瓷/空气界面与陶瓷/硅油界面回波衰减规律和频域变化等信息的数据库,为区分空气/硅油界面设立可靠评定基准。

  参考文献:

  [1] 张建荣。 干式高压电缆终端头登塔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 电力与能源,2013( 1) : 97-99.
  [2] 沈学良,乔学军,胡保东,等。 一起 110kV 电缆终端头爆炸事故原因分析[J]. 电子世界,2014( 7) :64-65.
  [3] 李华春,周作春,陈平。 110kV 级以上高压交联电缆系统故障分析[J]. 电力设备,2004,5( 8) : 9-13.
  [4] 程明,马崇,陈韶瑜,等。 基于超声波的变电站充油瓷套油位检测方法[J]. 河北电力技术,2014,33( 6) : 41-42.
  [5] 马大猷。 现代声学理论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6] 胡天明。 超声波探伤[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63-74.
  [7] 郑初华,李坚,彭应秋。 超声脉冲波近场特性及回波声压分布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25( 4) : 41-47.
  [8] 彭应秋,李坚,权义萍,等。 超声检测中的声场特性及应用分析[J]. 无损检测,2004,25( 12) : 612-615.
  [9] 李家伟,陈积懋。 无损检测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5-165.
  [10] 李玉浩,曹学文,雷毅,等。 基于超声回波特性的湿气集输管积液检测技术[J]. 石油学报,2013,34( 6) : 1200-120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