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武术之乡是中国武术发展和普及的基础性载体,在武术的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组织层面出发,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当前武术之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武术之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武术之乡; 中国武术协会; 发展现状; 解决对策;
1、 前言
全国武术之乡(简称武术之乡)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典范传承地,是我国普及和宣传武术运动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各武术之乡建设日趋完善,对中华武术的传承、繁荣、创新与发展起着主力军和示范地的促进作用[1]。首批武术之乡评选始于1992年,距今已经发展了28年,在国家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国武术之乡评选出近100个,它为武术运动更好地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夯实了基础。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武术之乡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各别地区发展遭遇瓶颈,管理机制不完善,工作开展不积极,评审成绩下滑等现象。新时期背景下,为了使武术之乡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当地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组织者层面出发,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武术之乡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武术之乡发展现状
研究通过访谈得知:目前全国武术之乡共有近100个,其中涵盖了地级市、直辖市的区级单位、地级市的县级单位、地级市的区级单位也有县级市。这些武术之乡行政级别不同、习练拳种和地域文化等也都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当前我国武术之乡建设已基本成型,是集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平台、武术健身活动的普及平台、武术文化的交流平台等重要作用于一身的实体机构。为武术运动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夯实了基础。除此之外,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在近些年来开展的如火如荼,赛事规模不断刷新,参赛队伍由2015年的88个上升到2017年的97个,是目前影响力较大的传统武术赛事之一。
3 、武术之乡当前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机制有待提升
武术之乡建设管理机制虽日渐完善,当前对武术之乡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强化了动态管理。管理机制虽初步建立,但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部分武术之乡还存在管理主体缺失和不明的状况,由于行政区划的拆分以及工作的调动,找不到负责武术之乡工作的固定组织机构,导致武术之乡有关通知和工作很难实现部署和落实。此外,政府对于武术之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武术之乡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当前部分武术之乡还未落实“三纳入”,也没有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致使经费拮据,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使得武术相关制度难以有效开展和实施。
3.2、 评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评审体系无论是在制定更新还是公开透明方面仍存在欠缺,各武术之乡的档案整理、保存、上报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武术之乡相关负责人在开展工作时不知道需要留存什么材料,评审时也不知道需要上报什么材料。造成个别武术之乡实际工作开展得很好,但是由于评审材料不充分或者没有体现,评审成绩却不理想,很容易打消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评审方式细化不够,武术之乡在不同方面差别很大,但目前仍使用同一套评审体系进行评审和打分,对行政级别较低的武术之乡而言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3.3 、部分武术之乡群众习武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年轻人更愿意去体验新鲜刺激的运动项目,对武术尤其是武术传统项目的逐渐冷落。与此同时,由于一味地“削足适履”,唯金牌论英雄,导致传统武术特色被丢弃,加之很多地区对传统拳种的保护力度不够,从而致使很多传承人渐渐放弃武术,很多优秀拳种面临传承危机,甚至出现了艺随人绝的现象。武术之乡是发展武术区域性的典范,无论从武术的普及度、参与度,还是赛事交流活动的组织都理应是其他地区学习的榜样,但是从目前武术各项制度推广的角度来看,武术之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以会员制为例,目前存在各别省市连续多年不进行注册的现象,其中就有很多属于武术之乡的城市[2]。
4 、发展对策
4.1 、固根本———完善管理结构,优化组织建设
在当前各项目协会进入全面脱钩的大背景下,更要确保下一步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武术之乡工作,落实办公建设工作的实体化,做到有固定组织机构、有固定办公地点、有专人负责办公,提升管理水平及组织机构。此外,还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提高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武术之乡的管理主体,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结构。
4.2 、补短板———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公开透明,并及时调整修订,形成稳定有效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方向性的引导也要兼顾细节性的提示,比如规定每年举办多少次赛事,赛事活动的支撑材料需要留存什么,评审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支撑材料,有了细节性的提示,在平时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各武术之乡负责人就可以把材料整理好,也保证了我们得到的评审信息是详实准确的。
4.3、 强弱项———重视拳种保护,增强群众习武意识
在各地武术之乡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保护和弘扬当地特色拳种以及保护传承人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活态传承、生态保护”的方式,鼓励其传承本门拳术,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从而使传统武术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此外,各地区还要采取创新创新宣传手段,搭建平台,使群众主动参与到武术中来,通过系列活动打造武术之乡文化品牌,从而把武术之乡的特色做大做强。
5 、结束语
针对目前武术之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机制有待提升,评审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武术之乡群众习武意识淡薄等问题,本研究提出武术之乡在新时期建设要固根本———完善管理结构,优化组织建设、补短板———完善评价体系、强弱项———重视拳种保护,增强群众习武意识,从而把武术之乡的特色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洪浩.社会变迁视阈下的武术之乡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09:2.
[2]韩继祥.对中国武术会员制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1758-1759.
1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建国后至今,竞技武术在各方的推动下已经日趋成熟,由最初开展的竞技套路,发展到现今的武术套路的竞技模式。也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研究,漫长的历程才发展成了演练与实战的竞技形式。随着西方文化不断地涌入,中国传统武术受到了西方文...
民族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开发人的潜能和增强意志力以及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完善人格等方面有独特作用。目前河南大多民族传统武术各自为阵,传承主要是师徒之间的口传身授和家族门派的代代相传,这对其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带...
3.3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游身连环八卦掌的发展现状与分析3.3.1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沧州地区游身连环八卦掌的普及程度通过对沧州地区不同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游身连环八卦掌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详见表7、表8、表9...
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具有技击性、开放性、科学规范性、适应性等文化特征,千百年来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不断丰富发展,且不断走向世界。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现在正处于一定的困境之中。一、扬...
目前武术健身发展中存在专用场地短缺、专职武术健身指导人员数量不足、武术健身组织规模较小、武术基础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