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现今的武术工作者,对于武术的认知,几乎皆识“南拳北腿”,而间之於南北之间有一种称之为“短打”的武技则罕为人晓。在明朝诸多兵书中屡见“绵掌短打”拳术,但只见其名却不见其形,故难知其质。“短打”即古时江南人所习练的武术技艺也属南拳,该派武技成自明朝初年。元明之际,江南各大寺院练武术时精练之技,无锡嵩山寺尤为众推,故名嵩山派,非河南之嵩山。之后逐渐成为江南武技之总结。蒋家短打就是众多短打武技中的翘楚。近代由于受说书艺人及武侠小说的影响,误以为是少林武术。
短打武术练习和使用方法,因为多数只是师徒相授,且不立文字保存等原因大多失传,研究学习蒋家短打,在理解它的原理结构后,可参照其训练方法,对同时存在的传统短打进行“修旧还旧”,恢复其本来的面貌,挖掘传统短打武术文化遗失的环节,弥补现在短打武术动作和拳理的缺失。同时为现代竞技武术提供参考和动作渊源的佐证,充实竞技武术套路的动作和攻防功法,使现代武术的套路动作更为丰富完整。
1、蒋家短打的背景资料
古时江南地域宽广,与现今江南有区别。民众性情彪悍,好武尚勇。春秋时吴国步兵败强楚入郢都,平越国称霸中原。故中原将之归属“蛮夷”.之后江东子弟随项羽破釜沉舟,战中原亡秦建西楚。东晋南北朝屡经变迁,“沧海桑田”磨练了江南人的意志。非若一般人所识:“江南人文弱,好词章”.江南人也有其地域特征的拳技,即“嵩山派短打”.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兀术下江南,还师过平江。
守汤东野闻风先遁,守军不战而溃,金兵由盘门入,劫掠官府民居,纵火五昼夜,烟焰二百里。士民脱者仅二三,唐以来,风物雄丽为东南冠者,旦夕一城殆空。民声;欲得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假此,东南之民多入韩岳大军,勇战中原。嵩山派之来源大都系情于南宋初年之史实:韩、岳所率之江东子弟被诏会后,回家乡做事的将佐,因岳飞被害,世忠解兵柄,睹赵宋之无能,北伐无望,愤然寄迹方外,栖身于太湖北岸之寺院。南宋建都杭州,苏、常二府北限长江,南依太胡北岸之群山,城池坚固,官民富实,屯兵积谷,实称畿辅。虽有间道通航为宜,嘉、湖所扼,渡江后四战之地兵家必争,莫过于此。为淮杨有警,铁骑时有渡江之厄。江南人练武结义勇,扞卫城镇。
“乡里习拳勇,力耕不仕途”,武举出身各行其志。一自东晋以后,江南营建数百座寺院。官家支助的建筑宏伟,气势非凡。唐会昌灭佛稍有所减,但鞭长莫及,存者仍大数。为保清净圣地不受人扰,僧人亦练武自强。
武官落发寺院后,仍传习武科技勇,军中作战技能。僧人及地方练武者传之有绪,至今仍有持此练武法。明末北伐南下,抗清失败,剃发令下,出于民族情感,宗室遗老遁入寺院者比比皆是(朱常智、朱秀麟分别入苏州严华寺、浙江石井寺)。同时游击将军徐桐、武状元黄赓、武解元孙旭与刘大刀之家兵等人皆遁身佛寺,以求解脱。游击将军沈云英女士,脱甲归故里,长斋供佛,教蒙度日。之后黄宗羲、顾炎武在江南秘密结社,练武于寺院中。因此江南之南山寺、石公寺、破山寺、嵩山寺等除了前述的原因而练武外,还有其他的历史因素。江南武僧不但扞卫地方,也参与其他历史活动:元军下常州,万安僧三百余人在住持率领下,与守军协力挫其锋芒,城破日全部与难。倭人拢东南沿岸,明军未立功前,虎丘僧人会沙兵、盐徒、机兵、快手、随任怀战斗于江南乡里。其他寺院应万表檄文派僧人加入“少林僧兵”出娄东开赴战场。
且因:
①名寺之住持皆有地方声望,有财礼、有面子,能出重金聘请名师传艺。
②寺院内僧人多,观摩切磋,相得益彰。
③间有俗家弟子来学,机会好,可“光大山门”.如李圣祥(康熙六年武榜眼),于国柱(十二年武状元,台州协镇),胡芳世(康熙二十一年会元,甘肃提示守备)等人皆先后在通元寺习练过武,而一举成名者。寺院练武不越轨,地方官亦充耳不闻。随清帝不信佛,雍正时还曾禁武,但彼此有益,赖以相安。因僧人练武可以充实兵不足,可补团练之数。清初苏州举事,巡抚土国宝遁入通元寺瑞光塔前召集队伍。同治时江南大营破,淮军与李秀成各统大军决战。秀成突出奚、嵩间,嵩山僧导郭松林大战于山下,破之。由此秀成放弃江南退守天京。此皆江南僧人好武之例,不可忽视。
嵩山寺,在无锡东五十里之荡口附近。元至正年间杨得彝舍地二顷大建殿宇,遂成“丛林”.不几年江南已乱,张士诚占据苏州,寺僧乃练武自靖。嵩山派流传在苏、常二官府、县及嘉、湖、杭地方。嵩山派传人俗家,因年代久远而各自成家。于苏州则徐家短打、蒋家短打。常熟则袁家短打,昆山为顾家短打,合无锡之吴家短打、陆家短打(陆家后人陆龙,两广督标中营中军都司。陆鳌,甘肃永昌卫掌印守备,兼理屯政)共六家。俗家练嵩山派初,大都先练小开门拳术为底,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嵩山派在安请帮内更名徐家短打为少林派,蒋家短打为“吕红短打”,名目繁多,枚不胜举。苏州胥门外枣市街至山塘街,乾隆时极繁华,镖局大多设此地。局中当地“镖师”绝大多数皆持嵩山派技艺。嵩山派武技是对手功夫,因此学艺因学临场技。不然徒靡岁月,不得要领。清朝中后期外地有些拳派相互融合变异,衍生出许多新的拳派。而嵩山派则除了失传外,大都恪守成法,仍操旧艺。
传世之嵩山派蒋家短打最为完备,蒋家短打康熙时流转苏州娄东,齐北陆墓乡里。明末蒋若来之父为诸生,好勇力入嵩山寺学武,传若来,若来以军功擢浙江总兵。明亡,若来等苏州拳事不成,家兵中有名李春林者寄居虞山破山寺,虞山又名三峰,自号三峰先生。事平归陆墓,教乡人练武传此拳法。光绪四年苏州北齐有原徽人俞致远之父,随陆墓人习练此技(徽州帮,明后期即开始在苏州经商,极有势力)。俞致远即得斯技,生性好武虽往来苏凇各地经商,但每到一处必留心之,所见甚广,技亦愈精。上世纪四十年代,俞之侄景礼在沪学生意,受1929年杭州、1930年上海打擂台的影响,欲拜佟仲艺学打擂台拳,俞云:“我家自有拳法何必外求”.乃教其侄,俞之子社根长笔者父亲十九岁(乃住齐北,在合成化工厂做事)同家父极投契,六十年代初俞致远先生授其子与家父此拳。并常勉励之:非勤练之,此技不可得。沉湎其中久不能脱。盖学武如学文,行万里路学得技艺,退而思之方能与时度情求其真知。
2、蒋家短打之势式
蒋家短打的拳法动作,共计二十势一百式。腿技三十四,膝技九。朴实大方,出手明快,拳步合,进逼沉猛,无跳战之法。是技击拳术,具极大的临场实用价值,一直被江南地方武人所推崇。蒋家短打动作没有左右之分,每一势实为左右二势。同枪法多是左右二法,马上盘枪左面左手前,右面洗把,右手前左右应敌。蒋家短打出拳用腿,人打我也打,人踢我也踢。同《剑经》之子午法,十字法。懂得十字法就可以,他来我往,他不能碰到我,我不失碰到人。
具体如下:
一势.指裆锤,朝阳手,活炮,双飞燕,二拦,金鸡独立。九式。
二势.掩手锤,虎豹头,满肚疼,炮架子。七式。
三势.铁扇迎风,振翅,掏心锤,连珠炮。八式。
四势.双切掌,拄桩腿,平开弓,双推窗。五式.
五势.倒拉疆,翻花炮,滴水势,蝴蝶双飞,炮架子。七式。
六势. 手十字,兽头势,推开铁门,兜心拳,搅中直发。七式。
七势.中邱刘,凤展翅,蹬山势,平推舟,金鸡独立。七式。
八势.马前斩草,硬开门,皆花献佛,托梁换拄。六式。
九势.金蝉脱壳,掸手锤,千斤坠,朝天势,劈山炮。八式。
十势.一提金,手十字,罡风扫叶,背打恭。六式。
十一势.韦驭手,神雀腿,金鸡独立,劈华山,蹶张势。五式。
十二势.击地锤,朝阳手,煞锤,十字腿,冲天炮。七式。
十三势.卷帘势,板倒玉柱。四式。
十四势.倒骑驴,金钱落地。三式。
近身靠打之技六式:
一势.活炮,撞倒泰山,双直指。四式。
二势.煞锤,单贯耳,一提金。四式。
三势.黄龙转尾,下直指,硬开门。四式。
四势.白蛇弄凤,冲掳。四式。
五势.倒插闩,蹬山势,击地锤。三式。
六势.云飞箭,还斗门。四式。
3、蒋家短打的技术特点
蒋家短打皆以炮架子,掩手锤,指裆锤,金鸡独立,马前斩草,迎风铁扇,凤展翅为起初法。以振翅,直指,煞锤,劈山炮,还斗门,滴水势,硬开弓,手十字为母法。虽万变不离其宗。脚法步法合,步不停,势不断,无定型步式作定势。行桩作式,以不丁不八、不弓不马、不虚不实之骑龙、绞花、吊马、仙人、连环、雀跃步为步,故能飘忽往来不作应敌式,随势而至,如行云流水然。讲究一力二功三以巧。
3.1短出手,长用力,身随势转,吞吐自如。
蒋家短打拳法以为:拳法有收放之势方能长攻得进。两手两脚有上下左右之开合,手腿间亦开合成势式。以快求缜,求记记着力。由身腰开合会成之吞吐,以身为轴,带动拳脚,两臂上引下牵,故能出手短快,力长及人。势短则变,力长则不僵。不变不成拳法,变不得法,势式松散,力亦由折。新力未生,旧力已死,是人乘时。手脚之开合就是搬拦救护,就是互进,拦退。手到脚到才能“连打不迁延”.指裆锤,活炮,掩手锤皆是势动人合,进步出手,力达拳脚而势势紧逼。
3.2势引人动,柔化而刚发。
柔未尽刚生,刚未尽即柔,借势式前行之冲力,式未尽即出下式,顺自然之势以尽势。意已尽力将完为一式之终,留有余力应为变计。力能柔化而刚发可生成不死之“还魂力”,死而复生,出而能变,势不中仃,动中求胜。虎豹头,满肚疼动作出手短快,进步前行,力短而变,拳脚相顾,随身而至。
3.3脚法轻绝,以避为趋。
出脚出步自有其用,落地则踩,出步即顶,非专为架式而固,出力之猛而单设,脚有脚之用,步有步之计,同尽其功。出步起脚即是用腿,长则腿攻,短则膝进。踩落成步,步有顶法,扰其下攻其上,乱彼心法,以入我彀。
3.4低揭高拦手足齐射。
拳法最忌是跳战躲避,躲则无攻,避则不进,拳来脚往,手去腿回,脚法当轻,方可周旋以避为击。
“不招不架,冷手一下”,就此而言。又以为拳法最忌者“撂逗”,既不伤人反激其勇,故此指打强攻,一而再,再而三,必令其伤勇为止。破手进,进手破,似与对手合。固对手功夫须要十比一,一比十,则用之如练,练之如用,能练用一致是武学者最后之期望。又拳脚之收放,高下横直,左右斜曲而已,打法无外乎我打,人打无外乎讹过来打过去。一高一低,棍法中之五虎与拳法中之揭斫同。蒋家短打之势式或为初起,或为高斫,出拳动脚皆守此技:下不得应上求,上无有则下寻。左不在必右,右不见已左。能解此则,长短不失,守中直发,拳格已备,何患练艺不成。但临场之态势多变,或在一拳一腿之外,或在一拳一腿之里。如此近身靠打之法必不可少,猝然遇之,近法攻之摆开手脚,变成近打之势。
3.5拳法通则拿、擒技得。
打拿带摔以制伏捆住对方手脚为计。打解打拿大致相同,极易贯通,军士习练擒将俘卒必不可少,故擒拿之技,习武者必留心之。因“死拿”单独成艺,多为冷用式(袭击式),单人习练势式,用时常与打解之法合用,或先解后用,或先打后拿。法以拿死上肢大关节,二手得重撑坳之着力点,势式之来似对手反应合“拳打顺力”犹如人自入我扣中般。故能小制大,以弱胜强。倘若为人擒之则以打解法破之,近打以折之,或反擒以困之。故而蒋家短打又有反擒之技打解之法,反擒之技亦可先施于人。
4、蒋家短打的练习方法和使用方式
4.1蒋家短打的练习方法和使用方式特点。
练拳脚第一要快,第二侧攻上亦要快。其法:左旋右直,或右旋左转,首发一搭,侵而掠之,半进半出,诱而制之。有曰:往来恍惚,扫而荡之。要慢打不空,有讹法迁延,打得他变,打得他之变为上手。
吷曰:我势斜行西复东,打他手脚自从容。莫忘行着连三计,间或迁延决荡中。
练拳当握石拳练之,又有铁、铜之拳者同也。重十斤一只,如拳练之,久之力长而顺而长,出手如重锤。如能练得下来,则持双铁尺、铁穗鞭、小盾都能自如。应急时,持小凳,或砖石与对手角,不致无一物可恃。
练拳就练个“心到、手到、脚能到”,此言真也。
“手眼身法步”,要走则化而不僵,手脚随走而到。起手就打,起脚就踢,能连打不迁延,胜在其中矣。
练为了用,练用一致是真,练无助于用,不练也罢,从练到用,当有艺之吷在,具眼者识之。直来横打,横来直打,高挑低按平来带。无外乎,高再高,低再低,平来顺,直横变向。无非是顺力而已。先练接得住手脚,再练管得住手脚,总在第二拍上赢他。练成的技艺照直用去就是。
初见练拳时不快,且师傅不要快,盖有一半力,一半快在他身上,能借势打势,见势打势,又何必自己快。人在一拳一脚外,何能近身如门。初打时互恐,如对舞凑打时,如“三击掌”,再则“接肘”,会出勾手,即可进身,必要进得去,出得来,始成。能勾得住,挂得牢为高。
平时练的技艺定要一一对得过去,方可虑及行阵,盖打仗一有闪失,害及性命非儿时戏也。军中利器有鸟枪、火炮、弓箭为长兵,拳脚乃技勇之本,切不可少,长兵有短,短兵有长,练枪练刀如练拳,常能对斫对戮得过去可也。入行伍习阵法,练各式兵器,步战水战、山林战法,长短兵迭用、合用,有号令节制不能独进,不能独退,故曰齐勇。打仗不单凭技勇,学武者识之,不可凭一腔血气,冲前掠后,出入战阵,不可贾也,勇必得当为好。
4.2蒋家短打的传统练习方法
4.2.1原地站桩式。就是练原地出手的方法。出手方法有九,即出拳外有合手、合拳、分拳、内格、拨掌、滚掌、抹掌、架打、转掌。练习时直立分腿与肩同宽,练手法,练反应。与对方出拳时一致,用九个方法进行防守和反击。
4.2.2叉步站桩式。即左右上步作九种上述出手的方法。即有躲闪,趋避之意,同时出手还击。出左步左手先动,出右步右手先动。唯转掌、分拳与之相反。练突然遇袭时的动脚的反应。
4.2.3进退行进式。就是将上述九种出手动作,在四十五度做左右曲线时先进后退的练习方法。练手与脚步协调,进退的自如。手上方法没有变化,同时可以将出拳结合其中。
4.2.4接手。就是将上述动作在原地,在叉步,在行进时一人出拳,一人用这九个动作能准确接到他的来拳,主要练习用自己的动作截断对方的来手。
4.2.5腿法。即用腿攻击人的方法。和用腿破腿破手的方法。“腿高就是手,手低就是腿”.二者没有区别。犹如摔跤你推就是我拉,你拉就是我推,借你的动作形成的力,准确地完成我的动作。用腿方法:合手平腿、侧身高腿(平肩)、托掌平腿(托掌原名雷公手,能够接来自我中平,偏左,偏右,偏低方的来拳。是传统手法上的妙用。)、鸳鸯腿(能连用二次就叫鸳鸯腿):平腿迎门腿、平腿十字腿、挂腿侧踹(或为提膝侧踹)、侧身拐腿侧踹、合手平腿迎门腿侧踹、托掌平腿二起脚、或拐踢侧踹。缠手刮踢后扫腿、平拳蹬腿虎尾腿。
4.2.6进退行进间练腿。即是同前四十五度左右转折进退时,将上述腿法全部练出,一要准确,二要有力,三人要站正不要东倒西歪。手与腿的配合一般都以合拳时做出为好。
4.2.7以手防腿。中平腿以挑袍势即身体右转,右拳自下向左向上摆动,左拳屈肘顶于右大臂内,同时身体左转让开,右拳挑打他小腿内侧。左右势相反。
4.2.8下截防腿,退后马步侧身下截拳过膝,自上而下削他来腿。或者二手在体前相合成肘底锤势再削下。其他腿高就是手,用手上九法全部可以应付。
4.2.9以腿防手。就是用合拳平腿接对方的来拳,要做到出腿与对方来拳一致,记记接得住为好。经过训练此点不足为奇。
4.2.10拆手。练了上述的手腿功夫后,能接得住手,接得住腿,就叫做能管定他手脚,可以进行拆手练习(就是不带摔跤的散打)。
4.2.11练步法。要练得能“曲直斜反转”,就是人曲我直,人直我能斜,人斜我能反(能倒过来做动作),人斜我能转,人转我退归原路。再结合旗鼓势,摆马倒缰的应敌出手法,或者分身步(长拳步法)要练得不沾身子就能打到人为好。
4.2.12蒋家短打是技击打法。要巧,要不顶能化,讲究“转、掠、越、迟、讹”.转就是不顶要化,顺他的力打他的人。掠就是要有好的步法,在运动中擦肩而过打到他。越就是懂得换位换方向。迟就是前软后硬,慢起快打,这种打法与传统的翻子拳相同。讹就是积机关立攻守之胜。
在完成上述训练课程之后的打,现在就叫散手。
当然补强(增强体能)运动,练体力,适当地练拍打功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练腿部运动的传统练法赤兔马,练拍打的挨膀挤靠也是必要的。挨膀挤靠就是杠靠,踢打及身,以及踢打人身体会着肉的感觉。
5、结语
短打属南拳,也是用场地不大的拳法。但是小大由之,或大或小以满场练到为准。脚法活,步幅长一旦使用时人会跟不上,而我倏而往忽而来,就好象骑兵作战一样。也就是有运动战的意识,就是掠而过,不会顶牛,不会斗鸡,在运动中完成各势。
短打又是器械的方法,可直接用铁尺或铁穗鞭,不必重新再学其他武功,防身时倒拿的小凳也是最好的武器。小凳有脚,档防护面大对短刀,匕首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因为练过石拳,所以不会有障碍,二十势不是套路,但是将二十势串连起来也可编成表演的套路。练起来轻灵,迅利,上下前后都顾牢,似乎浑身是手,而且脚法轻,落地准,拔身抽撤一收即出,风格与其他拳术迥然各异。
目前出现在金华地区流传的岳家拳,是一种带形意功法的短打,和浙江寿昌,申请文化遗产的天罡拳都是传统短打。而这类拳法都有一种自信的说法和拟合的练用表示法。但到临场应变时却无法使用,忘记了“拿法”.
1929年11月杭州国术游艺大会,南北拳对抗,南拳皆负,因长久以来这些传统拳术大都突出健身、娱乐效果。温州平阳,古时海防军城,全民皆兵。虽然平阳家家都练武术,但多年不用也不能象戚继光所说的能“临场实用”.其失在于不能活学活用,不能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过程将拳法的技击功用发挥出来。中国式摔跤是“半套拳”,摔跤的动作全部都能在搏击中使用,拳术之失在于教的人狃于常性,学的人依样画葫芦,一厢情愿,不辩真假。太简单,太刻板,不能做到势势相承,进退自如,借势打势。正如俞大猷对少林寺住持小山说的那样“真决皆失”.本文借蒋家短打喻意,蒋家短打的学练全过程也可以看作为古时拳术的通用练法,借此作为恢复传统拳术技击练用的参照。
自2004年后每年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富阳必有在校学生表演此拳获得一致好评。因为蒋家短打不但能练,而且能用,低用高用都可选择,动作容易好学,就在人的反应上特别适合于学校武术课练用。此外蒋家短打在电影东方巨龙(1988北京科技电影制片厂)中都有片段,看过以后会有感受和联想。
参考文献
[1] 嘉靖东南平倭通略[M].神州国光社,1952.
[2]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3.
[3] 俞大猷.续武经总要卷八 剑经[M].明代刊本.
[4] 程宗猷.耕余剩技[M].明代刊本.
武术散打是"运动员双方互相运用格斗技击相互对抗,同时相互斗智、较技,较勇的体育项日"[1],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体育性和对抗性。...
1戏曲武打的概念界定戏曲武打也叫武戏,是在戏曲舞台表演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是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王国维先生将戏曲定义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也就是说,戏曲是通过歌舞的语言和身体的表演艺术来演绎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达到一定的娱乐欣...
【摘要】:随着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不断发展,散打比赛的规模和程度不断的提高,散打战术也必然会顺应时代趋势而不断发展进步,影响散打战术的各种因素也通过各种方式凸显出来。总体来讲,主要受到运动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和方法学因素三个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