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

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与原始武术套路关系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08 共8925字
论文摘要

  武术起源问题已有众多学者发表过相关论述,但由于缺少确实的材料,整体上形成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格局.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基本都根据文献资料及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论证,形成的结论往往难以进行科学的验证.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没有文字的历史远远长于有文字的历史,单纯依靠已有的文献资料显然难以触及原始武术形成的萌芽阶段.通过体育人类学可以另辟蹊径,把至今流传于世的原始武术"活化石"东巴舞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工作实证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与武术套路形成的相互影响,深入探索原始武术,特别是原始武术套路萌芽的形成过程.这样,在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荣获金奖的纳西族"东巴跳"就成为了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对象.

  体育人类学的特点是需要亲自参与调查实证,同时充分应用体育人类学特有的动作分析法,通过研究对象之间的动作形式及文化意蕴差异得出可以重复检验的科学实证[1].由于民族迁徙、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作用,位于滇、川、藏交界地的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分布着7个支系的纳西族,他们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带有巫术性质的东巴舞蹈.由于彼此之间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风格.难得可贵的是,这些原始宗教仪式中带有身体运动性质的巫术活动大量保存了原始宗教仪式舞蹈及原始体育的文化意蕴.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学者从原始体育发展的角度去讨论两者的形成过程及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与原始武术套路关系的研究,以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探讨体育萌芽与原始文化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解读先人留下的丰富原始文化遗存,并为研究原始武术套路的形成提供创新性的思维范式和方法.

  1东巴刀舞的中介作用

  东巴跳是东巴根据不同的祭祀需要,按照传统的仪式规程举行的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主要由模仿动物、镇鬼、驱鬼等类众多动作组合而成,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古代纳西先民精神世界的身体动作表达.东巴跳融入了祭祀歌舞,有情节、人物、悬念、对白、歌舞、弓刀操练和打斗追杀,武道场上还有上刀梯等,已经具备了现代戏剧歌舞和体育运动形式萌芽的要素,是体育美学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活化石"[2].

  值得关注的是,纳 西族东 巴 教 的 发 展 历 史 阶 段,大致可以分成:人格化"万物有灵"崇拜阶段、亲缘化图腾崇拜阶段、半亲缘化半神格化祖先崇拜阶段、神格化鬼神崇拜阶段以及兼融域外多元文化阶段[3].如果我们简单随意地选择出具有武术特征的东巴舞蹈,并通过寻找东巴舞蹈与规范武术套路之间存在相似或相近的动作,来断定原始武术套路与原始宗教仪式舞蹈具有同源性或相似性的结论,或许在逻辑上还可能成立,但缺乏经验证据的推论,难以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另一方面,名目繁多的东巴舞蹈是东巴教不同发展时期的产物,如果没有寻找到最具原始性,并具有武术套路特征的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就会与历史的本来面貌相去甚远,甚至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体育人类学是实证科学,需要有真实的人物与实在的经验证据才能够开始进行科学解释.研究原始武术套路与原始宗教仪式舞蹈的相互影响及促进关系,需要在武术套路与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两者之间寻求到可以互通的中介.为此,2012年2月和3月,华南师范大学和丽江师范专科学校共同组成体育人类学研究团队,两次到东巴文化圣地白地及四川盐源县前所六组考察东巴(达巴)舞蹈.期间,考察了丽江第10届东巴法会.研究团队在测 量 东 巴 们 的 身 体 形 态 机 能 的 同 时,重 点 对 阮可、纳西、摩梭3个支系的东巴舞蹈(达巴舞蹈)进行了影像记录及深度访谈.大量田野工作的目的,是对名目繁多的东巴(达巴)舞蹈进行分层并选出最具有原始武术意蕴的舞蹈种类与规范的武术套路进行双向比对,从而确认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通过考察发现,丽江纳西人的东巴跳种类最繁杂,可分为3大类:神舞34种、动物舞17种、法器舞2种[4];白地阮可人的东巴跳有神舞7种,其中,动物舞蹈最为繁杂分为3大类17种;泸沽湖区域摩梭人的 达巴跳在永宁等地称寒巴蹉、麻达达蹉,而拉伯等地则并没有一种特定的名称.但各地东巴跳的动作特征主要以 模仿武打动作和虎、豹等动物为主,所有动作均在一个仪式中呈现,无法对其进行分类.从东巴跳与东巴仪式的关系来看,纳西人的东巴仪式约有30种,除祭天、烧天香等少量东巴仪式外几乎都要举行东巴跳;阮可人的东巴仪式约11种,凡涉及到驱鬼、除灾、超度的仪式均要举行东巴跳;而摩梭人只有在丧葬仪式中才进行达巴跳.从使用法 器看,纳西人的东巴有五佛冠、法衣、刀、剑、弓、法杖、手鼓、扁铃、牦牛尾、牛皮大鼓、白海螺号、锣等;阮可人的东巴使用的法器与丽江东巴大体相同,但几乎没有使用刀剑、弓等战争武器;摩梭人的达巴使用的法器数量较少,主要为刀、剑等物,没有五佛冠及法衣[5].

  鉴于此,如果选择以模仿动物为主要动作的白地阮可东巴舞蹈为中介,则从东巴教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以触及到东巴仪式舞蹈形成的初始阶段,但并没有武术的本质特征.如果我们选择以摩梭人的达巴舞蹈为中介,尽管有刀、剑的使用但几乎没有攻击性的动作且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动作套路,同样也无法与武术套路联系起来.而丽江纳西东巴仪式"嘎本"即祭胜利神仪式所跳的原始宗教仪式舞蹈青龙舞及牦牛舞中既有动物模仿动作,同时使用长刀并有各种刀术的基本动作.这样,本研究就以东巴青龙舞和牦牛舞蹈作为联系武术套路及原始宗教仪式舞蹈的中介进行研究,并通过它来揭开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与武术套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2东巴舞蹈集大成者:东巴大法师和力民

  东巴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祭祀活动的主持者,他们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被称之为纳西族的智者.东巴也是东巴仪式舞蹈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是东巴仪式舞蹈真正的文化存在.东巴生活于民间,没有脱离纳西族传统的生产生活,可以说,东巴仪式舞蹈是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以及原始体育的鲜活例证.基于东巴具有的重要文化意义,在 双 向 实 证 研 究前,笔者先对东巴大法师和力民先生进行了初访.通过访谈得知,东巴大法师和力民生于1955年,在2013年东巴学位等级评定 中 被 评 为 东 巴 大 法 师,成 为 地 位 最 高 的 东 巴(达巴)大法师之一.和力民大法师出生于东巴世家,中学时曾接触过 东 巴 经 书,便 被 博 大 精 深 的 东 巴 文 化 深 深 吸引.

  1982年,大 学 毕 业 后,回 丽 江 专 心 研 究 东 巴 文 化.1983年丽江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巴(达巴)座谈会".期间,和力民先生有幸承担了邀请各地东巴(达巴),收集东巴(达巴)经卷及文物工作.借此良机,他结识了不少老东巴,他坚持以一名学生的身份与老东巴同吃同住,并向他们学习东巴文化.通过刻苦学习,他掌握了不少东巴文字和纳 西 古 语 词 汇,同 时 掌 握 了 大 多 数 东 巴 祭 祀 仪式.他最初拜于原丽江县鲁甸乡的大东巴和云章门下,专攻东巴文字及经卷,后求学于原丽江县大东乡着名的大东巴和士诚;1996年,他又远赴着名的东巴文化胜地中甸县三坝乡拜着名的大东巴习阿牛为师,主攻东巴仪式舞蹈;之后,又拜原丽江县太安乡大东巴和学文为师,学习念诵东巴经卷及东巴仪式舞蹈.和力民先生四处拜师,通过师传徒受的方式获得大量东巴经典和舞蹈的知识.在众多老东巴的指点下,和力民先生熟练地承袭了他们所传授的知识.随着这些东巴大师的相继离世,和力民先生开始了漫长的东巴文化研究和传习历程.在访谈过程中,和力民先生始终强调翻译东巴经典并不意味着就能够了解和掌握东巴文化的全部,更不能说是东巴文化传承的全部意义所在.因为,就东巴仪式舞蹈而言,现存的东巴舞谱是死的,或仅有提示性的作用,大量的东巴舞蹈并没有舞谱,如果没有老东巴的言传身授,仅凭简单的舞谱,任何人都不可能再现东巴舞蹈.这也意味着,没有掌握丰富东巴仪式舞蹈的东巴的传承,东巴仪式舞蹈的典籍、仪式的运用及舞蹈动作都将面临失传.

  了解和力民大法师从师的经历及对东巴文化的理解,对本课题的研究而言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考察东巴仪式舞蹈与原始武术套路.要证明东巴仪式舞蹈与原始武术套路形成之间的历史和逻辑关系,就要尽可能保证东巴所展示的东巴仪式是最接近原生态的.从和力民先生的师承关系及他的理念来看,他所展示的都是师承并植根于民间的东巴大师的原始宗教仪式舞蹈,这也是本课 题 得 以 在 学 理 上 保 持 有 效 性 与 科 学 性 的 前 提条件.

  3双向实证

  为了揭示东巴仪式舞蹈与武术套路形成的关系,体育人类学的动作分析法采用双向实证的技术路线,即把人体动作视为一种文化符号,选取东巴仪式舞蹈的典型动作,逐一对应到武术套路的典型动作;反向则从武术套路筛选出的基本动作请东巴逐一演示东巴仪式舞蹈中与之对应的典型动作.由此认为,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与武术套路形成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这是一个以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研究体育萌芽形态与原始文化形成关系的新视角.

  2013年11月5日,在与东巴大法师和力民先生进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向和力民大法师提出实地对东巴舞蹈及武术套路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对比实证,同时拍摄由他亲自演练流传于丽江本地东巴刀舞的要求.我们拍摄 和考察地点就 在 和 力 民 先 生 的 老 家,丽 江 古 城 区 贵 峰 三 元村.课题组从丽江古城区驱车经丽江机场高速公路约10km,再往东走2km就 到 了 靠 山 脚 的 三 元 村.三 元 村 有140多户人家,500多人,全部为纳西人.因地处丽江坝子东南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且背靠青山,村民世 代 过 着 以 农 耕 为 主 兼 有 畜 牧 的 传 统 经 济 生活.随行的东巴介绍说,村里至今还保留有祭天场、祭暑场等祭祀场所.村民世代信奉纳西族以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教,并保留有纳西族传统的祭天、祭祖、祭三朵神等传统节日.同时,还保留着小孩出生后三天 请 东 巴 祭 祀 三 朵 神 并 为 小 孩 取 名,以 及 成 人礼,结婚举行祭家神素仪式,村民去世还要请东巴举行开丧和超度仪式等古老的习俗.过去,村中每个家族均有固定的祭天场并定时举行祭祀活动,同时,家族内部以轮流饲养的形式,为祭天活动提供祭天猪.正月初一和 十五,村民除在自家院子里的天香台烧天香外,会集中到泉水边和村子共同的烧天香塔举行烧天香活动.村里规定,每年七、八月份才能上山找生活、建设用的山货及木材等物品,俗称"开山".开山前,全村人都要集中在祭风场举行祭风开山仪式.各家各户还供奉着祖先神素,早、晚或节日 进行祭祀.

  来到纳西 文 化 传 习 所,东 巴 们 在 和 力 民 先 生 的 带 领下,开始忙碌着打扫院子,生火烧水,煮茶待客.同 时,将来时路边采集到的柏树枝放到院子东南角的烧天香炉里点燃天香.传习院为坐北朝南的二层土木结构楼房,北为主楼,东为侧楼,两楼有一间传统母房.母房按传统纳 西族习俗布置,有火塘,两侧为长辈的座位,火塘上方设有神龛供奉家神"素",是纳西族传统的饮食起居及祭祀家神素的重要场所.

  仪式开始前,和力民先生简要介绍了纳西族文化传习所的创办经历,即 为了保 护和传承东巴文 化,1998年,以"接受和培养纳西东巴文化继承人和学习研究者,弘扬纳西文化精华"为办学目标创办了这所传习所.房子是和力民先生祖传的老宅院,将其改造成丽江纳西文化研习馆,使之成为了经常举行东巴仪式活动及东巴文化教学的场所.经过十多年的传承,村子里基本恢复了祭天、祭三朵神、祭祖等重要东巴仪式.期间,还多次承担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青少年成人仪式等重大庆典上举行的东巴仪式及东巴舞蹈表演.目前,三元村中能较为熟练完成东巴刀舞的中、青年村民有20名.

  3.1双向实证分析一:选出东巴仪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与规范武术套路进行对照

  简单介绍后,和力民先生和东巴们开始安排布置祭祀神台.按东巴教的传统,东巴舞蹈只有在东巴祭祀仪式等较为庄重场合,经过祈神仪式求得神灵的超自然力量后才能跳.因此,和力民先生与众东巴几经商议后选择了最为简单的烧天香仪式,作为跳东巴舞蹈的祈神仪式.尽管烧天香属东巴教最简单的仪式,但就这样一个仪式,通常单念诵经文就需要1个多小时.首先,东巴们对神坛进行了认真、细致、虔诚的布置.祭台为2张 书 桌 拼 接 而 成.祭品为白酒、茶水、大米、小麦面、牛奶等.此5种祭品均用大碗一字按序排列.祭品陈列好后,东巴们又将东巴仪式所需的所有物品摆放在祭台上进行供奉.具体为:东巴经卷、手摇鼓、中鼓、锣、白海螺号、扁铃、长刀以及东巴随身配戴的鹰爪、猴爪、宝石项链等灵物.

  祭台及祭品、器物全部摆放整齐后,和力民及东巴们开始准备东巴服装.在东巴们穿戴东巴法衣时,观察到东巴的服饰大 体 为 黑 色 的 头 巾、五 佛 冠、大 面 长 衫、彩 绸 长裤、马褂、黑皮靴,但每个东巴的服饰颜色却不大相同.和力民先生介绍说:原因是每一个东巴的生肖不一样,自己的保护神也 不 一 样,东 巴 选 择 的 服 饰 色 彩 要 与 保 护 神 一致.穿好服装后,东巴们到祭台开始进行烧天香仪式,并一起念诵《烧天香经》.跳东巴舞蹈都有明确的宗教目的,之前要进行十分繁杂而内容丰富的宗教仪式.鉴于体育人类学团队的研究重点在于东巴仪式中具有身体运动性质的部分,因此,本次祭祀仪式已经极为简略.但尽管如此,念诵的经文中还是保留了迎请25路大神.因为,只有迎请到这些神灵,跳东巴舞蹈才有威力.在和力民先生吟诵东巴经的过程中,其余4个东巴分别拿着中鼓、锣进行伴奏.在诵经的过程中,东巴把面、牛奶等祭品都放在烧天香的炉里烧祭,只留下果品类分给我们食用,说是要分享神灵带来的福泽.稻谷则由主祭东巴边念诵经文边向四周朝天空抛洒,象征着对谷神和畜神进行祭祀.同时,由辈份较小的东巴拿着苦荞、水等祭品到庭院四周及大门外抛洒,象征给鬼喂食,以防止它们来干扰祭祀活动.这些,体现了纳西族特有的和合文化.

  祭祀完成后,东巴 们才 戴上五佛冠,正式开始跳东巴舞蹈.随同和力民先生前来参加活动的共有4个东巴:和正刚,40岁,个体户,古城区新团乡人,学习东巴舞蹈已15年;和志伟,44岁,旅游 从业人员,古城区金山 漾 西 人,学习东巴舞蹈18年;和丽 伟,44岁,古城东巴 纸 坊 员 工,金山漾西人,学习 东巴 舞 蹈11年;杨盛琼,25岁,古 城 东 巴纸坊员工,玉龙县塔城人,学习东巴舞蹈7年.据和力 民先生介绍,丽江纳西族的东巴舞蹈即纳西族最大的支系纳西人的东巴舞蹈有50多种.其中,最具特色,且与武术联系最密切的是使用刀等武器的东巴舞蹈.因此,和力民先生特意选择了主要流传于丽江坝子、玉龙县塔城等纳西族中部地区的东巴刀舞,并按东巴舞蹈的基本程序进行了展现.整个活动 共 上 演 了5种 东 巴 舞 蹈,顺 序 为 金 色 大 蛙舞、东方大神舞、犏牛牦牛舞、绿宝石青龙舞.

  根据随行的东巴介绍,收藏于丽江的由中部地区玉龙县太安乡五兹必 东 恒 书 写 的 《舞 蹈 的 出 处 与 来 历》中,有"有人类生存繁衍的地方,这舞蹈的跳法与谱典,是金色的神蛙为我们找寻而来"的记载(第28页),而另一本《东巴舞谱》则记有:"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人类生存繁衍的大地上,360钵波(东巴)欲跳舞之时,在米利达吉神海里,长出一株细如 发 丝 的 树 苗.就 在 这 株 神 树 上,栖 息 着 大 鹏 神鸟、白海螺狮子和绿松石青龙3个胜利神,舞蹈的谱典,最初由它们3个在米利达吉神海里向金色神蛙学来,而金色神蛙的舞蹈本领,又是从住在18层天上的盘祖莎美女 神那里学来.在大鹏神鸟、白海螺狮子和绿松石青龙3个胜利神中,最先学到舞蹈谱典的是白海大鹏鸟"的记载.丽江收藏的6本舞谱中基本都有金色大蛙舞先跳的记载,或在开头讲舞 蹈 的 出 处 和 来 历 时 均 先 要 提 及 金 色 大 蛙 舞.东巴在不同的场所举行东巴舞蹈仪式也通常先从金色大蛙舞蹈开始跳起.每一套舞蹈动作开始和结束前,东巴们都要在主祭东巴的带领下一起向祭台上祭祀的神灵鞠躬.

  第1次表示请神,第2次表示送神.金色大蛙舞蹈使用东巴法器为手 鼓 和 扁 铃,没 有 刀 具,东 方 大 神 舞、犏 牛 牦 牛舞、绿宝石青龙舞,则为左手执扁铃,右手握刀口锋利的长刀.从使用的东巴法刀来看,与武术器械套路中的刀是一致的.课题组对参与东巴舞蹈的东巴进行了动作结束后1min以内的脉搏数、完成整套动作所用时间进行了测量和记录.测量 的 结 果 为:金 色 大 蛙 舞4人 平 均 脉 搏102.5次/min;东方大神舞4人平 均脉搏134.4次/min;犏牛 牦牛舞2人平均脉搏数为133.7次/min;青龙舞1人脉搏数144次/min.4个舞蹈均在4min30s内完成.结果表明:4个东巴舞蹈中金色大蛙舞蹈的运动负荷最小,其余用长刀作为法器的东巴舞蹈均达到了中上水平的运动负荷.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通过参与性观察及事后录像回放请东巴确认的方法,以动作的节奏、动作所包含的宗教文化含义、完成动作应遵循的基本运动规律、动作的完整性、连贯性作为鉴别典型动作及典型动作组合的基本指标,按动作的开始、过程、结束这个基本结构,反复对4套东巴舞蹈动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目的是总结出东巴舞蹈中反复出现的典型动作或固定动作组合,作为组成东巴舞蹈套路的基本要素,与武术器械套路作进一步的对比实证研究.通过现场分析发现:4个舞蹈的乐点均为:咣-咚(咚表示鼓,咣表示锣),最后动作结束时均加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动作节奏为:2/4拍.4个舞蹈均 由祈神、镇鬼后转身、四 面 镇 鬼 等 相 同 或相似的动作组成.进一步分析发现,4个舞蹈因表现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用的法器不同,在这些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在高潮部分舞蹈动作又显示了明显的区别,如青龙舞中的青龙踢脚、青龙顶角,犏牛牦牛舞蹈中的提膝旋转镇鬼、牦牛晃角摇尾,东方大神舞中的挑刀及提膝舞刀防鬼等动作.在对4套东巴舞蹈的典型动作和动作组合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截图的办法从拍摄录制下来的影像资料中,选择出和力民先生领舞的东方大神舞及由他本人独舞的青龙舞中10个典型的动作图片,并请和力民先生解释东巴刀舞典型动作的传统动作名称及宗教文化涵义.图片编号后,本课题组于2013年11月7日,特意邀请了荣获2002年云南省第11届省运会棍术冠军、对练冠军,2004年获 云 南 省农民 运 动 会 刀 术 冠 军 的 武 英级一级武士许俊菊进行对比演练.具体作法是,请许俊菊老师看到和力民先生的东巴刀舞典型动作图片后,做出传统刀术套路中与之相似且武术界公认的固定动作并说出动作名称.在许俊菊老师演练传统刀术套路时,课题组采用双机位摄像进行了记录,之后采用截图采集了传统刀术的典型动作图.在得到许俊菊老师确认之后与和力民先生的东巴刀舞蹈典型动作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表1中东巴仪式 舞 蹈 与 规范 武 术 套 路 的比照发现,东巴刀 舞 与 武 术 套 路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相 似 性 和 同 源性.在精心选择的5张最能代表东巴刀舞的动作中,青龙踢脚与腾空后蹬腿、祈神与撩腕花、转身镇鬼与提膝转身、镇鬼转身下 蹲 与 跪 步 背 刀、青 龙 抵 角 与 跪 步 撩 刀 一 一 对应,从中观察和分析出原始宗教仪式舞蹈对武术套路形成的影响.(表1略)

  3.2双向实证分 析2:从规范刀术套路中选出基本动作与东巴刀舞动作进行对照

  上述对照初步证明了东巴仪式舞蹈中的刀舞对武术套路形成有重要影响,这是从东巴仪式舞蹈到武术套路的正向实证.为了使本研究更具科学性,课题组采用逆向路线进行了验证,即请专业武术运动员示范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并与东巴仪式舞蹈再次比对分析,从而最终验证理论假设.

  对东巴刀舞的中介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课题组请许俊菊老师演示规范刀术套路的基本组成动作,并全程进行了双机位的拍摄.任何一个规范的刀术套路尽管 各有不同的风格及相应的标致性难度动作,但归根到底都离不开弓、马、仆、歇步及跳跃等基本步法,以及砍、劈、刺、轮等基本的手法.鉴于此,经过认真考虑及精心挑选,许俊菊老师给课题组示范了两个不同类型的缠头裹脑动作、仆步推掌提刀、跳步砍刀、剪腕花等5个刀术套路需要掌 握的最基本动作.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带着制作好的武术套路基本动作的录像及动作截图,请和力民先生重新观看2013年11月5日录制的东巴刀舞,并进行逐一比对.表2为和力民先生根据许俊菊老师的动作演示,通过录像回放的方式选出东巴仪式舞蹈中的四方镇鬼、镇鬼后的转身舞、镇鬼后的防守动作、跨步劈刀镇鬼、舞刀防鬼等5个与之相对应的基本动作组合.尽管东巴刀舞中的这5个动作组合与规范的刀术基本动作组合相比略显得稚嫩、粗犷,但这并不妨碍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和同源关系,从而又逆向验证了前述"从武术套路基本动作组合到东巴刀舞蹈基本动作组合"的实证路线.(表2略)

  值得关注的是,在除了正向和逆向两条技术路线得出东巴刀舞蹈与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有相似和同源性之外,两者动作套路的基本结构都有起式、固定的组合动作和路线及收势.只是后者更加规范,而前者的起式成为了祈神动作,收势成为送神动作,固定的组合动作则处处体现了镇鬼、杀鬼等带有巫术性质的原始宗教仪式的本质意蕴.

  因此,从人类原始思维发展的宏观视角来审视,纳西族东巴教发展到半亲缘化半神格化祖先崇拜阶段,即可能已经出现由一定动作组合成的原始武术.带有巫术性质的 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东巴刀舞整理、吸收和传承了原始武术的基本动作,使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也就是说,两者存在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

  4结论

  立足于原始人类的 身体运动可以推动和丰富原始宗教文化发展,而原始宗教文化的发展可以传承、保留和促进原始体育发展的宏观视角,在动作影像记录和截图分析等体育人类 学 动 作 分 析 法 支 持 下,采 用 双 向 实 证 研 究 路线,即正向:从东巴仪式舞蹈中的刀舞的典型动作组合到规范刀术套路动作组合;逆向:从规范刀术套路的基本动作组合到东巴仪式舞蹈中的刀舞的典型动作组合.由此认为,原始仪式舞蹈与武术套路存在着一定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带有巫术性质的原始宗教仪式舞蹈因宗教仪式 功能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现实需要,吸收、整理和传承了具有攻防作用的原始武术动作组合,并赋予了其特有的原始宗教文化意蕴,同时,原始武术动作组合本身具有的功能和独特的动作表现形式,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原始宗教仪式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的原始宗教仪式文化意蕴.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课题组深入到纳西族各支系东巴(达巴)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重要区域进行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这样,使武术套路起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突破了 仅靠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进行考据和推理的阶段,进入到通过鲜活的文化现实进行观察和实证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向有明,向勇.身体动作与文字形成的双向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8):55-58.

  [2]胡小明,张洁.开拓体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以探索身体运动对原始文化的形成的作用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2):1-5.

  [3]木丽春.东巴文化通史[M].北京: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24.

  [4]戈 阿 干.东巴神系与东巴舞谱[M].昆明:云南 人民 出 版 社,1992:36.

  [5]和春云,胡小明.东巴跳源于纳西族丧葬舞蹈的田野调查[J].体育学刊,2014,21(1):114-11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体育舞蹈论文
返回: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