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

吴清源与梅兰芳对棋道的共鸣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4 共2370字
论文摘要

  东京相会

  1956年梅兰芳第三次访日,当时是在东京的欢迎会上见到吴清源的。吴清源当即邀请梅兰芳到他家里作客。梅兰芳因那几日行程已安排好,便和吴清源相约,待他回东京时再相会。不日,梅兰芳由箱根回到东京。7月11日下午,梅兰芳推却了其他活动,恭候吴清源,两位大师遂在帝都饭店会面,并倾情交谈。当时他们的主要话题,竟多是围绕着围棋。那天陪同吴清源一起到帝都饭店的,还有他的朋友多贺谷夫妇、陈辉川。多贺谷是日本《读卖新闻》围棋栏目的主编,他也很喜欢看梅兰芳演的京戏,可说是慕名而来。

  大家落座后,吴清源告诉梅兰芳,自己幼年时曾跟着祖母看过他演的京戏,而且还在12岁那年,在北京大方家胡同一位姓李的先生家里见过他,一晃已成30年前的往事了。有意思的是,梅兰芳对此事竟然也记忆犹新,听吴清源这一说,顿时感慨道:“不错,有这件事,我想起来了:李先生是喜欢下棋的,那天请客,有围棋的局面。我走进李家客厅的时候,您正和一位老者对局。那位老先生想半天才下一子,可是您毫不犹豫,拿起一个黑子就放下去了,等对方继续沉思的当口,您却在果盘里拈起糖果、花生米嚼吃。好像胸有成竹、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心里纳闷,怎么老先生跟一个小孩下棋竟显得如此吃力。主人偷偷地告诉我说:‘这盘棋的局势,老头儿已经输定了,你别小看这个小孩,出手不凡,将来可以成高手。’以后关于您到日本的情形,我从几位老朋友口中也听到一些。”接着,梅兰芳提到,早先他曾经学过几天围棋,后来有朋友对他说,下围棋要专心致志,你应该把精力放在京戏上面,他就此放下了围棋。为此,他很想听吴清源讲讲围棋的“奥妙”。吴清源表示认同梅兰芳那位朋友的观点,并说,“围棋要下得好,必须是专业化;如果业余消遣,那又另作别论。其实围棋的着法,并不难懂,一说就能明白,但要精通此道,就非有名师指导不可;而且单靠学习,没有天资,进展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有了限制。”

  当时在场的还有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先生,许先生同样喜好围棋,听到这里,他忍不住请教吴清源:“像中国的老国手如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比起日本的国手来究竟谁占优势?”

  吴清源答道:“下棋首先要讲力量,刚才所举我国的几位前辈老先生,力量是强的,但如果同日本的国手来比较,还很难立刻作出结论。因为从前中国下棋的规则:落子之前,要在棋盘的‘四四路’犄角上摆上黑白各两个座子。这样棋路的变化就少了,所以中国的棋谱,起手布局的程式就有了局限性,没有日本棋路的灵活多样。但围棋的胜负,往往决定在斗争围杀的结果。中国留下来的老谱,在对杀的局面中,不但看出力量,并且有高度的思想性,我当年跟顾(水如)先生学棋,他教我把日本谱和中国谱同时并打,吸取两方的长处,灵活运用,因此进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围棋圣手”吴清源从中国围棋老谱中悟出的蕴藏于其中的力量和思想这层内容,应该不仅属于中国的围棋文化,它同样体现于其他多种文化领域,并与之融会贯通,比如京戏。这不,吴清源大师话音甫落,梅兰芳大师立刻就心有灵犀地接上说:“吴先生的话很对,就拿我学戏的经验而言,我从前辈那里得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但我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把他们的优点消化在我自己身上,向前发展。我想凡是艺术都离不开这个道理的。”

  古语云: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这同道可以不是同行,但一定要有为双方都认同的义理。吴清源道出蕴含于棋艺文化中的“力量”与“高度的思想性”,当即就在长期浸淫于京剧文化中的梅兰芳心里引起共鸣。此中精义确实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以吴、梅二位大师论,在他们下棋或演戏的过程中,观者无论如何也看不到他们强势夸张的表现,但其实那种内心长期积蓄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举重若轻的体验,惟他们自知,实不足与外人道。显然,这其中力量与思想恰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力量缺失思想支撑,很可能流于蛮力;思想借助力量,则往往如虎添翼。就这点论,梅、吴两位大师论的是棋道,但给予我们的启发,又不仅仅局限于棋道。

  提携后辈

  吴清源的围棋天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当年着名棋手顾水如发现,并收吴为徒。1928年,吴清源东渡日本,1929年开始参加日本棋院比赛。1930年,成为日本棋院正式四段棋手。在之后的20余年,吴清源在十番棋的擂台赛中,击败了所有超一流棋手,创造了“吴清源时代”。1950年,吴清源36岁时晋升为九段。

  1956年夏,正是在吴清源九段与高川秀格九段紧张激烈的决战期间,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文化界代表团访问日本,并有了本文开头交代的梅兰芳与吴清源两位大师的相会。交谈中,吴清源向梅兰芳详细询问了中国解放后的种种建设情况。梅兰芳还回忆道,吴清源曾这样对他说:“围棋是中国的国粹,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日本的围棋还是从唐代流传过来的。

  我想在祖国的伟大建设中,围棋也应该是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种艺术活动。我希望您回去后向文化当局建议,选派几位有围棋天才的青年到日本来留学,年龄最好不超过16岁,我一定用全力照顾他们,使他们加快地学成归国,参加研究围棋的专门机构,成为后起的骨干,使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能够发扬光大。”

  梅兰芳回国后,曾为此积极奔走。他在上海看到9月4日的《新闻日报》刊有《培养青年棋手的顾水如先生访问记》的文字,即嘱咐秘书许姬传去访顾先生,把吴清源先生的建议和他研究一下。第二天,许秘书把与顾先生晤谈的情形转达给梅兰芳,说顾先生很赞同吴清源先生的建议。在谈到具体情况时,顾先生认为,“在已经发现的少年棋手中,上海的陈祖德和赵之华、赵之云两兄弟以及无锡另一位小朋友都是很好的培养对象,但陈祖德今年才十二岁,正在读书,远离祖国去专习围棋,在家庭中还有问题。”之后,他们还就如何与吴清源先生沟通,以促进中日围棋交流谈了设想。

  1961年8月,吴清源外出时不幸被摩托车撞倒,造成多处骨折和脑震荡,后经抢救虽然脱险,但从此棋力大受影响。1984年正式宣告隐退。围棋大师虽然隐退了,但他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相会与心灵之通,却值得人们思索与回味。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艺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