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的思想在西方有着重大的影响,海德格尔很早就预料到科技的进步在全球引起的生态危机,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体现在呼吁保护地球,征求地球,维护人类生存、维护天然的自然,这些生态思想贯穿在了《哲学论文集》、《林中路》、《人诗意地栖居》等文集中。并且,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是一种诗化了的思想,他的语言是一种诗化了的语言,用诗的语言阐发思想。海德格尔认为,欧洲许多世纪以来,一直以人为中心,把大自然当做进攻和掠夺的对象,最终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空间。因此,海德格尔在其后期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回归本真的自然思想境界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相吻合。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也使西方近代哲学迈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追求本真的生态自然观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技术的批判
当今世界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是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丧失了批判性,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海德格尔认为科技给人类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会导致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相对立等生态危机。海德格尔的技术观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的批判过程。他认为技术的本质也完全不是什么技术的东西。只要我们仅仅介绍和从事技术的东西,甘心于此或为他让路,那么我们就永远了解不到我们与技术本质的关系。技术的本质不是丝毫不是技术的东西。技术的本质是框架。技术是工具和手段。在技术框架中,人按技术需要去行动,人们致力于使人与技术有恰当的关系,在合适的方式上运用技术手段,控制技术,而完全忽视了随着现代技术在人与自然和与世界的关系中发生的彻底变化,因此不可能彻底解决技术世界的严重问题。技术时代人限定了事物,而且人本身也完全受制于技术的视野。人类在征服自然中给地球带来灾难,自身也沦为技术的奴隶。海德格尔认为人应该成为存在和真理的守护人,他反对超越自然,违背自然的本性,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追求。
二、人类主体性反思
生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海德格尔要重新改造西方传统的人论,他认为人不是存在者的中心,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看护者。海德格尔批评的形而上学就是人类中心论,在规定人性时,把人看成世界的中心,人可以随意支配和破坏自然,导致对人的存在的威胁。
他看到了“欧洲的技术即工业的统治区域已经覆盖整个地球。而地球又已然作为行星而被算入星际的宇宙空间之中,这个宇宙空间被订造为人类有规划的行动空间。诗歌的大地已经消失了”。所以,海德格尔认为人类中心论不关心人和存在的关系,甚至背道而驰,主体性的膨胀威胁人的存在,少一点对存在者和事物的统治,少一点对自然的破坏,人才能真正地成为人,才更本源地成为人。海德格尔肯定了一种人论(Humanismus), 它是通向存在的近处来思考人性的。这种新的人论把人与被遗忘的存在问题联系在一起,旨在消除人类中心论,摆脱对主体性的过分强调,建立一个人和世界、自然新的和谐的关系。他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充分强调了人不是存在的主宰者,人是存在的看护者的思想,这一思想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诗意地栖居提供了可能。
三、人诗意地栖居
在海德格尔的艺术沉思中,荷尔德林处于重要的地位,海德格尔后期诗意般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荷尔德林的影响,荷尔德林的思想与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有着共鸣之处,他把艺术的沉思放在荷尔德林的诗中,他对荷尔德林的潜心的倾听,仍被世人称作二者的对话,旨在寻求本源的居住,在技术世界中重新找回家园。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是最未来的诗人,是贫乏时代的诗人们的先行者。海德格尔的诗化的思想,被人们看成行进在人迹罕至的路上。荷尔德林的思是诗,海德格尔在艺术的沉思中把诗作和其思想相结合,以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海德格尔强调,人从属于大地,大地是家园的基地,人类不能把大地消耗在有用的目的中,万物都要按照其本真的状态存在,将大地释放到自然中去,自然才是人类栖居之地,在诗意地意境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四、总结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但是人们更愿意远离城市的喧嚣,拥抱大自然,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诗意地栖居,要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对如何正确运用科技来造福人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提供了的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祖良.拯球地球和人类未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3]刘敬鲁.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叶红.海德格尔生态问题思想及启示[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
[5]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摘要作为现代西方哲学里程碑似的人物,海德格尔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超越了传统,对美学、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海德格尔的艺术显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审美艺术,他关于艺术的本质的观点也绝非简单的审美感受,甚至海德格...
我们总是无法把真、思和个人体验分离开来,也不能回避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自由境遇。当我们和友人见面的时候,我们约定了时间却无法约定地点,我们连距离都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中限定,如我们只能说自己离他者有半个小时的距离,却无法言说出我们离他有几里地。...
在海德格尔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如果对他的作品不提出一些政治问题,那么对他的解读就会一无所获。此话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在谈及海德格尔与尼采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却要有一个政治维度。具体来说,海德格尔的哲学与政治介入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契合性:...
1.3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影响青年时代的伽达默尔曾在马堡求学,接触到了他哲学人生的最初的导师,新康德主义的代表那托普与哈特曼,1922年伽达默尔就在那托普的指导下提交了博士论文,并被授予了学位,这种天才般的经历让伽达默尔拥有了对哲学过早的自信,直...
荷兰画家梵高在1886年画了一幅题为《鞋》的作品,现收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里.这幅并不出名的画,由于海德格尔在1935-1936年间的讲座《艺术作品的本源》(以下简称《本源》)以及《形而上学导论》中的深情描述而广为人知,并成为现象学描述的范例,并由...
第五章结论5.1海德格尔式的解读。在解读尼采的过程中,海德格尔是按照自己的学术准则和思想结构进行的。就虚无主义历史的重复或者关于当前之物的形而上学重复来说,实际性概念的引入证明了海德格尔与尼采之间的某种一致性,他们所针对的都是虚无主义这...
第三章艺术为何艺术为何?或者说,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最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在尼采的着作《强力意志》中,第三篇的标题为一种新的价值设定的原则.《强力意志》的编者们把该篇划分为四章,分别是:一、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二、自然中的强力意志;三、...
众所周知,海德格尔的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转向.海德格尔认为转向直到1936---1938年的本有-思考才完成,所以他要求我们将他看成三个阶段的思者:前期海德格尔(1930年以前),中期或者转折时期的思者(1930---1938年),后期海德...
第二章海德格尔与艺术第四命题。2.1海德格尔与尼采。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着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现代西方思想。在他前期的哲学思想中,尼采并未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早期的弗莱堡与马堡的讲座上,还是《存在与时间》这...
海德格尔历来重视对黑格尔的研究.作为原创性的哲学家,他对黑格尔的解读从来不是单纯的哲学史研究,而是有目的、有方向的重读,最终汇聚到他自己对存在问题的考察上.众所周知,黑格尔以其百科全书式的恢弘体系,成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