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史论文 >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和“自然哲学”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2 共8901字
论文摘要

  有关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哲学以及伊壁鸠鲁学派的主要争议有:伊壁鸠鲁是一个快乐主义者还是节制主义者?伊壁鸠鲁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但他本人为什么公开承认神是存在的而且亲自参加敬神的活动?为什么说黑格尔把伊壁鸠鲁哲学视为经验心理学是一个误解?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何以表面上看是对德谟克利特的感觉论(经验论)的抄袭,而实际上却显示为与感觉论对立的观念论?在什么意义上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接近胡塞尔现象学?为什么德谟克利特说"我发现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比获得波斯国的王位还要高兴",而伊壁鸠鲁却说"生活在必然性之中,是不幸的"?作为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这里重点关注伊壁鸠鲁学说的两个核心观念:一是快乐主义,二是观念论.①前者直接提供生命哲学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方向,后者为生命中身体的痛苦或灵魂的纷扰提供哲学治疗.如果说后来出现的所谓"心理治疗"主要关注人的心理问题之枝节,伊壁鸠鲁的哲学治疗关注的是人的生命问题之根本.

  一、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以哲学代宗教

  伊壁鸠鲁学派的核心追求是过一种无激情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的生活.为了保持灵魂无纷扰,伊壁鸠鲁主张退出世俗的政治生活而回归自然.他认为"智慧之人不会参与政治".②伊壁鸠鲁学派既不同于热衷于政治哲学的苏格拉底学派,也不同于热衷于自然法的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更多地显示为关注个人幸福生活的"菜园哲学"或"治疗哲学".伊壁鸠鲁把远离政治而"不为人知地活着"作为学派的第一训诫.③他为此买了一座花园,他的信徒和朋友都住在这座花园里,"各地的朋友都归附伊壁鸠鲁,和他一起在花园里生活".④伊壁鸠鲁死后立下遗嘱,把他的花园留给他的学生以便传承他的菜园哲学的志业.

  在他的花园里,伊壁鸠鲁提倡过简单的、自然生活.他虽然并不主张彻底的苦行主义,并不拒绝"偶尔参加一次盛宴",但是,为了获得快乐的体验,平时尽可能过简单的、自然的生活."普通的面包和水就能让他满足."⑤自然的生活之所以可能是好的,并不因为自然本身就好,而是因为自然的东西容易获得而带来快乐,奢华的欲望之火难以平息而造成心灵的困扰."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最容易获得的,只有无价值的东西才难以获得。由缺乏而引起的痛苦一旦消失,素淡饮食可以与美味佳肴产生同样的快乐.面包和水,当它们被放入饥饿的嘴唇时,就能带来最大可能的欢乐.

  习惯于素朴的、简单的饮食就可以保障健康所需要的一 切,能使人只满足生活必需品而不挑剔."⑥尽管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重点"、"快乐是终极的目标",但他并不鼓励追求所有的快乐.他认为"有些欲望是自然的和必要的(如渴的时候想喝水);有些欲望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如奢侈的食物、权力欲);还有些欲望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如死后的天堂或地狱),而是由虚幻的观念所产生的".⑦伊壁鸠鲁并不赞成满足那些非自然的、非必要的欲望,反对"放荡的快乐",主张对快乐做出整体的评估和抉择."我们并不选取所有的快乐,要是它会带来更大的痛苦,我们常常会放弃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忍受一时的痛苦将会使我们获得更大的快乐,我们还常常认为痛苦优于快乐."⑧也就是说,为了追求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伊壁鸠鲁学派选择了类似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师法自然而远离习俗的道路.伊壁鸠鲁强调,"我们一 定不要冒犯自然,而要顺从它们.……如果它们没有伤害我们,而是坚决地拒绝造成伤害的话".⑨不过,类似这样的说法并不意味着伊壁鸠鲁学说把"自然法"(或自然正确、自然正当)作为"好"或"善"的根基.斯多葛学派承认"自然法"以及"天命",而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并没有绝对的正义或自然正义,有的只是人们为了避免相互伤害而订立的契约."没有绝对的公正,公正是人们相互交往中以防止相互伤害的约定."⑩人们之所以遵守契约(守法)而不行"不义",也只是因为害怕惩罚.伊壁鸠鲁的看法与后来霍布斯的契约论几乎一致,而与斯多葛学派的思路几乎相反(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代表了早期的契约论传统)."斯多葛学派认为人天生具有共同的善,伊壁鸠鲁学派则认为这种共同的善完全出自共同体的契约."伊壁鸠鲁之所以主张过自然的生活,并非因为自然本身就是好的,他只是把自然的简单的生活作为快乐生活的权宜之计;如果自然对身体和精神造成了痛苦,人就可以凭借人的自由意志而偏离自然(发生偏斜).因此,伊壁鸠鲁在说了"要顺从自然"之后赶紧又补充说:"如果它们没有伤害我们,而是坚决地拒绝造成伤害的话."言外之意,如果自然对人构成了伤害的威胁,人就可以不再顺从自然.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在"自然法"上的差异较早地预演了后来的功利主义(这是伊壁鸠鲁派的倾向)与普世主义(这是斯多葛派的倾向)之争,也模糊地预演了后来的"自然正确"(自然法)与"自然权利"(天赋人权)之争.

  这样看来,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实际上只是一种不纵欲的节制主义("有节制的理性");或者说,它是有规律的"健康主义"或希腊传统的"幸福主义"(什么是人的美好生活).在这点上,伊壁鸠鲁学派与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勒尼学派除外)是一致的.伊壁鸠鲁哲学一般被视为"快乐主义",但是,从伊壁鸠鲁本人所追求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的整体目标来看,他的哲学并非"快乐论"而是"幸福论".也就是说,他并不一定追求所有的快乐,但他追求使自己"免于痛苦",尤其追求免于精神的痛苦.在身体和精神之间,精神的快乐虽不见得比身体的快乐更快乐;但至少可以认为,精神的痛苦比身体的痛苦更痛苦.也正是在这点上,他与昔勒尼派的理解出现差异."昔勒尼派认为肉体的痛苦比灵魂的痛苦更坏,但伊壁鸠鲁看法则相反."不过,伊壁鸠鲁这种立足于比较的、权衡利弊的快乐论后来也引起质疑:它可能会使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显示为斤斤计较的功利主义.也因此,后来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不断援引伊壁鸠鲁的理论.这种功利主义的快乐观容易引起非议的地方在于:如果免于被发现,伊壁鸠鲁学派是否会做违法的不义之事.针对此类非议,伊壁鸠鲁提供的辩护是:"一个偷偷地违背社会契约的人,相信他不会被察觉,是不可能,即使他已经逃脱了千百次.直到他生命将近,他仍不敢确定他不会被发觉."为了实现"灵魂无纷扰",伊壁鸠鲁除了鼓励人们"不为人知地活着"、过简单的自然生活,他还强调对事物的原因进行哲学研究或接受"哲学治疗",必要时甚至可以辞职而接受哲学治疗,以此避免因无知或迷信而带来恐惧.

  在伊壁鸠鲁看来,恐惧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自然的无知而接受迷信的恐吓."我们必须获取关于事物原因的最精确的知识是物理学的任务.幸福依赖于关于天象的知识,依赖于知道什么天体确实存在."为此,我们需要对太阳的升起与降落、冬至与夏至、日食和月食以及诸如此类现象有"确切知识".伊壁鸠鲁反对用迷信方式来解释这些天象,认为这些天象"不受任何东西的主宰和安排".他因此而强调哲学(物理学)的学习:"通过研究它们,我们将追溯其原因,解释天象及不时使我们困扰并引起其他人极大恐惧的事物.排除烦扰和恐惧的根源."研究自然现象的目的不是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纯粹理性的、沉思的幸福,而是"为了达到心灵的宁静.除此之外,这些知识不再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月亮的盈亏与运动是由月亮的自转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空气所呈现的形状引起的".

  类似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远离"神秘主义".二是因为对死亡的无知而恐惧.伊壁鸠鲁提倡一种新的死亡观念,反对灵魂不朽(这与他反宗教是一致的),认为灵魂是必死的,不可能长生不老.但是,他认为死亡与我们毫不相关.死亡之所以与我们毫不相关,是因为"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因而死亡对于生者和死者都没有干系.……有智慧的人并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死亡(安息)就像睡眠一样宁静.

  而且,并没有地狱这种东西.这种新的死亡观不仅显示为对类似长生不老的欲望的抵制,而且直接针对那些宣扬灵魂不朽的诸神以及基督教信仰.

  为了抵制虚幻的宗教及其给人带来的恐惧,伊壁鸠鲁热情地鼓励人们学习哲学.在他看来,任何年龄学习哲学都不会太迟或太早."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应该研究哲学."伊壁鸠鲁的哲学(包括自然哲学)是用来对抗宗教的.黑格尔甚至由此认为"他的物理学以去除占星术的迷信和对神灵的恐惧而闻名".

  黑格尔的这个说法大体接近伊壁鸠鲁的宗教态度,但是,这个说法没有考虑伊壁鸠鲁的宗教观的复杂性.伊壁鸠鲁的确反宗教、反诸神.即便他明确宣布"神是存在的",他也只承认自己的"新神".伊壁鸠鲁反宗教的倾向显示为三种方式:一是明确反对诸神.比如,他认为自然"不受任何东西的主宰和安排",应该"排除神秘主义的干扰".尼采因而认为伊壁鸠鲁不仅反迷信,而且直接反对基督教.

  二是虽然骨子里反诸神但表面上承认诸神,他明确承认"神是存在的".他本人甚至亲自参与敬神的活动,但这是做样子给大众看的,因为不敬神、无神论在当时是严重的恶名和罪行.苏格拉底之死就是前车之鉴.即便明确反诸神,也严格限制在他的花园的信徒之内,不外传.这样看来,凡是伊壁鸠鲁说的信诸神的话,都可以视为伊壁鸠鲁的"隐微教诲",显示伊壁鸠鲁是"深谙古典政治哲学的政治哲人".

  三是表面上信诸神,但通过对诸神的形象提供新的解释以此架空诸神,使诸神落入可有可无的状态.比如他一再说,神既不"创世",也不干预人间事物.

  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以"观念"代"感觉"

  为了寻找安全感和幸福感,大众和一般哲学倾向于信神.信神意味着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神来管理,让神来保护自己.与之相反,伊壁鸠鲁悍然主张人的幸福由人自己负责而不由神主管.人如何负责自己的幸福?唯一的道路就是让自己变聪明,让自己通过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而理解看似反复无常的自然世界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人凭借"哲学的治疗"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世界而不再过担惊受怕的生活.把幸福建立在哲学而不是神学之上,伊壁鸠鲁并不是提出这个思路的第一人.

  前苏格拉底哲学以及苏格拉底学派几乎都有这样的理想.但是,伊壁鸠鲁大概是第一个明确主张哲学具有心理治疗功能的人.伊壁鸠鲁学派几乎就是进行"哲学治疗"的心理咨询学派.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是为他的"幸福伦理学"服务的,一切为了获得灵魂的安宁.有关天象的物理学研究以及有关死亡的哲学思考,已经属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除此之外,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还显示为认识自然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其核心是观念论和原子论.

  伊壁鸠鲁认为事物由"原子"构成,原子和原子之间有"虚空";也因此可以说,事物由原子和虚空构成."除原子和虚空,无物自存."原子因其重量而下落,保持持续的运动.原子在运动过程中既可能呈现为直线运动,有时也可能"会从它们的轨道稍稍偏斜"、"略略改变方向",而并非呈机械的直线状态.

  正因为伊壁鸠鲁承认原子有偏斜运动的可能,伊壁鸠鲁才由此强调世界的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并由此进一步肯定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而不是受命运的束缚.也因为伊壁鸠鲁假定了原子的偏斜运动,他的原子学说才区别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并引起后世的关注.尤其当这种偏斜运动被用来理解人的自由意志时,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就直接成为支持他的"灵魂无纷扰"的幸福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部分.也正是在这点上,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出现差异甚至截然对立.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直线运动的,他的世界显示为客观的必然性.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他的"观念论"的一个部分.表面看来,伊壁鸠鲁是感觉论者.比如,他主张认识始于人的感觉,认为感觉(以及表象、情感)是真理的标准,"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驳倒感觉";理性也不能驳倒感觉,因为"理性是完全来自感觉的".伊壁鸠鲁建议,"我们必须绝对地遵从感觉,即是说,遵从当下呈现的形象,无论是心灵的还是其他标准的;同样也遵从当下情感的形象".这些思路与德谟克利特的感觉论几乎一致,以致有人认为伊壁鸠鲁的哲学不过是对德谟克利特的抄袭.

  不过,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的感觉论并不一样,甚至正好相反.虽然伊壁鸠鲁承认一切观念都来自感觉,"一切观念是在理性的微弱帮助下,通过直接接触、类推、比拟、组合等途径从感觉中得出来的".

  但是,观念一旦产生,就获得独立性.他甚至认为,"疯子和梦中的幻象也是真实的,因为它们也产生了心灵的运动,而不真实的东西是不会产生心灵的运动的".

  虽然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都重视感觉,但德谟克利特的感觉是为了发现和验证客观的必然性,也因此他走向了实证主义的道路.为了发现和验证世界的真相(必然性),德谟克利特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经验的观察".但伊壁鸠鲁却完全不同,他更像一个静观其变的、怡然自得的、宁静的沉思者."德谟克利特不满足于哲学(自我思考)而投身于经验知识的怀抱,而伊壁鸠鲁却轻视实证科学,因为按照他的意见,这种科学丝毫无助于达到真正的完善."为了扩大视野,收集经验证据,德谟克利特热衷于考察,"走遍半个世界".而伊壁鸠鲁却很少离开他在雅典的花园.最后的结果是,"德谟克利特由于对知识感到绝望而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伊壁鸠鲁却在感到死亡临近之时洗了一个热水澡,要求喝醇酒,并且嘱咐他的朋友们忠实于哲学".

  德谟克利特之所以弄瞎自己的眼睛,说明他最后由经验论皈依观念论.而伊壁鸠鲁所强调的"忠实于哲学",其实就是拒绝德谟克利特式的经验考察而忠实于观念论的沉思.就此而言,伊壁鸠鲁哲学走的是一条类似现象学尤其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道路.现象学与传统哲学的对立,在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那里已经清晰地显示出来.他们两人选择了相反的哲学路线.德谟克利特接近怀疑主义,而伊壁鸠鲁接近独断主义或观念论.

  "一个是怀疑主义者(经验主义者),一个是独断主义者(观念主义者);一个把感性世界看作主观假象,另一个把感性世界看作客观现象.把感性世界看作主观假象的人注重经验的自然科学和实证的知识,他表现了进行试验、到处寻求知识和外出远游进行观察的不安心情.另一个把现象世界看作实在东西的人,则轻视经验,在他身上体现了在自身中感到满足的思维的宁静和从内在原则中汲取自己知识的独立性."德谟克利特身上所显示出来的经验主义也许是有意义的,用看得见的经验证据说话的确"显得"有说服力.但是,经验证据并不能总是成功地使事物真相得到显露和敞亮,更多的事物真相往往隐藏在幽幽的深处.经验证据在某些事物那里似乎可以揭示事物的真相,而在另外的事物那里却对其真相无法靠近、无计可施.若执着于经验证据,事物的真相很可能成为不可认识的"物自体".于是,伊壁鸠鲁采取了相反的思路:他的方法在于求得自我意识的心灵的宁静,而不在于认识自然本身."只要对象是可能的,是可以想象的就行了.抽象可能的东西,可以想象的东西,不会妨碍思维着的主体,也不会成为这个主题的界限,不会成为障碍物.至于这种可能性是否会成为现实,那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里感兴趣的不是对象本身."这样看来,黑格尔说,"伊壁鸠鲁是经验自然科学、经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这是对伊壁鸠鲁的误解.伊壁鸠鲁哲学虽然保留了不少经验论的主张,但也提出了先验论或观念论的主见(在这点上,伊壁鸠鲁接近康德哲学).在这点上,罗素的评估似乎更可信一些:"伊壁鸠鲁是一个唯物论者,但不是一个决定论者.他追随德谟克利特相信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但是他并不像德谟克利特那样相信原子永远是被自然律所完全控制着的."伊壁鸠鲁不仅反对德谟克利特,而且直接反对斯多葛学派对"自然法"及其"必然性"的宿命观.他甚至因此说,宁愿信神,也不要信类似斯多葛学派那样的必然性.因为神还给人希望,斯多葛那样的必然性让人绝望.

  也正因为如此,德谟克利特说:"我发现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比获得波斯国的王位还要高兴!"瑑瑨而伊壁鸠鲁却说:"生活在必然性之中,是不幸的."

    三、伊壁鸠鲁学派的影响

  伊壁鸠鲁是多产作家,"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以前的其他任何哲学家.他的着作从不引述其他着作家,通篇都是伊壁鸠鲁本人在说话".但是,他的着作都没有传下来.据说,"为了破坏柏拉图派的舞台表演,伊壁鸠鲁写了三百本书;而柏拉图获得统治地位之后,把那些书统统揪出来,一把火烧了".这使得后人对伊壁鸠鲁学说的了解主要依靠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和卢克莱修(T.Lucre-tius,公元前99~公元前55)的《自然论》(也译为《物性论》).伊壁鸠鲁学说也散见于西塞罗、普鲁塔克等人的着作.

  不过,伊壁鸠鲁哲学与柏拉图主义非但不构成敌对,相反,两者在宗教观念(反对诸神)、知识哲学(观念论)、教育哲学(区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等核心观点上保持了内在的一致.

  1.伊壁鸠鲁哲学的"学派风格"

  伊壁鸠鲁学派不仅由伊壁鸠鲁创立,而且由他的学生严格执行,以"准宗教"的形式传递学派的宗旨,在传递的过程中不允许信徒对他的"原教旨"有任何怀疑和改变.别的学派如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在前期和后期都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伊壁鸠鲁学派因其宗教般的教规和仪式而使之一脉相承,信徒甚至"把伊壁鸠鲁的肖像铭刻在他们的戒指上,有的描画在他们喝水的杯子上".

  伊壁鸠鲁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绝非苏格拉底式的平等对话关系,他要求学生对导师绝对崇拜,"要求他们完全放弃自我,把自己交到学派导师的手中".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派的传播,伊壁鸠鲁本人或他的弟子 编辑过一 本 《格言集》(《伊壁鸠鲁语录》),"伊壁鸠鲁经常训练学生背诵自己的着作".

  伊壁鸠鲁对他的学说的教学、解释和传播很重视:"对于那些不能仔细研究我的全部物理学着作或者不能阅读我的长篇论着的人,我已经准备了一个整体体系的概要."瑒瑥他临死前的遗训是:"别了,朋友,紧紧抓住我教导的真理吧."伊壁鸠鲁在世时就显示出令其他学派羡慕、嫉妒或怨恨的影响力.伊壁鸠鲁花园几乎成了"精神治疗中心","求医"者络绎不绝,以至于后来伊壁鸠鲁无法一一为之提供哲学治疗.为了回应集体来访者,伊壁鸠鲁派他的学生将他的哲学药方写在石碑上,将石碑树立在路口,供来往的人学习.石碑上注明了石刻的来历:不仅因为求医的人数太多,也为了给一般的过路人提供帮助,因此决定树立石碑于路口,"将拯救众生的药方公之于众".

  伊壁鸠鲁学派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也使伊壁鸠鲁本人遭受各种攻击.伊壁鸠鲁在鼓励他人追求"灵魂无纷扰"、"身体无痛苦"时,他似乎痛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痛苦和自己灵魂的纷扰.他的"身体很坏",常年受病痛的折磨;其学说又一直受其他学派的攻击.不仅基督教派说他的坏话,斯多葛学派也制造各种诬陷甚至发起人格方面的攻击,比如说他的父母职业卑贱,说他"没有教养",说他"不是雅典公民".比较严重的攻击是,"他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阿里斯底波的快乐论剽窃过来当做自己的观点".

  尽管罗马时代的官方哲学以斯多葛学说为主,尽管伊壁鸠鲁学派一直遭受批评,但是,伊壁鸠鲁学派"仍然存在了六百年之久",而且,这个学派在文艺复兴之后复活,"并且被边沁及其后学传到英国来".

  伊壁鸠鲁的学说也因此在后来的英国快乐主义伦理学(比如西季威克伦理学)中不断被重新引用和重新评估.

  从伊壁鸠鲁学派对后来哲学的影响看,至少发生了以下重要事件:一是罗马诗人卢克莱修重新发现了伊壁鸠鲁.二是尼采把伊壁鸠鲁引为"敌基督"的同盟.三是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驳斥了以往有关伊壁鸠鲁的误解和批判.除此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霍布斯延续了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论传统.

  2.卢克莱修与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重新解释与误解

  卢克莱修以长篇诗歌《论自然》叙述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和原子论,对伊壁鸠鲁表达了忠实的信徒对教主般的赞美.卢克莱修甚至把伊壁鸠鲁称颂为"父亲"和"神":"是你第一个在这样的黑暗中,高高举起如此明亮的火炬,是你最先照亮了生命的幸福目标,是你引导着我,你,希腊人的荣光.……你是我的父亲,你是真理的发现者,你给我们以一个父亲的告诫."可惜卢克莱修的着作生不逢时,虽然,"罗马共和国的末期,自由思想成为风尚,伊壁鸠鲁的学说在有教养的人们中间非常流行",但是,由于当时的罗马皇帝提倡复古,使得卢克莱修的《自然论》诗歌湮没不彰.

  不过,在宗教问题上,"卢克莱修并没有完全理解他的老师".后来的马克思延续了卢克莱修对伊壁鸠鲁的误解.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异》中,对伊壁鸠鲁的感觉论和原子论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马克思的研究直接针对西塞罗、普鲁塔克、莱布尼兹等人对伊壁鸠鲁的恶评.西塞罗说,伊壁鸠鲁在物理学领域是一个地道的门外汉,其中大部分是对德谟克利特的抄袭;而在不抄袭德谟克利特的地方,在他想加以改进的地方,他又"损害"和"败坏"了德谟克利特.普鲁塔克则挖苦说:"伊壁鸠鲁从整个希腊哲学里吸收的是错误的东西,而对其中正确的东西他并不理解."莱布尼兹甚至认为伊壁鸠鲁连抄袭的技能都不熟练:"关于这个伟大人物,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几乎只是伊壁鸠鲁从他那里抄袭来的,而伊壁鸠鲁又往往不能从他那里抄袭到最好的东西."针对以往哲学界对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误解,马克思肯定了伊壁鸠鲁原子学说的独创性,尤其肯定了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它使命运的束缚得到突破,它使人的自由意志获得理解和支持.

  与卢克莱修一样,马克思似乎对伊壁鸠鲁的宗教观念的理解过于乐观.伊壁鸠鲁虽然反迷信、反诸神,但是,他并不像马克思那样相信无神论.相反,伊壁鸠鲁强调"神"对一般大众的教育作用;而且,与柏拉图一样,他反对诸神而相信他的"新神"("一神").在宗教观、知识哲学以及区分精英与大众这些问题上,伊壁鸠鲁哲学依然在柏拉图主义范围之内.

  3.尼采对伊壁鸠鲁的重新发现

  与卢克莱修和马克思一样,尼采也明确表达了对伊壁鸠鲁的喜爱."关于伊壁鸠鲁的个性,我的感觉也许与别人不同,这正是我引以为荣的地方."又说,"我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话语,享受着古时一个午后的幸福.我见他凝望着白茫茫的辽阔海面,但见海滨巉石的上空,艳阳高照,大大小小的动物沐浴着阳光,在嬉戏中显出怡然自得的神情,就像阳光和伊壁鸠鲁的眼神一样."由于伊壁鸠鲁隐含了对基督教的反对,尼采也因此把伊壁鸠鲁作为自己"敌基督"的精神同盟:"人们应当阅读卢克莱修以理解伊壁鸠鲁在与什么战斗:不是异教而是'基督教'."不过,尼采并不简单地夸赞伊壁鸠鲁哲学.

  在对伊壁鸠鲁的理解上,尼采不同于他之前的卢克莱修和马克思.在肯定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的同时,尼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伊壁鸠鲁学派中的非政治倾向、厌世和弃世的浪漫主义倾向提出批评.尼采发现有必要先"指责"伊壁鸠鲁;在他看来,伊壁鸠鲁与基督教分享了浪漫主义.尼采把这种坏的浪漫主义定义为一种寻求拯救或者解脱的冲动."对尼采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伊壁鸠鲁的自然主义或其无神论,而是他对生命的离弃,以及他将身体的激情向着一种冷峻目光的转化,这种目光怀着听天由命的幸福凝视人类所能了解的最高文化的毁灭."总体而言,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主义主要显示为两个方向:一是以哲学反对宗教.伊壁鸠鲁哲学接近某种"灵魂治疗"哲学或"生活艺术"指南.它比昔勒尼学派显得更节制,比犬儒学派显得更现实,又比斯多葛学派显得更轻松,不像斯多葛学派那样沉重和严峻.伊壁鸠鲁学派对后世有长期的影响,看来是可以理解的.二是以类似主体主义的观念论反对德谟克利特式的客观主义的实证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接近经验论的道路;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更接近现象学的思路,而且完整地显示出意识现象学(以观念论反对德谟克利特的经验论)和意志现象学(以自由意志反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及其必然性)的两个方向.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西方哲学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