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证角度新颖
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或者说用新的论证框架或者站在新的理论高度上来重新审视一个老话题。也就是说。对别人已经多次写过的老题目,“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能获得论证角度(方法、框架)新颖的评价。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不幸失去了一只眼睛。有一回,他召来三个画家为自己画像。第一个画家为他画了一张正面像:皇帝正在临朝。群臣伏俯在地。皇帝威风凛凛,可惜瞎了一只眼睛。皇帝认为,这位画家vi读了天子形象。结果把他给杀了。第二个画家取正侧面角度。画的是皇帝正与群臣议事。那只瞎了的眼睛虽然被遮住了,但皇帝还是不满意。
结果,被判终身监禁。唯有第三个画家取得了皇帝的欢心。他画的是皇帝正在率领群臣狩猎。只见皇帝骑在高头大马上,眯缝看那只瞎了的眼睛,张满弓。正瞄准一只奔跑的狼。三张画像,三个角度,三个结果。画像如此,写论文也是如此。无论写什么样的题目,也都有个角度选择的问题。角度选择得好,其表达效果就好;角度选择得新颖,论文的意境就新奇。写论文终究是给人看,以便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首先必须吸引人。如果没有读者,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当我们执笔为文时,应该多在角度选择上动动脑筋,只有角度选择得好,主题才有可能开掘得深刻。两年前,我们办秘书公文写作培习l}班,结业前要求大家围绕文秘工作写一篇论文。
有人写的题目是“怎样当个好秘书”,从加强理论学习到认真钻研业务。再写到职业道德修养等。在有限的字数内,写这么多内容,怎么能深入下去?又怎么能写出新意?相反。有人只写“怎样领会领导意图”或“怎样向领导i青示问题”.就比较新颖,有新意,也比较深刻。又比如。某学生以’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法律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笔者看了其论文初稿之后,初步的印象就是”该说的都说到了“,而月别人也说过了,但在新颖性方面乏善可陈。于是笔者建议该生从宪政视野下的”职业自由角度“重新论证这一题目,也就是:目前的体制限制农民工进入公务员行列才轰多寸农民工就业的最大歧视,而目前在论述农民工就业的文献中是较为少见的。如果这样论证,可以获得论证角度的相对新颖性。需要注意的是,学员要做到论证角度新,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换句话说,如果平时不喜欢读书与思考,不进行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则很难做到论证角度新颖。
二、创新实例
GDP是什么了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发展围王要指标。2003年,我国人均GDP成功越过1000美元的历史台阶,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了获得约占世界4%的GDP总量,圳门付出了占世界7.4%的石油、31%的原煤、27%的钢铁、25%的氧化铝、40%的水泥消耗。发展的代价太沉重了。喜优参半之际,科学的发展观及时诞生了,淡化单一追求GDP的呼吁出现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警告说,过至污虽调经济指标,搞”数字“政绩,发展经济的真正动力将随艺肖失。为此,这位科学家建议改变用GDP增长考核干部政绩的传统。
这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范例。将对保证我国全面、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撰写论文、创作图书。都需要创新,不能拾人牙慧。中国历史上真正从平民臀卜卑帝宝座的人屈指可数,而三国蜀汉夕丰刘备是凤毛麟角中的一个。他完全是空手套白狼,赤拳打天下。刘备成功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了他到底凭借什么兵法才学最终胜出?笔者在创作《刘备兵法》一书时,运用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领导学、人才学、吻台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观点、原理、知识和分析工具。
按照刘备谋取天下的思路,发幽烛隐,把刘备白手起家的十八个招数-揭示出来。这十八个招数新奇神秘,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连贯、招招相扣、简单实用。从包装术、攀登术、隐忍术、到权变术、御人术。比较完整地剖析、总结和概括了刘备成劝的招术。由于此书写得新颖独特,与众不同,摒弃了枯操乏味或华而不实的理论。避开了那些人云亦云的陈旧事例。affi史与现实、聚智慧与艺术、涵谋略与运筹、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在图书市场上受到了读者朋友的追捧。
三、选择创新性材料
创新性的毕业论又,不咭选题、观点要新颖独特,所用的材料也要给读者以新鲜感。其实,新观点的提出和确立,同新材料的使用和概括是分不开的。任4可事物都有新旧之分,那么材料也有新旧之分,距发牛时间越久远的材料就越陈旧,相反,距发生时间越近的材料也就越新鲜。材料越新,时代感也就越强,离社会现实也就越近,也就越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喜新厌旧“是门共有的一个心理特点。
这是因为越新鲜的事物越具有吸引力。越具有可读性。毛泽东同志指出:”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00页]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现在,不管是全世界,还是全中国,都处在变革之中,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而不断探索新路。对于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课题”,只要我们认真地给以研究,就可以捕捉到“新东西”,选择出新颖的材料。我们都知道。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早已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看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这也是客观事实,这两种循环会带来两种根本不同的后果,而这以前人们几乎没有认识。而中直机关党校2001级经济管理专业一位在职研究生在毕业论文《试论人口与经济的循环》中,以两种循环的材料来揭示两种循环的后果,从而阐明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不失为一种新颖的材料。
进行材料的创新,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新的事实、新的思想观念作为素材使用。二是把已经存在,但未被发现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事物作为材料使用。三是从新的角度使用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材料,把材料所蕴涵的新意揭示出来,使旧的材料产生新意。或者说使陈旧的材料成为有新意的材料。四是尽可能多地利用新信息并做到熟读精思。
当然,创新也不能脱离现实实际。胡思乱想。有一次,笔者到中直机关党校人民日报社学区参加2000级法律专业本科班的毕业论文答辩时。发现一名学员写的是关于中国司法机构改革方面的论文,在论文中。他设想把中国的司法体制做一个大的调整,如i散掉县区法院,因为它们素质太差,然后把所有一审案件都放在现在的市级法院审理;再就是根据业务范围的划分把法院一分为三,即刑事法院、民事法院、行晚去院,使其专业分工更细更明确,从而提高办案质量。我就问这个学生,莫非农村的老百姓打个鸡毛蒜皮的小官司也要跑几十里甚至几百里路到城里,这如何体现司法便民原则?把一个法院里的三个部门变成三个法院起码和政府的御1A勾改革方向不相符,再说这种形式的变化到后爵寸提高办案质量有多少帮助呢?我又问这个同学,你的观点有无出处。他说是他自己琢磨的。我们并不反对在论文的创作中对所提论点大胆设想、标新立异,同时我们还应翁励学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新观点,但如果这种设想脱离了现实基础,脱离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大环境,整个论文就成了空中楼阁。社会上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故意歪曲事实,标新立异,甚至伪造事实,提出所谓新观点。如英国一位曾经名扬四海的研究者,“深信理论无误而编造数据,';前苏联的一位女科学家为了使自己声名显赫而虚构”细胞起源“的假实验。也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私人目的,窥测方向,看风写文章,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专门看权威者的意向。完全以某一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不是科学的态度,就不可能写出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对李白与杜甫的态度不同。更喜爱李白而不太喜爱杜甫。郭老知道后,在他的着作《李白与杜甫》中,就扬李抑杜,从而使这本着作的科学性就打了折扣。 综上所述,独辟蹊径、推陈出新要求ai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人转我弃一重新开辟新天地!这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长,有”新'’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