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写作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写作 >

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的发展历程(简单了解)

来源:MBA学位论文研究及写作指导 作者:李怀祖
发布于:2020-04-20 共3359字

  谈论专业学位论文工作,首先要了解专业学位教育在中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中国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既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又具有自已的特色。.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开始实施新的学位制度。因为“文化大革命”,当时的情况是缺教师缺教材、缺教学条件,大学亟待发展。因此最初的研究生教育,不论是博士生教育还是硕士生教育,都侧重教学型和科研型人才培养,强调学术研究水平。硕士生教育,被看成博士生教育的过渡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学术型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大量能解决实际问题,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的应用型研究生的事逐步被提上日程。

  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984年,教育部开始酝酿硕士生培养规格多样化的事宜。11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理工科大学于西安举行了培养工程类硕士生研讨会,并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会议提出要“尽快培养出大批适应工矿企业和应用研究单位需要的,能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建议在工学学位中培养“工程类型的研究生”,“工程类型硕士生的来源首先注意招收在生产、科研单位有实际技术工作经验的具有大学生本科毕业或同等学力的技术干部”。教育部原则同意,并于12月发出通知转发此建议,“拟在部分高等工科院校开展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试点工作” ,后立即着手实施。

  1989年,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通知》指出,“目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人才紧缺的状况已得到缓解,而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高级专门人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的问题仍比较严重,如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必将阻碍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要调整工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式,面向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并强调这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办学思想的一次转变。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批准135所高等院校对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组织单独入学考试,招收工程类型硕士生,以推动工程类型硕士教育的发展。

  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组织的“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组,总结了10年来工程类型硕士教育发展经验教训,认为把工程类型硕士生放在工学硕士生的框架中进行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严重阻碍了工程类型硕士发展。建议单独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提出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1996 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该办法中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5次会议正式通过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指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从此,中国的学位教育分为两种类型: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是与学术型学位并行的系列,两者共同构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中国专业学位系列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从工科领域的工程硕士教育并始建立。然而,厂矿企业、工程建设和事业单位不仅需要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还需要高层次管理人才,两者同样迫切,所以,管理专业硕士教育应运而起。专业学位教育经过30多年的成形和发展,现在既有工科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又有管理学科的工商管理硕士( MBA)等专业学位。不过,管理学科的专业学位,其发展路径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所差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自主探索的结果,而管理学科的专业学位教育较多地借鉴了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管理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是从工程学科起步的。1981 年首批成立管理工程系的一些理工科院校,获准取得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设立系统工程研究所的大学,开始获得培养系统工程博士研究生的资格。1986 年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经教育部审批,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研究生毕业后获工学学位。此时,培养的是教学与科研型人才。

  1978年冬,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宣布“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此后,中央派出多批考察团去世界各国访问,并邀请许多国外管理专家来华讲学,介绍国外企业管理经验。

  这时才发现,“文化大革命”期间,恰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界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认识到西方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其先进性,急于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知识。

  1980年,国家经委牵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了为期两年的厂长(经理)培训班。当时各级经委和大学都很重视,选派国有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学习,设有管理工程专业的大学,选派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去学习并担任教学辅导工作。授课教师来自美国,教材也都从西方大学的教材体系和内容中选取。这批学员后来大都在企业和政府重要岗位工作。

  实际上,这个培训班具有MBA课程班的性质。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1983年中加双方分别由中国国家教委和加拿大国际开发总署(CIDA)牵头,组织中方8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与加方的8所大学(西安大略大学、麦基尔大学、约克大学、纳瓦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和阿尔贝塔大学)合作。双方除牵头学校外,还有若干所参与学校,中方实际加入该合作项目的大学共有20余所。加方提供了1.2亿加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的援助。在前后两期共10年的合作期时间内,加方派遣了数百名教师到中国来讲授管理课程,中方派往加拿大管理学院学习的访问学者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数以千计。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在中加项目名义下,举办MBA班,加方颁发MBA资格证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成立MBA中心,并联合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家教委在总结双方合作成果时写道:“这是我国和国外在管理教育领域的合作项目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果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加方教授在中国合作大学中讲授管理课程,中国学者在交流中深人了解到了管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分量,以及我国大学中断了30年的管理教育与西方的差距所在,掌握了西方大学管理教育的体系结构、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

  在中加合作项目举办的联合培养MBA班的基础上,1989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教委设立“培养中国式MBA研究小组”,成员均为参与中加合作项目的6所大学的管理学院教授,小组任务是提出关于试办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方案。1991 年3月,国家教委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我国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发出进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大学试行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并成立“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1993 年5月,国务院学位办发出关于扩大工商管理硕士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北京大学等17所高等学校参与试点。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发出通知,成立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1995年5月,国务院学位办颁发《关于制发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的通知》。

  从此,工商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并在后来的二十多年不断发展壮大。

  1991年试办工商管理学位( MBA)的研究生班开始招生,当时全国9所大学只招了87人。1992年后,随着推进市场经济的步伐加快,民营中小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发展,MBA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也得到迅速发展。举办MBA的大学由9所发展到2003年的62所,年招生近2万人。2016年又扩大到216所,年招生达3.4万人。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包括工商管理硕士( MBA, EMBA)、公共管理硕士土( MPA)、会计硕土( MPAcc)、工程管理硕士( MEM),以及工程硕士中的工业工程(ME)、项目管理( MPM)和物流管理(MLE)等一些专业方向。

  2009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招生单位以2009年为基数,按5%至10%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减出的部分全部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根据《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到2015年,要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转变,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类别要增加一倍左右。研究生教育的这种战略性调整,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文出处:李怀祖.MBA学位论文研究及写作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1-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硕士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