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广西彩调轻松愉悦的表现形式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7-16 共5922字
论文摘要

  广西彩调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富于八桂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着名壮族诗人黄勇刹先生称其为“快乐的剧种”。这个“快乐的剧种”主要通过优美抒情的戏曲场景、诙谐风趣的喜剧色彩、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以及清新明快的音乐风格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快乐”享受。

  一、优美抒情的戏曲场景

  郑传寅先生指出,与西方戏剧要求“逼真地反映社会生活”,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不同,中国戏剧并不强调“逼真地反映社会生活,而是着重‘真情’的抒发”。张国庆先生也强调,中国戏曲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是抒情、写意、传神的特征,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
  傅谨先生也认为:“中国戏剧在本质上说,是一种重于抒情也长于抒情的戏剧”,“这是国剧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也是把握国剧艺术精神最关键的环节”。广西彩调正是这样一种“重于抒情”、“长于抒情”的民间小戏。彩调中有一类赞美四季景物或描绘日常生活和劳动趣事的生活剧及抒情剧,如《双采莲》、《跑菜园》、《双观花》等。这些剧作往往截取简短的生活场景或劳动场面,通过人物的观、游、夸、猜等,以歌舞和抒情的方式赞美生活,表现人物欣喜、欢快的心情。它们往往通过简单的情节和富于意味的戏剧情境,给观众带来悦目悦耳的“快乐”享受。所谓戏剧情境是指“戏剧艺术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境况,一般包括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如剧中人的动作展开的时间、场所、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由人物心理活动凝结具体动机的事件等。它是可以使观众和剧中人产生感情共鸣的媒介”。孟昭毅先生认为戏剧情境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一定的人物关系,一定的事件和特定的环境。彩调剧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喜庆的日子,如新屋落成、店铺开张、娶妻生子、诸神祀日、老人添寿以及各民族重要节日等,人物活动的场所往往是百花争妍的山峒、郁郁葱葱的田野、人山人海的庙会、熙熙攘攘的集市、水光潋滟的湖边等,在人物关系及情节营构上往往求“奇”求“趣”, 这些都有利于塑造和展示人物愉快的心情。如《十月花》把当地一年四季盛开的鲜花以及清新秀美、欢乐喜庆的农村田园生活给予诗意的描绘,通过欢快悦耳的音乐、轻盈优美的舞蹈表现出来:
  正月里来正月花,红灯绿彩挂满家。龙灯狮子满街舞,街头街尾闹喳喳。
  二月里来二月花,二月阳雀叫喳喳。一来叫得阳春早,二来催开满园花。
  十月里来十月花,十个姐妹回娘家。欢欢喜喜把歌唱,歌唱姐妹团圆花。
  《小调情》写的是李二新年到老同秦大家拜年,与同年妹一见钟情,于是二人在载歌载舞中表达对彼此的爱慕并私定终身。《打扮观灯》讲的是元宵佳节,刘软与师妹肖仙女一起高高兴兴地去观龙灯,二人就各种龙灯互相盘问对答,抒发了一种欢乐的情绪。《姐妹采桑》讲的是天气晴和的日子里,秀英、秀花两姐妹拿着花篮兴高采烈地上山采桑,正碰上闲来无事,出来观山散闷的张金山,于是三人一起一边采桑一边快乐地盘歌。《双观花》写姐妹二人到表哥家的花园里观花,看到满园漂亮的花朵都想去摘,被表哥拦住,最后三人盘起花来,尽欢而散。《跑菜园》则通过小宝和小妹两个机灵活泼的年青人在菜园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误会和最后的化解来渲染一种喜乐的气氛,戏中优美动听的桂北民歌,美丽的田园风光,活泼开朗的人物性格等都给观众带来轻松惬意的“快乐”享受。彩调中这一类优美抒情的生活小戏虽然也有简单的情节和矛盾冲突,但那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喜庆欢乐的气氛,表达人物欣喜的心情和快乐的情绪。正如傅谨先生所说的:“中国戏剧中题材选择、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等方面,所推崇的非但不是激烈的冲突,反而是剧作者对冲突的淡化”。
  重视情感的抒发而淡化戏剧冲突,这是中国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的一项重要美学原则,广西彩调中这一类优美抒情的生活剧与抒情剧正是这一美学原则的体现。

  二、滑稽幽默的喜剧意蕴

  “岭南在社会上开发较迟,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一部分乡镇是近年来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市民商业社会。这种社会缺乏贵族文化的滋生地,社会审美心理中没有因袭贵族士大夫的繁绮风雅的素质”,“而湿润和四季如春缺少变化的亚热带气候,有利于神经的松弛和气质的冷静,人们性情快活,情绪变化不大剧烈”,因此,“在审美习惯方面,喜爱通俗清新明快的风格,较为欣赏自然质朴之美,接受乐观旷达的喜剧美学范畴”。这段话概括了广西民间艺术的总体特色。彩调剧具有滑稽幽默的喜剧风格的八桂民间艺术之一。彩调中的许多传统剧目都是喜闹剧,如《假报喜》、《油漆匠嫁女》等,这些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故事、喜剧情节、喜剧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快乐”享受。即使是悲情戏,也往往充满喜剧因素,喜剧纠葛、喜剧形式与悲剧情节相融合,寓哭于笑,寓庄于谐,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中悟出一定的人生道理,如《洗裤玩灯》等。
  运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对各种丑恶行为进行揭露也是彩调剧的重要特色,如《女送娘》中翁有亮的开场白:
  (打喷嚏)刚出门口打啊啾,今天出门好兆头。我,翁有亮,外号油里滑。油里滑,滑里油,我钻进油桶不粘油,酒也喝来钱也赌,好比蚂蝗两头勾。
  《双戒赌》中赌鬼杨二串的上场课子:
  落令令,令令落,一天到晚我没拢家。只怪昨晚没洗手,今日赌场运气差,银子输了整五吊,荷包只剩布渣渣。赌场输钱事还小,心惊胆战就怕回家,家中有一只母老虎,发起威来像母夜叉,今日二串回家转,肯定没有好屎拉。
  人物三言两语的自我勾勒,夸张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把好吃懒做、嗜赌如命的赌鬼丑态揭露出来。《三看亲》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达到对人物恶劣品性的揭露,剧中毛屠夫、龚裁缝的财大气粗、自私自利、表里不一是在与丁小哥的真诚善良、尊老孝顺的对比中得以展现出来的。
  富于机趣的语言也是形成彩调喜剧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彩调语言的风趣幽默往往通过一些俗语、谚语、谐音等表现出来。《大闹屠行》中渔鼓姑娘唱的这一段就是利用了桂柳方言的谐音衍化出谐趣横生的故事:
  (渔鼓姑娘唱)渔鼓打起阵阵响,各位客官听端详。
  羊角寨有一个财主佬,娶了三房想四房。
  (大宝白)吔嘿,我大宝一房都没有,这老狗还想讨四房啊!
  (接唱)那一年,三月初三歌圩好热闹,人山人海里走出一位貌比天仙的美姑娘,这财主两眼紧紧盯住死不放,随身管家跟尾走得忙。那美女子亭亭玉立榕树下,老财主远远盯住越看越心欢,榕树下一帮帮妹仔把歌唱,唱得花开千里香。
  (大宝白)唱得好,你坐倒唱嘛,坐倒唱嘛!
  (接唱)那美姑娘唱歌冒了汗,拿出绣花手巾抹脸盘,老财主忙向管家传下话,看看看,那抹脸的我要讨她做四房。
  (大宝白):唉呀,大嫂,莫唱了,莫唱了,再唱要气死我了,(把渔鼓夺过来)渔鼓姑娘:少老板,你莫气,你莫恼,好听的还在后面。
  大宝:哦,还有好听的呀,给你(把渔鼓递过去),继续唱嘛!
  (接唱)真乃是人间无奇不有,刚好有个满脸麻子的姑娘,站在那位仙女身旁,管家忙说:“老爷,那麻脸的是我的堂妹啵,老财主哈哈哈哈哈,好好,这桩喜事就包在你的身上。
  唱:大管家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说我堂妹福大命大举世无双,三天后管家跟在花轿后面走,花轿里头盖大红巾的麻子堂妹,那个喜呀那个喜呀喜洋洋。
  (白)花轿抬到羊角寨,新娘下轿忙拜堂,一拜天二拜地,三拜祖宗四拜郎,五拜满堂众亲友,六拜管家大媒娘。
  (接唱):夫妻拜完堂,夫妻入洞房,老财主轻轻撩开红头盖巾仔细看,哎呀,我的妈呀,天仙女变成了脸麻的老姑娘。
  (众人白)蛮好!
  (渔鼓姑娘白)霎时间,洞房里打打闹闹吵成一锅粥,老财主连连大喊:
  管家!管家!
  老爷老爷,什么事?什么事?
  你睁开你的狗眼看看,她——她是谁?
  她是我的堂妹。
  哪个要你的堂妹。
  是你老人家亲自点要的呀混帐,我哪时点要的三天前歌圩上,你还用手指点着要那个麻脸的呸,老子指点的是用那个小手巾抹脸的(管家自言自语地说:“抹脸的,麻脸的,麻脸的,抹脸的。”)哎呀,老爷,你讲不清楚,这一下(接唱)生米已煮成熟饭,叫我管家好为难,霎时间,满堂宾客亲友哈哈笑,(白)老财主气得七孔冒烟,周身打颤,嘭咚一声,倒在地上,四脚朝天,口吐白沫,双眼翻白,(接唱)一命呜呼见阎王!
  《苗山妹子》中通过“锅”与“哥”、“响”与“想”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了情哥情妹对彼此的思念之情。

  三、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彩调是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孕育的地方戏曲,载歌载舞是彩调表演的重要特色。尤其是彩调的早期形态对子调,像《拜新年》、《双观灯》等,完全是歌舞形式的表演。随着彩调题材范围的扩大化,人物角色、故事情节的复杂化和剧目内容的丰富化,彩调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一直保持下来。彩调中的“歌”指的是歌唱,有独唱、对唱、接唱、合唱、旁唱、伴唱、间唱等形式,它是营造戏曲场景、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思想主题的重要形式。广西素有“歌海”之称,这里的壮、侗、苗、瑶等民族都堪称“歌唱的民族”。民歌是这里的人们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以歌代答,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如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所云:“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郊村落,祭祀婚嫁死葬,无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彩调是在歌海文化中凝练而成的舞台综合艺术,在其生成发展的过程中走向了一条歌舞结合的道路,形成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正因为这样,彩调非常注重唱词的舞蹈化,注重音乐的可舞性节奏,通过大量的衬词衬腔来协助舞蹈,抒发感情,渲染气氛。
  “舞”在彩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逢唱必舞”,“半场舞蹈半场戏”。 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舞专指戏曲表演中的舞蹈和开打,广义的舞则包括了具备节奏和韵律的身段动作。彩调的舞蹈动作中,脚部的动作比较多,如上山步、下坡步、矮子步、横跳步、大跳步等,这体现出农耕民族对土地的留恋。“农耕民族在舞蹈时,他们的双足牢靠地结合着地面,甚至,身体在进行移动时,也是重心下坠。跳跃更是为了使双足用力踏在地上。”。此外,注重腿部动作也与彩调诞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住山区或半山区的民族,生活与生产中都离不开登山爬坡,练就了一双灵活的脚。
  舞蹈起来就有登高时身躯前俯后仰、摆手、甩手、脚牢牢地踏在地面的一种沉甸感、扎实感  ”。有这些特征的舞蹈很多,比如丑角和生角的矮桩、矮圆步、踩水步、探视步、三点头等。彩调旦角的步法中,没有表现大家闺秀的“跷步”,也没有武旦的“马步”,更多的是轻盈优美、活泼欢快的步法,如小纵步、大跳步、小跳步、大扭步、小扭步等。花旦出场时常用的步法是大跳步和小跳步,给人以轻松活泼之感。大扭步常用于摇旦出场,表现人物放荡妖野的个性,有时也用于表现花旦、小旦兴高采烈的情景。小扭步的摆动幅度较小,轻盈优美,适于表现轻松、活泼的情绪。
  总之,广西彩调的舞蹈风格轻盈优美,活泼欢快,富于浓郁的山野气息。这种舞蹈风格的形成与其诞生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广西人们自古生活在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植被繁茂、鸟语花香的亚热带地区,远离历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较少受到封建礼教和儒家文化的浸润,因此形成广西彩调轻盈优美,活泼欢快的舞蹈风格。

  四、清新明快的音乐风格

  音乐唱腔是形成戏曲剧种特色的最重要标志。广西彩调音乐属于联曲体,其唱腔由腔、板、调三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腔类,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舞台行为、行当等具体划分为舞台行为腔、劳动腔、行当腔、人物身份腔、、路腔等。其中根据不同的表演行当而命名的称为“行当腔”,包括旋律优美抒情、活泼跳跃的《旦角腔》、《小生腔》;旋律活泼风趣,幽默诙谐的《丑角腔》;轻快活泼、轻佻风趣的《摇旦腔》;旋律平稳,曲风朴实的《老旦腔》等。这些唱腔对于表现各个行当角色的人物个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剧情、不同的人物情绪而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或职业而命名的称为“人物身份腔”,包括《和尚腔》、《算命腔》、《蠢子腔》、《化子腔》、《仙腔》、《鬼师腔》等。这些唱腔或轻快活泼,或深沉忧伤,或优美抒情,或诙谐风趣,对于展现各个人物的身份和职业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剧中人物特定的舞台动作而命名的称为“舞台行为腔”,包括《猜拳腔》、《敬酒腔》等,多在饮酒场合使用,曲调高亢激越。劳动腔是以人物劳动形态命名的,包括欢快活泼、富于节奏感的《打铁腔》、《挖地腔》,优美深情,富于浓郁的民歌风味的《打鞋底腔》等,这些唱腔往往是从日常生活劳动中提炼出来的。
  路腔是各种剧中人物在行路时的唱腔,包括《急腔》《溜山梭》等四十多首,曲调活泼明快,节奏感强,多用于载歌载舞的场面。彩调中的“腔”类,根据词曲结合的形式和不同的旋法特征,还可以分为正腔和花腔两大类。
  其中字少腔多的属于正腔,如《梁氏腔》等,这类唱腔宜于抒情叙事。花腔根据演唱形式又可分为独唱花腔和对唱花腔,饮酒腔、撑船腔、挑担腔等属于独唱花腔;对唱花腔有〔十月花〕〔盘花腔〕等。花腔的特点是旋律性强,节奏明快,优美抒情,民歌味道浓,多用于表现载歌载舞和抒情表意的场面。
  “板”(又称为诉板、数板,有诉说或数说之意)也是彩调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彩调唱腔向板腔体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由诉板头、诉板、诉板尾三部分组成,是各行当角色都可以运用的唱腔,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往往在表现回忆、劝告或哭诉、责骂等场合中使用,对于表现人物情感和推动剧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调”是指融进彩调唱腔中的民间音乐和民歌小调,包括说唱音乐〔渔鼓〕、〔零零落〕以及广西文场音乐中的〔越调〕、〔丝弦〕等,这些曲调一般穿插在剧中作色彩性唱段用。山歌小调包括〔金鸡调〕、〔四季天〕等,还有一些是由江南各地流行的民间小曲,经与本地方言、民歌和彩调音乐融合发展而成的,如〔十月花〕、〔夸夸调〕等。彩调音乐清新明快的风格与其对民歌小调的广泛吸纳有密切的关系,旧时彩调又称为“调子”,可见其在彩调唱腔中占着重要的份量。
  总之,彩调唱腔旋律轻快活泼,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既可叙事,又可抒情表意。对民间说唱音乐、山歌小调的广泛吸纳以及对民歌衬词衬腔的沿袭和发展又使其富于浓郁的八桂多民族特色和民歌风味。王国维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广西彩调就是这样一种充满“快乐”因子的戏曲艺术,它以优美抒情的戏曲场景、滑稽幽默的喜剧意蕴、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以及清新明快的音乐风格,将戏曲的娱乐功能发挥到极致,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快乐”享受。

  参考文献:
  [1] 郑传寅 .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 [M].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185.
  [2] 张国庆 . 应当重视戏曲美学的研究 [J]. 民族艺术研究 ,2002,(3).
  [3][5] 傅谨 . 中国戏剧艺术论 [M]. 太原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
  [4] 孟昭毅 . 东方戏剧美学 [M]. 北京 :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95-96.
  [6] 曾强 . 岭南社会审美心理与广西文学 [J]. 社会科学探索 ,1991,(5).
  [7] 王墨林 . 中国人的身体生态学 [J]. 舞蹈 ,1990,(4).
  [8] 何健安 . 中国民间舞蹈 [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65.
  [9] 王国维 . 王国维文学论着三种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03,12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戏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