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荆河戏的由来及其传承保护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0 共1927字

  在美丽的古城荆州,有一个古老的剧种,那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荆河戏。本文就荆河戏这一剧种的由来、传承与保护这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长期从事这个剧种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荆河戏的由来

  荆州,地属楚国故都纪南城,是荆楚文化发祥地,荆楚民众自古以来崇尚文化艺术,此戏剧的表演雏形亦在此发端,兴建于明正德年间楚地祭祀宗祠,位于沙市便河东的古老郎庙,诠释了“优孟衣冠”的典故。清顺治年间大戏剧家袁于令到荆州任知府,于顺治八年重建了老郎庙,又于道光二十四年由伶人集资进行重修,直至1960年后作危房拆毁。老郎庙的建与毁,可以说基本上折射出荆河戏在荆沙的盛与衰。

  荆州地处长江中上游,为荆江,又名荆河。武汉处中下游,故荆河戏叫上河戏,汉剧为下河戏,荆河戏之名于1954年正式命名。

  荆河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归为花部中“皮黄”声腔系统,即昆、弋、梆、黄四大声腔之一。追溯它的历史已有四百余年,源于荆沙。曾流行于荆江两岸及湘西澧水流域。对两广、云、贵、川等地诸多声腔剧种的形成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荆河戏早期在明末清初时,曾是一个拥有高腔、昆腔、弹腔、杂腔的诸腔杂呈剧种。在荆州的外港沙市舞台上盛传数百年之久,出现昆弋二腔角逐的局面,后期到清代中叶,荆沙涌现了“四大名班”(荆河戏三元班、泰寿班、汉剧太和班、同乐班),在相互争胜的百年中,相互影响,以板腔体的弹腔替代了曲牌体的高昆二腔。但其来源在清末也已有之,只是叫班名早已习惯,如荆沙“三太班”、“秦寿”班、石首“新华班”等等。

  建国后,沙市成立了业余荆河戏剧团,坚持开展活动,时至今日,土生土长的荆河戏仍在荆州沙市一带流传。

  随后,荆河戏南移在湖南省及澧水一带,得到了大力发展,组建了诸多科班、班社与剧团。该剧种对恩施南剧以及我国西南部诸多南北路剧种产生过不同的影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源起于荆沙的荆河戏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在湖北戏曲史上只是偏远的一角,它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了濒危阶段,只是从汉剧研究的角度略有提及,在湖北仅有一个石首荆河戏剧团(现已撤销),荆沙只剩下业余票房零零星星,将原生态的演奏演唱形式得以保存。

  当挖掘、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吹遍全国,荆州市群众艺术馆的工作人员于上世纪末,对该剧种进行了调查、走访、收集、整理,查阅有关的文史资料的工作,该项目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的基础上,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文化部非遗司及省市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荆河戏的传承与保护

  申报成功后,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汇同代表性传承人及全体漫谈濒危剧种荆河戏的抢救与保护从业者认真开展了这一濒危剧种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在静态传承与保护上,我们将所有调查、收集、考证的文史、口碑资料整理成册,纳入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出版计划,在湖北省非遗专家的指导下,于2013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省非遗丛书《荆河戏史料集》,近几年,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已从老艺人手中收集到手抄的工尺谱荆河戏曲牌近400个,摸清了近千出剧目,拟于近期编辑《荆河戏曲牌集》和《荆河戏唱段集》。

  在动态传承上,首先是在市群众艺术馆专门腾出场地和时间,安排他们每周两次定期开展剧目的排练以及展演活动,并拨出专项资金为他们添置服装、道具、以及音响设备。配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在《荆州篇》中重点介绍了荆河戏在荆沙的原生态状况,还汇同长江大学文学院非遗研究组以荆河戏为课题录制了专题片《守望十年》,组织荆河戏国家级传承人在荆州电视台《文化荆州》栏目中介绍荆河戏的历史、现状以及展望。

  并且组织动员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走进校园、日常有时间就到附近乡镇义演,以扩大荆河戏的影响。其次就是组织他们抢救传统濒危剧目和整理代表性剧目。201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来荆州为濒危剧种荆河戏《斩于吉》、《望儿楼》这两个剧目制成视频资料,录入国家珍稀剧种数据库。再者就是为了扩充荆河戏新生力量,招募新生,传承传统技艺。

  虽然荆河戏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荆河戏颇有建树的老艺人相继去世,青年人学习荆河戏也不多,目前荆沙虽还有荆河戏第五代传人在世,但大多年事已高,存在着人员老化,鼓师、琴师等行当不全,传承乏力,缺乏展示平台、观众面逐步减少等困难均有待解决。

  在荆河戏的原产地收集有关资料,记录其唱腔、音乐、表演,对荆河戏加以保护并组织活态传承,对深入研究戏剧发展史,剧种的流传,戏剧声腔、表演、音乐的演变,戏曲文学的发展,戏曲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关系,以及民俗等等,无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这一古老的剧种能够得已传承与发展。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戏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