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咨询治疗师的胜任力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13 共6388字
4.1研究的质量评价
4.1.1绩效评价标准
团体领导者的工作绩效指的是他带领的团体取得的团体效果,所以,他的工作绩效应该通过直接测量团体效果来获得。但团体效果的评估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不同的团体领导者会采取不同方法来评估团体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团体在定量分析成员的改变时是相当困难的(雅各布斯,马森,哈维尔, 2006)。在目前的研究条件下,这个局限是非常难以突破的。所以本研究在评价团体领导者工作绩效时采用了其他的指标,这对于本研究而言是一个必要的妥协。
4.1.2研究方法
一般情况下,正式编码的访谈资料中不包含发展编码用过的访谈资料。但考虑到本研究中受访对象数量非常有限,又因为访谈资料的内容从性质上来讲是一样的,所以本研究仍将发展编码表的访谈资料纳入到了正式编码的访谈资料中。本研究用正式的编码词表重新进行编码,以消除发展编码对正式编码的影响。以后的研究若能获取充足资料,将发展编码用的访谈资料从正式编码中剔除,则是更为严谨的做法。
4.1.3编码信度
本研究用归类一致性来评价质性研究中的编码信度。归类一致性是指“评分者之间对相同访谈资料的编码归类相同的个数占编码总个数的百分比”(王丽颖, 2007;仲理峰,时勘, 2003)。使用归类一致性方法得到的信度系数一般较高,通常会在。80~ .85之间(仲理峰,时勘, 2004; Spencer &Spencer, 1993)。本研究各文档编码的归类一致性在57.0%~72.1%之间,这一结果虽然可以接受,但有些偏低。
编码的归类一致性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编码词表复杂不便记忆,也可能是因为编码者的思路不一致。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精简编码词表,也可以加强对编码者培训,还可以考虑每一份资料由3位编码小组成员进行编码,提高编码一致性。此外,采用协商一致的质的研究方法(朱旭,江光荣, 2011),达到提高编码信度的效果。这些都是以后可以继续完善的方向。
4.2基准性胜任特征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比较
Spencer认为“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特质就是基准性胜任特征,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特质就是鉴别性胜任特征”(Spencer & Spencer, 1993)。但从研究结果来看,这可能并不成立。在基准性胜任特征中,除了知识和技能外,还有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特质,如真诚、同理性、关心他人等;在鉴别性胜任特征中,除了态度和价值观外,也还有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特质,如洞察力、专业知识、分析性思维等。
基准性胜任特征和鉴别性胜任特征共同的部分包括以下胜任特征:专业知识、洞察力、观察力、分析性思维、全面思考、目标明确、解决问题、自我觉知、真诚、同理心、尊重他人和包容他人。相区别的部分以“积极心态”这个胜任特征族为例:基准性胜任特征里的“积极自我评价”和“关注他人积极面”这两项胜任特征反映出团体领导者对“人”的积极视角;而在鉴别性胜任特征里,对应的词条为“积极乐观”,反映出团体领导者对“团体”发展方向的乐观,体现了对团体这种方式本身的信赖。这种改变从侧面反映了团体领导者的成长过程(蔺桂瑞, 2002;孟莉, 2004)。
4.3与其他理论模型的比较
本研究建立的胜任特征模型与Corey提出的团体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柯瑞,柯瑞, 2010)以及樊富珉提出的团体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樊富珉, 2005)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如三个模型均强调了团体领导者的成长的意愿和能力,包括自我觉察、开放、经验学习等方面。但与经验总结的理论模型相比,本研究区分了基准性胜任特征和鉴别性胜任特征,同时强调了在理论模型中很容易被忽略掉的思维认知类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专业素养”这一族里,虽然只要专业知识这一项胜任特征,但从专业知识的平均编码次数来看,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它是非常重要的。专业素养不仅是成为胜任的团队领导者的基本条件,团队领导体从胜任成长到卓越,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是必不可要的重要环节。实际上。专业素养可以划分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编码的结果还可以进一步拆解为心理学基础知识、临床诊断知识、心理咨询技术、心理治疗理论取向、团队技术等维度。专业知识的测量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它的内容过于庞杂,无法再本研究进行系统的分类统计,此外,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属性,但具体到某项特定的专业知识并不稳定,这不符合胜任特征的基本要求,所以本研究没有对专业知识做更为细致的划分。
另外,本研究和樊富珉都强调了管理驾驭类的胜任特征(影响力、驾驭能力、领导才能)。但在Corey的理论模型里,并没有提到这种胜任特征。这可能是因为同样的工作在不同文化特征下的胜任特征并不相同(Delahoussaye, 1999)。
4.4团体领导者与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的比较
比较团体领导者与心理咨询师的胜任特征(吴垠,桑志芹, 2010)发现,团体领导者的胜任特征基本覆盖了心理咨询师的全部胜任特征,且两者的基准性胜任特征和鉴别性胜任特征能够基本对应起来,如团体领导者的“关心他人”、“助人愿望”可以对应心理咨询师的“利他性”,等等。但对心理咨询师来说,“影响力”是鉴别性胜任特征,而对团体领导者来说,“影响力”只是基准性胜任特征,“驾驭能力”才是鉴别性胜任特征。这反映出团体领导者在团体过程中需要同时与多人发生互动,对“管理驾驭”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正如樊富珉所说,“要成为合格的团体领导者,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樊富珉, 2005)。
在比较中还发现,团体领导者有对思维认知、行动能力、分析判断等方面的胜任特征有比较高的要求,而这些在心理咨询师的胜任特征模型中并没有出现。这可能是因为团体过程的动力更为复杂,除了需要了解每个团体成员的个人信息、与领导者的互动情况以外,还需要关注到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团体氛围对团体成员行为的影响(亚隆,2005)。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编码词表中没有这些胜任特征词条。
参考文献:
[1]崔冰子 . (2009)。 关于胜任力的研究 . 社会心理科学 , 24(2), 22-23.
[2]樊富珉 . (2005)。 团体心理咨询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3]龚惠香。 (2011)。 有关团体咨询疗效因子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 4-7.
[4]黄光圣 . (2009)。 简论国内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研究问题 . 商洛学院学报23(6), 73-76.
[5]黄津芳 , 王欣丽 , 时堪 , 卢乐萍 . (2009)。 ICU 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 44(11), 1030-1032.
[6]贾烜, 樊富珉 . (2011)。 内地与台湾团体心理咨询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2), 272-274.
[7]柯瑞 . (2005)。 团队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8]柯瑞 , 柯瑞 . (2010)。 团体:过程与实践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李晓虹 , 杨蕴萍 . (2005)。 北美临床心理学家的从业资格和能力要求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3, 370-372.
[10]蔺桂瑞 . (2002)。 心理咨询员的个人成长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1(2),57-60.
[11]罗贤 , 周章毅 . (2009)。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及疗效因子分析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5(2), 22-24.
[12]罗耀平。 (2008)。 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孟莉 . (2004)。 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33(2), 117-121.
[14]时勘 , 侯彤妹 . (2002)。 关键事件访谈的方法 . 中外管理导报 , (3), 52-55.
[15]王丽颖 . (2007)。 中国心理治疗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16]王润强 . (2008)。 成都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咨询胜任特征质性研究 .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7]王欣 , 罗锦秀 , 陈娟 , 白英 , 杜巧荣 . (2010)。 团体心理治疗中疗效因子的研究 . 校园心理 , 8(1), 24-25.
[18]吴垠 , 桑志芹 . (2010)。 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的定性研究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4(10), 731-736.
[19]向慧 . (2007)。 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 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20]雅各布斯 , 马森 , 哈维尔 . (2006)。 团体咨询:策略与技巧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1]亚隆 . (2005)。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 北京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2]张凌 . (2007)。 我国运动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3]仲理峰 , 时勘 . (2003)。 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 . 南开管理评论 .6(2), 4-8.
[24]仲理峰 , 时勘 . (2004)。 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 . 心理学报 ,36(1), 110-115.
[25]朱旭 , 江光荣 . (2011)。 当事人眼里的工作同盟 : 质的分析。 心理学报 ,43(4),420-431.
[26]Chevron, E. S., & Rounsaville, B. J. (1983)。 Evaluating the clinical skills ofpsychotherapists: A comparison of technique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40(10), 1129-1132.
[27]Delahoussaye, M. (1999)。 Boyatzis on competecny: A history and methodology.England: Fenman.
[28]Matthews, G. (2000)。 Human performance: Cognition, stress,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 Hove: Psychology Press.
[29]Mc 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 28(1), 1-14.
[30]Mc Clelland, D. C. (1998)。 Identifying competencies with behavioral-eventinterviews. Psychological Science, 9(5), 331-339.
[31]Spencer, L. M.,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32]Strupp, H. H. (1986)。 Psychotherapy: Research, practice, and public policy: How toavoid dead end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1(2), 120.
[33]Zhang, C., Meng, L., & Jiang, H. (2012)。 A study of role conversion of leaders ingroup counse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ounselling, 4(3),24-30.
相关内容推荐
-
大一新生交往中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应用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和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前提[1].如果儿童时期不能与成人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则性格与智力发展会出现明显的障碍[2].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处于交往需求的高峰,因而人际交往和同伴关系对其发展具有无以取代的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