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认知心理学论文(精选范文10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0-03-25 共9259字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方面,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认知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通过以下论文,对认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认知心理学论文精选范文10篇之第一篇: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公安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要: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在认知过程中不能被观察到的那些内部机制和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式教学模式是指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活动中不断地打破自己已有的认知"图示",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更加完善的新"图示"的主动学习过程。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产生式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教师本身的素质是产生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公安高等教育; 认知心理学; 教学模式;

  Abstract:

  Cognitive psychology mainly studi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that cannot be observed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 The production-bas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refers to the use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lement activity teaching from multiple aspects. Activity teaching enables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discover positively. During this process, students constantly break their own cognitive "graphics", reconstruct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the activ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n form a new "illustration" with a improved system.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inquiry ability is the way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produ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Keyword:

  public security higher educa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teaching mode;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起源于西方,是心理学在近代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其揭示了人类认知行为的心理过程,即认识转化成图示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将知识的迁移性视为认知的重要机理,将人类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归结为知识的应用。1

  公安实战工作与社会发展形势紧密切合,需要公安民警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不断发现和掌握公安工作的新思路、新技能。面对公安工作的需求,作为培养公安工作专门人才的公安院校,必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将关注点聚焦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途径。

  一、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在认知过程中,不能被观察到的那些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存储、再加工、再认知以及记忆力的提升。目前,其主要理论观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强调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与计算机系统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相仿。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可以认为是由感知系统、记忆加工系统、处理器系统、反应器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所构成。首先,人的感知系统接受到外部刺激源的刺激,也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信息输入;其次,记忆加工系统对信息进行瞬时存储,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需要进一步被加工转换后进入长时记忆;再次,处理器系统对记忆中的组块进行甄别、比较和重组,将它们组成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信息单元或是转换成另一种编码,产生新的有效信息;最后,反应器系统在新的有效信息指导下,形成人的外部行为。

  二是强调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与人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密切相关。前概念是指人头脑中已经有的知识模块。人的头脑相当于一个大型图书馆,从出生起就利用感知系统接收外部的信息和刺激,很多碎片化、零星化的感知信息进入头脑后被加工分类,整合成新的模块放入相关层面。这样,头脑中的知识是系统化和结构化的。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通过图示来起作用的。所谓图示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于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单元。当原有图示接受到适合于它的外部刺激就会被激活,被激活的图示使人产生内部求知欲望,从而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进一步搜索相关的类似信息,针对目前面对的事物提取有用的前概念并和新的刺激整合后作出反应。2

  三是强调人的认知过程的关联性。认知心理学始终认为不论何种认知活动,其认知过程都要与其他认知活动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人的当前认知活动都是在其它认知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配合下完成的。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要把人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本体信息与认知该客观事物的其他外在信息以及人脑中已有的相关信息综合起来,统一为一个整体,进而不断地把新刺激有序放进人脑中,丰满原有的图示。这种前前后后的关联很重要,否则一团乱麻的知识将无法解决新问题。

  四是强调产生式系统对人认知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首先提出了产生式系统这一概念,认知心理学基于其对认知规律的把握,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有效借鉴和融入了这一概念,用以阐释人解决问题的程序,即学习者遇到问题首先会激活头脑中原有的相关图示,然后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最后进行主动建构加工并生成解决问题的新活动。认知心理学认为在一个产生式系统中,每一个事件系列都会导致一系列相关活动的产生,并且同一条件可以导致同一类活动的生成,而这一系列活动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主动生成、主动产生。除此以外,产生活动的条件还包括原有内部知识。也就是说,产生式系统生成活动的条件既有外部感知,也有头脑内部知识的整理和优化。

  二、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式教学模式

  分析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可以知道认知心理学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时头脑中的前概念,然后经过学生头脑的自我加工和整合,形成新的更加充分的图示,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新问题。所以,学生新产生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原因。由于现有的公安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着重强调教师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因此我们需要探究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新模式,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要着眼于强化学生自己加工知识模块,形成更加全面的图示。

  (一)产生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产生式教学模式是指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活动教学的模式。活动教学的核心要义在于认为教学不是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和初步抽象的活动,也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被动授受知识、经验,而应该是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活动中不断地打破自己已有的认知"图示",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更加完善的新"图示"的主动学习过程。3

  (二)产生式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对于公安大学生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课程充满了好奇,也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此时,有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公安教育教学中渗透产生式教学模式,则不失为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模式。产生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实践中,笔者所采用的产生式教学模式就是以一个问题贯穿始终的探究过程,教师只是整堂课的导演,由学生唱主角,并最终解决问题。具体的教学流程为:展示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猜想→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思考评价→交流小结。

  1.探究的概念。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感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各种活动。探究是一种天性。人生来就有好奇心,面对新环境,都试图确定正在发生什么,以后会怎样。通过观察、收集、汇总及分析,我们逐步了解世界,并开发利用一些新工具测量,再观察、收集、分析、核实,再根据获得的新知识改变自己的看法,如此螺旋上升、循环往复以不断接近客观真理,所以,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但是,以前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发展学生的探究天性,不可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产生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探究性学习则是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根据已有知识去试着寻求答案,并最终获得结论的一种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获取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一种过程。

  探究是一个多侧面的活动,需要观察、提问、设计方案、假设和运用判断思维。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开放程度不同,探究又可分为指导型探究和开放型探究。前者可以很好地用于建立某一特定概念,后者则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认知和推理能力的机会。不论何种形式的探究都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质疑、收集证据和做出解释等。由此看出,探究学习有助于认知在头脑中的信息加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己生成"图示"的过程。

  现实中,公安院校的学生很少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开放型探究".究其原因,首先公安院校的学生面对的还是传统的学习材料--教科书,教学的重点在于要求学生记住科学法则和公安专业术语,学生手里也缺少器材、设备、辅助材料等;其次,"开放型探究"从有效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到最后形成结论,需要足够的时间,有时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现有的课时计划根本无法满足。因此,公安院校目前应主要采用"指导型探究"模式,同时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使用探究方法,虽然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但是学生还要综合发展其它能力,用其它的教学策略针对另外一些学习目标,才能达到总体目标。

  2.探究的过程。具体包括:(1)激发好奇心--探究活动的开始。公安业务教学的课堂要创设一种情境,诱导学生问"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将之转化为"怎么办",继而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问题"的设置。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找到答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收集资料,提出证据,试着解释--探究活动的核心。提出某一个问题,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将已有的信息分析推理,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提出证据,给新现象一个解释。解释也是一种心理生成过程,是将观察到的与头脑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见解。4(3)相互交流,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修正解释--探究活动的收获。让学生相互交流,公布各自解释,相互评价,并找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可以通过提出质疑,如"这个证据成立的依据是什么?""这个解释是否足以回答提出的问题?""从证据到解释的过程中是否有某些偏见和错误?"等等,来判断学生的解释是否与普遍认可的科学知识相一致。如果有问题,必须重新修正,甚至抛弃。

  (三)产生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要充分发挥产生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还需要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产生式教学模式会有多种多样的实施方式,也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课程特色进行探索。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既要将教学内容、产生式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也要考虑到具体的训练方法和实施途径,以及在不同学习阶段应有的不同活动和层次提升。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完全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理念和学识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模块,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什么,需要一个怎样的外部刺激来激发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要用什么类型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头脑中的图示,从而让学生生成一种新的更全面的认知,解决新的问题。这些都对教师,尤其是从事公安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公安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有效性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公安高等教育是以应用型为导向的教育,而应用型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创新。公安院校应该成为公安理论和实战创新的主战场,尤其面对社会发展形势的迅猛变化,公安院校更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职责。但是,当我们认真反思目前的公安高等教育,又会发现将公安高等教育的职能充分落到实处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实现质的转变,其中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式教学模式则是我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运用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当前公安高等教育的有益探索。

  注释
  1陈家华:《试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下的历史理解》,《历史教学问题》2018年第10期。
  2李南:《运动认知心理学研究评述与展望》,《福建体育科技》2019年第4期。
  3李子:《书法教学中产生式教学策略探讨--评<书法课堂:书法教学的新尝试>》,《教育评论》2018年第3期。
  4李兴国、顾东晓、李慧慧、顾佐佐:《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以信息管理类专业为例》,《信息系统学报》2015年第10期。

  文献来源:杨世伟,杨雨帆。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公安教育教学的启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9,34(06):108-111.

认知心理学论文精选范文10篇之第二篇: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探究

  摘要: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听力技能是公认最难提高的技能之一。本文着重从理论的层面,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框架结合信息论,对日语听力的本质、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和提高听力水平的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促进日语听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 日语; 教学;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的日语听力教学仍普遍遵循以教师为主导,播放听力材料,讲解知识点,提问答疑,再次确认听力材料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在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听力成绩提高困难,应试分数普遍偏低,日语听力成了付出多收效微的科目。近年来针对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是一个热点,但其中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切入的著述并不多见。

认知心理学

  一、理论框架

  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各种信息处理模式中Atkinson&Shiffrin提出的感觉记录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三段模式最有影响力。Atkinson&Shiffrin认为,这一信息处理过程是积极可控的过程。随后Gagné&Yekovich完善了该模式,他们提出了一个由结构系统和一个功能系统组成的新模式。结构系统包括瞬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功能系统主要被描述为一个控制过程,该过程包括:选择性感知过程、储存过程、提取过程和反应组织。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Anderson提出了语言理解三阶段的认知框架。他认为语言理解包括感知处理、切分和运用三个相互联系、循环往复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感知"主要是指对于音声的感知过程,在此过程中大脑把听到的声音符号化,并将其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研究表明短时记忆能够容纳的信息有限,因此,随着声音信息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短时记忆,原有的信息就会被替换更新。第二个阶段"切分"是指听者根据自身掌握的该语言的句法结构和意义提示信息,把话语进行切分,切分为词或者词组,并主动构建意义。在第三个"运用"阶段,听者对输入的信息借助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包括相关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将新旧信息进行联系,构建意义。据此做出相应的推断并完成对输入信息的理解。感知、切分和运用三个阶段体现了加工处理信息的不同层次。Anderson认为在一次听力理解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循环的,它们有时依次进行,但同时又可有部分重叠。O'Melley等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做的"有声思维"研究也证实了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大脑的活动过程与Anderson提出的理解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听力理解过程也由感知、分析和运用三个阶段构成。

  二、提高听力教学水平的对策

  1、工作记忆的利用

  结合上述认知心理学对于听力过程的解析,苏连远(2003)将听力过程解析如下:第一步,听力学习者接收到声音信号后将其辨识为词语,此阶段属于"感知阶段"信息停留的时间不超过4秒。此时,听力学习者主要运用的是选择策略提高重要信息的辨识度。第二步,音声信息被输送到工作记忆,在这个阶段被输送的信息会在工作记忆中被编码储存,且在工作记忆中处理的时间小于10秒,因为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此阶段被称为"分析阶段".此时,听力学习者运用联想发挥、笔录、整理归纳等方式可以延长信息停留在工作记忆的时间并且可以扩容工作记忆。第三步,信息被输送到长时记忆永久保存。最后一步,运用阶段,结合听到的信息和已储存的旧信息可以用来理解和预测新的信息。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工作记忆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认知心理学界大量研究也表明,工作记忆对于语言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概念主要是以认知心理学界对于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的研究为基础提出的。与短时记忆的概念相比,工作记忆的最大特征是拥有对信息同时进行存储和加功的两大认知功能。具体可参照心理语言学家Ellis的研究。Ellis认为:一方面,语言习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语言序列进行组块构建的认知过程,例如,词汇由语音序列组成,短语或句子由词汇序列组成,语篇则是由短语及句子序列组成。由于工作记忆不但有短时存储序列组块的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对这些序列进行默读排练而将其巩固到长时记忆,因此工作记忆在这些语言序列进行组块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也表明工作记忆可以对正在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分配认知资源。特别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外语初学者多采用"自下而上"方式来处理信息,此低级水平的处理过程更需要注意资源的支持,因此可以说初级听力学习者对于工作记忆的负荷也会相应增加。也就是说初级听力学习者对于工作记忆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工作记忆就成为了能否提高听力水平的一项重要参数。

  对于如何高效利用工作记忆来提高听力水平,一方面,参照苧坂(2002)研究可知: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只有掌握一定程度的行文构造,词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高效利用工作记忆。对于初学者来说工作记忆大部分用于理解行文构造过程中就已经消耗殆尽,因此很难再谈利用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听力的初级阶段,日语水平较低时,对工作记忆的需求较大,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会逐渐降低对于工作记忆的依赖。根据福田伦子(2005)的研究,日语水平在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N1,N2左右的学习者,其工作记忆容量为2.5,针对此阶段的学习者,可理解性输入为16~21个文字的句子。可见在日语听力初级阶段有意识地利用工作记忆原理,在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者给予长度、数量适中的输入有利于提高听力水平。

  另一方面,根据Ellis的观点:工作记忆容量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同时学习者的二语水平、练习频率、熟练程度等也会反过来影响其二语工作记忆的容量。由此可知,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也可以提高听力水平。松见(2004)指出影子跟读和扩大工作记忆容量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在日语听力教学中引进影子跟读法有利于提高工作记忆的容量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2、听力策略的教授

  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框架对于听力理解过程的分析,听力理解是通过听觉和大脑进行的一个积极构建意义的认知活动,它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信息加工过程。策略的使用在听力过程中对于听者能否高效正确地进行信息的选择,处理,记忆和存储、提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听力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策略使用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综上所述,听力过程需要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认知层面上对于学习者的负担较大,因此重视听力过程的策略研究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初级日语听力的教学阶段。如果学生缺乏听力策略的运用能力会对听力理解过程造成阻碍。根据福田伦子的研究可知,初级听力学习者对于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识别、词汇认知、语法解析等过程更多使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式,而中高级日语学习者更多使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

  基于以上分析,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分析出适合不同层次的听力学习者的听力策略,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具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根据苏远连(2003)的实践研究表明在听力测试中使用频度最高的策略依次为:元认知策略--选择性注意,四项认知策略--笔录、推断、建立听觉形象和联想发挥,同时发现对听力成绩影响最显著的两种策略分别是选择注意和笔录。同时指出针对初级听力学习者选择性注意策略可以帮助初学者将注意力集中指向更重要的信息和语言点,以此减轻他们的记忆负担,有效提高听力水平;笔录策略可以促进初级听力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提取;联想发挥和推断两项策略可以弥补学习者在语言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是初级听力学习者使用频率最高两项策略。尹松(2008)的研究也指出对于初级听力学习者来说,选择性注意和推断两项策略是提高听力水平行之有效的策略。

  此外,由于听力过程中语音信息转瞬即逝,在听力过程中初学者或者不善学者很容易产生焦躁不安和紧张等情绪。此时,教师应当运用学习策略中的社会情感策略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根据Krashen的研究,反感、焦虑、急躁等消极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从而阻碍听解过程的顺利进行,破坏听力教学效果。同时,对于听力过程中因为分神、生词等原因情绪崩溃、不知所措,心烦意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综合运用元认知策略中的联想、推理策略来弥补,确保在听力过程中有一个平稳的心绪。

  三、结语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授课教师认清课程本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多媒体及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全社会提倡终身教育和自主学习的大背景下,必须重新定义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身份。教师有必要根据认知心理学对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听力课程的本质,据此调整并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风格,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听力课堂的"善学者".同时,需让学生明白学习策略的本质是补偿性的,它存在的意义在于用来弥补学习者语言以及背景知识的缺陷。所以,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刻苦踏实的自主性学习,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日语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试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26(1):49-58.
  [2]温植胜。外语学能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效应[J].现代外语语,2007,30(1):87-95.
  [3]肖开益,张利平。日语听力理解技能和策略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47):97-98.
  [4]尹松。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可能性[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2):50-54.
  [5] 福田倫子。第二言語学習者における聴解と記憶ーワーキングメモリ理論を枠組みとしてー[D].広島:広島大学,2005.
  [6] 苧坂満里子。脳のメモ帳:ワーキングメモリ[M].日本:新曜社,2002.
  [7] 松見法男。第2言語の対話聴解におけるボドムアップ処理とトップダウン処理の有効性[J].広島大学教育学部紀要,1993(42):149-152.

  文献来源:李燕。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探究[J].北极光,2019(11):189-190.

认知心理学论文(推荐范文10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