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及相关问题处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19 共1962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成长时期,如果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躯体疾病,甚至会发生偏离社会规则的事情。 所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早期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

  学校心理辅导目前受到高度重视, 关于如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讨论广泛开展。在探询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过程中,临床心理学的应用有其特有的意义。首先,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 这种测量和评估通常是针对个人的,有时也针对大样本群体。 因为其具有针对性,收集的资料更加可靠。其次,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要综合来自临床实践和其他研究中的知识,努力去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估,并最终理解和帮助他。 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虽然也对一般性的心理规律以及行为问题感兴趣, 但他们更关心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如何塑造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 临床心理学家在对心理困扰进行干预时更注重理论研究和系统的评估结果的作用, 而不像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那样直接关注治疗。

  三、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为防范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师资培养问题。 当前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与技术缺乏的问题。 中小学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评估手段,测量工具落后,许多修订的量表因不合国情而不能发挥评价作用,对心理辅导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且由于部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特别是缺乏相应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失控现象时常发生,并造成了一些极为负面的影响。

  流于形式的问题。 相当数量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仅仅是形式而已,升学、“应试教育”

  才是根本。 因此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展了心理辅导的实验和研究,也开设了心理教育的课程,配备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与辅导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等,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使学生心理辅导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地区间差异问题。 当前,学校心理辅导上海、北京等地区已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就全国内地而言,发展极不平衡,悬殊很大。有相当多的地区对此还很陌生,连最基本的常识和观念也很少了解,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和事件常常发生。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无论是重视程度、普及面还是发展水平都很不理想,两者差距十分显着。

  四、对策
  
  对于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中,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临床专业水平, 二要切实做好学生的临床测量评估工作。学校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要推进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必须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 增加师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有更多的高等学校大力发展相关专业, 为普通学校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有关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积极介入,将对此项工作专业化发展方向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学校心理咨询教师遇到自己无法提供有效帮助的个案时, 要及时将其转介到校外的专业机构接受咨询或治疗。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要以预防为主。而且在发现学生刚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不至于日后酿成大错,这就体现了心理测验评估的重要性。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至今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替代心理测验对心理特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心理评估在医学心理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心理学的两个基本任务: 一是临床心理评估; 一是心理治疗与咨询。显然评估是治疗和咨询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同时心理评估还可对治疗和咨询的效果做出判定。

  临床心理学对于防范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意义重大,在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中除了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临床心理学师资和注重临床心理测验的应用外, 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重视全体教师充分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渗透于各利中,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是团体心理辅导最重要、最大量的心理素质训练。 学科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 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余 国 良 . 现 代 社 会 的 心 理 健康 教 育 [J]. 中 学 心 理 健康 教 育 ,2002,(10).
  [2]董群朴.论人格的现代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1,(9).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钟 志 农.留 守 学生的 心 理 健康 问题 及教 育 对策 [C].心 理 健 康教育资料汇编,200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