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曲论文 >

布依戏的舞蹈动作特点与文化意蕴研究

来源:四川戏剧 作者:戴金叶
发布于:2021-09-06 共5101字

  摘    要: 布依戏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戏剧艺术之一,系由布依族的宗教祭祀活动衍变而来。目前,它主要流行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册亨、安龙等市(县),是反映布依族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和审美习惯的艺术种类,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从艺术形式和技法上看,布依戏除了民族意味的戏剧形式之外,在舞蹈动作上也有独特之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布依戏的戏剧内容研究较多,表演形式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着重从舞蹈形态视角切入研究布依戏的舞蹈动作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 :     少数民族戏曲;戏曲舞蹈;布依戏;舞蹈动作;文化内涵;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州、黔西南州及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区。布依族是个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尤其喜爱布依戏,并将其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布依戏用布依族语演唱,采用生、旦、丑为主的传统角色扮演形式,在节日、庆典、祭祀活动中表演。从学术价值上看,布依戏对戏曲学、社会学、宗教学、舞蹈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艺术形式和技法上看,布依戏除了民族意味的戏剧形式之外,在舞蹈动作上也有独特之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布依戏的戏剧内容研究较多,表演形式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着重从舞蹈形态视角切入研究布依戏的舞蹈动作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一、布依戏概况

  布依戏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戏剧艺术之一,系由布依族的宗教祭祀活动衍变而来,其历史悠久,被称为“土戏”,布依族语叫“谷艺”。目前,布依戏主要流行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册亨、安龙等市(县)。布依戏是反映布依族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和审美习惯的艺术种类,布依戏以打斗形式居多,多由幅度较大的舞蹈动作构成,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布依族群众每逢过年过节、喜庆活动等重大节日活动时都会观看布依戏。布依戏是反映本族人民审美追求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种类,它运用布依族人民喜爱的表现手段,熟悉的音乐曲调和语调,讲述本族人民众所周知的传说和故事。布依戏除了具有一般戏剧都有的矛盾冲突之外,它还具有民族特色,融入了千百年来演化而成的具有民族独特魅力的曲调和舞蹈,既展示本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提高了本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布依戏中的主要剧目包括传统剧目、移植剧目和现代剧目,其中有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也有通过真实事件改编的;有反应宗教信仰的,也有展示日常劳作生活的;有体现传统风俗习惯的,也有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面貌的,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诙谐幽默,格调简单质朴。

  布依戏传统剧目多为根据古歌、傩戏仪式进行创作,用布依族语言演唱,塑造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布依戏移植剧目多为受到其他民族的文化影响,借鉴汉族、苗族、壮族的历史故事进行创作,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清晰讲述,用布依族人民喜爱的艺术方式去表达,唱时用汉语,说白时用布依语,将表演和舞蹈融入其中,使其具有独特性。布依族现代剧目则多为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后,表达新时期布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具有浓郁的布依族人文风情,在当地用布依族语言演出,在其他地区用汉语演出。

  布依戏在音乐上以“正调”“花灯”“彩调”为主。布依戏的“正调”是由八种乐器演奏形成,包括笛子、牛骨、月琴、鼓、包包锣、葫芦琴等,通过“吹打”等表现形式展现。曲风吸收了布依族地区的山歌元素,同时融入民族戏曲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合叠加为布依戏情节的需要铺垫了音乐氛围。通过吸收广西壮族“八音坐唱”曲调风格,使其在曲风发展上更为多元化,这种音乐风格既有抒情婉转的一面,也有刚健豪迈的一面。“花灯”和“彩调”受其他民族的影响,风格像独山花灯,以及广西彩调。这些音乐包含了唱腔和器乐成分,能带给欣赏者优美、流畅、欢快的感受。布依戏的音乐、曲调没有过多的对比,主要以长短相间的节奏为主,比较平缓,容易产生画面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布依戏音乐是《走路调》《螃蟹歌》《欢乐歌》,它们将唱腔和器乐交织一起,形成布依族独特的韵律。

1.png

  布依戏历史绵长久远,形式活泼古朴,随着一代代艺人的更迭和再创作,传承、续写了一大批极具特色的戏剧作品。例如讲述民间传说的布依戏有《四接亲》《一女嫁多夫》;反映本民族劳动生活的布依戏有《罗细杏》《三月三的木叶声》;反映本民族宗教信仰的有《说说唱唱》《胡喜与南祥》;体现本民族风俗习性的有《金竹情》《打加官》等。

  二、布依戏的舞蹈动作特色

  布依戏属于草根文化,它的舞蹈动作体现了布依族的审美情趣。它虽然没有行云流水般的质感,甚至是比较粗糙、单一、固化,但是独具一格、魅力无穷。布依戏的呈现有虚实结合的情景、程式与生活结合的动作、跌宕起伏的情节。它一方面注重了生活化场面的重现,体现出民族习性和审美习惯;另一方面虚实结合的情景能使欣赏者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达到情感共鸣,获得较为“真实”的生活体验。布依戏舞蹈动作有生活化动作、宗教图腾类动作和程式化戏曲类舞蹈动作三种,各具特色。

  (一)生活化舞蹈动作

  布依戏的生活化舞蹈动作具有独特的美感。布依戏的舞蹈动作一部分来源于劳动生活场景,如根据农耕、种植、推磨、纺纱、织布、洗米等动作进行舞台重现,表现了布依族人民热爱劳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布依戏中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具有本民族特色和地域性。例如布依戏《织机·吃糠》中,演员把劳动生活场景的推磨、舂碓、筛米、簸米动作表演出来,将劳动生活动作进行艺术化处理,让表演更加具有代入感。除了劳动生活场景的动作外,还运用生活中的细节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像戏曲小旦整理头发以及手帕的生活习惯动作等。此类动作在表演创作过程中运用造景的艺术手法,经过一定艺术提炼,将生活化的动作诗意化,营造出虚实结合的意境,使欣赏者身临其境,享受美的艺术形态。同时,欣赏者也能从中获得类似真实生活的体验。

  (二)宗教图腾的舞蹈动作

  布依戏中的舞蹈动作与原生态舞蹈相似,是宗教祭祀仪式的艺术化外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的体现。它的舞台动作拥有本民族的祭祀仪式元素,富有浓郁的神秘感和宗教气息。例如《转场舞》,它是布依族人民每逢节庆活动时都会采用的舞蹈,其中就包含了祭祀表演、请“法师”开场等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内容和元素。布依戏中舞蹈动作和内容的形成与其民族历史息息相关。早期时,布依族经常会有祭祀、朝拜等活动,以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这一习俗进而影响了布依戏艺术动作的形成。例如,布依族“摩公”祭祀动作里的“踩八卦”,就是汲取了本民族的舞狮元素,而“法师”开场的脚步动作,包括朝拜动作和特定的姿态动作也都是来源于祭祀仪式。

  (三)戏曲类舞蹈动作

  布依戏的舞蹈动作里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布依戏讲究“手、眼、身、法、步”,但它和中国古典舞的“手、眼、身、法、步”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又以其中的“三元华盖”手法最具代表性。“三元华盖”手法经常与“抖步”相结合,在不同的戏曲角色里进行运用。戏曲小生表演的指法是拇指捏住中指,根据人物性格,手的指法力度也不同。性格温和的人物角色,指法力度稍小表现柔和;性格刚烈的人物角色,指法力度稍大表现刚毅。戏曲角色老旦和小生在形态上稍有不同,在大拇指捏住中指时,手指头呈弯曲状;戏曲角色净则是拇指、食指、中指伸直,掌心向左边。在中国古典舞的手法中,女生以兰花指为主,即大拇指靠拢中指,其他手指依次像兰花般有层次展开;男生则以“虎掌”为主,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闭拢,大拇指向外打开。中国古典舞往往以固定的手势姿态出现,而布依戏中“三元华盖”手法在表演时不同角色会根据性格和场景的需要,进行幅度和力度上的变化。这也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在满足欣赏者对艺术的审美需求的同时,拉近与欣赏者的距离,能更好引起情感共鸣。

  布依戏初期和中期的“眼法”没有中国古典舞“眼法”那么细腻,表演时比较粗糙,只专注于说和唱,在舞台表演上角色与角色之间没有过多的眼神交流。后期因受到其他剧种的影响和自身的发展演变,开始逐步注重角色之间的眼神交流,通过眼神的“收”与“放”、不同角色间的眼神交流、不同情感间的眼神表达实现情绪交流的艺术化处理。例如,人物角色生气时需要眼睛睁大,眼神坚定;揣摩思考、犹豫不决时需要目光游移,眼神躲闪;绝望时需要“定眼”,眼神呆滞。

  布依戏中有特定的身法,它的身法在形式上和中国古典舞的身法不同。中国古典舞运用留上身、走下身以及欲左先右等运动规律,而布依戏则是根据戏剧的风格以及角色扮演来进行表演。布依戏中旦角表演文戏部分,是右手持扇子,左手持帕;表演武戏部分则是手持刀、枪、剑等利器。生角表演时,有固定的出场动作和路线,上场时手撩门帘,三步一跳。丑角表演可以运用三步一跳一转身和矮猴步等,还可根据情节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发挥。布依戏中每个戏曲角色都有自己代表性的身段动作,例如,旦角 的“留溜留”身段,具有轻盈、活泼、欢快的特点,小旦的“亨弯”身段,具有飘逸、含蓄、优美的特点。

  布依戏中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步伐。例如,小生和文官角色行三角步,表现雍容端庄以及儒雅稳重;大王角色行四方步,表现为刚烈耿直;小丑行三步一跳步,表现机灵活泼;正旦角行横移步,表现严肃正派;彩旦行摇曳多姿步,表现滑稽幽默。而中国古典舞中的步伐中有代表性的是圆场步、花邦步、行步和赶步。其中,女生用圆场步和花邦步较多,男生则以行步和赶步较多。布依戏中的步伐虽没有中国古典舞动作难度大,但是有属于自己角色的动作形式,有特定的语汇,有自身的艺术魅力。

  三、布依戏的文化内涵

  布依戏属于综合的舞台艺术,源于远古的崇拜和宗教祭祀活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由于受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的影响。有些布依戏的舞台动作就是来源于祭祀仪式,取镇邪保平安之意。例如,布依戏中里出现卜卦、朝拜祈福、跳大神等行为,都和宗教沿袭密不可分。布依戏在艺术创作上,将宗教类舞台动作运用虚实相结合的方法,去营造出意境美,满足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需求。

  布依戏源于布依族的历史文化,受其自身民族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壮族、苗族、汉族的文化影响,吸收和融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和具有本民族特质的审美属性。从它的历史渊源来看,布依戏是在布依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产生的,通过不断与其他周边的民族歌舞文化进行交流,增加了它的营养成分,这遵循了民族艺术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本民族土壤文化,还需要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博采众长,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之路逐渐完善,传承久远。

  布依戏在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受汉文化的影响尤为突出。如明清时期,受到“改土归流”的影响,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的汉族人民涌入布依族地区,不仅增加了布依族的人口,还提高了当地的农耕文化水平,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的成因使布依戏的审美特点有着诸多汉族文化的烙印。如一方面,它的舞蹈动作里有京剧等戏曲动作;另一方面,布依戏在本民族以外的地区表演时,说唱时会使用汉语。

  布依戏在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壮族文化也融入了布依戏。布依戏在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过程中与壮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因为两个民族地区地域相近,语言口音相似,连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民族在长期频繁的交往中,文化交流活动较多,布依戏也自然吸取了壮族的艺术成分。其中,布依戏在音乐上就借鉴了壮族的“八音坐唱”,可堂内堂外表演,进行故事情节演唱,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欢。

  布依戏是在布依族地区生根发芽的艺术品种,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营养成分,使内容更充实,题材更广泛。布依戏属于草根文化,它的舞台呈现比较简单,但是布依戏的舞台动作具有艺术感染力,它是程式化与生活化的结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的交融。布依戏的舞蹈动作从发展的角度看是吸取了京剧等戏曲成分,它与身段动作进行配合,来刻画戏曲人物角色,表达人物内心活动。这些戏曲类动作的运用一方面加大了布依戏舞蹈的动作难度,增加了布依戏的观赏性;另一方面,也是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

  结语

  布依戏是布依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品种,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戏剧艺术形式之一。布依族人民每逢重大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祈祷都会观看布依戏,这已成为布依族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经过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布依戏中一部分舞蹈动作已趋于表演程式化,有特定的动作意味和连接;另一部分舞蹈动作则是具有生活化的指向性,动作来源于劳动场景和生活习性。布依戏虽然不如其他艺术品种那么精致,但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性,形式上虽粗糙,但是具有民族性以及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它能与文化旅游资源有效结合,必将促进布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百姓的就业率,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原文出处:戴金叶.布依戏的舞蹈动作特色及文化内涵[J].四川戏剧,2021(07):107-10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戏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