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语言测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进行测量评估的方法与手段,对促进教育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语言学、教育测量学、认知心理学等的交叉学科,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地测量语言能力,并为语言能力的提高提供思路。根据测试目的和用途,语言测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性测试、潜能测试和编班测试[1]15,每一类测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其中,诊断性测试主要用来探寻被试在某些知识点上是否有困难,找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及时地找出解决办法,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测试的特点之一[2].在传统观念中,测试通常都是以分数为基准来衡量被试的知识掌握情况,分数高则表示被试对所测内容掌握较好,反之则差。然而随着语言测试的发展,测试者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得测试结果,而开始更多地关注到分数背后的各种因素,比如导致被试分数丢失的原因、相同测试结果的个体间差异以及被试哪些知识掌握得很好、哪些技能还有所欠缺等等,也就是说,测试者越来越多地开始从测验中获取诊断信息,从中了解被试的知识结构和他们解题的认知加工过程等,从而对被试进行有针对的补救,也大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被试也能从中进行分析总结,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和策略等进行调节与改进。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国外对认知诊断的研究主要是在微观层面。Sheehen et al.曾将认知诊断理论用于美国的青少年群体,来探讨他们的文本加工技能[3],Buck et al.曾运用该理论对TOEIC考试的阅读试题的认知属性进行了研究[4],Buck & Tatsuoka 曾针对英语听力试题进行过认知诊断评估[5],Lee & Sawaki也对英语听力考试的认知属性进行过认知诊断[6].国内将认知诊断用于语言测试的研究相对少一些,但也推动了诊断测试的发展。桂诗春提出以认知信息处理模型为基础的语言测试,通过实例说明了认知语言测试的诊断性作用[7],陈慧麟和赵冠芳提出将认知诊断理论引入语言测试领域是语言测试研究的新阶段[8],洪丽燕分析了将认知诊断理论引入现代语言测试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陈慧麟对语言测试中的认知诊断及其应用流程进行了介绍[10].从以上研究可看出,为了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诊断,认知诊断这项新的诊断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方法对人的认知层面进行研究,实质上也是对能力进行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它能够对认知属性进行界定,对认知能力及其结构作出诊断,从被试的测试反应中推出人们不可观察的知识状态[10].那么,将认知诊断理论应用于测试中对于语言测试有什么意义呢?它具体有什么推动作用呢?讨论认知诊断理论与语言测试的结合以及它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情况,探究它对语言测试的具体推动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以期对今后的语言测试有所启发,有所促进。
二、语言测试与认知诊断理论
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语言测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进步着。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前科学时期、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和交际语言测试时期。而其中的后三个时期又分别对应了三种测试模式: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模式,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模式和交际语言测试模式,它们体现出语言测试从注重语言知识到注重交际能力的转变,是一个质的飞跃[1]5.因此,语言测试在越来越注重各项具体语言技能和能力的今天,面对测试群体复杂和具体的情况,更需要认知诊断理论来解释和描述试题中包含的语言技能的认知属性,并对其中的构造加以诊断。随着心理测量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只关注个体宏观上的能力测评,也希望能深入了解他们微观层面的心理加工过程,了解他们的认知过程。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新一代的测试理论,它强调的是问题解决的认知加工模型在测验编制中的指导作用,强调对个体宏观能力水平评估及微观心理加工过程评估并重,并将认知诊断视为其核心[11]2.当前在国外的一些国家,甚至有些社会主流观点认为,没有诊断的测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由此可见认知诊断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认知诊断能够将认知与测试相结合,对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行诊断,揭示其心理加工过程,对测试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领域,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测量要推断学生反应背后的认知强项和弱项。从另一个角度说,认知诊断测验至少应测量三方面的认知特性:一是认知领域中构成一些高层能力构建的基础的重要技能或知识;二是体现人们如何对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组织的知识结构;三是认知过程[12].总的来说,它强调测试要考查被试的心理加工过程。将认知诊断理论应用到语言测试中,不仅是语言测试由过去走到现在的发展结果,也是今后测试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