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心理语言学论文 >

朗诵者如何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来源:今传媒 作者:李江
发布于:2019-01-15 共3553字

  摘    要: 朗诵者在朗诵活动过程中, 其状态的好坏必然对朗诵的表达效果, 成功与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论文对朗诵状态的生理, 心理基础, 朗诵状态的重要性, 如何获得稳定良好的朗诵状态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析归纳总结。观点独特, 角度新颖, 实践经验, 可资借鉴。

  关键词: 朗诵; 状态;

  一、朗诵状态及其重要性

  1. 这里所说的朗诵状态, 特指朗诵者舞台朗诵状态, 而非录音室话筒前的朗诵状态。

  它是朗诵者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进行朗诵活动时, 其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所呈现出来的个体综合状况形态。它大致可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很差”四个档次。它伴随着朗诵活动的始终, 且发展是变化着, 即有可能一开始状态较差, 随后越来越好;也可能开始状态良好, 但越来越差;或者状态一直良好, 或者一直很差。

  2. 朗诵状态的好坏, 对朗诵活动的优劣、成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 经过认真深入的分析理解, 体会感受, 反复练习、熟练背诵等一系列准备、排练之后最终在舞台上向观众朗诵时, 如果朗诵者状态不佳, 将会使得朗诵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有可能“功亏一篑”, 造成一次可能成功的朗诵活动“付诸东流”。而当朗诵状态良好时, 就为作品内容的有声诠释创造了好的条件, 促动朗诵者发挥出原有的水平, 甚至超水平发挥。曾有舞台剧演员感悟道:“在下面再怎么排练与最终在舞台上演出就是不一样。”这是因为, 舞台表现的正式感、竞技性, 一次性呈现, 现场大量观众的观演, 演出平台的规格大小, 嘉宾的层次等方面对朗诵者心理、生理所带来的紧张、压力、强度、要求与不见观众, 没有评委, 没有对手, 不上高台, 没有灯光背景等舞台原素的冲击和干扰的排练场, 给朗诵者心身所造成影响、刺激是大不相同的。这也就是良好的朗诵状态。

  良好的朗诵状态具有以下特佂:

  生理方面:神清气爽, 气息通畅, 声音饱满润泽, 富于弹性, 高中低音层次分明。

  心理方面:既积极兴奋, 又松驰从容;既自信坚定, 又真挚朴实;既稳定扎实, 又自然灵动;既激情投入, 也分寸恰当;既大方舒展, 也纵控有度。

  不好的朗诵状态表现为:

  生理方面:身体有疾, 声带疲痹, 气息阻滞, 声音干涩, 弹性差, 低、中音区缺失, 口舌不灵。心理方面:自信心严重不足, 胆怯心虚;心情紧张不能自抑;提不起精神, 表达愿望淡薄;注意力不集中, 游离内容之外;声嘶力竭, 情绪化表达;抗干扰能力弱。

朗诵者如何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心理状态是决定性的,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生理状态于心理状态之间会互为影响, 最好的朗诵状态, 当然是生理和心理俱佳, 最差的朗诵状态, 肯定是身心俱疲。心理状态好, 会弥补生理状态的不足, 而好的生理状态也会给不佳的心理状态以一定的激发。

  二、获得良好的朗诵心理状态的方法

  1. 充分准备。

  所谓胸有成竹, 心里不慌。朗诵者必须深入理解分析朗诵稿件, 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感受作品内涵, 真正读懂作者;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 尽量熟练背诵作品;具体制定适当的表达处理办法手段, 为拥有良好的朗诵心理状态打下扎实基础。“不打无准备之仗”, 即“充分准备”是夺取战役胜利的重要保障。同理, 准备充分、反复打磨, 千锤百炼, 对朗诵的成功, 一定具有良性的心理准备。

  2. 信心百倍。

  强大的自信心是拥有良好朗诵状态的核心。所谓“压得住台”, “气场强大”是指朗诵者在充分自信心支撑下的舞台状态。如果朗诵者都不自信, 那么观众如何信你!

  不自信, 则胆怯, 则气虚, 则声颤, 则大脑空白, 甚至忘词, 甚至放弃, 直至朗诵失败。谈何朗诵状态?

  朗诵者只要一上台, 应当有“舍我其谁”, “我现在就是主宰”的霸气。曲艺界有这样的说法:“台下狡猾不成器, 台上老实没有戏”。说的是, 演员一定要把台上台下分开。台下应当谦虚、诚恳, 有尊重、知敬畏。而台上, 则必须是“目中无人”, 要觉得“我最行”, 要放得开, “不择手段”地去表演。这样才能为观众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表演, 舞台上朗诵也同此理。当然, 信心百倍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来自于对自身朗诵能力水平的充分认知;来自于专家和观众对自己朗诵水准的广泛肯定;来自于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分析, 真切感受体验;也来自于丰富的舞台经验。

  3. 投入内容。

  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稿件的基调内容、情景当中。投入的真切和持续程度是朗诵状态好坏的重要指标。投入不进去, 或者时入时出, 思想“跑毛”, 将不同程度地消损朗诵状态的良好呈现。所谓“瞬间入戏”是对一位演员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肯定和要求。朗诵者一上台就应当迅速进入稿件内容之中, 直到朗诵结束即“当众孤独”。有着名朗诵艺术家说:“只有‘忘我’, 才能‘有我。”, 说得就是在朗诵过程中应忘掉个人得失, 忘记各种杂念, 全身心投入诗文内容当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才能在完整表达作品感染观众过程中, 树立起自己的业务形象。展示朗诵者能力水准, 通过多次成功的朗诵, 确立起朗诵者的专业地位。艺术工作者是要用作品说话的。

  4. 难得松弛。

  一登高台, 面对众多观众 (包括行业专家) , 朗诵者从心理到生理都难免紧张, 且越是大场面, 高规格的演出, 表演者 (朗诵者) 越是“压力山大”。同时, 朗诵者因心理高度重视, 从而强烈地意识到“一定要表现出最好水平”。这种心态促使他不自觉地在朗诵中往往会“用力过猛”, 用声紧绷、僵硬。以至在朗诵中情绪化地分寸失当, 声嘶力竭, 脱离内容。因此, 越是大型演出, 重要的朗诵活动, 反而要特别注意放松心态, 松弛用声, 收敛一些表达。古人云:“过犹不及”, 戏曲表演上有“宁要99, 不要101”的说法, 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状态过于紧张, 可能会使得失误频发。原来滚瓜烂熟的词, 可能突然一句也想不起来了, 张口结舌, 磕磕绊绊, 头冒虚汗, 面红耳赤, 最后导致朗诵失败。自己抑制了状态, 自己“打败了自己”。

  在舞台上的松弛状态, 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它是“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风范, 和“静如处子”的沉静从容。这种状态十分有利于朗诵表达, 必然会有助于呈现出气息沉稳, 声音弹性, 节奏抑扬顿挫, 情感表达相得益彰, 流畅自如的良好状态。

  5. 激发愿望。

  即使朗诵者充分准备了稿件内容, 也表现出十足的自信心, 并且最大程度地投入内容, 也难得地很放松等等。但是, 在正式朗诵之前, 如果找不到强烈的朗诵愿望, 即激发表达朗诵内容这发“子弹”的“底火”———创作欲望, 那么这发“子弹”就无法发射, 不能飞出枪膛, 击中“靶心”。就无法显示其威力, 从而这枚“子弹”只能是一枚“安静”的小小的铜丸儿。

  朗诵愿望或称作再创作激情的引发, 是专业演员临上台前的必修课。这时的朗诵 (创作) 愿望, 一般在安静候场默词时产生, 也可以在观看其他演员演出中产生, 也可以出自于朗诵者个人对观众强烈的责任感, 对朗诵艺术的使命感。尤其当朗诵者对所指定的朗诵内容无法产生原始的表达冲动和朗诵稿件水准较低的情况下, 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起的作用, 更加突显。

  当朗诵愿望被成功激发出来时, 自信、投入、放开、松弛的状态就一下子被激活了, 点燃了。观众就会看到朗诵者意韵贯通, 情感真挚, 收放自如的朗诵。

  一定要全力在上台前找到这种强烈地表达欲望, 要千方百计调动起“征服观众”的信念。尤其是对于内向慢热型朗诵者来说, 迅速寻找到这种跃跃一试, 一吐为快的状态至关重要。

  6. 克服干扰。

  在朗诵过程中, 许多临时出现的突发状况会成为干扰朗诵状态的不定因素, 如果处理不好, 可能会造成朗诵者思绪紊乱, 精力无法集中, “跑神儿”, 忘词儿。例如, 话筒无声或声音过小;配乐放不出来或放错;配乐声过大;灯光晃眼;现场嘈杂混乱, 观众来回走动、喧哗;主持人报错节目, 报错朗诵者;朗诵者在舞台上摔倒, 合作者迟到, 忘词、错词……。朗诵者一定要牢固树立这样的信念:在舞台上, 无论发生任何意外, 突发干扰情况, 都要冷静泰然处之。迅速排除干扰, 将不良状况的影响化解到最小, 回归朗诵状态, 投入内容, 认真演出。这才是一个朗诵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不要怨天尤人, 更不能天真地认为, 各种干扰意外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旦发生, 就无法承受。朗诵者必须加强抗干扰和快速处置突发不良事故的能力, 才能临危不乱, 镇定自若地确保朗诵活动的最终完成。

  三、结语

  良好的朗诵状态的获得, 是通过大量的演出实践锻炼, 不断思考总结调整中“百炼成钢“的, 是在经历多次失败的教训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舞台上几分钟朗诵的良好状态, 不是自然而然就拥有的, 它是朗诵者综合业务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的体现和修炼磨砺的结果。朗诵者可以有针对性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克服, 在朗诵实践中逐步总结提高, 使得以上所归纳的良好朗诵状态成为下意识地稳定、持久地习惯养成, 不断消解不良内外因素, 调动正向能量, 为成功的朗诵提供强大的主观支撑。说到底, 一名朗诵者真正绝佳的朗诵状态, 除了生理状态较好, 其正确的心理状态应当是非常单纯的, 就是在临上台的一刻, 不去思东想西, 没有条条框框, 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想朗诵给你听”, 于是“我口说我心”, 一篇真诚、真挚、质朴、直击人心的朗诵, 必然会呈现在舞台之上, 进入观众的心田。

  参考文献:

  [1]曾致.朗诵艺术指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硕.朗读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作者单位:西安广播电视台交通旅游广播
原文出处:李江.朗诵活动中朗诵者状态的探析[J].今传媒,2018,26(10):130-13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