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心理语言学论文 >

泰国留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情况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2 共8805字

  随着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教育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汉语热不断升温。泰国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对象国和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生源国。对泰国学生汉语学习者语言中的偏误进行研究,认识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者语言的发展规律,探索泰国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对泰汉语教学界的当务之急。

  因为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各家所划定的心理动词的范围出入很大,本文着眼于对泰汉语教学的现实需要,参照胡裕树、范晓的观点,把心理动词定义为表示情感、意向、认识、感觉、思维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的词。然后又用劳勍的心理动词界定框架---NPh + ( 在心里) + ( 对 + NP) + 很 + +( NP/VP/AP/Clause) ,对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动词一一进行考察判定,确定了 65 个心理动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分别为: 感到、感觉、觉得、打算、考虑、想、估计、怀疑、推测、懂、理解、了解、明白、熟悉、记得、忘记、相信、反对、赞同、警惕、支持、注意、照顾、决定、埋怨、计较、决心、欢迎、认为、感谢、以为、操心、满意、生气、惦记、怀念、想念、爱、爱好、热爱、恨、嫌、爱护、爱惜、怕、关心、欣赏、感激、重视、尊重、崇拜、佩服、尊敬、盼望、期待、期望、失望、希望、同情、感动、害怕、担心、喜欢、讨厌、羡慕。

  本文所用的偏误语料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北京语言大学的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 二是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 三是笔者自己收集的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本科一年级的泰国留学生的课堂和作文语料。笔者把判定出的65 个心理动词,放在9271 条40 多万字的偏误语料中检索,共检索出 337 条约两万字的泰国留学生汉语心理动词偏误语料。

  在大量偏误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对泰国留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泰国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心理动词及对泰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标注说明

  鲁健骥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偏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词语的使用,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和各种短语 ( 如述宾短语) 、结构等的使用; 一类是句法项目,包括各种句子形式。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后者是由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从形式上来看语法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用和错序。本文参照鲁健骥先生的方法,在分析泰国留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语料时,首先从词语角度和句子角度将偏误分为词语偏误和搭配偏误两大类。而后把第一类又按形式分成遗漏、误加和误代三小类; 把第二类又分为五小类: 与主语有关的偏误、与状语有关的偏误、与宾语有关的偏误、与补语有关的偏误、与助词有关的偏误。具体偏误标注符号和释义如下:

  1. 偏误句中的偏误点在文中用 “加粗、下划线”表示。

  2. 偏误类型和修改方案在句中用符号、关键词和括号表示。

  3. CD: 表示心理动词的误加。4. CQ: 表示心理动词的遗漏。

  5. CW: 表示心理动词与其他词类的误代。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1) CW -PV→: 表示心理动词与心理动词的误代。“→”前是偏误词,“→”后是订正词; 以下标注中的 “→”同此释义,不再附加解释。

  ( 2) CW -V→: 表示心理动词与行为动词的误代。

  ( 3) CW -ADJ→: 表示心理动词与形容词的误代。

  ( 4) CW -ADV→: 表示心理动词与副词的误代。

  ( 5) CW -N→: 表示心理动词与名词的误代。

  6. CJ - zhuy: 表示心理动词与主语有关的偏误。

  7. CJ - zy: 表示心理动词与状语有关的偏误。

  8. CJ - buy: 表示心理动词与补语有关的偏误。

  9. CJ - by: 表示心理动词与宾语有关的偏误。

  10. CJ - zhuc: 表示心理动词与助词有关的偏误。

  二、分类统计

  本文判定的65 个心理动词,在收集到的语料中出现的频次为 13971 次,其中偏误 632 次,偏误率为4. 5% ,尽管偏误率不是很高,但仍然有统计、分析和描写的价值。

  为便于陈述,本文首先把收集到的偏误语料分为词语偏误和搭配偏误两大类。然后根据学习者的表层策略把词语偏误分成遗漏、误加和误代三小类。根据偏误的表层特征把搭配偏误分为五小类,即与主语有关的偏误、与宾语有关的偏误、与状语有关的偏误、与补语有关的偏误、与助词有关的偏误。各类偏误在偏误语料中的分布见表2. 1.【1】

  
  从表2. 1 我们可以看到,词语偏误是泰国学生在掌握汉语心理动词方面的主要偏误类型。其中,误代偏误最为严重,占偏误总量的45. 7%.其次是误加偏误,占偏误总量的 17. 2%.其余类型依次为: 与状语有关的偏误,占 10. 4%; 与主语有关的偏误 ( 6. 5%) ; 与助词和宾语有关的偏误 ( 各占偏误总量的5. 9% ) ; 与状语有关的偏误 ( 5. 3% ) ; 最后是遗漏偏误,占偏误总量的 3% .下面分别对各类偏误举例加以说明。

  三、心理动词的遗漏

  所谓遗漏就是应该出现的成分没有出现,从学习者的角度说就是把本来应该有的成分遗漏了。至于造成遗漏的原因,鲁健骥指出,“表达中需要,但还没有学到,或学到了还没有掌握时,就会出现遗漏。我们的学生是成年人,他们具有健全的、完全的思维,他们用学到的有限的汉语去表达复杂的思想,就会遇到一些表达不出来的东西,这时候就会形成遗漏偏误。”[1]

  可见,遗漏很有可能是学习者主动选择的结果,也就是策略运用的结果。心理动词是动词小类中用法较难的一块,所以在词汇量有限又急于表达的情况下,留学生常常会采取回避的策略来处理问题,造成句中心理动词的遗漏。例如:

  ①除了开办华文校稀少以外,出身泰国华人对中国文化观念,∧ ( 遗漏 CQ 了解) 亦算不多,原因也是本身受过不多之华文教育。②挫折的滋味,就给我一个警惕,当你有了钱,应该节省,∧ ( 遗漏 CQ 考虑) 如何来应用。

  ①、②中,都缺少中心语---谓语,在这些例句中谓语恰好是由心理动词来充当。①中,学习者要表达的是 “出身泰国的华人对中国文化观念了解不多”这样的意思,而不是 “出身泰国的华人对中国文化观念不多”.学习者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心理动词 “了解”,也可能是心里想到了这个词,但因急于表达却没有写出来,造成了心理动词 “了解”的遗漏。②例中,被遗漏的则是 “感觉”,遗漏的原因与①的情况相似。

  四、心理动词的误加

  按照鲁健骥先生的观点,所谓误加 “主要是指在通常情况下句子中可以或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是当这种情况发生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留学生不能掌握这种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从而导致偏误。”[1]( P53)泰国学生对于句子中是否需用心理动词的判断不够准确,从而出现了误加心理动词的偏误;误加偏误主要有心理动词的重复和语义重复两种类型。

  ( 一) 心理动词重复

  所谓心理动词重复就是一个句子中同时出现了两个表达同一语义内容的心理动词。两个心理动词虽然意义有交集也有不同,但在句子中的意义却基本一致,因此只需要其中一个心理动词就可以完整地表达句子语义内容。泰国学生对这两个心理动词的义项认识不清晰,故而将它们同时罗列出来,导致句子出现心理动词重复的情况。例如:

  ①我总是担心怕 ( 误加 CD 怕) 爸爸的癌症会又返回来。

  ①中 “担心”和 “怕”都有 “放心不下”的意思。不同的是,“怕”的含义更丰富,还有 “害怕、畏惧”的意思,并且 “怕”还可以做副词,“表示估计,有时还含有忧虑、担心的意思”.

  [2]( P1015)而例句中要表达的句义是 “爸爸的癌症会返回来使我放心不下”,因此两个心理动词只需要一个就可以,不需要全部罗列出来。

  ( 二) 语义重复

  如果句子中心理动词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已经由句子的其他成分恰当地表达出来,这时心理动词的使用不仅在语义上造成重复,而且在句法上也不正确。这就是这里所说的语义重复。例如:

  ①太阳下山的风景也不错,阳光照射着大地,把草原变成了红色,给人感到 ( 误加 CD 感到) 一种温暖的感觉。

  ②此外不分男女的环境的教育会让他们觉得 ( 误加 CD 觉得) 尊重自己和视下对性,优其男性的。

  上面各例中,心理动词表达的语义内容都已由句子的其他成分表达出来了。如①中的 “感到”与 “给……的感觉”在语义上就是重复的。②中 “尊重自己”已经是说话人 “觉得”的具体内容了。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心理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