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幼师理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学习主动性提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4 共5446字
摘要

  近十年来,作为多年的一线教师,笔者力图使自己的教育生涯不囿于教书匠的模式,明确意识到在教育实践中,“一个具有并始终保持创造激情的教师能真正摆脱简单重复,积极引导学生创造精神的发展,在创造性地教育活动中确证自己和发展自己,”并进一步不断探索成为幸福教师的道路。[1]

  换句话说,教师若仅凭自己的有限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是无法达成幸福教师的终极目的的。幸福教师离不开成功的教学体验,不可否认,在教学工作中,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会遇到教学困难,这时应该主动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反思。

  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 )’与‘学会学习(learning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

  一、幼师理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幼师学校任理科教师,分别教授物理、数学课程。历来幼师专业的学生整体有喜爱艺体类课程的偏好,而且由于经历的局限,学生关于理科课程对于未来工作作用的认识通常是片面的和不深刻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状态长期缺乏“友好”和谐气氛,多年来,笔者在第一次走进物理课堂,针对“你们喜欢物理课吗?”的发问,大体上遇到的情形都是少数学生会响亮的回答“不喜欢”,一半以上学生会难为情地笑着,默许这个答案,表示认同。

  近年在面对 90 后学生的课堂上,当理科教师在某些情况下对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表示不满时,师生双方甚至会在对待课程的态度上有强烈冲突的表现,个别极端情形还会体现为学生觉得他们不认可某理科教师是一种骄傲的表现,这样,就使得学习气氛更加紧张。“罗森幸(1971)的研究指出,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有正相关的趋势,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却存在着负相关。”

  显然,在幼师理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并不是绝对的主导者,甚至算不上是主动的指导者。虽然幼师的理科教师并无升学率的压力,但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学生学习态度和情绪反馈的影响下,作为任课教师,原本潜在的教学激情可能会出现受挫感,甚至不免以机械式单纯灌输知识完成教学计划的教学姿态出现在课堂上。

  从学生的角度看来,之前的理科学习成绩总体偏低使得学习者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幼师理科课程给他们初始的印象是易使其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无论是初中还是在幼师的学习阶段,在以学习成绩作为对于课程学习效果唯一评价的背景下,对于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直接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过的效果。

  由于幼师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意志都不稳定,当他们觉察不到自己的进步时,就可能出现痛苦应付学习的状态。

  因为“考核的动机力量,更多的是在于失败的威胁而不是在于成功的希望。”“经常失败的体验还会导致志向水平的降低,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应,以致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我校理科教师对于理科课程改革的探索回顾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能“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使幼儿主动学习。”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早在 1995 年,我校理科教师结合“幼儿科学活动设计”等课题的研究,开始探讨幼师理科课程的改革。在1997 年至 2002 年期间,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实践研究及其师资培训”子课题研究,研究中发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难点多为局限于其自身科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并且近年来根据多名幼儿园园长的反馈,鉴于幼儿园教学需要,希望学校重视文化课教学尤其是理科课程教学的信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幼师理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并且任课教师必须要反思,如何使学生走向正常的学习状态中,从而顺利完成作为必修课的理科课程学习任务。

  2007 年,学校组织理科教师从编写校本教材入手,着力选择适合生源基本水准、又与幼儿科学活动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授课内容,并力图采用幼师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目的就在于促使幼师生的学习心态变得积极主动。新教材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体现出学生对于理科课程在情感上接受程度有所改变,由对物理课态度“在初中阶段不喜欢”

  学生的比例 26.82%.变为“在幼师阶段不喜欢物理课”只有 14.55% 的学生比例。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尽管教材的内容难度降低幅度较大,考核的标准也调整的比较宽松,作为教学结果预期,只要学习者有适宜的努力程度,大部分学生是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但实际情况是,课程考核合格率仍是比较低。有近一半的学生对理科课程缺乏基本兴趣,还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问卷表明只有 28.64% 的同学认为物理课有趣,愿意多上物理课。

  在教材内容、教师观念、教学方法有了大量的改革之后,学生的学习理科课程的兴趣仍然不能很好地被调动起来,说明“学习的产生和成功需要一定的过程和内、外条件。‘教’只是‘学’的外部条件之一,它通过引发内部条件的变化,帮助学生有效和高效的学习。”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