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回顾
2013 年 12 月 28 日,在江苏某县发生一起持刀伤人的案件。
当日上午 9 点 45 分,110 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叶挺东路有一户人家发生纠纷,有人持刀伤人。该辖区派出所值班民警卢某率领一名辅警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到达现场后,卢某发现有一名中年女子被砍伤,向其了解情况后便来到卧室门口,发现砍人男子许某正在卧室内,右手持菜刀,左手持匕首威胁一名年轻女孩。卢某一边观察周边环境,思考如何安全处置,一边打电话请求增援。
很快,民警朱某率领两名辅警赶赴现场支援。经过简短的商量,民警决定破门强攻,两名民警持伸缩式警棍率先进入卧室,许某见状,撇下女孩疯狂地挥舞着菜刀和匕首径直向民警袭来,民警以血肉之躯与歹徒展开搏斗,经过短短 40 秒战斗,成功将歹徒扑倒在床上并控制,但民警朱某眉骨及左手被砍伤,缝了 12 针。
二、案例评析
这是一起较典型的处置持刀歹徒的案例,案情较为清晰,是由感情纠纷引起,进而发展为持刀伤人。民警运用伸缩警棍、徒手控制技能,协同配合,成功制服持刀歹徒,解救了女受害人。
纵观整个案例,处置结果是成功的,但是在成功处置的背后仍然有值得进一步总结与思考的问题。
(一)成功之处
1. 形势评估,保证警力优势。民警接警到达现场后并没有贸然进入房间进行处置,而是采用了先观察、评估再决策、实施的处置方法。卢某通过形势评估,认为两名警力不足以安全处置这起警情,遂请求支援,待另外三名警力迅速到达,人数上形成五比一的警力优势后才突入房间处置,为成功制服持刀歹徒奠定了基础。
2. 快速果断处置,避免警情恶化。民警快速到达现场,对嫌疑人形成了围堵之势,但是,持刀类案件极易由某些因素诱发而发展成为劫持人质案件,这将给警方处置带来更棘手的问题。现场视频显示,在本案中,虽然嫌疑人持刀威胁女受害人,但还没有利用房间墙角等地形与警方对峙,因此,民警果断突入房间,通过喝斥、挥舞警棍吸引歹徒注意力,短短一秒多的时间便迅速接近了歹徒,并运用警棍击打等手段试图制服他,由于多名民警突然近距离出现在其面前,导致歹徒措手不及,在避险的本能反应下,放弃胁迫受害人转而持刀与民警对峙,这就为成功解救女受害人创造了机会。
3. 保护群众,英勇无畏。人民警察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毫不夸张地说,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两名民警在与持刀歹徒近距离搏斗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盾牌将嫌疑人和女受害者隔开,使受害人被成功营救,而民警在制服歹徒的过程中被砍伤了眉骨和左手。在整个处置过程中,民警没有退缩不前,而是英勇无畏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诠释了警察的职责。
(二)不足之处
本案中,民警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也付出了较重的代价。
纵观整个处置过程,民警虽然人数占绝对优势,但是采用短小的伸缩警棍,甚至徒手与刀具进行对抗是存在很大危险的。安全处置原则是任何处置战法的出发点,民警需要始终牢记,并付诸行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民警接警后要充分评估危险,正确选用现有的各种装备,如针对本案,可以选择防刺服、头盔、盾牌、催泪喷射器,乃至枪械。
装备差异会直接影响战术战法的制订以及民警人身安全。
制服持刀歹徒的核心就是控制对方手中的刀具,在战法制订方面,要限其之长,攻其之短。
在本案处置过程中,民警只运用伸缩式警棍,显然无法发挥出更为有效地控制危险刀具的战术战法,在这种状况下,需要现场处置民警有就地取材的灵活应用能力,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 29 条的规定“,对使用警械不能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公安民警可以根据本规程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这个措施可以是“符合使用警械条件,但是现场没有警械或者使用警械可能造成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公安民警可以使用除武器以外的其他物品对违法犯罪行为人进行控制”(《规程》第 28 条)。比如,在本案中可以尝试用车载或消防柜中灭火器充当催泪喷射器,或者利用板凳格挡、控制等。
三、持刀类警情应急处置新战法
刀具由于其易获得性,通常会成为犯罪嫌疑人实施危害他人等犯罪行为的首选工具。持刀犯罪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因为其不仅会对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更会对社会稳定乃至民族团结造成危害。
①近年来,由于暴恐事件多发,尤其是“4·23”、“6·26”、“3·01”等事件之后,如何应急处置刀斧砍杀类警情已成为公安机关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持刀类警情应急处置战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刀类器具虽然有易获得、易隐蔽、危险性大的特点,但是其局限性也非常突出,首先就是攻击范围较短,一般情况下,刀具的攻击距离即是嫌疑人手臂加刀具的长度,攻击的方法主要是劈砍、撩划、捅刺,因此,设计战法时应注意刀具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战法,利用民警的装备优势、协同优势,以最安全的方法制服犯罪嫌疑人。装备、协同是战法制订的两大要素,装备是制订战法的前提条件,选用什么样的装备决定了战法选择的范围、多样性以及民警受保护的程度 ;协同是战法实施的策略,它决定了民警应急处置时的分工方法、战机把握等。
以本案为例,这起警情是由感情纠纷引起的持刀伤人,依据《规程》第 3 条的规定,“使用较轻处置措施足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较重处置措施”.这一规定明确了“适度”和“最小武力”原则,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民警可以选择除枪械以外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针对本案例,民警接警后应携带伸缩警棍、催泪喷射器以及防刺服、头盔等已配备的警械装备,为更安全有效地制服犯罪嫌疑人,还应选用一些其他的装备、器材。
1. 其他装备及器材的选用。自 2014 年昆明“3·01”暴恐事件以后,警务技战术教学已经逐步将盾牌、伸缩警棍、长警棍等作为应对持刀斧砍杀警情的重要警械装备,其中,法式盾牌使用技能是一项较新的内容。
法式盾牌属于保护性装备,兼有攻击的功能,2014 年 3 月,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的“公安部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教官培训班上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具有进可攻、退可守,质地坚硬,透视性好的特点,具备格挡刀斧攻击、撞击犯罪嫌疑人等功能。
另外,可以选用“抓捕器”(如图 1、图 2),该器材是由江苏警官学院周祥兴老师主持开发的一种专门应对持刀暴力犯罪的非致命、保护性约束工具,可以在两米左右的距离上利用撞击夹圈底部的联动滑块,带动齿条运动,使活动月牙环自动闭锁,锁定嫌疑人腿部、手臂,②从而实现安全距离下控制、约束的目的。如果抓捕器能与盾牌、伸缩警棍合理配合则可以更有效、安全地发挥抓捕控制效果。2. 借鉴戚继光的“鸳鸯阵法”.刀具属于冷兵器,自古不乏应对的方法,其中最着名的应属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为平倭患而设计的鸳鸯阵法。《戚少保年谱耆编》中有对鸳鸯阵的记载 :“阵十二人,首一人居前为队长,次二人夹盾,次二人夹枝兵,次四人夹长矛,次二人夹短兵,末一人为火兵居后,专事樵苏。”
③作战中,队长负责指挥 ;“夹盾”为两名盾牌兵,一持长牌盾,一持藤牌盾,各持短刀和标枪,主要负责掩护后队前进并参与近战“;夹枝兵”即持狼筅的士兵,其重要作用是勾住倭寇使其动弹不得,便于长枪兵即“长矛兵”戳杀 ;“短兵”为两名持镗钯的士兵,负责警戒、支援 ;“火兵”即持鸟铳的士兵,置于最后便于有时间装弹并在中远距离击杀倭寇。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鸳鸯阵还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如两仪阵、三才阵等。通过研究发现,不论阵型如何变化,鸳鸯阵始终保持“长短相杂、刺卫兼合”的作战特点。
民警在应对持刀歹徒时,借鉴戚继光鸳鸯阵法的作战模式不失为一条途径,根据鸳鸯阵的原理和特点,利用现有的警械装备及器材设计新型战法。比如,运用法式盾牌格挡、攻击,利用抓捕器(类似于用狼筅)进行约束、控制,伸缩警棍负责保护、支援,相互协同,互为依托,打控结合以发挥更大的警力优势。
(二)战术战法的实施措施
1. 狭小空间的警组协同。
(1)最小作战警组的站位。以本案为例,警情发生在卧室内,空间只有 10 平方米左右,在这样狭小的空间中无法将警力充分展开,根据这些情况,人员设置既要适应空间的狭小性,也要保证作战功能的完整性,因此,控制抓捕组的最小作战警组可设置为三人,从左至右依次为持盾牌、伸缩警棍的民警,持法式盾牌的民警,持抓捕器的民警,中间的民警位置略靠前(如图 3、图 4)。作战功能上持法式盾牌、持抓捕器的民警主要负责攻击、控制,持伸缩警棍的民警主要负责支援、保护。
(2)协同配合控制、抓捕持刀嫌疑人的方法。由三名民警组成的最小作战警组同时推进压迫持刀嫌疑人至抓捕器控制距离或当持刀嫌疑人接近砍杀过程中,由持抓捕器的民警伺机迅速准确控制对方腿部并立即给予同伴信号,此时,持法式盾牌民警迅速攻击冲撞对方,抓捕器发力向后拉拽,通过盾牌、抓捕器攻击时,上、下两股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使持刀嫌疑人失去平衡倒地。(图 5、图 6、图 7)嫌疑人倒地后,持抓捕器民警继续控制住对方腿部,持伸缩警棍的民警则迅速上前控制持刀手臂,持法式盾牌的民警随即控制其躯干(如图 8、图 9)。
(3)警组成员间的相互保护。对持刀嫌疑人实施抓捕的实战过程不可能每次都能一蹴而就,现场情况会瞬息万变,每次攻击、控制都有可能会失败,每名民警都有可能会受到嫌疑人的攻击,这时就需要警组成员时刻保持协同,相互支援、保护。
由于双方在实战中都处于运动状态,抓捕器可能会控制失败,此时持抓捕器民警应迅速给予同伴信号并按下开关打开活动月牙环准备第二次控制。另外,持刀嫌疑人如果对持法式盾牌的民警构成威胁或发生纠缠,左侧持伸缩警棍民警应立即利用盾牌保护,同时趁嫌疑人举刀时击打其前臂神经中枢,迫使对方放弃攻击(图 10)或通过敲指解脱,迫使其放弃抓握民警盾牌(图 11);如果嫌疑人欲攻击持抓捕器民警,则持法式盾牌的民警应立即趁对方举刀时撞击对方右侧,阻挡、破坏其攻击线路,迫使其攻击失败(图 12、图 13);如果嫌疑人欲攻击持伸缩警棍的民警,持法式盾牌的民警则应立即趁对方举刀时撞击对方左侧,阻挡、破坏其攻击线路,迫使其攻击失败(图 14、图15);
2. 空旷地域的警组协同。
(1)警组的协同站位。空旷的地域比较有利于民警将警力展开,可以充分发挥警力优势。以上述最小作战警组为基础,由两个警组配合进行抓捕、控制。
由于人头部固定状态下,双眼水平良好视野的范围为60 度左右,因此两警组分别位于持刀嫌疑人两侧,与嫌疑人形成大于 60 度角的策应站位,伺机抓捕,一名民警携枪位于两警组之间的后方保持戒备(图 16)。
(2)协同配合控制、抓捕持刀嫌疑人的方法。两警组同时接近持刀嫌疑人,当接近抓捕器控制距离时,可先由一方佯攻,如通过语言或动作表示出即将攻击的态势吸引嫌疑人注意,而另一侧的警组则伺机迅速上前控制嫌疑人腿部并撞击,迫使其倒地,然后立即跟进控制(图 17、图 18、图 19、图 20)
四、结语
应对持刀歹徒是基层民警日常警务活动中非常棘手的一类警情,虽然在一些极端、恶性的警情中民警需要果断使用枪械,但是也应学会以多种方法应对持刀歹徒,这样才能在现场处置中游刃有余、临危不乱。
盾牌、警棍、抓捕器等都是非致命性的警械装备及器材,通过合理的站位、分工、沟通、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协同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警力优势,从而安全有效地控制嫌疑人。
结语现实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提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的命题,这说明法律是基于社会、经验和生活的。法律是在基于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的。而同时,社会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实践必然要求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