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信用管理论文 >

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与信用管理评价体系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6 共3438字

  1 引言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负责承担国家民口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逐步增加。在2013年度计划中,民口科技10个重大专项新启动项目620个,涉及中央财政投入128.5亿元。

  其中企业牵头承担课题341个,占2013年新启动课题总数的55%,经费占中央财政经费总额的 59%.2012年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明细权责关系,要求承担单位加强财会核算和内部审核,切实保证专项资金规范运行。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在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方面明确要求,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建立覆盖指南编制、项目申请、评估评审、立项、执行、验收全过程的科研信用记录制度,由项目主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评估评审专家、中介机构等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并按信用评级实行分类管理。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项目(课题)负责人及研究人员、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在经费管理使用、评估评审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科研评估评审活动的重要依据。

  2 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大幅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2012 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 10298.4亿元,这是我国R&D经费总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有学者指出,我国在科研经费管理上还存在着经费管理办法缺乏操作性、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2.1 科研项目数目庞大,经费管理难以基于单个项目进行管理

  201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资助的科研项目达到34958项(包括面上项目16194项、青年基金15367项、地区科学基金2497项、重点项目564项、杰出青年196项、合作研究基金 140项),此外,“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社科基金、省级自科和社科基金项目、省级重大高新技术、重大科技攻关等一系列批准资助的科研项目,每年累计批准资助高达数十万项,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科研项目,要做到对每一个项目经费进行监管是不现实的。

  2.2 对所有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经费监管,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效率低下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担单位的资助情况,按地区分类,全国共有982家单位(其中北京211家、江苏63家、广东62家、上海60家),虽然相对于16194项面上项目来说,承担单位的数量明显少了很多,但是实际工作中,想要对982家承担单位科研经费全部进行监管必将是一件十分繁重的任务。同时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监督检查使得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2.3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繁多,实际执行难度大

  国家科技主管部门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出台了不同的管理办法,目前制定的管理办法有将近20项,如:财政部和科技部出台《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和总装备部出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出台《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等。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有不同的管理办法,执行较为混乱。项目承担单位在实际经费管理中,执行的难度大,财务审核报账人员需要区分不同的项目执行不同的政策标准、不同的预算分类等。

  3 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策略

  3.1 创新科研经费监督评估机制

  美国为确保科研经费预算的顺利执行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制定了相应的监督评估制度。新公共管理中科学和技术政策越来越多使用结果作为一种筛选机制,使用相关外部融资评估实践作为一种控制机制。竞争机制背后的总体思路是双重的。首先,它包括如果经费给予最好的执行者,将会导致更好的结果,因此,科研经费分配应该基于早先的科研经费管理的结果;其次,如果科研经费分配基于早先经费管理的结果,激励承担单位实现更好的经费管理结果,从而在经费分配上更具有竞争性。鉴于此,建议采用竞争性机制创新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3.2 对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进行信用管理

  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信用管理,是在实施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引入信用管理的方式,为了保证科研项目整个进程所耗用的实际费用不超过其预算资金费用,将信用管理置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科研项目经费过程控制和科研项目结余经费评价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即对项目承担单位经费管理的内外部环境、管理流程、相关制度建设等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使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科技主管部门对下一阶段的经费安排和相关科研项目的申请,都将基于科研经费信用管理的结果,对于那些信用风险小、经费管理结果好的承担单位,给予有利支持,对于那些信用风险大、经费管理结果差的承担单位,给予减少支持或不予支持。

  3.3 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实施重点监督检查,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

  想要对所有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进行监督检查,必然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大约占20%,剩下的 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这些单位往往经费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监督检查出现问题比较少,因此称之为二八法则。

  因此,如果能够挑选出信用较差、经费管理问题较多的20%的项目承担单位,对这些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就能够保证整个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率。通过构建科研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信用评价,挑选出信用较差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成为最为迫切的一个问题。

  4 信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阶梯层次的判断矩阵,并采用Seaty1~9标度法进一步分析各个指标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以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承担单位经费信用评价指数的权重为1,各行横向比值加和的平均值定义为 MI 权重= MI/ ∑ MI,最终权重 = 各分要素的权重*上一层次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表5)判断构造的矩阵是否合理,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经检验,以上五个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比值<0.1,表明构造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得到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个指标的权重,见表6.
  
  4.2 项目承担单位评价等级评定

  通过表6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相关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收集,对收集到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定性指标则由聘用的专家进行评价。对每一个二级指标按100分计,对能够反映经费信用好的指标(例如,社会影响力、科研经费增长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与分数成正比;而反映经费信用差的指标(例如,经费主管部门处罚情况、法院诉讼记录等),与分数成反比。每一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乘以相应的分数,相加求和得到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总分,结合国际上对信用的5级划分法,将科研经费信用等级分为5类,即 AAA、AA、A、B、C,具体划分标准如表7.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经费监管模式,准确评定项目承担单位信用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等级越低监管越严,对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等级为B、C的,加大重点巡视检查的力度;对于信用等级为AAA、AA 减少巡视检查或不抽查;对信用等级为A的,进行一般性抽查,进而提高整个经费监督检查效率。

  5 总结

  科研经费信用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经费管理工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通过对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承担单位经费信用打分和评级,为政府科研经费主管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了新的方法。项目主管部门应共享信用评价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形成全国性的科研经费信用管理平台。当前,我国科研经费信用管理还只是处于构想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几乎没有,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从项目承担单位为切入点,对承担单位进行信用评级,重点监督,分级管理。之后可以考虑对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评审专家等进行信用评级,从而构建我国整个科研经费相关的信用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2013[EB/OL].
  [2] 刘双清,张铭辉,等。如何实现科研经费的高效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44):31~33.
  [3] 财政部。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
  [4] 刘小梅,刘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12):101~104.
  [5] 李海涛,徐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高校财务,2013(4):109~1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信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