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眼科论文 >

子午流注开穴结合短针刺法医治老年眼病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1 共2982字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加快,老龄社会的来临,眼疾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疑难眼病,如视神经萎缩、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难治性弱视等眼科疾患,因其病因复杂、病情顽固,属临床难题,目前尚无治疗良策。 近二年来我们对子午流注开穴配合短针刺法治疗疑难眼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在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与近代兴起的“生物钟”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以时间为节点去研究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一种理论, 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 子午流注开穴是根据脏腑经络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定的一种逐日按时取穴的方法。 现代多方面临床观察及研究资料表明〔1〕,按子午流注开穴针刺对肩痛、高血压、中风、痤疮、腰椎间盘突出、痹证、头痛等均有较满意疗效;对面瘫、脑梗塞、胃痛等,治疗时间短,收效快,平均疗程均显着少于对照组。短针刺法是一种富有特色的传统外治法,就是慢进针、稍摇动、使针深入在近骨处,将针上下轻轻捻转。 “短”是接近骨骼的意思,深刺靠近骨骼,与肾气相通,以治疗骨痹等病证。 正如《灵枢·官针》说:“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在我国流传已久,但临床实际运用该法者甚少,从文献报导上看多用于一些奇难杂症,对某些疾病甚有立竿见影之功效。 如杜琳等采用“短刺”法针刺单侧手三里穴,并配合腰腿功能活动,治疗腰腿痛46 例疗效显着〔2〕. 陈建军等研究表明采用《内经》短刺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针刺止痛的功效,很快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3〕.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目者,五藏六腑之精也。”可见,经络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头面,在人体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之功,眼为视觉器官,其能实现视觉功能有赖于经络不断输送气血以濡养脏腑, 眼病必然与五脏六腑及经络密切相关。 从眼与经络的关系看,目上属足太阳经;目下为手足阳明及任脉所属;目内眦属手少阴、手足太阳经、阴跷、阳跷脉;目外眦归手足少阳;两目之间属督脉。其中足太阳在目上纲(上眼胞);足阳明在目下纲(下眼胞)与阴跷、阳跷脉同样,共同司眼睑闭合。“五轮”辨证学说也认为,“眼通五脏,气贯五轮”.为此,我们应根据相关中医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审证、脏腑求因、解剖定位、归经寻穴、整体施治,寻找确切治疗疑难眼病的有效之法及特定效穴,这样施治效果就会比较满意。

  1 治疗方法
  
  (1)针刺时间及取穴:子午流注开穴上午 8 点至9 点 28 分,取足三里,9 点 28 分至 11 点 28 分取阴陵泉,下午 2 点至 3 点 28 分取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下午 3 点 28 分至 5 点 28 分取委中穴。患者取坐位,医生用食指或特制的牛角垂直于每个穴位先缓慢按柔穴位,然后持续用力约 30 秒到 1 分钟争取使力透穴位,最后缓慢撤力并按柔穴位。然后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取穴常规治疗。 (2)短针刺法:患者取坐位,视区取头部枕外粗隆水平线上,旁开枕外粗隆 1 厘米,平行于前后正中线向上引 4 厘米长的直线作为标记。 常规消毒后,避开毛囊,用 1.0 寸毫针缓慢斜向下方进针,在达到骨膜时,针尖平行骨面,缓慢刺入约 4 厘米,提插捻转摩擦。 然后患者平卧合目,眼部放松,选穴攒竹、鱼腰、丝竹空、上下睛明、阳白等眼周穴位。 常规消毒后,用 1.0 寸毫针透刺手法刺入,缓慢进针,深内至骨,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的感觉。 每天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间隔 5 天再进行下1 个疗程。 (3)随证加减:如风热者泻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泻行间、侠溪等等。

  2 讨论
  
  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针灸施术应择时而行。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指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依次是:寅时注肺、卯时注大肠… …丑时注肝。 如上午 7 点到 9 点选取本经(足阳明胃经)的相关腧穴足三里穴,盖辰时为足阳明胃经气血当旺之时,合穴能益经气、调整内脏器官之功能活动,余皆以此类推。 《灵枢·口问篇》“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阴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 足三阳经之本经均起于眼或眼附近而手三阴经皆有 1~2条支脉终于眼或眼附近。 显示了眼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是靠经络来实现的,眼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是靠经络来输送的。正是有了经络的作用,眼才能有正常的视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对五输穴的生理电位值测定分析,探讨和验证了子午流注中关于经气盛衰、流注开合的理论,对指导临床具有实用价值〔4〕.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照明电器的普及,今人很难像古人那样遵天地日月运行之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生活频繁,暗耗精血,肾精亏肝血虚则目不明,正如《仁斋直指方·眼目》指出:“目者肝之外候也。 肝取木,肾取水,水能生木。 子母相合,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晕眩。 ”虽然五脏六腑的精、气、血皆上注于目,但因目为肝的外窍,所以肝血的濡养最为重要。如果临床根据患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相关脏腑经气旺盛,适时用针刺,调节律的偏差,将会对治疗大有裨益。 祖国医学重视时间对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窦寒卿《标幽赋》提出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 但今人用于治疗眼疾的并不多,用于治疗眼科疑难疾病则更少,因而如何揭示这一奥妙,也正是我们探讨、研究的课题。

  典型病例
  林某,男,49 岁。 就诊日期:2012 年 8 月 23 日。主诉:双眼渐进性视物不清半年。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逐渐视物不清。 曾到广州某西医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视神经萎缩,颅脑 MRI 等检查无异常。 给予口服甲钴胺分散片及肌注维生素 B12 注射液等对症治疗 3 个月,视力无明显提高。 专科检查:Vod:0.08、Vos:0.12,矫正不提高。 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瞳孔等大等圆,直接对光反射略显迟钝。 眼底检查:双视神经乳头颜色颞侧苍白,鼻侧稍淡。视网膜平伏未见明显出血及异常渗出,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暗。 舌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青盲;西医诊断: 双眼视神经萎缩。中医辨证:肝肾阴虚。门诊治疗:每日上午 9 时开穴足三里或下午 4 时开委中穴。短针刺法选择:视区、攒竹、鱼腰、承泣、上下睛明共治疗 10 次,随证加减三阴交、太溪穴。治疗后自觉视野较前明显扩大, 视力有所提高。 检查:Vod:0.15,Vos:0.4.

  按:上午 9 时为足阳明胃经气血当旺之时,下午4 时为足太阳膀 胱经气血当旺之时 ,且 取穴方便 .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 》:“荥俞治外经 ,合治内府” 此时取五俞穴中合穴足三里、委中开穴则可调整六腑的功能。 随证加减三阴交、太溪穴滋补肝肾,故疗效甚佳。

  参考文献
  
  [1] 孟 云 青。 午时针刺治疗氟骨症 51 例 疗 效观察 [J]. 中 国 针灸 ,1999,19(9):533-534.
  [2] 杜琳,陈冬,马立新。短刺手三里穴治疗腰腿痛临床体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2):43.
  [3] 陈建军,鲍奇勇。多痛点短刺治疗肩周炎 45 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2):109.
  [4] 李光华,朱玲勤,刘红梅,等。五俞穴生理电位值测定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9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眼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