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病是指由于泪液的量和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坏,从而导致眼的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流行病学临床调查发现,干眼病的发病率远较人们想象的要高。本人在门诊运用中医的方法自拟滋阴润目汤,眼部中药超声雾化,针刺眼周穴位综合治疗干眼病30例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来源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门诊诊断为干眼病的病人60例120只眼,其中男性14例28只眼,女性46例92只眼,年龄最小13岁,最大的76岁,平均(48.14±5.6)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年,平均(21.53±9.78)天。将这60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庞氏和赵氏方法:①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chirmer法)<10mm/5min为阳性。②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n)<10s。③角膜上皮和结膜荧光素染着点>8个为阳性。上述结果检查中两项为阳性并结合干眼病症状即诊断为干眼病。
1.3 检查及记录方法
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chirmer法):用40mm长,宽5mm的定量滤纸,一端5mm处折叠放入下睑外1/3结膜囊内,双眼自然闭合5min,从折叠处测量其湿润长度。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n)测定:滴2%荧光素于穹隆部,轻揉上下睑,使其弥散分布,观察泪膜破裂时间,取3次的平均值。荧光素染色试验:滴2%荧光素于下穹隆部,病人眨眼数次,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着色点。初诊及复诊时均行泪液基础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着色点的检查。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滋阴润目汤(自拟方):生地黄15g,石斛15g,枸杞子15g,麦冬10g,天花粉15g,黄芩10g,知母10g,柴胡10g,当归15g,五味子10g,白芍10g,甘草10g,每日1剂,分2次口服。
中药超声雾化:太子参6g,枸杞子6g,菊花3g,冰片0.1g(后下),煎汁用三层纱布过滤取汁,每次取汁20ml置于超声雾化器中(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分有限公司402AI),病人手持雾化器喷管口于眼部前5~10cm处,眨眼数次,双眼交替进行,每日1次,每次10min,中药汁当天煎制。
眼部针刺治疗:取穴攒竹、承泣、四白、太阳、合谷,接通针刺治疗仪(上海华谊医疗仪器有限公司G6805-2A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每日1次,每次25min。
对照组:眼局部点泪然滴眼液,每日4~6次。所有病人均10d复诊,20d为一疗程。
1.5 数据处理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泪液基础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着色点的数值用自身对照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有效:主观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泪液基础分泌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角膜荧光素染色减少。无效:主观症状无明显改善,上述三项检查指标无明显变化。
2.2 疗效
治疗组30例60只眼,有效56只眼,无效4只眼,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60只眼,有效37只眼,无效23只眼,有效率61.6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干眼病主要是由于泪膜不稳定所致,而泪膜由睑板腺分泌的脂质层、由主泪腺和副泪腺分泌的水液层及主要由结膜杯状细胞的粘蛋白层构成。泪膜对维持角膜上皮及结膜上皮细胞的湿润,保持角膜的光滑,提供抗菌物质及抗体,对角膜的营养及代谢等起到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导致泪膜的破坏或异常,都可形成干眼病,表现出眼部干燥感、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或波动等不适,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失明。干眼病在中医学中属“干涩昏花”,“神水将枯”范畴。津液在目化为神水,于眼外润泽为泪,于眼内充养而为液。肝肾亏虚,津液减少,则目失濡养而干涩。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津液减少,目失濡养。中药生地黄、石斛、枸杞子、麦冬、五味子滋补肝肾,养阴生津;当归养血活血,黄芩、知母、柴胡、白芍、天花粉清热柔肝,生津润燥;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生津润目的功效。滋补阴精的中药大多能增强血中相关代谢酶的活力,使过氧化脂质含量显著降低,从而延缓身体各器官的衰老,有利于泪液的生成和正常分布,恢复正常泪膜结构及功能,维持眼表的正常环境。
超声雾化熏眼是将中药汁放入超声雾化器的药杯中,通过超声波使药液发生震荡分裂,形成雾化分子,药雾不断均匀沿着雾化管口喷出于眼表。中药太子参、枸杞子、菊花、冰片益气养阴明目,疏通经络,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中药雾化液对眼睛的刺激性很小,能明显缓解患眼干涩、异物感、疼痛等不适。
针刺攒竹、承泣、四白、太阳等眼周穴位,疏通眼部经络,刺激泪液分泌,配合合谷穴,促进血管舒缩反应,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过反复刺激,能够使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使泪液恢复正常。
由于干眼病发病率高,而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运用中医方法,综合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6.
[2]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
[3]李点.滋阴润燥法治疗干眼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学信息杂志,2007,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