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眼科论文 >

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及视特保抗远视离焦镜片的效果比较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8-22 共3081字
论文摘要

  近几十年来, 近视发生率在全球、尤其是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及卫生部等 6 个部门共同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有低龄化趋势。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视眼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中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在全世界为第二位,仅次于日本。在新加坡,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在过去十年间从 26%升高至 65%。在欧美国家,成人近视的患病率一般在 12~28%。

  王红波 孙凤仙 王敏婷降低远视离焦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摘要 目的 探讨降低远视光学离焦是否能减缓儿童近视的发展。方法 对同校同级同班的 32 名近视性屈光而中国平均近视眼患病率却高达33.6%,即我国约有 4.7 亿近视眼患者,其中近半数为少年儿童。近视眼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较肯定的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丁小虎等研究显示,近视人群周边屈光度表现为远视离焦,且随眼轴增加远视离焦愈发明显。而正视和远视人群周边屈光度表现为近视离焦。周边远视屈光度数可能是近视的结果,而不是近视的始发因素,相对远视的周边屈光度数和近视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长玻璃体腔、深前房、平坦睫状体。董子献等发现近视儿童在近视发生前两年即表现为较同龄正视组更明显的周边远视,且以近视发生前 1 年的变化最明显,对于儿童近视的矫正仍以配镜为主。本文采用的视特保抗远视离焦镜片(由上海罗克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定制),其折射率1.55,为旋转对称设计,在镜片中心 20mm 直径区域内屈光度为近视(如 - 2.0D),离开镜片中心20mm处周边逐渐加光为 +1.0D。本文通过对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由万新眼镜公司定制)及视特保抗远视离焦镜片比较,探讨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方法。

  对象与方法

  在山西长治市儿童屈光发育数据库建立过程中,选取某小学三年级某班学生80人,进行静态屈光状况检查,筛选出近视儿童 32 人,其中男生 18 人,女生 14 人,年龄均为 9 岁,入选要求双眼屈光参差≤-2.50D,近视球镜- 1.00~- 5.00DS。

  均除外眼部器质性疾患、弱视及斜视,且能按照要求随访者。

  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男生 9 人,女生 7 人。近视度数范围: - 1.00~- 5.00DS,平均 - 3.30±1.40DS,散 光 范 围 :- 0.50 ~- 1.25DC, 平 均 - 0.66 ±0.22DC。每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 1.0。甲组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乙组配戴抗远视离焦的视特保镜片,每3 个月进行一次屈光检查,包括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眼轴、角膜曲率测量、中心屈光值测量,比较每年眼轴增长的毫米数及近视度数的增加量,观察3年,进行统计学分析。

  视力:远视力检查:国际标准 E 字视力表检测,自然光线下灯箱悬挂与被检者的双眼平行,检测 5m 距离,分别测定单眼视力,分别记录;近视力检查:自然光线,30cm 距离,国际标准“E”近视力表,分别测定单眼视力,分别记录。

  眼屈光度的测量:双眼滴复方托吡卡胺进行睫状肌麻痹,每5 min/ 次,共 4 次,20min瞳孔充分散大后于暗室中检影验光,按照等效球镜原则确定屈光度值。小瞳再进行综合验光仪主观复验,以此获得被检者的双眼屈光度。

  眼轴的测量: 采用 LINA01ODM- 2000 A/B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 A 超频率超声工作频率:10MHz,生物测量精度:≤±0.06mm,显示分辨力:0.01mm.测量前用 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行角膜表面麻醉测量时探头对准角膜中心,并垂直于角膜平面,每眼自动重复测量10次, 标准差控制在 0.05 mm 以下,自动取平均值。

  角膜地形图测量: 采用日本 TOMEY 角膜地形图 TMS- 测量角膜曲率半径,角膜中央区模拟角膜屈光力(Sim K 值), 数据采集方式:Placido圆锥,环数:25,31 环。

  评价指标:戴镜 3 年后双眼眼轴长度的均值 - 戴镜前双眼眼轴长度的均值为眼轴增加评价指标;戴镜 3 年后双眼屈光度的均值 - 戴镜前双眼屈光度的均值为屈光变化指标,屈光状态以等效球镜度数(D)表示;戴镜后双眼 Sim K值的均值 - 戴镜前双眼 Sim K 值的均值为 SimK 值均值的增加评价指标.

  统计方法:应用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戴镜 3 年后,乙组(视特保眼镜组)与甲组(普通眼镜组)屈光度及眼轴均有增长,组内变化及组间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

  乙组(视特保组)平均屈光度从 - 4.05±1.22D增加到 - 4.71±1.26D,平均增加 - 0.66±1.0D;平均眼轴长度从24.92±0.78mm增加到 25.33±0.78mm,增长了0.41±0.31mm(表1)。甲组(普通眼镜组)平均屈光度从 - 4.00±1.28D增加到 - 5.25±1.39D,平均增加- 1.25±1.5D;平均眼轴长度从 24.90±0.76mm增加到 25.64±0.75mm,增长了 0.74±0.39mm(表 2)。戴镜 3 年后,两组近视度数增加量、眼轴增加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表 3)。所有对象眼角膜中央区模拟角膜屈光力(Sim K 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戴镜 3 年后,两组眼Sim K 值的增加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91,表 3)。【表1-3】
论文摘要
  
  讨 论

  不少研究已证实,在婴幼儿期,远视性光学离焦可以通过调控眼球的生长而导致包括猴在内的多种动物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

  周行涛等研究提示,黄斑在屈光进展中的作用有限,周边视网膜具有调控正视化的作用。半侧视野的形觉剥夺,能在相应区域内诱导出幅度不等的近视,使得眼轴加长。

  形觉剥夺性近视中,视网膜对视觉信号的处理具有空间局限性,改用半侧视野的远视性离焦模型,同样出现了区域选择性的近视漂移。国内学者在对共 82 例的儿童及成人的周边屈光度测量后,发现近视眼为周边远视,远视眼为周边近视,但正视眼则无明显周边屈光不正。新加坡 249 例华裔儿童周边屈光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度近视组表现为周边远视;低度近视组在颞侧及鼻侧30°出现远视,但在 15°未见远视;正视与远视组表现为周边近视。此外,Mutti 等临床研究显示,近视儿童在近视发生前两年即表现为较同龄正视组更明显的周边远视,且以近视发生前1 年的变化最明显。普通非球面单光眼镜矫正后的近视眼,中心视力处的物像投影在视网膜上,但其外围却投影到视网膜后方,儿童在发育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眼球就会向代偿性向后方生长,从而使视网膜成像在影像的焦点上,导致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加深。

  减少旁中心离焦片不但中心视力处的物像投影在视网膜上,其外面也是投影在视网膜上,减少周边远视离焦,减缓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加深。

  视特保镜片(罗克光学),其折射率 1.55,采用旋转对称设计,在镜片中心 20mm直径区域内屈光度为相应近视度数,离开镜片中心20mm处 360°向周边逐渐加光 +1.00D,度数为渐变,因此视特保镜片可以抗远视离焦,本观察显示:配戴抗远视离焦的视特保镜片可以减缓儿童近视的发展,与普通非球面镜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但是研究同时也显示,用降低远视离焦的特殊镜片来干预儿童近视进展时,其周边屈光加光程度如+1.00D> +0.75D与其佩戴后的顺应性呈负相关,因此有部分孩子在配戴初期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向鼻、颞侧扫视时尤为明显,通过适当转头视物及一段适应期后,大都可以舒适配戴。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样本较少,入选者条件较为一致,因此要观察远视离焦对儿童屈光发育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来证实。

  参 考 文 献
  
  1. 褚仁远,瞿小妹. 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是预防近视的基础步骤. 中华眼科杂志,2009,45 (7):577.
  2. 丁小虎, 何明光. 周边屈光的研究进展. 中华眼科杂志2012,48 (5):470.
  3.董子献, 周行涛.周边屈光度与近视的研究进展.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2,14 (3):190.
  4.钟兴武,葛坚,陈晓莲,等. 远视性光学离焦对青少年期猴眼屈光状态的影响.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 (3):257.
  5. 杨士强,赵堪兴. 周边视网膜对调节适应影响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 ,14 (2):245.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眼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