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岩土工程论文 >

岩土工程原理论文(优质范文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0-04-17 共11060字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获得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并受到多个行业的关注。要想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加以保障,就一定要进行好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当前已经有非常多先进的勘测技术被使用在了勘察工作上,这对提升建设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搜素整理的岩土工程原理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岩土工程原理论文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地层划分探析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必备建设程序,在技术和经济上对工程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需要提供正确合理的地层分层,这不仅是勘察报告的要求,更是岩土工程师水平高低的体现。工程地层划分应考虑地层时代、成因、工程特性、设计使用等多方面因素,按主层与亚层“两级单元”形式进行。主层应参照“年代-成因-岩性”顺序确定,亚层应根据岩土物理力学状态、岩性、密实度等不同而划分。地层单独出现且与周边存在较大差异,不宜并入其它层时宜设为透镜体。同一项目应保持各阶段和各区地层的一致性,便于相关人员使用。系统介绍地层划分原则,可为新手和未系统学习地层划分的岩土勘察设计人员提供学习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地层划分; 两级单元; 主层亚层; 年代成因; 分层原则;
 
  Discussion on Stratigraphic Division Principle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Liu Longfei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bstract: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a necessary construction procedur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ly and economicall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report needs to provide reasonable and correct stratification,which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survey report,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 level. The division of engineering stratu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tratigraphic age,genesis,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designers useing and other factor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two-level unit”of main stratum and substratum. The main strata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chronology-generation-lithology”,and the substrata should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state of rock and soil,lithology and compactness. When the stratum appears separately and i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it should be set as a lens not incorporating into other layers. The same project shall maintain the consistency of all stages and strata in each area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levant personnel.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stratigraphic division,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reference for beginners and geotechnical reconnoiters who have not systematically studied stratigraphic division.
 
  0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设计和施工前必须进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它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在工程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建设的成本和成败。一份准确完整的勘察成果应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地下水、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等说明和论述,更应有岩土工作者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作出工程的建设适宜性、可行性、地基基础及场地利用治理、地层强度、变形和稳定性分析、岩土层相关参数及对设计施工的相对合理完善的可靠意见和建议。要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正常运行及将来地质环境不因工程建设而恶化,就必须使得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协调,从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的施工和运行都需要进行工程地质研究,确定正确合理的工程地层划分。
 
  工程勘察工作为工程建设服务,因此,现今很多的工程勘察设计人员往往不了解或是无法获取区域地质信息,从而忽略土层地质年代和成因;或是只重视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参数的分析,认为勘察人员只需要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岩土层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结构剖面、岩土层的厚度等信息,搞清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强度,岩土的时代、成因等就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2]。殊不知,地层按时代进行划分,不仅可以对比不同时代相同力学特性的岩土层,也可以将同一时代全球范围的相同成因的岩土层进行对比,对比较各地区岩土层性质都具有重大意义。岩土勘察设计人员应重视在地质学基础上进行的分层,否则单从力学特性上进行的力学分析,很可能将冲洪积硬塑黏土和残坡积黏土分为一层,而相同物理力学参数的一般黏性土和老黏土,工程特性也显然因沉积年代、成因等不同而性质有较大差异。
 
  1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1.1 概念与特点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3]。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研究的地质专家(地质师)从地质历史、现象、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等方面对地质开展研究;分析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而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它主要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土力学这三大学科为理论基础;以岩土体为载体,研究其作为工程的承载体、建筑材料、工程荷载、环境介质或传力介质等方面的特性。
 
  1.2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地质,是一门偏研究的科学;而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岩土体利用和整治,本质上是一门工程技术运用学科,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进行解决工程上的岩土技术问题,为工程建设和工程安全服务。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但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未来这两个学科既不会逐渐归一,也不会相互分离,而是像两条相互缠绕的麻绳,紧密结合,相互依存,不断在交叉和渗透中相互发展。
 
  2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利用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的相关知识原理,使用勘察测量设备和相关的勘察方法,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地质调查分析研究,并形成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过程,它包括钻探、坑探、井探、槽探、洞探、物探等勘察手段[4]。具体流程如下所示:研究规范和技术要求,明确重难点→室内和现场准备(编制勘察纲要、准备人员设备等)→现场施工,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对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室内试验、物探成果分析等,修正初步分析成果→对地质条件进行合理分析,形成岩土勘察报告→下阶段勘察或施工验槽,必要时补勘。
 
  勘察工作是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岩土工程勘察可分为可行性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及必要时的施工图勘察等阶段[4]。由于工程的规模和要求各不相同,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差别很大,工程勘察需分阶段进行,仅当工程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时才可合并勘察阶段。各勘察阶段是一个从粗到细、从场地到地基、从稳定性、适宜性到具体提供地基及岩土详细参数等的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
 
  而对一位优秀的岩土工程师来说,其能力水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编制野外勘察方案;(2)现场地层的划分;(3)编制成果报告。其中,对现场地层的准确划定,提供正确合理的相关参数,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岩土工程师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
 
  3 地层的划分
 
  3.1 第四纪地层的地质划分
 
  第四纪地貌作为地表分布最广、与工程联系最紧密而多数情况下又最复杂的地层,其陆相地层多松散堆积物,形成时间较短,岩相变化大。第四纪地层地质划分方法有古气候法(冰期与间冰期等)、古生物法(堆积物中所含生物残骸)、年代地层学(第四纪堆积物及其所含生物残骸的同位素年龄)、古人类与考古法(古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构造法(第四纪地层中的不整合面和侵蚀面)、地貌法(第四纪堆积物与形成的地貌关系)、气候地层学(冷暖交替特点)、地球化学(沉积物的化学性质变化)、岩性和岩相学、古地磁学等[5,6]。
 
  3.2 工程地层划分的目的
 
  工程勘察分层与地质分层不同,它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不可过分强调地质理论而忽视了工程应用,也不能只重视工程应用而不顾地质理论。分层的目的是把自然界不连续、各向异性、非均匀的自然岩土体,根据岩土体地质年代、成因、沉积韵律、岩土类别、工程特性、厚度及连续性、对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将地下岩土体进行简化。从中找出对工程建设相对不利(如液化、湿陷、软弱夹层等)和相对有利(承载力高、变形小、稳定性强)等地层,便于勘察工作者分析、评价现场地质状况,绘制剖面柱状图等并整理勘察成果文件,方便设计者及其他工作者使用,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及后期维护等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7,8]。
 
  3.3 工程地层划分的原则
 
  3.3.1 总体原则
 
  岩土分层要考虑地层时代、成因、工程特性、设计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分层层位关系应符合沉积韵律;一般按照主层与亚层这样的“两级单元”进行[9,10]。通俗地说,地层划分的总原则是在地质学分层的基础上,结合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后进行的综合分层。地层定名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4]执行;当有行业勘察规范且设计有要求时,可优先执行行业规范。
 
  3.3.2 主层划分
 
  地层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分析评价,主层地层层序应根据“年代-成因-岩性”的顺序确定;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应划分为主层,如用(2)3代表第(2)主层第3亚层。具体原则如下:
 
  ⑴同一时代的地层根据工程需要可划分为多个主层,但不同时代的岩土不能划分为同一主层;
 
  ⑵主层划分应从新到老,自上而下,层位体现时代和覆盖关系,主层层序序号采用由小到大如“(1)、(2)、(3)、…”进行数字形式编码;一般主层层位代号小的层位(如(1))不能出现在层位代号大的层位(如(3))之下(倾覆岩层除外);
 
  ⑶同一主层内原则上不宜有积环境差异较大的层,如冲、洪、湖积层不应与坡积层划分在同一主层;
 
  ⑷类别不同、工程特性差异较大的地层,不能划分在一主层内(可分别划分为同一主层内的不同亚层);
 
  ⑸工程特性极化土、特殊土及对设计与施工影响较大的土、对工程不利地层等,应单独分层,如湿陷性土、液化土、盐渍土、填土、软弱夹层、卵(漂)石夹层等;
 
  ⑹当某层时代、成因、工程特性等相同,而仅是厚度较大时,可单独划分为一主层;
 
  ⑺从工程分析利用的角度,对于厚度大、连续性好、工程特性好的地层,分层时应单独划分为主层;
 
  ⑻松散地层,如深厚填土,同一主层厚度过厚时,不利于分析、评价。
 
  3.3.3 亚层划分
 
  亚层划分应在主层确定后进行,当岩土物理力学状态、岩性、密实度等不同时,应划分为不同的亚层。由上至下依次考虑空间分布和覆盖关系进行顺序编号,亚层的代号顺序与沉积顺序并无严格对应关系,亚层采用主层序号添加下标如“(1)1、(2)3、(3)x、…”形式表示。亚层不宜划分太多,以免影响分析和设计使用。
 
  ⑴同一主层内存在岩性或工程特性性状明显差异的地层,应划分亚层;
 
  ⑵亚层在同一地质、地貌单元的同一主层内必须唯一;
 
  ⑶当主层内存在因土体状态、物理力学指标或密实度明显有差异,而导致土体工程性能可能出现较大差异时,应划分为不同的亚层;
 
  ⑷岩层亚层划分宜按照风化程度从强到弱划分,可按照岩石破碎程度进一步划分次亚层。
 
  ⑸当主层内存在影响地层参数的厚度较大土体,同时该层为基础持力层或在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时,应考虑土层深度影响设置亚层。
 
  ⑹亚层厚度一般要求大于0.5 m;当上下其它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相近或存在较差层位时,仅局部出现且厚度小于0.5 m的层可并入;当周围有该层而某一或某几个钻孔该层较薄时则应保留。
 
  3.3.4 透镜体及互层地层处理
 
  ⑴对工程特性相近的同时代、同成因互层地层(岩土类别不同)可合并为一个主层;
 
  ⑵对厚度小,连续互层出现的薄层,可在先整体视为一主层的基础上再根据岩性划分亚层;
 
  ⑶当初定的主层内某一主岩性亚层占统治地位(比重50%以上),则该层应视为主层;初定主层和其余层均视为亚层或透镜体且该层应使用主层号(如(2))。反之则视为主层不突出,其余亚层以上下覆盖层形式出现,不划分主层号;而是所有层按揭露顺序从上到下使用(2)1、(2)2的形式表示。
 
  3.3.5 不同勘察阶段地层处理
 
  同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勘察阶段或多次进场勘察时,或编制勘察报告需要进行分区时,为便于资料的对比,前后应采用相同的分层模型,以保持层位的一致性。若勘察后期分层有较大改变或揭示新的主层需要变更时,变更原因和内容应在勘察报告中说明清楚。
 
  最后,岩土分层应在检查、整理钻孔(探井)记录的基础上,综合现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资料、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进行;分好层位,连接好剖面图后,应通过各层位试验、测试指标及其统计结果核查结果的合理性,对分层模型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直至各项成果满足要求。
 
  3.4 工程实例
 
  江苏泰州市某码头工程,地貌单元属长江下游冲积成因的河床及河漫滩地貌。根据初步勘察钻孔ZK5钻探结果显示,该钻孔标高-12.45 m,该钻孔地层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ZK5钻孔各土层详细信息
 
 
 
  地层分层分析如下: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长江下游地区地层以冲积成因为主,第四纪表层岩土体形成时代以Q4时代为主。分层思路:⑴主层:长江下游地层有明显的分层沉积韵律,以细颗粒物质为主,将明显的黏土层和砂层优先视为不同的主层;结合沉积标高特点,以黏土层作为分界线,划分出3个不同的黏土主层;⑵亚层:分别将同层中土体状态差异或密实度(砂土)中的稍密、中密、密实砂层划分为不同的亚层;对于砂土层(或(2)层砂土夹黏土层)中的主层则结合主亚层的占比确定,将深度5.6~15 m、36.1~44.1 m、及55.95 m以下的砂层分别定位(2)、(4)、(6)主层后,其余状态下的砂土层依次按从上到下定为亚层(如(2)2、(4)1、(6)1等)。同时在局部的黏土混砂层中,将性质稍好的黏土混砂砂薄层(不液化)按不利情况合并到黏土层中。⑶透镜体(见图1):ZK3钻孔(3)中局部有淤泥质粉质黏土,而其余钻孔并未出现该层,从不利地层(对桩产生负摩阻力)的角度应将其视为亚层,而不应将其划入性质稍好的(3)层中。
 
 
  图1 场区地层某剖面   
 
  上述地层分好后,从图1上整体来看,与周边其他剖面图对比,各大层水平上基本保持一致,符合长江下游地层地质沉积韵律。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上,3个主要黏土主层,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之间能够相互吻合,各层土体指标之间基本能够相互匹配,因此分层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分层相对合理。
 
  4 结语
 
  本文在论述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学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流程、工程地层划分目的、原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⑴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应用分支学科,而岩土工程则是土木工程的工程技术运用学科,未来两者不会逐渐归一,也不会相互分离,而是相互在交叉和渗透中不断发展。
 
  ⑵岩土工程勘察是探索未知并不断深入的过程,因工程规模和要求的不同及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的差异,除特殊情况外应分阶段进行。
 
  ⑶工程勘察分层应综合地质理论和工程应用,不能只重一端忽视另一端。分层应在地质学基础上进行,要考虑地层时代、成因、工程特性、设计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否则可能将不同年代、不同成因工程性质差异较大的岩土划为一层。
 
  ⑷地层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分析评价,主层地层层序应根据“年代-成因-岩性”的顺序确定;亚层划分应在主层确定后,根据岩性、状态、密实度、物理力学状态等划分。
 
  ⑸同一个工程项目不同勘察阶段、需要分区编制报告、或多次进场时,应保持地层层位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廖林.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89.
  [2]隋耀华,张华.浅基岩地区轨道交通地质分层系统研究[J].隧道建设,2015,35(7):629-634.
  [3] 张咸恭,王思敬,张倬元,等.中国工程地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邵小阳,李文辉,罗锡宜等.桂东北富川地区泥盆纪层序地层划分[J].地层学杂志,2018,42(3):344-351.
  [6]董刚,蔡峰,闫桂京,等.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J].地质学报,2018,92(12):2550-2560.
  [7]杨怀宇.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潜山地层划分与残留地层展布[J].现代地质,2019,33(4):811-819.
  [8]王飞,马占荣,蒲仁海,等.河套盆地吉兰泰地区白垩系地层划分及地质特征[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39(4):656-664.
  [9] 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37/T-094-2018[S].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
  [10] 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DB/T 29-191-200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岩土工程原理论文第二篇: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研究现状与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岩土工程属于土木工程类别,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民生项目。岩土工程的发展能够促进土木工程科学的发展,所以加大研究岩土工程设计的力度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多样化,反分析法在我国岩土工程设计中取得了大范围的应用,而且也得到了百花齐放的效果。从岩土工程反分析法运用的现状展开研究,并且根据其应用形式以及运用的意义来渗透了解岩土工程反分析法运用的最有效状况。
 
  关键词:岩土工程; 反分析法; 信息论研究;
 
  Information Theory Research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ack Analysis Method
 
  Jia Chao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also developed greatl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to a certain extent,also belongs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The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cience,so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nti-analytic method has achieve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n China,and it has also achieved the effect of a hundred flower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ack analysis,and according to its application form and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it understands the most effective condition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ack analysis.
 
  我国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已经相对于来说很成熟,属于土木工程类别的岩土工程的发展还需要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对于岩土工程而言,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只有做到相当精确,才能促进岩土工程更好的发展。而工程的精确指数与地应力分量及力学参数等概念有很大的管理。如传统的土木工程中想要确定地形以及地质队工程的影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探测。
 
  这对工程的进展有一定的阻碍,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师发现利用岩土工程反分析能快速且精准的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不仅对我国岩土工程的学科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对我国工程建筑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意义。
 
  1 反分析方法的意义
 
  反分析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工程数据的一种反射,是施工工程师根据实际工程项目中对岩石的表面属性得出的一定的参数。
 
  反分析方法可以利用工程属性得出岩石工程的参数,反分析方法可以运用于工程效果的预判、工程事故的处理等。如反分析方法可计算出地基土层的模量,从而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结果,还可计算出地基沉降量的确切性。
 
  反分析方法能对岩土工程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反分析方法的运用。
 
  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地质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工程师的规划参数比较精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测量的参数便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严重的项目还会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岩土工程中,不能只根据书面计算得到的数据来进行实际工程的开展,但是如果利用反分析法便可以减少这种影响,可为岩土工程的进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研究的现状
 
  2.1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的概念
 
  岩土反分析方法能够为我国目前的岩土工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所以应大力发展岩土反分析法。如何解决目前在岩土反分析法中的问题,那么必须建立一定的岩土工程反分析的发展机制,而信息论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信息论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数据以及观测数据和模拟数据之间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数据是信息的一种呈现,有关反分析法的信息理论便可以将这些隐藏着相关数据的信息呈递给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数据的变化来分析岩土工程反分析能够为反分析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便利。
 
  但是仅仅是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来呈递岩土工程的变化,这种信息的传递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信息数据,二是部分信息集。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误差逐渐在减少,促进反分析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
 
  岩土工程的发展与反分析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关系,笔者通过对岩土工程反分析的研究现状以及意义做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列设了在岩土工程中信息的传播。
 
  后验信息量=先验信息量+观测验信息量+理论验信息量。这种公式可以全面透彻地反射出岩土工程中数据传输的机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信息的反馈能对岩土工程的进行提供支持,也能够为我国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的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2.2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在我国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反分析法已经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且已运用到了我国的很多土木工程中去,为我国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由于我国近些年的工程还在不断的发展,原有的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研究已不再满足,而且对于偏远项目的开发,传统的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已不再满足数据要求,所以我国须坚持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研究,为学科的发展以及时间工程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对于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日本的岩土工程科学在早期取得的成就会大很多。可能是因为日本本身地质条件的原因,所以在日本研究岩土工程科学显得非常有必要。在日本的岩土工程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樱井春辅提出的理论是最著名有效的,所以为后期思维岩土工程科学研究奠定的夯实的基础。
 
  除了日本之外,意大利和美国,等等西方国家都在早期就已经在进行岩土工程科学的研究。我国的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是属于后来者居上,所以我国岩土工程科学的研究遇到了很多阻碍,我国科学家在改善岩土工程科学发展前,可对这些发达国家的岩土工程科学发展理论进行有效学习,在进行有效学习之后再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改善。当然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所以我国相关科学的研究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将我国岩土工程科学的发展推行得更好。当然我国的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也还存在这很多的问题,所以须减少这种问题,带动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的健康发展,促进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机制的建立。
 
  3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的未来发展
 
  岩土工程科学的发展跟我国的民生问题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能将岩土工程发展得更好,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次成功的里程碑,也将是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提高的关键一步。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能够建立我国岩土工程理论研究与实践工程的反馈机制,因此,在我国的岩土工程科学的发展中充分融合信息理论的发展,能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的运用。
 
  在未来如何将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运用得更好,就必须结合时代发展,学会顺势而为。目前,我国社会是互联网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岩土工程是传统科学,和互联网机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在前期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可将互联网技术广泛地运用于岩土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去,这样可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应将互联网思维融合到岩土工程的研究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发展得更好,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学地发展、社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岩土工程的发展是基于土木工程的发展而发展的,之所以会将岩土工程学科单独细化出来进行研究,就是因在土木工程的学科发展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工程难题。如岩石问题、地址问题等。所以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就须对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展开深入透彻的研究。但在实际的工程进展中有很多问题都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持续性的,并不能选取一种方法就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信息论的出现是及时的,将信息论渗透进岩土工程反方法的发展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在岩土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反分析方法为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研究数据之间搭起了一架桥梁,这一桥梁为我国的岩土工程的研究提供了帮助,解决了施工现场的一系列问题。利用岩土工程反分析法可及时将真实的施工现场模拟出来,这些研究就是研究岩土工程反分析法的工程师们将理论工程现场与实际工程现场相结合的关键。虽然我国对岩土工程反方法信息论的研究。
 
  但此方面的研究深度及广度远远不够,仍需广大研究者的努力。同时,现阶段对于岩土工程来说,弹性、线粘弹性问题反分析法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发展得较为完善、应用也较广,但实际工程中的岩土体所遇到的问题大都是属于非线性的,若用线性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必然有很大的偏差,不能正确地指导工程实践问题。
 
  4 结束语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是基于目前的工程发展而产生的学科,是我国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但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如今反分析方法中的很多问题便凸显出来了。未来的岩土反分析法应更多运用于实际工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岩土工程研究。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面对的工作是不稳定的,因在工程数据的理论研究中,参数虽然是固定的,但在工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会因为地质、天气等因素,造成岩土工程技术的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在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是我国工程发展中最大的进步,同时,也是我国工程发展中必须运用的技术,只有将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充分地运用于工程发展过程中,才能将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数据与实际工程的开展之间的变化和影响降到最低,才能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的应用。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反分析法能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提供可靠且合理的参数支持,当然,在不断发展的科学中,岩土工程反分析法的外延应该更加深刻,应为我国的工程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方方,李宁,张志强,等.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与若干问题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6,4(3):54–58.
  [2]龙潜.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与若干问题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4,26(2):29–30.
  [3]刘志宝,宁海龙,张海涛.岩土工程中位移反分析方法及其进展[J].路基工程,2006(5):7–10.
  [4]王惠中.岩土工程反分析原理及应用[J].华章,2011(21):263.
  [5]周旭荣,高作宏,陈智辉,等.哈CS1压气站特殊不良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处理[J].建筑技术,2012,43(5:456–458.
岩土工程原理论文(优质范文8篇)
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地层划分探析 第二篇: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信息论现状与趋势
第三篇:静力触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岩土工程中应用 第四篇:各类岩土勘察技术的原理及其具体运用
第五篇:含坚硬煤矸石煤巷的锚杆控制原理及支护方案 第六篇: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设计运用分析
第七篇:数字化勘察工作及其在金属矿山岩土工程的运用 第八篇:岩土工程中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综述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岩土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