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的建筑都有着不同的桩基础要求, 工程的勘察就要有针对性提出不同的工作方案。 要求工作人员在勘察工作开始之时要加强工作的准备,认真的了解建筑的用途、了解土层的结构、柱网的间距、埋深的情况等,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种应对方案,选择一些适合的材料、对桩端持力层也要合理选择、桩长、桩的承载力也要进行合理的预估。
1 柱下承台桩基础的勘察工作要求。
1.1 确定各个勘探孔之间的距离。
在确定勘探孔的距离时,要遵守相关的准则。 勘探孔的布置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呈柱列线来进行布置的, 不同类型的勘探孔的距离选择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的情况下,摩擦类型的桩勘探孔的距离选择一般为 20~35m,相比之下端承桩的勘探孔的距离就要大许多,一般在 12~24m 之间。 在勘察工作中要根据地基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勘探孔打法, 对一些柱网距离大、承受的压力大、而且地形条件复杂的情况,可以采取一个柱一个勘探点的办法加以解决。
1.2 确定勘探孔深度。
在深度的确定上, 首先要对单柱的荷载和承载力进行一次准确的评估。 在对单柱的荷载能力的估算上面其数据可以通过网柱的尺寸与单位面积来进行计算, 也可以通过与设计单位的联系取得单柱的荷载能力值, 最好要将两者进行比对加以确认。 同时在得知单柱的承载力与荷载后可依据它们从而计算出柱下承台的桩数与承台的面积。 依据当时的地层选择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桩端持力层, 同时在选择结束后要依据不同的条件设计桩长与桩径。 最后再根据地层的不同条件使得承台面积得到确定。 有一些建筑的基础面积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柱列线的单柱荷载也不大相同, 为此就可以采取针对不同情况对桩径与桩长进行选择, 这样与之对应的勘探孔的深度也会有所变化。
一般的情况下勘探孔的深度在桩端平面之下 2~3m 或者是 3~5m,这要根据直径的大小进行选择。 这样才可以使得变形计算的条件得到满足。
2 筏(箱)下桩基础勘查的工作要求。
2.1 确定各个勘探孔之间的距离。
在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 基础的选择基本上都是选择筏(箱)下桩基础的建筑,根据不同的情况他们的勘探孔之间的距离和勘探孔的数量都有着不同。
由于有一些建筑有着裙房, 有着一些高层的地下室会存在外扩的情况。 所以在进行基础勘探时要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在内, 桩柱的选择要要把主楼与裙房区别对待不可混为一谈。 一般的情况下摩擦柱的勘探孔间距为 20~35m 之间。 要根据不同的建筑和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孔间距。 有些建筑的框筒和框筒中筒的地方它的荷载将会比其他的地方要更大,所以应对这样的情况要使钻孔的密度加大使之更加密集。 还有针对建筑的不同区域也要有不同的办法, 像在针对一些主体建筑的荷载与有可能导致建筑体型会变大的地方要采用加强勘探点的办法使之得到控制。
与建筑勘探孔的距离一样, 勘探孔的数量也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区别对待, 在对一些高层建筑的勘探点的设立上随着他们级别的升高逐渐增加, 针对甲级的建筑要求设立的勘探点就不应该低于五个, 应对乙级的建筑要求设立的勘探点就不应低于四个。 想针对那些距离大宽度大的其宽度的距离超过 35m 的情况下, 就要在其中心部位步骤出一个勘探点。 这样才可以保障建筑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应对端承柱的时候, 要使勘探点的具体设置按照柱状的列线, 对于他的距离可以选择在能达到控制桩端的持力层的相应的改变,比如说在厚度和层面上的改变,应该达到 12~24m 为最佳。 当出现桩端的持力层的坡面发生变化时如果超过了 10%, 并伴有向一方面倾斜的情况出现的情况的话就要把钻孔的密度加大使之能够适应倾斜的情况。 针对一些工程由于其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要求一柱配以一桩或者要求更高的一柱要求多桩的建筑, 就要根据情况的设定配以一柱一个勘探点。
2.2 确定勘探孔的深度。
在勘探的初期往往是对建筑的荷载条件并不了解的,由此就要经过工作人员的计算来对其进行评估, 针对这样的情况有着一套一般情况下的估算标准。 在根据标准估算时,荷载的的结构是也会存在着不同当其为自重的恒载时, 就要考虑相应的荷载情况与条件。 如果出现荷载的活载大的情况,就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取其中的高值, 如果是出现了活载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相应的取得其中值如果比之更小的话就要取值为低值。
针对各种情况单柱的荷载也有着区别它是根据布桩的办法与方案来确定的,要考虑到地形的因素、地基的因素,来设计布桩有时是梅花形的有时是正方形的虽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采取梅花形以为它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更为合理,会使桩柱的荷载减小,柱的设立也更多。 但还是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味的采取梅花形的布桩。 这样才能布桩的计划得到优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得到荷载的值的到确定后, 就可以开展勘探孔的深度的工作了, 勘探孔的深度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应该是在桩长的下面 3~5m. 同时由于筏(箱)下桩基础勘查要针对一些高层的建筑,同时还要考虑高层地下室外扩、裙楼与主楼的情况对此主楼和裙楼的设计中要使主楼与裙楼都用柱基础, 但应对不同的情况, 主楼与裙楼的基础不一定要一样深因为裙楼的压力相比之主楼要小很多, 有时裙楼的设计也可以采取自然地基部分桩基。 总之地基的勘探孔的深度要因地制宜可以适当的改变其深浅,单要要求其深度可以使得建筑足够的稳定。
3 控制工程的安全。
安全是工程的保障, 工作人员要在建筑桩基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不能因为追求工作的速度与进程而导致安全得不到保障。
首先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上一定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照应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 不能为了图省时省力就擅自改变工作流程跨越工作流程。 同时要保证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如果工作人员的技术不达标就会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发生,有可能会引发工程事故。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认识安全,进入工地时要求一切人员都要带上安全帽, 在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 加强工地的卫生管理,对于工程中废物及时处理,进行严格的归类, 因为建筑材料有许多都属于危险品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建筑工作不同其他的一般性工作, 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会对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所以要求建筑桩基岩土工程的勘查工作必须做到严谨,认真。
对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形式和它的荷载情况都要有准确的了解,对筏(箱)下桩基础和柱下承台桩基础都有准确的判断,对于工程的情况也要进行提前的预算, 对于建筑的费用要与设计单位相协调,研究出一套合理的方案,一定要使勘察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孙俊峰。结合案例针对建筑桩基勘察工作进行探讨[J].建 材 与 装 饰 ,2012(3)。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秦 承。探究岩土工程勘察桩基持力层选择[J].城市建设,2010(5)。
[4]邵水松。对执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有关岩土工程评价深度的初步探讨[J].浙江建筑,2011(11)。
[5]吴 建 春。浅 谈 岩 土 工 程 勘察 报告 中的 常 见 问题[J].中 国 高 新 技术 企业,2010(07)。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与水文地质问题紧密相关,水文地质问题与岩土工程安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水文地质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在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对水文地质问题认识得不够充分,岩土工程在设计及施工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多次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危及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智利地震、日本九州岛地震等等。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抗震设防是防震减灾的关键性工作。...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各类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岩土工程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其所对应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为工程项目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
前言。在岩土工程实际勘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文地质较复杂的区域,由于目前对这些复杂的水文地质因素研究的相对较少,且缺乏足够的参考资料和数据支持,使得这些水文地质因素复杂的岩土工程施工极易发生地下水岩土塌陷问题,从而给整个工程施工安全造成...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全面掌握现场施工条件的关键手段,直接作用于基坑支护施工,为支护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参考,并且完善勘察方案,保证基坑支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并且切实有效的提升岩土工程施工质量,这对于今后岩土工程的开展起到重要...
在地质环境复杂的区域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时,应用当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的情况选择出最为合适的勘察方式,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顺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0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报告质量的高低、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筑设计能否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往很多施工企业对此问题欠缺重视,导致工程后期建设中出现问题,对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不利地影响,对企业也会...
在高铁勘察过程中,除了要做好项目所在地地质类型的调查工作,还要明确周围地质环境是否会对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情况造成影响,并明确范围内的地层应力情况,为设计施工人员制定支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地质条件状况进行有效的勘查工作,相关工程施工单位针对岩土勘察工作加以的充分重视,并且在实际的勘查工作中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勘察工作规范,使用了更加先进的勘察工作技术来加以保障。...
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世界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交通拥堵以及污染严重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安全、高效、快捷等特点,已成为解决日益严重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被提到了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1~2].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