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重要衍生物之一,与青蒿素相比,不仅效价高、毒性小,而且溶解性好,更有利于临床应用[1].青蒿琥酯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疟疾作用,而且还具有治疗寄生虫病[2]、抗肿瘤[3]、抗炎和免疫调节[4]等多种作用.熊果酸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存在于杜鹃花科植物熊果的叶和果实中,玄参科植物毛泡桐的叶中,以及木樨科植物女贞的叶中.熊果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降血脂、对肝损伤的保护、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作用[5].作者的前期实验研究表明,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复方可有效降低模型动物血清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水平[6],具备开发成一种新型降脂复方药物的潜力.本研究对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复方进行了普通药理学和初步的毒性实验研究,为该复方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及其配制青蒿琥酯(含量98.5%,批号000129,广州汉方药业);熊果酸(含量98.6%,批号XC091225,西安小草植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配制方法:吐温助溶,溶于生理盐水,配成所需的浓度.
1.2 动物和仪器 ICR小鼠和SD大鼠由复旦大学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沪2009-0019,雌雄兼 用. 转 棒 仪 (山 东 益 延 医 疗 器 械 公 司 );AT-738PLUS生化分析仪(上海安泰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血常规分析仪(日本Nihon Kohden公司);JA1003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PA-2000M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和结果
2.1 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1.1动物分组及给药剂量
实验前称重小鼠,按体重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化分为6组,分别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青蒿琥酯组给予青 蒿 琥 酯50 mg/kg;熊 果 酸 组 给 予 熊 果 酸50mg/kg;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5、50、100mg/kg复方(青蒿琥酯∶熊果酸=1∶1).
2.1.2对小鼠一般行为表现的影响
ICR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按2.1.1项分组情况给药,给药容量均为10ml/kg,分别同法观察和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5、30、60、120、180min各组小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如瞳孔变化、姿势、步态,有无流涎、肌颤等情况.结果 表 明,给 药 后15、30、60、120、180min,各组小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如瞳孔、姿势、步态无异常情况,无流涎、肌颤等现象.
2.1.3开场实验观察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ICR小鼠60只,按2.1.1项方法分组,灌胃给药后,0.5、1、2、4h进行开场实验测试,共4次.观察并记录小鼠在5min内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和中央活动时间.结果显示,青蒿琥酯对小鼠自主活动无影响,熊果酸组和复方组均可提高小鼠活动的总路程,显示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见表1),但对平均速度和中央活动时间无影响.
2.1.4对戊巴比妥钠阈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ICR小鼠60只,按2.1.1项分组,灌胃给药后0.5h开始实验,实验在22~24℃条件下进行.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水溶液(5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活动时间作为睡眠时间,观察并记录其数值.戊巴比妥阈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分别为:对照组(158±19)s,青蒿琥酯组(148±50)s,熊果酸组(188±55)s,复方低剂量组(182±41)s,复方中剂量组(179±42)s,复方高剂量组(160±58)s,各组间无显着差异,表明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对戊巴比妥阈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无显着影响.
2.1.5对小鼠机体协调能力的影响
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转棒实验在22~24 ℃条件下进行.转速为25r/min,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药后1h开始检测,测定每只小鼠在匀速转动木棍上停留的时间,每只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着差异,表明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对小鼠的机体协调能力均无显着影响.
2.2对大鼠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实验在(24±2)℃下进行.SD大鼠60只,雌雄兼用,称重后按体重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禁食6h后,腹腔注射1200mg/kg 20%乌拉坦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切开颈部皮肤,分离颈总动脉并插管,再连接压力传感器测血压,气管插管连接到张力传感器测定呼吸频率及幅度,四肢插针形电极测定标准Ⅱ导联心电图;传感器及针型电极再与连接到计算机上的多功能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连接,实时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幅度,以及标准Ⅱ导联心电图.手术结束后稳定30min,记录各项数据,然后给药:分别灌胃给予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复 方 溶 液 (70、35、17.5mg/kg),青 蒿 琥 酯 溶 液(35mg/kg),熊果酸溶液(35mg/kg)或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容积均为1ml/只,在给药后0.5、1、2及4h记录存储数据.结果表明,青蒿琥酯、熊果酸及其复方各剂量组对大鼠呼吸系统无影响,对血压和心电图波形无影响.
2.3初步毒性实验
2.3.1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给药剂量为2g/kg(青蒿琥酯∶熊果酸=1∶1),实验前禁食8h,给药后连续观察小鼠反应,并记录1、2、4h,1、2、3~14d等时间内小鼠死亡数,并对死亡小鼠进行解剖,观察主要脏器情况,存活小鼠在第14天进行解剖.结果显示,灌胃给予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复方2g/kg后,小鼠出现趴下、静卧、运动能力减退症状,4h后症状逐渐缓解,恢复正常.14d内未见小鼠死亡和毒副反应.实验结束后尸检,肉眼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2.3.2大鼠1个月初步毒性实验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复方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400mg/kg复方(青蒿琥酯∶熊果酸=1∶1).给药1个月,在末次给药后,禁食12h,不禁水,麻醉后腹腔动脉取血5ml供检测用.称量体重,摘取大鼠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胃、胸腺、子宫、卵巢、睾丸、膀胱、前列腺),称量,根据体重和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经过1个月的长期给药,大鼠的血常规和血生化中多项数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见表2、3),碱性磷酸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表明给药组大鼠肝功能受到一定损伤,但经过两周恢复后,血常规和血生化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相关数据未列出),显示该损伤是可逆的.主要脏器病理切片结果也表明给药组大鼠各器官无实质性损伤.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3讨论
普通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复方对大鼠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在研究对小鼠神经系统影响的实验中,转棒实验和戊巴比妥阈剂量致小鼠睡眠实验中各组间也无显着差异,只有在开场实验中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复方能显着增加小鼠运动的总路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显示出一定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运动量的增加有利于血脂水平的降低,该药理作用与其降血脂的主要药效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通过初步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表明,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在实验剂量中未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长期毒性实验中对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均可通过停药恢复.该结果为下一步正规的毒性实验中剂量的设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Li Y,Wu Y L.An over four millennium story behind qinghao-su(artemisinin)-a fantastic antimalarial drug from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J].Curr Med Chem,2003,10(21):2197-2230.
[2]Hua HaiYong,Liang YouSheng,Zhang Yan,et al.The sensi-tivity of artesunate against Schistosoma japonicum decreasedafter 10years of use in China[J].Parasitol Res,2010,107(4):873-878.
[3]Crespo-Ortiz M P,Wei M Q.Antitumor activity of artemisininand its derivatives:from a well-known antimalarial agent to a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J].J Biomed Biotechnol,2012,2012:247597.
[4]Yang Z,Ding J,Yang C,et al.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artesunate in experimental colitis[J].Curr Med Chem,2012,19(26):4541-4551.
[5]Ikeda Y,Murakami A,Ohigashi H.Ursolic acid:an anti-andpro-inflammatory triterpenoid[J].Mol Nutr Food Res,2008,52(1):26-42.
[6] 唐克轩,王玉亮,辛海量.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国,CN101507727[P].2009-08-19.Tang KeXuan,Wang YuLiang,Xin HaiLiang.Hypolipidemic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composi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s:China,CN101507727[P].2009-08-19.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