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

高职院校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特点与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2368字

  短跑是常见的体育竞技项目,短跑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项目,还在众多的省级、国家级、世界级赛事有较高的出现频率。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短跑体育人才的重要输出渠道,高职院校的短跑训练对促进我国的体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高职院校中常用的短跑训练方法有大运动量训练法、高强度训练法和大运动量训练法和高强度训练法结合训练法,笔者针对高职院校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特点对这几种短跑训练法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找到一条更适合高职院校短跑训练的方法和道路。

  1 大运动量训练法

  1.1 大运动量训练法在高职短跑训练中的应用原则

  大运动量训练法是我国体育训练领域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法的宗旨提升人体对运动的耐受程度,并促进人体潜能的开发。大运动量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大运动量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发展速度耐力为主,同时以克服自身身体质量为主的远距离跳跃训练方式为主要训练途径。这种训练法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在短跑中的后程速度,提升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中的潜力。大运动量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突出大运动量,但对运动频率和运动量的安排却又要符合科学性。一般来说短跑训练的大运动量训练法需要按照日、周、月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并在平时的训练时对训练次数、距离、训练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在大运动量训练法应用于短跑训练时,需要按照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状态进行合理的设计,实现挖掘运动员速度、耐力等身体潜力的同时,还不能给运动员身体造成物理损伤,在保证运动安全的前提利用大运动量的训练法开展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

  1.2 大运动量训练法的优点和不足

  实践证明,大运动量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在短跑运动中的速度耐力,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并实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经过大运动量训练法训练的运动员,能够在同一天参加不同规格的短跑的比赛项目,并保证在这些比赛项目中不会由于身体耐受力不足影响发挥,提高运动员的总体成绩。但这种训练法训练周期长、次数多的弊病,需要运动员有极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这种训练方法是对人体耐受力的极大挑战,需要运动员在训练时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并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2 高强度训练法

  2.1 高强度训练法在高职短跑训练中的应用原准则

  高强度训练法旨在培养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中的速度,高强度训练更加重视对短跑技术的训练,最主要开展方式就是跑步训练。大强度训练法在高职短跑训练中要求每周至少进行 4~5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 6 个小时,与大运动训练法不同的是,高强度训练法要求在竞赛期间也要保持训练强度,以保证运动员参赛时的身体状态。

  2.2 高强度训练法的优点和不足

  高强度训练法能够减少运动员参与训练的次数和实践,通过高强度训练能够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运动员的短跑成绩。这种训练法对时间的要求不严格,因此运动员可以自由的安排训练时间,并以自己身体的最佳状态迎接训练,因此高强度训练法在高职院校短跑训练中比较常用。但这种训练方法由于单次训练强度大,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出现虚脱、受伤等情况,而且这种训练法只能够强化运动员的部分肌肉功能,不能促进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因此在比赛时只能在平时的训练项目中取得优势,而参与其他距离的短跑项目则不会发挥出训练效果。

  3 大运动量训练法和高强度训练法结合的训练方法

  大运动量训练法和高强度训练法在训练的侧重点上不同,也各有优缺点,为了在高职院校短跑训练中实现这两种训练法对短跑训练的优势互补,我们可以采用大运动量结合高强度的综合训练方法。这样我们即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实现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在部分短跑项目中的竞争力。

  3.1 高强度训练法为主,大运动量训练法为辅的训练法

  高强度训练是一个实现运动员超量恢复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短跑训练运动强度越大,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就越大,体能消耗也就越多,超量恢复水平就越高,每一次的超量恢复都能够让运动员在机体体能的多个方面获得很大的提升,这样能够保证运动员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和适应能力,有利于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

  3.2 大运动量和高强度训练法结合的短跑训练法

  在进行大运动量和高强度结合的短跑训练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设计。在训练时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状态进行训练法的自由切换,从而在提高运动员整体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提高运动员对部分短跑项目的竞争力。高职短跑训练中,则需要根据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训练内容设计,在保证学生完成短跑训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完成文化课学习。虽然这种以高强度训练法为主的的训练法不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稳定性,但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中的成绩。

  针对成绩较好的同学我们则可以采取以大运动量训练法为主,高强度训练法为辅的综合训练法,以大运动量训练法为主,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加入有效的高强度训练,还能提高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中的竞争力。通过以大强度训练法为主,高强度训练法为辅的短跑训练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成绩稳定性,并使能够在参加不同的短跑比赛项目中获得满意的成绩,从而实现我们的训练目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短跑训练中对于大运动量训练法和高强度训练法的选择需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情况进行选择,高职院校的短跑运动员不仅要在短跑项目中获得成绩,还需要完成繁重的课业任务。因此,对待成绩较差的同学我们可以采取以高强度训练为主,大运动量训练为辅的训练方法,对成绩较好的同学则可以适当的增加训练力度,加大大运动量训练法在整体训练计划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其在不同短跑项目中的发挥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王晓韬 .高校短跑训练方法的教学改革分析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3)。
  [2] 罗永青 .谈谈短跑训练 [J]. 新课程学习 ( 上 ),2013(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运动训练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