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项目,其竞赛规则必须满足竞技体育运动对抗性、竞争性、激烈性、观赏性的发展需要,同时竞赛规则也是拳击比赛胜负的准绳,是组织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引导拳击技术发展的导向。从国际拳击竞赛规则近 3 次的修订与变化可以看出,拳击运动逐步向着公平、公正、准确以及更富有观赏性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在努力加速拳击运动职业化与商业化的步法,迎合现代社会对拳击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 规则变化对拳击竞赛趋势的影响
(一) 规则变化对比赛观赏性的影响
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离不开项目本身的特色。而作为对抗性项目的拳击运动来说就是比赛的激烈性,只有激烈性才能达到比赛的观赏性。也只有具有比赛的观赏性才会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支持与参与。新规则对运动员取胜的标准并不是像以往的以点取胜,而是要求运动员在整场比赛中积极主动性、控制犯规动作以及掌控比赛的能力。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整个比赛当中完全拼搏,不像以往比赛中运动员为了得分和防止对手而采用的消极、搂抱以及游击战术使比赛陷入僵持转态。国际业余拳联此次规则修改明显使比赛对抗性更强 , 提高拳击比赛的对抗时间 , 减少运动员的消极行为从而提高比赛观赏性。
(二) 规则变化对比赛胜负判定结果的影响
相对以往以点评判比赛输赢来说,2013 年国际拳联(AIBA)修订的 10 分制评分标准对于比赛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之前以点得分的评判标准根究运动员的击打力度以及打击部位来判断是否给分,这样往往造成不同方位的裁判给出不一致的分值而影响比赛的胜负。樊庆敏 2013 年安曼亚锦赛各国教练员、领队的申诉与抗议数据得出的统计看出,在175 场比赛中只有 7 场口头申诉和 3 场书面申诉,但改判为零。
对于过去规则,新规则更加保障了比赛的准确性以及公平、公正性。
(三) 规则变化对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影响
在以往点数评分是以运动员清晰、有效击打在合法部位上拳的多少来判定比赛的结局。然而,在平时训练还是比赛中教练员都会根据当时的规则对运动员针对性的技战术训练。因此,在众多的比赛当中运动员技术的运用单一化,在战术上消极、搂抱、游击战术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而新规则 10 分制评分系统是以运动员的整体优势来评定比赛的胜负,要求运动员每局比赛中都应最大程度展现自己的优势。
与之前规则相比新规则对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发生明显的改变。运动员只有加强进攻,提高比赛节奏,多出动作、最大程度地控制对手与场面才能制胜。
二 新规则下我国拳击运动员的制胜因素
(一) 以快为主,以重制胜
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想获得比赛胜利,快是制胜的关键,重是制胜的保障。在比赛开始阶段运动员应快速进入比赛状态,适应比赛环节,这样才能取得比赛主动权。
同时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除进攻时快速的组合出拳速度还应快速的进攻节奏、反击、攻防转换以及步法的移动。在比赛中只有快速灵活多变才能使对手限于被动之中。由于新规则并非靠点取胜,因此,在比赛中除了体现快的制胜因素之外还应增加其打击力度,高质量的打击力度会使对手造成心理的恐惧,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场上的主导者,控制整个比赛。
(二) 攻防结合,技术全面
随着拳击运动的快速发展,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全面的技术是运动员制胜的基础。
特别在新规则下,新规则重视整场比赛的进攻和对抗,其主要是在近、中距离的对抗,要求运动员不但要有连续进攻的能力还要有出色的防守技术,达到攻防结合、进退结合,不能像新规则之前的比赛场面,运动员靠某一个或几个技战术的运用就能赢得比赛。只有拥有全面、高超的技战术,才能在现代激烈的拳击竞赛中与对手斗志、斗勇,为比赛获得胜利取得良机。
(三) 击打有力,注重连续作战能力
拳击运动不仅是运动员技战术的较量,更是力量的对抗。击打力度是比赛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没有力度的击打是无效的进攻,不会得到裁判的认可,也不会给对手造成进攻威胁。比赛中进攻的击打力度应贯穿于连续的作战能力当中,连续的竞技作战能力是拳击比赛的制胜的保障。再大的击打力度如没有连续进攻能力同样很难把握比赛的胜负。
连续作战能力不但要求运动员要有多场的比赛能力还要有比赛场上连续进攻与防守反击的拼打能力,更要有组合拳法连续转换能力。
(四) 灵活多变,准确预判
比赛中运动员想要获得比赛胜利必须具备灵活多变的比赛能力。无论是运动员自己本身技战术丰富运用还是根据对手的技战术作出调整的变化能力,在比赛中都要有充分的体现。在攻防动作上要做到真真亦假,假假亦真,在战术打法上要快速转换,不能老用一成不变的技战术或多次重复的技术动作对对手进行进攻。只有具备灵活多变的攻防及技战术转换才能更好地控制整个比赛局面。在场上做到灵活多变的同时要有准确观察和预判对手的能力,准确的预判是各种技战术运用的前提,是成功率最终的体现,没有准确的预判任何技战术都毫无价值可言。在比赛中只有准确的预判才能有准确的击打,只有准确的击打才能取得比赛制胜的先机。
三 新规则下我国拳击运动员的训练对策
(一) 加强基础技术训练,提高动作击打质量
基础技术是一切技术的核心,也决定运动员走向的高度。基础技术掌握的优劣,直接影响比赛的得分质量和效果,决定比赛的胜负。运动员技术动作不规则会影响出拳的速度、力度以及出拳的连续性和连贯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运动员动作幅度过大,身体重心过高不但容易造成犯规等情况发生,还会给对手暴露过多的打击面与攻击部位。只有具备规范基础技术才能更好的打出组合技术,做到攻防兼备,产生良好的击打效果。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基础技术训练,注重技术细节,使之形成攻中有防,攻防兼备的技术要求。
(二) 加强主动进攻训练,提高比赛观赏性
主动进攻是对抗性项目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进攻就没有胜利。随着新规则的改变,不以得分作为主要取胜的依据,这对于主动进攻来说,在比赛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形式来看,主动进攻是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这表现出来给观众更具有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和观赏性。在主动进攻练习时要做到击打上下结合,左右结合的多方位的进攻,进攻路线也要多样化,才能致使对手防不胜防,并给对手构成极大的威胁。
另外在打法上既能主动进攻,又可根据对手情况做相应的防守反击。
(三) 加强体能训练,增强高强度的对抗能力
体能是决定拳击运动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特别随着新规则的出台,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力量、耐力在拳击比赛中显得更为重要。与之前比较,同样一个回合的比赛由于比赛节奏加快与运动员的对抗强度增加,运动员出拳的次数有所增加,这就意味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消耗更大。体能又是技战术实施的基础,是技战术安排的前提,没有充沛的体能分配很难取得比赛的胜利。因此,平时训练中要改变原有的训练模式,必须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增强其高强度、高密度的对抗能力。
(四) 注重心理训练,发扬拼搏精神
作为从事专业训练的拳击运动员来说,想要获得比赛成绩不仅要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等方面实现良好的发展,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日常训练以及实战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特征针对性的把心理训练贯穿到整个训练中,要让运动员做到两军相遇勇者胜,面临残酷的比赛,强悍的对手,要敢于拼搏。只有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培养拳手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具有强烈获得比赛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才能在国内以及对外比赛中才能真正获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海峰,王宾等 . 新规则对拳击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33(3):120-124.
[2] 樊庆敏 , 王德新 , 张辉 . 国际拳联 2013 评分规则对我国男子拳击选手技战术特征影响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37(6):125-128.
[3] 魏金平 . 对拳击运动规律、发展趋势及制胜要素的探讨 [J]. 安徽体育科技 ,2008,(04):25-27.